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库防凌调度在冰凌洪水调度运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红  张浩  高治定 《水文》2007,27(3):29-30,49
凌汛规律研究比较复杂,影响因素多,其突发性强,防治凌汛往往处于较为被动局面,常给沿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水库工程兴建后,为水库下游防凌减灾提供了条件。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寒冷地区水库工程的防凌调度研究基础上,提出凌汛期水库防凌调度原则及水库防凌调度运用方式,以便为寒冷地区水库防凌调度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冰凌爆破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工预先破冰是防凌渡凌工作中常采用的比较有效方法之一.在几个工程实践和现场实验的基础上, 对人工破冰河段的选择、破冰长度和宽度的确定、冰孔布设、单孔药量以及破冰的实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提出了工程防凌渡凌的冰盖爆破的各项参数和指标, 以及爆破技术的施工措施和步骤.  相似文献   

3.
水库调节对江河防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琳  卢杜田  蔡彬 《冰川冻土》2002,24(2):206-208
我国 30°N以北的黄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河流,在冬春季节常常出现冰凌灾害问题.文章主要对发生凌汛的成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黄河防凌经验论述了水库防凌的作用、机理及合理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贺顺德  雷鸣  李荣容 《水文》2014,34(2):44-48
在不能改变河道边界条件和不利气候因素的前提下,通过防凌调度运用,调控河道上游来水量是缓解河道凌灾的重要手段。河流防凌安全流量是进行防凌调度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分析河道凌情基本特点、有无灾害年份流量过程、探索冰凌形成和运动机理、采用理论方法分析河道冰下过流能力等多种方法,对河流的防凌安全流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确定的河流防凌安全流量可以作为防凌调度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蔡琳  卢杜田  蔡彬 《冰川冻土》2002,24(2):214-217
我国北方冬季江河常有冰凌灾害发生,为减缓冰害,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系统分析了影响凌汛的因素,水库防凌调度机理,运用方式等,建立了水库防凌调度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黄河内蒙古段冰凌形成机理及凌汛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分析研究黄河内蒙古段冰凌形成杌理、冰情演变及凌汛成因.文中系统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演变过程的四个时期,即由冰晶形成至产生大量冰凌的成冰期;由凌块封冻至盖面冰层增至最厚的结冰期:冰层开始融化至解冻前的融冰期和解冻开河至冰凌消失的消冰期.分析研究了影响凌汛成因的热力、动力和河势三大作用因素.使河水成冰又由冰融化成水的热量交换作用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热、水温、气温、风、降水量、空气中的湿度:水位的抬升以至流速的变化等水流作用,均为动力因素;河道的特性影响为河势因素,通过分析研究,便于指导防凌实践,使防凌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7.
宋伟华  张志红  高治定 《水文》2011,31(6):63-66
冬季,我国北纬30°以北和青藏高原的江河上都存在不同程度冰情,有些江河还会发生较严重凌汛。在这些地区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及跨河建筑物,因改变了部分河道热力、动力及边界条件,不仅影响到河道防凌安全,而且往往对工程本身安全构成威胁。50年来,我国的工程凌汛研究工作,在吸取了国外凌汛研究经验基础上,结合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实践,进行了大量资料测验、科学试验及分析研究。通过总结以上研究成果,对工程影响下的3类冰凌洪水形成条件及主要特征量提出了较完整、科学且实用的分析计算方法,以期为兴建同类工程时的凌汛计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河内蒙古河段防凌防洪需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投入运行以后,黄河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防洪形势依然非常严重,凌洪灾害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除了内蒙古河段自身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外,水沙关系严重失调,水流输沙能力下降,主河槽持续淤积,过流能力降低也是重要原因.本文从分析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运行前后内蒙古河段的凌汛特点、水沙条件变化规律入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需求和防洪需求,并初步提出了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防洪总库容.  相似文献   

9.
2008年,贵阳院党建工作将以实施五大工程为主要抓手,即:实施核心工程,抓领导班子建设;实施先锋工程,抓党员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人才工程,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实施塑造工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凝聚工程,加强员工队伍建设。通过五大工程的实施,增强贵阳院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推进贵阳院生产、经营、管理、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向"科技型、现代化、国内一流"宏伟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0.
1月9日上午10时30分,随着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地面副厂房中控室按下启按钮,引水发电系统导水闸门徐徐开启,奔腾咆哮的黄河水穿越长1700米,落差72米,直径7.8米的钢筋混凝土水洞,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击水轮,启动了首台(6号)发电机组,顿时地下厂房内机组轰鸣,小浪底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这座具有防洪、防凌、减淤、灌溉、供水和发电等巨大功能的跨世纪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全面发挥综合效益。这是继水浪底工程顺利实现截流后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这意味着小浪底工程建设经过9年的努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进入收尾阶段,工程将由建设逐步转向运行管理,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