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35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大多数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依次为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共占57.45%(27/47),激动传导异常较少,占23.40%(11/47),以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35例患者中,30例临床治愈,1例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4例死亡.结论: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在积极治疗肺心病的基础上,及早发现并及时恰当地处理心律失常,对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衡水市妇幼医院收治的确诊为PIH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孕产妇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24例在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后行剖宫产术,10例在控制心力衰竭的同时行剖宫产术,4例患者在剖宫产后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最终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新生儿全部存活。结论诱发PIH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导致的心脏负荷增加,治疗应以尽早终止妊娠,积极控制高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为主。  相似文献   

3.
郝厚碧 《吉林医学》2011,(19):4048-4050
目的:探讨采用BiPAP通气辅助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中的护理情况。方法:通过回顾分析采用BiPAP通气并结合细致护理综合治疗的59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患者中有55例(93.2%)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仅有1例因并发全心力衰竭而死亡。结论:采用BiPAP通气辅助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并配合更细致的护理,必定能进一步改善此症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序贯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7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序贯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血清k+、HCO3-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尿素氮、血清k+、HCO3-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序贯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4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2008-12 45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运用心血管活性药物、药物溶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经皮冠脉介人治疗术(PCI)的治疗效果.结果 IABP治疗42例(93.3%),(PCI)再灌注治疗39例(86.7%),溶栓治疗11例(24.4%),共死亡16例(35.6%).经药物和IABP治疗,在接受再血管化前死亡的患者占死亡数的31.3%(5/16),血管再灌注后死亡的患者占死亡数的68.7%(11/16).死于心功能衰竭者9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呼吸功能衰竭者7例.10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全部死亡.急性肾功能衰竭(r=0.743,P=0.001)、急性呼吸功能衰竭(r=0.605,P=0.001)、糖尿病(r=0.368,P=0.002)和年龄与死亡有相关关系.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病死率仍然较高,主要死因是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要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需要更早、更好的循环辅助装置下的再灌注和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心内科15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病例资料,总结临床诊治措施及心梗死亡原因.结果15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资料,42例(28.0%)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42例中治愈24例(57.1%),死亡18例(42.9%),死亡率(12.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易合并心力衰竭,死亡率高,临床医护人员在接到心梗患者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防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出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且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其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治疗后,手术治疗59例,治愈41例(69.5%);非手术治疗16例,治愈5例(31.2%),两组治疗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75例患者病死率为38.7%(29/7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58.6%(17/29).治疗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比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6%(27/75)和32%(24/75).结论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对策应首先积极抗休克治疗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手术,注意控制感染并早期防治MODS,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郭自美 《中原医刊》2011,(11):102-103
目的分析重度子痈前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诱发因素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低蛋白血症30例,产前贫血13例,严重水肿20例,双胎妊娠4例,扩容不当2例,并发肺炎1例,肾功能衰竭1例。1例死亡,其余3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本身或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多胎妊娠和呼吸道感柒,是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掌握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扩容指征,可减少重度子痫前期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江发英 《中外医疗》2013,(23):122-122,124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右心衰竭病人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乌拉地尔注射液25~50mg加生理盐水至50mL,以6~10mL/h微量泵输入,1次/d,5~7d/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可靠,辅以良好的护理将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进一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769-1770
目的 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并对相关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我院收住的肺心病患者104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4),对照组患者采取抗感染、强心利尿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管活性药物酚妥拉明(5 mg,1次/d)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72.0%(36/50);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50.0%(27/54),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RP和BN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RP和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可显著改善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2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75名正常人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 轻度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T3 (1.01±0.21) nmol/L、T4 (89.92±22.01) nmol/L、FT3(2.80±0.30) pmol/L、FT4(11.39±2.99)pmol/L、TSH(1.44±0.38)mU/L与对照组T3(1.05±0.20)nmol/L、T4(90.01±21.38)nmol/L、FT3(2.81±0.28)pmol/L、FT4(11.42±2.71)pmol/L、TSH(1.40±0.40)mU/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4、0.017、0.14、0.045、0.42,均P>0.05).