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有大量的以"作坊"为题材的小说,生成了一种"作坊情结"。"作坊情结"是作家对以"作坊"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既爱又恨、既不舍又无奈的复杂感情。20世纪末,文坛热衷于写"作坊小说"的作家很多,其中"作坊情结"之深且达到痴迷地步的当推汪曾祺。他的"作坊小说"大致可以分为对技艺超群的劳动者的赞美与同情、对人性的阴暗面的揭露和批判、对"作坊"的怀恋与不舍三类。从传统文化影响、时代文学影响、精英文学影响和民间文化影响四个方面探究了汪曾祺小说"作坊情结"的深层原因,认为他的这类小说对当代文学和民俗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的"义"历来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从三个方面对《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义"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以便后人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浅析“以人为本”与高职校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或子文化。高职校园文化与"以人为本"两者之间存在着特殊而又密切的关系。在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都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恶母"书写成为女性文学中一道引人注目的写作景观。铁凝、徐小斌等女作家一改人们的传统审美习惯与心理定势,纷纷反思与拆解传统母性的崇高社会人格,对母亲和母爱情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展示,塑造了一大批"恶母"形象,彰显了在传统话语中被遮蔽的母亲的生存境况,解构了男权文化建立的"母亲神话"。这些对母亲的多元化言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考空间,具有重要的女性文学意义、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中华文化的“隐”和“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翻译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它主要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产生的影响,主要倡导弱势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本文将简要论述后殖民主义理论与翻译研究的结合的综合过程,并由此展开讨论,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华文化"隐"和"显"翻译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德治”与“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侧重于"心","法治"偏重于"行",二者虽范畴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在高校行政后勤工作中"德治"就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激发大家工作的能动性;"法治"就是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做到标准化;"德治"与"法治"相互促进,二者不可偏颇。"德治"与"法治"要结合实际工作,采取不同举措;"德治"与"法治"并重才能全面提升行政后勤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云锦艺人创作口诀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云锦是我国传统丝织工艺品中工艺水平较高、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织品之一、金彩辉映,典高贵。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云锦艺人们总结出有关图案创作、配色、题材等方面丰富的口诀,几百年来,一代代、一辈地承传着。在承传的过程之中又不断的加入新的东西,充实和丰富云锦这一古老的东方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8.
"being"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中具有断真、存在和述谓"三位一体"的功能,而在汉语中我们无法找到与其对应的词语,因而在"being"的翻译问题上存在众多的争议和困惑,至今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哲学背景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其语言形式的表征也是迥然不同的,我们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语境及其背后的哲学理据来权衡其翻译。"是"、"有"、"在"作为"being"的翻译各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依据,用一种译法代替其他译法是有失偏颇的,用确定的意义来翻译不确定的"being"在学理上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上,云锦因为其皇家御用的尊贵身份、丰富的文化、科技内涵,位列"中国四大名锦"行列,有过千年辉煌的历史。然而,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四大名锦"只留下云锦,作为织锦最后的名门,被看成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如何让这最后的名门延续,让这最后的里程碑开始新的征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的"王道"是一种突出的政治文化现象。针对"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诸子各家皆以"王道"为共同理想,虽然具体理论和方式不一样,但都希望天下统一以及社会安定有序,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伦理特征,其对传统封建政治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对当今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颇具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因此,南京城市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是故都文化。怀旧意象在城市文化中的体现,是对南京历史文化总体特征把握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云气动物锦纹的出土情况,并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云纹形态的不同而将这类图案分成穗状云、山状云、带状云,涡状云四种。通过其前后的比较及同时期艺术背景的比较,勾画了云气动物锦纹的发展系谱图。  相似文献   

13.
南京云锦是我国传统丝织工艺品中工艺水平较高、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织品之一,金彩辉映,典雅高贵。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云锦艺人们总结出有关图案创作、配色、题材等方面丰富的口诀,几百年来,一代代、一辈辈地承传着。在承传的过程之中又不断的加入新的东西,充实和丰富云锦这一古老的东方民间艺术。云锦口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念来朗朗上口。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口诀中却包含了深刻的美学、色彩学乃至于哲学的观点。这些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云锦艺人以通过口诀这样的民间形式,将他们对艺术、对生活的认识留给后人,为我们今天继承、学习、研究云锦艺术提供了一本极珍贵的教材  相似文献   

14.
南捕厅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典型江南风格的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开发潜力.在延续原规划设计总体思想的前提下,对Ⅰ、Ⅱ、Ⅲ号地块进行深化设计,并针对各地块自身特点,从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入手,以寻求体现中国传统居住文化、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中...  相似文献   

15.
楚国玉器的龙雕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集大成的雕塑艺术。在战国时期中原文化的流入使得龙形纹样在楚地上得以很好的发展与延伸,楚国玉器艺术中的龙形纹样造型代表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使楚人开始有尊龙崇凤的思想理念。以楚墓中出土的龙雕玉器的造型纹样两方面特点来深入研究楚国玉雕龙纹自身的特点及其演变和楚国玉器与传统龙纹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图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和题材.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装饰设计如何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我国传统图形的认识、形式重构、色彩与意象表现等实证研究,探索既能体现本土特色和民族性格,又能反映传统文化精神和具有时代感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图形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访问法,对龙舟文化内涵、品格、历史及其在高校发展状况及意义、社会价值进行研究和梳理,分析龙舟文化品格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接受民族英雄事迹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社会价值,探索龙舟文化品格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南黎族织锦艺术非常发达,在中国织锦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就黎族织锦的图案,蛙纹的美学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简单介绍了传统图案中的龙凤纹样演变,并分析了其对当代纺织与服装中纹样的创新多样性设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设计,以及符合社会需求设计等各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风格迁移的数字化手段可以辅助艺术作品的创作,但由于织锦类手工艺品具有颗粒感线条、块状色彩、前后景纹理区别较大等特点,使用现有风格迁移算法得到的输出图像在视觉上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的织锦类自适应感知域风格迁移算法,将语义分割任务和基于自适应感受域的风格迁移算法相结合,并提出新的内容损失和风格损失.此外,为了解决生成结果图像后景中纹理不均匀的问题,在内容图像上增加高斯噪声用于平滑训练过程中生成图像的后景纹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织锦作品风格迁移任务中的表现优于现有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