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盆地南部双龙—罗场地区龙马溪组是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期次对页岩含气性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运用岩心、FMI成像测井、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岩石声发射实验及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等,对页岩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时期开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构造裂缝主要以构造成因的高角度缝、直立缝和复合缝为主,岩心裂缝具有间距大、密度小、倾角大、充填程度高等特征;成像测井裂缝倾角与岩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延伸方位以近EW向、NNE向和NWW向为主,次为NNW向。岩心裂缝切割关系、成像测井裂缝产状匹配关系、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试以及岩石声发射实验均证实,双龙—罗场地区龙马溪组构造裂缝经历了3期以上的构造运动改造。结合埋藏—热演化史分析,厘定了构造裂缝的形成时期为燕山运动中晚期—喜马拉雅运动早期(78~56 Ma)、喜马拉雅运动中期(56~29 Ma)、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现今(29 Ma至今),对应的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65~198℃、115~146℃、74~105℃。基于构造地质学原理,建立了双龙—罗场地区龙马溪组构造裂缝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2.
天然裂缝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盆地古峰庄地区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有关裂缝研究成果较少,对其分布规律和活动时期认识不清。通过古峰庄地区延长组长7—长9段岩心、成像测井、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岩石声发射及构造应力和断裂活动分析,对其天然裂缝的特征、形成期次及成因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裂缝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古峰庄地区长7—长9段天然裂缝较发育,尤以长7段最发育;以高角度和垂直裂缝为主,走向以NEE向为主,NE向次之,少量NW和NWW向;裂缝以未充填和方解石半充填为主,有效性较好;裂缝面较平直,可见油侵、油迹、油斑等明显的油气运移痕迹。长7、长8、长9段氧同位素均值分别为-15.8‰,-17.5‰,-18.7‰,裂缝的形成深度分别为1 675,2 338,2 785 m;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90~100 ℃,120~130 ℃,换算得裂缝形成深度范围在1 750~2 000 m,2 500~2 750 m。该区长7—长9段裂缝活动具有多期性,可划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为主要活动时期。不同时期发育的有效性裂缝改善了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物性,为长7—长9段等多层系—深层系油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并影响着油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3.
在岩心观察和电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的产状、高度和发育位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平面分布规律,依据裂缝线密度平面分布特征,将合水地区划分为强裂缝发育区、裂缝发育区、弱裂缝发育区和裂缝不发育区。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主要分布在粉砂岩和泥岩中,其次分布在细砂岩中。储层物性越好,裂缝越不易发育;同一岩性,岩层厚度越大,裂缝越不发育。长8段强裂缝发育区和裂缝发育区的储层物性均较差,厚度较小,油井产量不高,而在弱裂缝发育区往往有高产油井。这进一步说明,如果储层本身的物性和含油性较差,即使有裂缝发育,也难以获得工业油流;储层围岩裂缝的存在对压裂效果和含油层段产量影响不大,产油量的主控因素是储层本身的岩性、厚度、物性和含油性。  相似文献   

4.
南江地区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和龙门山构造的结合部,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主要发育北东向构造、东西向构造,不同的构造运动阶段形成了与之匹配的多组裂缝系统及断裂系统.文中运用构造解析法,详细研究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构造运动阶段裂缝的成因机制,总结出南江地区裂缝的发育形成模式.对研究区构...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应力及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和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对地应力预测方法、预测精度、地应力大小、方向进行研究,以期确定地应力与裂缝、地应力与油气运移、储层分布以及水平井设计的关系,为油田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遵敬  李辉 《石化技术》2022,(3):130-13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量发育张性节理和剪节理,主要为北西、北东走向,且研究区的南北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区曾经历多期构造应力变化,而发育多期节理.结合应力实验分析,根据成像测井及阵列声波测井等多种方法确定研究区现今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趋于近东西向;理论成果已在压裂施工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镇原-泾川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具有不同于鄂尔多斯地块的古应力场。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发现:镇原-泾川地区发育NEE和NWW向2套断裂,总体表现为"上下分层、带状分布"的特点,断裂产状陡、近直立、铅直断距小。NEE向断裂多为走滑正断层样式,活动方式为张性走滑;NWW向断裂兼具走滑正断层与走滑逆断层样式,其中逆断层为压扭性走滑。NWW向断裂在延长组地层沉积前已形成,并一直以先存断裂的形式存在,喜山期至现今受NEE向挤压应力影响,NWW向断裂发生左旋走滑,先存断裂诱导形成NEE向的后期断裂。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储层岩性致密属于超低渗储层,裂缝发育、分布及地应力控制裂缝有效性已成为制约致密油气有效开发的问题之一。以取心裂缝观察描述为基础,应力张量计算得到剪应力和正应力,从而得到裂缝平面的摩擦系数,用三维莫尔圆来表示并判断其是否有效。对长7储层地应力控制裂缝有效性条件进行了评价,对天然裂缝发育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化预测。同时计算了无效裂缝滑动临界压力梯度及无效裂缝转化条件,分析了裂缝沟通条件。结果表明,长7储层天然裂缝局部较发育,天然裂缝以高角度张性裂缝和低角度剪切缝为主。压裂改造设计中需要考虑研究区范围内的天然裂缝系统容易被改造或转变成有效裂缝。  相似文献   

