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243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正常甲状腺细胞系(HT-ori3)和甲状腺癌细胞系(BCPAP、TPC-1和SW1736)中LINC00243和miR-1976的表达水平。将LINC00243小干扰RNA(si-LINC00243)、miR-1976模拟物(miR-1976 mimics)分别转染TPC-1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qRT-PCR验证LINC00243和miR-1976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HT-ori3细胞比较,3种甲状腺癌细胞中LINC0024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1976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沉默LINC00243或高表达miR-1976均可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P<0.05)。LINC00243靶向负性调控miR-1976表达。低表达miR-1976可逆转沉默LINC00243对TPC-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细胞中,LINC00243呈高表达,miR-1976呈低表达。LINC00243通过靶向调控miR-1976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BLACAT1(lncRNA BLACAT1)调控microRNA-29a-3p(miR-29a-3p)对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06月至2019年03月在我院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31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检测lncRNA BLACAT1、miR-29a-3p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组织、5种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 PDTC-1、 HMGA1、 TPC-1、 KAT-5)及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的表达水平;调控TPC-1甲状腺癌细胞系中lncRNA BLACAT1、miR-29a-3p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用生物信息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预测和验证lncRNA BLACAT1与miR-29a-3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细胞相比,甲状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lncRNA BLACAT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miR-29a-3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lncRNA BLACAT1促进TPC-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在甲状腺癌组织中lncRNA BLACAT1的表达水平与miR-29a-3p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2 =0.492,P<0.001);双荧光素酶分析证实lncRNA BLACAT1能特异性结合miR-29a-3p,并能降低其表达;过表达miR-29a-3p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且miR-29a-3p可以抑制由lncRNA BLACAT1过表达引起的TPC-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强。结论:lncRNA BLACAT1通过靶向调控miR-29a-3p表达影响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从而促进甲状腺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CP-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姜黄素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为甲状腺癌放射增敏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使用姜黄素和放射性碘处理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50、p65、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使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变化。结果 姜黄素和放射性碘处理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后,细胞增殖率下降,克隆形成减少,凋亡上升,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并呈浓度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姜黄素可增加TPC-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碘放射后TPC-1细胞NF-κB通路活化,姜黄素可以抑制碘放射后TPC-1细胞NF-κB通路的激活。使用抑制剂抑制NF-κB通路的活性,细胞增殖下降,克隆形成减少,凋亡上升,放射敏感性升高。结论 姜黄素可能靶向NF-κB信号通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调节甲状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IFN-γ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EMT)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IFN-γ对TPC-1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检测上述标志物的定位表达。结果: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IFN-γ增强了TPC-1的侵袭转移能力(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EMT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间质标志物Vimentin的mRNA表达上调,而N-cadherin的mRNA未见明显变化。Western结果显示E-cadherin在IFN-γ作用下表达下调;N-cadherin与Vimenin表达上升;免疫荧光结果与Western结果一致。结论:INF-γ可以通过诱导EMT,促进TPC-1侵袭转移,提示炎性介质IFN-γ可能参与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6-甲基腺苷(m6A)去甲基化酶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对甲状腺癌细胞m6A甲基化和增殖、转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MAPK-JN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为甲状腺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FTO敲低质粒分别转染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人甲状腺鳞癌细胞SW-579、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8505C后,经m6A甲基化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甲状腺癌细胞m6A甲基化修饰水平;分别采用平板集落形成实验、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未敲低FTO的细胞系比较,FTO敲低可提高甲状腺癌TPC-1、SW-579和8505C细胞的m6A甲基化修饰水平,并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FTO敲低后甲状腺癌细胞中E-cadherin...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Silibinin,SB)在体外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水飞蓟宾对TPC-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CK-8检测发现,水飞蓟宾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PC-1细胞株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G0/G1期阻滞,并伴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DK2和CDK6的表达水平降低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升高。