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境外旅游业碳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群  杨兴柱 《旅游学刊》2012,27(1):73-82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热潮的掀起,旅游业作为减碳的重要部门,其碳排放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立足旅游碳排放视角,对国外关于旅游业三大主体碳排放的影响、旅游业碳排放的公众认知、旅游碳足迹测度、碳抵消目标及具体措施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据此构建了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框架,提出旅游碳足迹测度及碳减排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深入揭示了国外相关研究动态,并为我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全新视角看国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翔  高峻 《旅游学刊》2013,(4):57-65
文章从分析1978年至2010年间发表在国外英文类核心期刊上的区域旅游合作文章入手,以全新的视角,解释了国内学者参考国外区域旅游合作文献的必要性,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概念、合作的经济诱因、合作动机、合作范围和合作模式,并着重介绍了公共治理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文章目的在于向国内学者介绍该如何参考国外区域旅游合作文献,吸收国外研究的精髓,以指导自身的旅游研究和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双碳"目标的达成已成为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在测算旅游业碳排放与碳汇的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和GM灰色预测模型,结合不同情景对旅游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展开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江西省旅游业碳排放、碳汇均呈现出增长态势,碳排放由前期平缓增长转为后期快速增长,碳汇则为持续平缓增长,20年间两者的年均变化率分别为21.09%和9.11%。(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将对江西省旅游业碳达峰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在基准情景、中等情景和低碳情景中,江西省实现旅游业碳达峰的时间差异较大,分别约为2035年、2030年和2025年。(3)预测江西省未来旅游业碳汇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在采取低碳情景的相关政策下,江西省旅游业能够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建议江西省旅游业从确保旅游碳减排和推进旅游生态化两方面采取措施,以顺利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4.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旅游生态效率的一个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马勇 《旅游学刊》2017,(9):47-56
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从旅游生态效率视角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还不多见.文章通过梳理生态效率概念的提出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生态效率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测度.在回顾旅游生态效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既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旅游生态效率的测度与评价;第二,旅游生态效率在目的地管理当中的应用.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文章从旅游生态效率的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与研究时间段4个角度对既有成果进行了总结,并认为目前旅游生态效率研究的特征与趋势表现为4个方面:(1)旅游业碳排放估算对旅游生态效率的测度至关重要;(2)旅游生态效率测度方法较为单一;(3)旅游生态效率影响因素是目前研究的空白点;(4)数据包络法、随机前沿法等的应用将使旅游生态效率的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5.
科学界定旅游业碳排放统计边界既是低碳旅游研究的难点,也是制定旅游业碳减排政策与措施的关键。已有研究在统计指标选取上多以借鉴和优化为主,计算结果难以相互佐证。文章基于经济学和法学相关领域溯源,逐一评价了现行统计指标,研究发现:(1)影响旅游业碳排放统计边界的主要因素是研究视角不同、统计口径混用,导致研究结果之间"横向不可比,纵向不可加";(2)"狭义"和"广义"统计边界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在"污染者付费"的基础上兼顾"受益者负担"原则;(3)基于"属地责任原则",外部交通不属于旅游目的地碳源,而应计入"广义"的统计边界。研究指出:旅游业碳减排措施应明晰责任边界和外部性,兼顾经济收益和环境代价;在边界相对统一的前提下,不同研究对象的碳强度不同,旅游业是否为绿色产业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大众旅游"给旅游目的地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关注,"负责任旅游"应运而生。国外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开始于1965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学科研究体系。国内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晚,文章通过对国内"负责任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我国"负责任旅游"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是推进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实践主体,但长期面临旅游企业、旅游者低碳生产与消费内在动力不足,低碳发展长效落实机制缺乏,监督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升旅游地低碳发展系统协同效率,推动低碳发展措施高效实施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议题。本研究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以低碳信息共享为基础,基于供需协同、低碳优先、共同参与、可持续性、系统性5项原则,尝试构建以旅游企业、旅游者、第三方评估机构、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五大利益相关者为主体,以低碳信息共享、低碳发展激励、低碳发展规制、低碳发展补偿4项区块链平台运行机制为支持的旅游地低碳发展模式,通过正向激励机制、反向规制机制、补偿机制推动低碳"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为旅游地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本研究意图突破传统低碳旅游研究局限,拓展可持续旅游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8.
