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寻找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4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和乳房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少泽、合谷、膻中三个穴位进行按摩,观察和测量两组产妇分别在产后24、48、72h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充足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乳汁分泌始动时间24h内明显提前、泌乳量48h内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具有使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配合鲫鱼木瓜汤促进泌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分娩的产妇12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如按需哺乳、指导喂养、知识宣导等,干预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乳房穴位按摩配合鲫鱼木瓜汤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产妇48h的泌乳量以及产后吸吮次数、乳房胀满感和泌乳始动时间。结果:干预组产妇48h泌乳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吸吮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乳房胀满感和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配合鲫鱼木瓜汤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妇身体恢复,使乳房胀满感和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有利于增加产后吸吮次数和提高泌乳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缺乳产妇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宣教、哺乳技术指导及饮食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于产后12 h开始给予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子宫复旧情况等指标及产后一般情况变化。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产后乳汁分泌早,(P0.05),泌乳量分泌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子宫复旧好(P0.01)。结论: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可提高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穴位配合乳房手法按摩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泌乳量、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纯母乳喂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量为(1250.31±133.20)ml/d,对照组产妇平均泌乳量为(956.90±104.58)ml/d,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穴位配合乳房手法按摩能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减少产妇并发症、增加泌乳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建春 《新中医》2015,47(1):234-235
目的:观察和探讨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中医穴位按摩等护理干预对剖腹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按摩和乳房按摩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情况及产后48 h内泌乳量。结果:2组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和48 h泌乳量情况比较,观察组时间较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术后48 h内泌乳量进行量化评估,泌乳中等以上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产妇术后乳房胀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早期应用常规产科护理联合中医穴位和乳房按摩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速产妇泌乳,提高泌乳量,减轻疼痛,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耳穴压豆配合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妇早泌乳减轻乳胀的效果。方法将53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乳房并指导母乳喂养,实验组除了常规护理方法外于术后回病房即行耳穴压豆、6h后开始进行乳房按摩。观察两组泌乳始动时间、乳房充足及乳汁淤积情况、新生儿体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乳量充足时间、减少体重下降幅度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压豆配合乳房按摩可以提前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缩短乳量充足时间减轻乳房淤积、降低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李君敏 《新中医》2021,53(1):155-157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后乳胀及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方法:将84例产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遵照常规流程进行乳房护理,研究组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护理,对比2组产妇产后的血清泌乳素分泌水平、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肿胀程度以及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概率。结果:研究组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后血清泌乳素分泌水平优于常规组,泌乳始动时间快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产妇乳房胀痛严重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30 d后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生产后的乳房护理中实行穴位按摩护理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升母乳喂养率,临床护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妇泌乳及乳腺胀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云浮市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2例足月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将产后第3天行乳房按摩的5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将产后早期(产后0.5 h)行乳房按摩的62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对两组产妇泌乳、乳腺胀痛及乳房硬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22.15±1.50)h比对照组(26.90±2.20)h短,且泌乳量比对照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乳腺胀痛程度比对照组轻,且乳房硬度比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产妇行产后早期乳房按摩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并优化产妇乳房硬度,减轻乳腺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对产妇泌乳的效果。方法将127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治疗。观察两组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泌乳量分级及泌乳始动时间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第1、2、5 d血清PRL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能增加产妇的泌乳量,提早泌乳始动时间,促进泌乳素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按摩对泌乳及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10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产后康复按摩,观察两组产妇子宫收缩及产后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泌乳充足率高,宫缩情况良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采用子宫及乳房按摩能够缩短始动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子宫收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治疗仪与中医穴位按摩应用于产妇对其泌乳和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妇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教育和母乳喂养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与中医穴位按摩,比较两组始动泌乳时间、泌乳量以及乳房胀痛程度。结果研究组始动泌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母乳充足占比60.0%,对照组母乳充足占比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第3天和第4天的胀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轻(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与低频脉冲治疗仪应用于产妇,能够有效促进乳汁分泌,降低乳房胀痛程度,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路径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路径配合乳房按摩。观察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对乳汁分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48 h泌乳量分布、泌乳量中等以上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48 h乳房胀痛情况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和新生儿睡眠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睡眠质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路径配合乳房按摩可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赵爱花  袁静 《光明中医》2016,(14):2091-2092
目的探索手法按摩乳房循经穴位对产妇泌乳时间和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健康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产妇产后1天即进行乳房循经穴位按摩配合婴儿吸吮,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开奶时间和泌乳量。结果治疗组产妇的开奶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早期进行穴位及乳房按摩不仅能使乳汁分泌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而且还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促进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保证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200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经过随机分组,将采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乳房穴位按摩的产妇为观察组,将单纯实施乳房穴位按摩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在首次乳汁溢出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感觉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首次泌乳时间提前(P0.05),泌乳量增加,乳房胀痛,疼痛减轻。结论: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妇具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减少乳汁淤积,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通过临床研究此方法能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疏通经络,穴位按摩促进母乳分泌的疗效,为临床开展此项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406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206例.观察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行疏通经络,穴位按摩,摩揉抓抖乳房和辅助哺乳,对照组行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缩短,乳汁分泌显效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疏通经络,穴位按摩可缩短泌乳的始动时间,促进乳汁的分泌,改善剖宫产术后乳房胀痛,是一种简单、经济,且行之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对产妇产后康复及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及乳房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中药足浴,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产后24h阴道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产后3d、5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后24h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产妇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后3d、5d全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治疗前泌乳量及配方奶粉补乳量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治疗前,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能够加速产后产妇的康复,促进产后乳汁的分泌,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食疗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妇产后泌乳的促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资料,选取应用常规产后泌乳干预的49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在常规产后泌乳措施基础上应用中医饮食疗法(食疗)联合手法按摩的49例产妇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与乳房胀痛程度,分别于产后12 h、1 d、2 d、3 d比较两组产妇泌乳量与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7 d评估两组产妇乳房饱胀度,产后1个月统计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 d、2 d、3 d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 d、2 d、3 d血清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乳房饱胀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3,P <0.05);观察组产妇乳头皲裂、乳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食疗联合手法按摩能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乳房按摩联合耳穴贴压促进剖宫产术后早期泌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仅实施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护理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乳房按摩以及耳穴贴压,观察并比较2组的泌乳始动时间、不同时段泌乳量及不同时段乳房胀痛程度。结果护理组平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术后24~48 h及48~72 h内开始泌乳的患者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 d护理组泌乳量1、3、4级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 d护理组泌乳量1、3级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d护理组泌乳量1、2、3级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术后48~96 h内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实施乳房按摩联合耳穴贴压能促使泌乳时间提前,增加泌乳量,有助于缓解乳房胀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五行音乐疗法促进产后泌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成对照A、B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A组进行穴位按摩,对照B组进行五行音乐疗法,观察组联合应用穴位按摩及五行音乐疗法。观察三组产妇在产后72h泌乳量、乳房饱满程度以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72h乳房充盈程度及泌乳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与五行音乐疗法联合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焦虑,显著提高产妇产后泌乳量,满足新生儿需求。  相似文献   

20.
张丽英 《新中医》2014,46(8):213-215
目的:观察产后穴位按摩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产科收治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后穴位按摩,比较2组的产后泌乳及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需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乳房扁平凹陷率低于对照组,泌乳量多的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产后30 min泌乳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2 h的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4天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饮食情况和睡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是一种无创、无副作用的中医产后康复保健护理方法,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和子宫恢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