结论:水飞蓟宾具有抑制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LncRNA LINC00958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TPC-1和K-1细胞分别分成Control、shRNA-NC、shRNA-LINC00958-1、shRNA-NC+inhibitor-NC、shRNA-LINC00958-1+inhibitor-NC和shRNA-LINC00958-1+miR-490-3p inhibitor组。TPC-1和K-1细胞移植的荷瘤鼠分别分为shRNA-NC、shRNA-LINC00958-1、shRNA-NC+inhibitor-NC、shRNA-LINC00958-1+inhibitor-NC和shRNA-LINC00958-1+miR-490-3p inhibitor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INC00958和miR-490-3p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水平,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0958和miR-490-3p的靶向关系。测定肿瘤质量及体积。结果:相比于正常组织,LINC00958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相比于Nthy-ori 3-1细胞,LINC00958在TPC-1和K-1细胞中高表达,miR-490-3p低表达。LINC00958沉默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干扰miR-490-3p表达逆转LINC00958沉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效果,破坏LINC00958沉默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结论:抑制LINC00958表达可抑制TPC-1和K-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靶向miR-490-3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R-32-5p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甲状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miR-32-5p的表达水平,筛选miR-32-5p高表达的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细胞和低表达的甲状腺癌细胞系KTC-1细胞。采用miR-32-5p inhibitor转染TPC-1细胞(inhibitor-miR-32-5p)和miR-32-5p mimics转染KTC-1细胞(mimics-miR-32-5p),另分别转染无关系列作为阴性对照(inhibitor-NC和mimics-NC)。使用平板克隆形成、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Twist1与miR-32-5p的关系;利用转染法分别上调mimics-miR-32-5p-KTC-1细胞及沉默inhibitor-miR-32-5p-TPC-1细胞中Twis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NF-α和IFN-γ通过诱导人乳头状甲状腺癌TPC-1细胞中FAT10的表达而导致染色体核型异常。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FAT10siRNA转染人TPC-1细胞,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AT10蛋白的表达变化.用染色体核型分析TNF—d和IFN-γ诱导TPC-1细胞非整倍体现象。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TPC-1细胞经TNF-α和IFN-γ诱导后,FAT10过表达。FAT10 siRNA干扰可以有效抑制TPC-1细胞中FAT10的表达,并且通过抑制FAT10表达,可以有效抑制TNF—α和IFN-γ诱导的非整倍体。进而发现FAT10表达具有拮抗TNF-α和IFN-γ诱导的TPC-1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FAT10介导了TNF-α和IFN-γ诱导的TPC-1细胞的非整倍体现象,并具有拮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ZNRF3基因在不同分化程度甲状腺癌组织标本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和10例低分化甲状腺癌组织中ZNRF3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ZNRF3基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TPC-1和低分化甲状腺癌8505C细胞株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沉默TPC-1细胞中的ZNRF3基因,CCK-8与Transwell分别检测ZNRF3基因沉默后TPC-1细胞株增殖和侵袭迁移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检测发现,ZNRF3基因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甲状腺癌组织及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3±0.44∶3.13±0.59,t=2.20,P<0.05;1.01 ±0.06∶0.21 ±0.04,t=11.80,P<0.01).将TPC-1细胞株中ZNRF3基因沉默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发现,细胞培养72 h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6±0.10∶0.64±0.05,t=3.19,P<0.05);并且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与转移发现,细胞侵袭(0.12±0.01∶0.09±0.00,t=5.48,P<0.01)与迁移能力(0.22±0.01∶0.17±0.01,t=4.58,P<0.05)有所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ZNRF3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甲状腺癌,ZNRF3在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为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1.
郭小琦  梁英平  薛锋  王鹏国  陈伟 《癌症进展》2017,15(11):1269-1272,1281
目的 探讨shRNA沉默HMGA2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究所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 构建针对人HMGA2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瞬时转染至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中,24 h后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转染效率;应用MTT法比较转染后sh-HMGA2组与sh-NC组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MGA2沉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Transwell测定评估HMGA2沉默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WB检测HMGA2沉默对ECA109细胞内HMGA2、TGF-βRⅡ、Vimentin、Smad2、Smad3、磷酸化Smad2/3、E-cadherin、N-cadherin、Bax、Bcl-xl、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sh-NC组相比,sh-HM-GA2组中HMGA2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MTT结果显示,与sh-NC组相比,sh-HMGA2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sh-NC组相比,sh-HMGA2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Tran-swell测定结果显示,与sh-NC组相比,sh-HMGA2组中ECA109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均减少(P﹤0.05).WB结果显示,与sh-NC组相比,sh-HMGA2组细胞内Bax和E-cadherin表达水平增加,而Bcl-xl、Vimentin、N-cadherin、MMP-2、MMP-9、TGF-β、Smad2、Smad3、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shRNA沉默HMGA2基因通过下调Bcl-xl表达、上调Bax表达水平来抑制食管癌细胞系ECA109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并通过抑制MMP及上皮间质转化来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这一过程涉及TGF-β/Smad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2.
