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泛解酸内酯是合成D-泛酸钙和D-泛醇的重要中间体,国内主要采用生物拆分法,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底物浓度偏低、反应条件苛刻、光学纯度不高和催化剂活性不强等问题。化学不对称合成法成为近年来制备手性泛内酯的研究热点。根据手性源的不同,介绍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不对称还原酮基泛内酯,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羟醛缩合反应,有机小分子及其衍生物不对称催化羟醛缩合反应并经还原内酯化合成泛内酯以及光学活性化合物作为反应底物或非手性底物中加入手性助剂的合成手性泛内酯工艺。其中,有机小分子催化乙醛酸酯与醛的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效果,且催化剂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缩合产物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均不高,设计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剂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曾庆乐 《应用化工》2006,35(11):873-878
按合成方法综述了手性α-氨基酸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手性拆分、L-氨基酸的高同系化、不对称烷基化、亚胺的不对称烷基化、脱氢氨基酸的不对称氢化等各种合成方法。对手性α-氨基酸合成的今后发展方向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王俊  陈帅  李翠勤  杨光 《化工进展》2012,31(2):322-330,344
根据手性催化剂活性位点在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中位置的不同,综述了催化活性位点分别位于Dendrimer核心和外围以及聚合物固载化的手性Dendrimer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氢化、不对称氢转移、不对称Michael加成、硼烷对酮的不对称还原、不对称醇醛缩合反应、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等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树枝状结构及代数对手性催化剂的活性、对映选择性及循环利用的影响,并对开发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更高的可回收手性Dendrimer催化剂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刘峻  韩小茜  李军  魏燕 《应用化工》2006,35(7):559-560
在手性柱OJ-H上直接分离了三种手性化合物,并初步探讨了手性化合物在不同流动相的组分———醇的种类及结构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溶质与固定相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π-π作用对溶质的手性分离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不同直链醇作为流动相也影响着手性化合物的保留与分离。  相似文献   

5.
不对称合成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以有机配体——金属配合物为手性催化剂的不对称合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黄翼飞 《化学工程师》2004,18(11):34-3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固载手性双噁唑啉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作为手性催化剂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臧二乐  李萍 《化学试剂》1996,18(2):87-91
讨论了手性配体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对映选择催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琦  李中华 《化学试剂》2003,25(2):77-80
在简要介绍各种结构类型的手性双噁唑啉配体的基础上,总结了近期手性双噁唑啉金属配合物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吴跃  薛屏 《化工进展》2006,25(11):1301-1308
综述了不对称加氢反应中多相手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将均相手性催化剂固定到有机聚合物、磁性的Fe3O4纳米颗粒、功能化修饰的分子筛等载体上;直接利用有机金属配合物中的阳离子和分子筛骨架中的阴离子相互作用实现多相化;采用金鸡纳生物碱等手性小分子为修饰剂和天然高分子为手性源制备多相催化剂。同时对不同途径制备的多相手性催化剂的结构特性、催化性能和立体选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肖斌  杨忠华 《天津化工》2003,17(6):10-13
药物分子的立体化学决定其生物活性,手性已成为药物研究的一个关键因素。利用微生物或酶催化的方法进行手性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方向。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面包酵母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利用面包酵母可进行的多种手性试剂的催化合成的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11.
手性噁唑硼烷酮能够催化不对称1,3偶极加成反应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手性噁唑硼烷酮以廉价易得的手性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系列氮磺酰化氯基酸配体与硼烷原位制备而成.本文主要对手性噁唑硼烷酮的合成,及其不对称诱导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Asymmetric autocatalysis is a process of automultiplication of a chiral compound in which chiral product acts as a chiral catalyst for its own production. The discove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symmetric autocatalysis of pyrimidyl-, quinolyl-, and pyridylalkanols are described in the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s of diisopropylzinc to the corresponding nitrogen-containing aldehydes. (Alkynylpyrimidyl)alkanols automultiply with a yield of over 99% and over 99.5% ee. Asymmetric autocatalysts with extremely low ee's automultiply with significant amplification of ee's without the need for any other chiral auxiliaries. Small enantiomeric imbalances of chiral molecules induced by physical factors can be amplified by the present asymmetric autocatalysis.  相似文献   

13.
徐翠莲  马建生  王敏灿  夏百根  陈钢  宛新生 《化学试剂》2007,29(10):589-593,604
综述了近10余年来手性含氮配体在有机锂试剂对亚胺不对称加成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杯芳烃是一类由苯酚和甲醛缩合的含有洞穴的大环化合物。作为第三代主体化合物,其在分子识别,模拟酶催化,自组装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特别是手性杯芳烃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不对称催化领域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和兴趣。文章合成了几种手性杯芳烃化合物并对其在催化性能方面作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5.
Novel chiral polyamides with chiral environment in their main chains were obtained from aromatic diamine, 4,4′‐diaminodiphenylmethane (DADPM), and the D ‐isomer or the L ‐isomer of N‐α‐protected glutamic acid, such as N‐α‐benzyloxycarbonyl‐D ‐glutamic acid (Z‐D ‐Glu‐OH) or N‐α‐benzyloxycarbonyl‐L ‐glutamic acid (Z‐L ‐Glu‐OH), in the presence of triphenyl phosphite (TPP). Two types of newly prepared polyamide showed optical rotation, implying that there were asymmetric carbons in their main chains. Circular dichroism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resulting chiral poly‐ amides took a helical structure. Optical resolution ability of those two types of polyamide was studied by adopting potential difference as a driving force for membrane transport. Membranes showed permselectivity toward racemic mixture of N‐α‐acetyltryptophan (Ac‐Trp). The permselectivity was dependent on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diacid component. The permselectivity was expressed by diffusivity selectivity,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the presence of chiral helicity.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1  相似文献   

16.
手性是自然界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性质,约半数以上的药物活性成分含有手性中心,受手性分子的空间立体选择性影响,手性对映体药物往往较其外消旋体表现出更高的活性、更低的副作用,因而,精准制备手性单一对映体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手性外消旋体拆分是制备单一对映体的最高效、便捷的途径,而结晶拆分是实现手性单一对映体分离最为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技术。综述了近年来手性药物结晶拆分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结晶拆分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基于经典拆分方法(非对映体成盐拆分和优先结晶)和近年来发展的基于优先富集和Viedma熟化的对映体拆分新技术以及结晶拆分的强化方法,并简述了色谱、膜分离等其他手性外消旋体分离方法。最后,对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杨治仁  曾庆乐 《广东化工》2011,38(6):284-285
手性亚砜是重要的手性中间体和辅剂、手性配体和催化剂、手性药物。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硫醚的不对称氧化是合成手性亚砜最有效的方法。文章简要的介绍了钛,钒,铌,铁四种金属的络合物不对称催化硫醚氧化的一些最新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王赟  刘建焜 《化学试剂》2012,34(3):224-228,234
综述了手性膦配体与Rh或Ru的配合物在活性羰基化合物手性催化氢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张来新  杨琼  赵卫星 《应用化工》2010,39(6):909-911
介绍了环糊精的结构特征及包合性能,环糊精包合手性分子的新进展。重点综述了近几年各类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在医药、生命科学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新应用,展望了其广阔的前景,期望能在医药学、生命科学及材料科学的应用上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菌在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醇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基因工程菌在手性醇合成中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合成手性醇的酶学研究及酶的基因特性,重点阐述了工程菌的质粒构建及表达体系对不对称合成的催化效率和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基因工程菌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醇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