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生产性噪声对工厂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触生产性噪声作业工人76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不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工人99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工人进行体检,包括其血压、心电图等情况,比较分析生产性噪声对工厂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压异常率为13.39%,高于对照组的10.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为17.98%,高于对照组的1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产性噪声对工厂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存在明显影响,应加强工厂噪声管理,提高作业工人对噪声的认知,有效控制生产性噪声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
陈晓华  朱林平  黎丹倩  梁勇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28-1330
目的了解噪声对轧钢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钢铁企业接触噪声的轧钢工人424名为接触组,选择不接触噪声的办公室、后勤工作人员325名为对照组,进行血压、心电图检查,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触组、对照组血压异常率分别为8.73%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22.88%和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作业工人血压随累积噪声暴露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心电图异常率开始时随工龄增加有所下降,随后又呈上升趋势。结论提示噪声对轧钢工人的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损害,应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对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断面流行病学方法,对17家工厂1906名工人(噪声接触953例,对照组953例)进行调查研究,用问卷调查、作业环境监测、健康检查资料分析职业性噪声对工人心血关系统的影响。结果噪声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率为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噪声接触组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分析中,低于50岁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高于5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噪声接触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年龄是研究偏倚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产性噪声对钨钼厂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以某钨钼厂接触噪声作业的393人为接触组,另选非噪声作业工人386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血压测量及心电图检查,两组检查结果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噪声接触组的血压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不同工龄组的噪声接触组的血压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加,血压异常率有增加的趋势;年龄在20 ~ 30岁及工龄在0~10a的噪声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年龄组及工龄组间的噪声接触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噪声对钨钼厂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噪声暴露对个体动态血压和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职业性连续稳态噪声对暴露者动态血压、心电图等心血管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某企业选出30例接触不同强度连续稳态噪声的劳动者为调查对象,在正常上班的某一天,工作期间对其进行个体动态噪声暴露量、个体动态血压、心电图监测;然后在对象休息的某一天按工作时段进行同样的监测,比较其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监测的2个时段,研究对象动态噪声暴露量,动态收缩压、心率、心电图ST段缺血型改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电图、血压等指标的改变与个体动态噪声暴露量(LAeq.8h)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连续稳态职业性噪声暴露可能对劳动个体动态血压、心率、心电图产生影响,长期噪声暴露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谢伟群  康美香  熊俊 《职业与健康》2013,(24):3285-3287
目的探讨噪声对集装箱制造工人听力和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方法2010-2011年选取东莞市某外资集装箱制造企业接触噪声作业的1025名工人,分为噪声组487人,混合噪声组538人,对照组选取该企业不接触噪声的办公室和后勤人员222名,进行血压,心电图和纯音听力测试检查,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血压异常率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室高电压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纯音听力测试异常率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对集装箱作业工人听力、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损害。集装箱制造业工人流动性大,接噪工龄相对较短,有关部门应加强其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管,同时采取措施降低作业环境噪声,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陶瓷企业作业场所职业性噪声对工人的健康影响,探讨陶瓷企业噪声职业病危害有效防控措施,为防控噪声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9家陶瓷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758名为噪声组,不接触噪声的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作业工人116名为对照组,进行听力测定、心电图、血压等健康检查,并对噪声组与对照组之间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噪声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听力、心电图、血压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产车间噪声超标率达67%。企业对防治职业性噪声存在布局不合理、减振降噪措施缺乏、劳动者个体防护缺失等不足。结论职业性噪声对劳动者听力、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布局生产设备,落实减震降噪措施,加强劳动者个人防护,缩短接触噪声时间及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防控噪声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噪声作业对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630例从事噪声作业工人作为噪声组,523例非噪声作业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血压、脉搏、内科、心电图、纯音测听等检查。结果噪声组工人血压升高检出率(12.5%)比对照组(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工人心电图异常总检出率以及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工人神经衰弱症状检出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作业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具有影响,应定期对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锰暴露对男工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50例男工的心率,心电图和血压进行测定,其中高,低水平锰暴露和对照工人各50名,结果:作业环境空气MnO2接触水平几何均数为0.07mg/m^3时,接触组心率,心电图和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nO2接触水平为0.45mg/m^3时,接触组QRS波显著增宽,T波增高,舒张压均值降低。舒张压均值降低。结论:长期较高浓度锰暴露对男工心血管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挂车生产行业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防控职业性噪声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生产企业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对纯音听阈、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检查驻马店市噪声作业工人1 156名,纯音测听检查异常的检出率为15.74%,高血压异常的检出率为17.99%,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为20.85%,各项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组的纯音测听、高血压及心电图检查异常检出率在不同工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企业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只有纯音测听检查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挂车制造行业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及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秦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01-2602,2605