陈刚  朱宝林 《现代肿瘤医学》2020,(22):3853-3857
目的:探究组蛋白甲基化酶SMYD3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通过使用CRISPR-Cas9技术沉默U2OS细胞中的SMYD3基因;通过CCK-8技术检测SMYD3对于U2OS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Transwell实验观察SMYD3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SMYD3的表达下调可以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骨肉瘤U2OS细胞中敲除SMYD3后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上升,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SMYD3与骨肉瘤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骨肉瘤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张键  康敏 《现代肿瘤医学》2022,(24):4445-4453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肝细胞受体B1(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B1,EphB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法分析40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EphB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在EC-9706细胞中分别转染si-EphB1 RNA和oe-EphB1 RNA及其阴性对照。通过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转染效率;CCK-8实验分析EphB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学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明确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EphB1蛋白、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Caspase 3 及剪切型-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侵袭转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Eph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P均<0.05),EphB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通过细胞转染技术沉默EphB1和过表达EphB1使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或增强,并诱导或抑制细胞凋亡(P均<0.05)。在蛋白水平上,si-EphB1和oe-EphB1处理EC-9706细胞48 h后,增殖相关蛋白PCNA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降低或增加(P均<0.05),并分别增加或降低促凋亡相关蛋白Bad、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水平(P均<0.05),下调或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Caspase 3的蛋白表达(P均<0.05),抑制或促进侵袭转移相关蛋白MMP-9、MMP-2、Snail、Vimentin、N-cadherin的蛋白活性,但却上调或下调 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均<0.05)。同时,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还证实EphB1可诱导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中通路蛋白PI3K、p-AKT的活性增强(P均<0.05)。结论:EphB1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an-RAF抑制剂LY3009120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LY3009120作用于MDA-T32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半数致死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作用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和Snail的表达。结果:通过CCK-8法检测显示LY3009120能明显抑制MDA-T32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LY3009120能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Y3009120促进MDA-T32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抑制N-cadherin和Snail的表达。结论:LY3009120能够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系MDA-T32的增殖,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换机制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5.
冀峰 《现代肿瘤医学》2017,(20):3225-3228
目的:建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命名为MCF-7/ADM,探讨耐药细胞的上皮间质化(EMT)现象及机制,为耐药乳腺癌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中等浓度间歇法建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M.采用MTT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耐药对细胞增殖、迁移与转移能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MCF-7/ADM细胞EMT相关分子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间质细胞分子标记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的表达.ELISA检测TGF-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及Smad2/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MCF-7/ADM的耐药指数为32.2,对5-氟脲嘧啶、顺铂、环磷酰胺产生交叉耐药性.与MCF-7细胞相比,MCF-7/ADM细胞迁移和转移能力明显增强,E-cadherin表达降低而N-cadher-in表达显著增高,细胞上清中TGF-β1表达增加,细胞内TGF-β及磷酸化Smad2/3在蛋白水平表达升高.结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MCF-7/ADM发生EMT现象,可能与经典TGF-β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付佳  曹宇勃  刘飒 《现代肿瘤医学》2022,(11):1957-1961
目的:探究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A549细胞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LSD1抑制剂组,在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向实验组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LSD1抑制剂,培养24 h。CCK-8法用于细胞增殖检测,划痕实验用于细胞迁移检测,Transwell小室法用于细胞侵袭检测,裂解细胞提取总蛋白后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A549细胞中上皮细胞标志物E型钙黏蛋白(E-cadherin)、间充质细胞标志物N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SD1抑制剂组细胞增殖率、穿膜细胞数和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P<0.05);LSD1抑制剂组相较于对照组,E-cadherin表达量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LSD1抑制剂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NHG6通过调控miR-186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57名肝癌患者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SNHG6和miR-186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SNHG6和miR-186的靶向调控关系;将SNHG6的小干扰RNA(si-SNHG6组)、阴性无意义对照序列(si-con组)、si-SNHG6与anti-miR-186抑制剂(si-SNHG6+anti-miR-186组)、si-SNHG6与miR-186抑制物阴性对照(si-SNHG6+anti-miR-con组),均以脂质体法转染至肝癌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肝癌细胞CDK4、Cyclin D1、MMP-2、MMP-9及EMT的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或正常肝细胞相比,SNHG6在肝癌患者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升高,而miR-186表达降低,两者存在负相关性。与si-con组比较,si-SNHG6组HepG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CDK4、Cyclin D1、MMP-2、MMP-9、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SNHG6靶向负调控miR-186表达,抑制miR-186表达可部分逆转下调SNHG6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下调SNHG6可能通过负调控miR-186表达和调控细胞EMT过程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小檗碱(berberine,BBR)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谷氨酰胺代谢的影响。方法:qRT-PCR法检测miR-145-5p表达水平;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水平;使用相应的试剂盒测量谷氨酰胺消耗量、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产量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产量。初步在小鼠体内,探究BBR对异种移植物及miR-145-5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BBR能够抑制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谷氨酰胺代谢,且可显著下调MMP-9、N-cadherin和Vimentin水平,上调miR-145-5p、E-cadherin水平(P<0.05)。抑制miR-145-5p表达能够逆转BBR对CC细胞的影响(P<0.05);另外,在小鼠体内,BBR可显著降低肿瘤组织的重量及体积,同时上调miR-145-5p表达水平(P<0.05)。结论:BBR通过上调miR-145-5p抑制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谷氨酰胺代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沉默转录因子MYB对子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携带MYB目的片段的siRNA转染入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实验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siRNA-MYB组。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钙黏蛋白E(E-cadherin)、钙黏蛋白N(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细胞中MYB的表达量、细胞侵袭、迁移均无显著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iRNA-MYB组细胞中MYB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沉默MYB显著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P<0.05),并下调细胞中MMP-2、N-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P<0.05),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P<0.05)。结论:沉默宫颈癌细胞中MYB的表达量可通过抑制EMT、下调MMP-2蛋白水平,从而降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