9.
裂缝对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的储层发育和产能具有重要影响。利用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室内实验测试,对该区裂缝发育特征、期次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该区主要发育构造缝和成岩缝,以大于75°的高角度缝和直立剪切缝为主,裂缝具有宽度小(闭合)、间距大、密度小的特征。储层裂缝形成期次分为3 期,第1 期为成岩缝,多充填泥质或炭;第2 期裂缝为构造缝,形成于嫩江组沉积末期构造运动,常见方解石充填;第3 期裂缝也为构造裂缝,形成于明水组沉积末期的构造反转运动,充填程度低。受现今应力场的影响,近EW 裂缝的张开度大、渗透率高,是布置开发井网时优先考虑的方向。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同组系裂缝渗透性的动态变化各不相同,要及时进行相应的井网调整。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钆孔洞,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Fe^2 ,Mn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水,局部尚有深部上升的热液加入,其热能降地温梯度加热,构造运行加热外,在盆地基底古断裂附近可能还有深部热源的影响而形成的中低焓地热流体,充填充物包裹体一温度为150-368℃,气相成分中CO2摩尔浓度达到44.3%-56.98%,Fe^2 ,Mn微量元素在鄂6,定探1,李华1井,芦参1井,陕8井和旬探1井热水白云岩中的富集,指示了这些井区是热水运移的主要近源区,认为热水岩溶的发育,对奥陶系内幕储层的形成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底部广泛发育张家滩页岩,厚度15~60m,中间夹薄层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是很好的页岩油储层。野外露头观察、岩心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解释均表明该页岩段近东西向高角度构造裂缝和近水平页理缝发育,为致密页岩油储层提供了良好的渗流通道。依据岩心分析和成像测井资料解释确定单井内裂缝类型和分布;选取对裂缝敏感的常规测井曲线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及深浅电阻率差比,根据岩心分析和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推理系统确定不同测井曲线的权系数,采用综合概率指数法和分形维数法识别页岩油储层及裂缝。  相似文献   

12.
宁合地区长7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露头、岩心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储集层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要裂缝类型.高角度剪切裂缝有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4组,其中以北东—南西向和东西向为主.裂缝发育程度受控于岩性、层厚、沉积微相和岩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其中,非均质性是主要因素.长7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受现今地应力影响,北东—南西向裂缝会优先启动,成为主要的渗流通道,同时岩石脆性指数高,有利于体积压裂,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3.
高桥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重要产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类型复杂多变,成为制约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钻井、测井及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在相标志分析基础上,对高桥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沉积相类型进行了识别,并定量计算了河道带展布规模。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浅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大致以天赐湾-青阳岔一线为界,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河道带展布宽度为750~2 000 m。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主要含气层段岩心的地质测量和显微镜图象自动扫描分析,建立了3个用于定量描述裂缝发育状部的地质参数,并进而将研究层段中的微细裂缝细分为4种成因的10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裂缝及岩溶裂缝是马家沟组储气层中最重要的裂缝类型。平面上,构造剪切缝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构造张性缝主要分布在陕8井、陕11井和16井附近、垂向上,马五4段是构造裂缝的主要发育层段,岩溶裂缝与古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同时结合沉积相、储层等大量的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储层特征展开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71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砂岩;长71储层的孔隙类型以溶蚀孔和粒间孔为主,并含少量晶间孔和微裂隙,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该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四类: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压溶作用。其中,溶解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善起建设性作用,而压实、胶结和压溶作用对储层孔隙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延长组中段长4+5—长3油层组大量钻井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研究,以及沉积体系、沉积相特征的描述,识别出其沉积特征,划分了沉积相类型。白豹地区长4+5—长3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东北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南部且规模较小。研究区三角洲主要为浅水台地型三角洲,缺乏完整的进积序列,在三角洲前缘沉积中,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迁移摆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分流间湾泥质沉积在单井剖面上呈交替出现、反复叠置的特征序列,或者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位于湖相泥岩之上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及石油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地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以河湖碎屑岩沉积为主,地层变化东厚西薄,含油普遍。根据湖泊范围及岩矿特征分析,物源主要来自东北和西南。本区长期处于湖泊中心,较深湖沉积环境发育,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展布主要受东北缓坡方向的曲流河三角洲和西南陡坡方向的冲积扇三角洲体系控制。东部黄陵-宜君三角洲具深水三角洲性质,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微相主要为远源河口砂坝和远砂坝。西部受扇三角洲影响,前端浊积岩微相发育。远源河口砂坝、远砂坝、浊积岩为主要储层及含油砂体,长2、长6及长8为主要含油目的层。东北黄陵-宜君三角洲及西南浊积岩发育带,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细砂岩为主,颗粒间多为线、点—线接触,孔隙和薄膜式胶结,总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征。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其中以小孔和微孔为主,渗透率小于3×10-3μm2,为特低渗储层和接近致密储层。研究区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碳酸盐岩气藏局部储层段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状况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区卡洛夫-牛津阶18口取心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结果,发现该区储层主要发育水平裂缝和低角度斜交裂缝,按裂缝之间的切割、限制、组合关系及产状特征,可识别出成岩裂缝和构造裂缝2种成因类型的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对储层发育具有重要贡献。在认识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次生石英ESR年龄标定、非定向样品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同位素(碳、氧、锶)测定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方法,确定构造裂缝具有3个形成期次,分别对应于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期。研究认为,喜山早期和中期的2期裂缝(或断裂)具有极其重要的通源性质,油气充注成藏始于喜山早期,定位于喜山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