目的探讨噪声与高温联合作用对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市某钢铁厂不同车间183名同时接触噪声与高温的作业工人为暴露组,接触其他粉尘的作业工人139名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统一体检,分析其心电图结果。结果心电图异常率暴露组为22.53%,对照组为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危险度(RR)为2.08,中等关联;暴露组工龄≥10 a作业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27.35%,显著高于对照组工龄≥10 a作业工人和暴露组工龄10 a作业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结论噪声与高温两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心血管具有联合作用,影响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黎丹倩  吴梅  朱林平  张梦玲  梁勇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47-1948
目的了解噪声对炼钢厂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触高噪声的炉前工482名为接触组,另选择接触低噪声作业的铁水工、脱硫工、精炼工525名为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为28.01%,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为14.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随作业工龄增加而增高。结论噪声对炼钢厂作业工人的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损害,提示对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沙焱  杨震宇  香映平  何家禧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76-1477
目的探讨口腔脱落细胞微核技术在探测铅暴露人群遗传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产过程中接触不同浓度铅的某铅酸电池厂工人为接触组,按空气中铅浓度高低分为低浓度组(76名男性工人)和中浓度组(89名男性工人),同厂男性管理人员78名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结果 2种浓度的铅暴露组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58±2.49)‰;中浓度组:(4.16±2.32)‰]明显高于对照组[(2.85±2.03)‰],两种浓度铅接触组人员的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38±2.16)‰;中浓度组:(4.37±2.43)‰]明显高于对照组[(2.17±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性铅暴露人群中,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有相关关系(r=0.227~0.361,P0.05)。结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可以作为简易的检测手段,用于对铅暴露作业人员遗传损伤的检测的筛查。  相似文献   

14.
马子建  李俊 《职业与健康》2011,27(7):753-754
目的了解合肥市混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对工人的健康影响特点。方法对接触混苯的214名作业人员及对照组190人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职业史、内科、血液、心电图检查等)。结果接触组人员的神经衰弱综合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2,P<0.01)。血象中WBC、PLT减少百分率接触组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2.95和7.97,均P<0.01)。女工的月经紊乱、月经量改变的阳性率接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混苯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春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2):141-142
目的了解噪声对纺织女工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纺织厂接触噪声的403名工人进行一般性健康检查和听力测试,听力测试采用经检测的丹麦产AD226型纯音测听诊断仪。结果长期接触噪声听力损失非常严重。接噪组不同性别比较,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P〈0.05),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女性也高于男性(X^2=8.62,P〈0.01);接噪组女职工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对照组(X^2=4.09,P〈0.05),血常规异常检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X^2=5.23,P〈0.05)。结论纺织噪声可引起听力损伤。女职工心电图、血常规异常改变均有增高。  相似文献   

16.
荣欣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33-2935
目的对昆明铁路局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状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昆明铁路局200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作业人员健康监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昆明铁路局职业病危害监测合格率为:粉尘84.09%,毒物92.86%,噪声48.72%,其他物理因素(手传振动、工频电场、高温)100%。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受监护率97.44%;异常检出率为:高频听力损失5.37%,胸片异常0.11%,心电图异常6.52%,血压异常1.19%,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异常3.10%,尿常规异常3.42%;职业禁忌证4人。结论粉尘、噪声是昆明铁路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进行职业病综合防治的同时还应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并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李淑华 《职业与健康》2014,(20):2872-2874
目的了解工人长期持续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引起的心脏功能改变特征。方法采用定群、纵向研究方法分析研究269名低浓度硫化氢职业接触者2012年在岗期间和2009年岗前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2012年心电图异常率(39.03%)高于2009年(2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心电轴偏移、肢导低电压、ST-T改变与2009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2年男女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2009年,男性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女性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心电图异常率46-52岁组〉26-35岁组〉36-45岁组,46-52岁组与36-45岁组、26-35岁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年度间相比,2012年各年龄组异常率均高于2009年,46-5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持续职业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和急性硫化氢中毒一样可以导致心脏功能损害,表现出心电图异常,可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判断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8.
钱青俊 《职业与健康》2014,(17):2390-2391
目的通过比较接触煤矿粉尘和噪声的职业人群与仅接触煤矿粉尘的职业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易感因素之间的差异,探索噪声对心血管疾病易感因素的影响。方法用现况研究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心血管易感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异常率,以及高血压I级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的噪声接触可对接噪人员心血管易感因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林静  王劲 《职业与健康》2010,26(8):859-861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职业性铅危害情况,探索职业卫生预防模式。方法接触铅作业的工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内科、耳鼻喉、听力、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并测定其血铅、尿铅浓度。结果361名接触铅作业工人有143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0μg/L),53人血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0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人血红蛋白下降,44人耳鼻喉检查发现异常,68人听力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尿铅浓度与铅接触浓度有关,随着铅接触浓度的增加,血铅、尿铅平均浓度增加。血铅、尿铅超标率与接铅工龄有相关性,接铅工龄在5年以上组血铅、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0~1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情况较重,工作场所中高浓度的铅烟、铅尘是造成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该厂应进行工艺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铅污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