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旅游目的地映象概念自亨特1971年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外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有关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内涵、目的地映象的形成、目的地映象研究的意义、测量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评述.最后指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较多,但至今国内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成果有限,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旅游宏观统计积弱,致使旅游业既难以"摸清自身家底",也难以形成明确的产业"身份"进入国民经济产业研究的话语体系,甚至在产业规模测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当中还存在明显误区,造成旅游经济的感性认识有余,而理性的量化支撑不足。为此,文章应用旅游卫星账户和投入产出理论,结合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统计调查实际,构建了一套符合国际统计核算标准和旅游卫星账户框架要求的旅游业增加值算法流程,测算得出2007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约为2.67%,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测算结果相近。文章所构架的算法体系,有助于更加客观和准确地了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借助可计算一般均衡、投入产出价格影响等模型测算旅游业完全经济影响,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和有效的基础性框架。  相似文献   

10.
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在评估1990—2020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状况基础上,预测2021—2060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分析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挑战、任务与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可分为4个阶段;碳排放结构特征显著,旅游交通及休闲度假是碳排放主体;旅游消费需求增长趋势下唯有以低碳情景推进,方能在2030—2035年间实现旅游业碳达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减缓阻力。(2)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旅游碳排增速快、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碳排放边界模糊、品质化旅游需求旺盛、减碳技术不足5大挑战;必须从宏观-产业、中观-目的地与企业、微观-游客3个维度确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任务;坚守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尊重规律、推广科技、差异化实现5大发展原则。(3)高质量发展下中国旅游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应从供给侧、消费端、政策支撑3方面突破,在供给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减碳技术投入、增强碳汇能力,在消费端促进旅游消费主体、消费场所、服务组织的减碳全面响应,在政策支撑加快完善低碳政策、鼓励低碳政策创新。本文立足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的研究前沿,初步建立了旅游“双碳”理论,丰富了低碳旅游理论,可为高质量发展下中国旅游业“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酒店业能源消耗水平与低碳化经营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益 《旅游学刊》2012,(1):83-90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业虽然被认为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旅游业的能源消耗水平研究一直缺乏定量研究成果。文章以中国酒店业为例,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酒店业的能源消耗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酒店业每万元的总产出需要消耗330.99千克标准煤。通过产业部门间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酒店业整体仍然处于高耗能阶段,酒店业在节能减排以及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还不具有比较优势;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酒店业能源消耗水平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通过与本地居民能源消耗水平的比较,发现酒店住客的日常能源消耗量远远高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能源消耗量。最后,针对中国酒店业在能源消耗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酒店业低碳化经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的首个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的举办理念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北京冬奥会中碳减排技术与碳中和措施为研究导向,挖掘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情况与经验,以及对低碳旅游发展的启示。研究表明:(1)北京冬奥会以"双碳"目标、可持续性理念与"两山"理论为指引,将碳减排技术与碳中和措施贯彻到赛前、赛时、赛后利用的全过程,为绿色低碳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提供参考,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2)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对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科学选址旅游项目、制定低碳旅游标准、高效利用现有设施、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建立低碳交通体系、打造低碳产品体系、构建碳中和机制、鼓励游客绿色消费八个维度探讨低碳旅游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厘清旅游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及CO2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增长前提下的低碳旅游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了1991~2010年中国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并运用脱钩理论、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辨识和分析了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样本区间内,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除2003年为未脱钩以外,其余年份均处于相对脱钩状态;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旅游经济增长构成CO2排放的Granger原因不显著,而CO2排放构成旅游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较为显著,即存在从CO2排放到旅游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冰雪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冰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冰雪旅游迅猛发展,已成为北方地区冬季旅游的新兴动力产业。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冰雪旅游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目前冰雪旅游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冰雪供给产业链短小,效益低下,对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弱小的现状,针对冰雪旅游研究的不足,从大冰雪资源、大冰雪消费、大冰雪产业、大区域布局、大系统协调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大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提出发挥多要素综合驱动、广泛联动的冰雪旅游对冰雪体育竞赛表演、冰雪文化创意、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教育培训、冰雪休闲娱乐等核心主导产业和相关辅助产业的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间广泛的经济技术联系和前向、后向、横向的联动,以及产业和区域间投入产出效应,构建大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培育大冰雪旅游全产业链,构建大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塑造特色冰雪文化品牌,促进大冰雪旅游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大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冰雪旅游的内涵及外延,可为中国冰雪旅游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与战略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着潜在的关键性作用。弄清中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探明旅游业减排潜力,明确减排的目标,并为之设计切实有效的减排战略,是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因而,设计一套完整的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提出具体的战略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降碳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旅游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及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面临的问题,构建了概念性政策框架设计思路,提出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四位一体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using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presents a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changes i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welfare which could be brought about through a carbon tax policy in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Our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that a carbon tax policy could have a remarkable impact on tourism-related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welfare. In addition, we find those impacts would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different times. Also,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carbon taxes on the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re also quite different. Furthermore, our analysis highlights three key managerial recommendations that are relevant for Chinese tourism policy-makers. Our results also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management of other low-carbon tourism destin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