重度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T3(0.61±0.19)n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t=8.83,P<0.05),T4(88.97±21.20)nmol/L、FT3(2.76±0.32)pmol/L、FT4(11.27±2.76)pmol/L、TSH(1.39±0.39)mU/L与轻度肺心病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0.46、0.13、0.42,均P<0.05),治疗后心力衰竭减轻时T3(1.02±0.28)nmol/L明显升高(t=5.34,P<0.05).结论 血清T3水平的改变对判断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严重程度和疗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测定血浆脑钠素水平对鉴别肺源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意义。方法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各30例,测定平均心率和PaO2,通过快速免疫荧光定量分析法测定血浆脑钠素水平,与30名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肺源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两组患者在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组脑钠素[(597±68)ng/L]明显高于肺源性心脏病组[(179±34)ng/ml,P〈0.01]。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时均表现出呼吸困难,血浆脑钠素可以作为鉴别两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宋毅  李婵  黄久荣  王敏 《吉林医学》2012,33(23):4931-4933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及双源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和70例单纯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常规诊断,收集并对合并冠心病的患者35例行心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病史之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既往左心力衰竭史;症状体征的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A2>P2及心力衰竭伴心界向向左扩大;各项检查的左心室大或双心室增大及主动脉弓迂曲延长钙化,心电图上持续ST-T改变、左束支阻滞、持续性房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组较单纯肺源性心脏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经心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确诊冠心病26例(74.29%),冠状动脉完全正常3例(8.57%),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6例(17.14%)。结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等综合分析可以提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而无创、相对价廉的DSCT可以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王宏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404-140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间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改善肺通气,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每日一次缓慢静注,疗程15d。观察两组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率为89.29%,对照组为73.2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A242、CA199、CA724、CA125在常见慢性病患者中的异常表达特点。方法选本院住院治疗的常见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457例,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组199例;取外周血3ml,分离血清,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CA242、CA199、CA724、CA125、CYFRA21-1和CA50指标,统计分析这些肿瘤标志物在无肿瘤的常见慢性疾病患者中异常表达特点。结果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组,CA242为8.10±5.14U/ml、CA199为20.30±17.00U/ml,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25和CA72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组、心力衰竭患者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组和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组,CA724分别为5.86±4.38U/ml、40.46±47.14U/ml、4.58±2.19U/ml和32.11±30.54U/ml,CA125分别为11.50±9.71U/ml、111.91±104.29U/ml、9.89±9.21U/ml和90.97±95.18U/ml,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FRA21-1和CA5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242、CA199在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及CA724、CA125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均有异常升高,提示这些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有必要排除常见慢性病导致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例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并以26例健康体检为对照,同时测定其血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肺心病患者尿RB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合并心衰患者较无合并心衰者的尿RB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较无合并呼吸衰竭者的尿RB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15例重度呼衰患者血气恢复正常后复查尿RBP有改善。结论肺心病患者确实存在肾功能的损害,动态观察尿RBP水平变化是判断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方法,能够早期发现肺心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及程度。  相似文献   

17.
徐桂华  夏辉 《河北医学》2012,18(10):1397-1399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院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58例,其中心律失常组97例,非心律失常组61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比较两组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42.27%)及房性早搏(32.99%);心律失常组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缺氧、电解质紊乱分别为100%、44.33%、60.82%、73.20%,与非心律失常组85.25%、18.03%、36.07%、52.4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因素有关,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马葛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81-118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加硫酸镁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吸氧、控制感染、止咳、平喘、改善心肺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硫酸镁,14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变与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42例重型肺心病、7例轻型肺心病、16例肺心病伴发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的左右心脏射血分数及其临床资料的分析表明,重型肺心病患者在病情的急性发作期,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功能不全,而轻型肺心病患者则无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表明慢性肺心病仅在病程晚期,才由以右心为主的疾病发展成为全心病。本文还对重型肺心病与肺心病伴发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肺心病伴发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受损程度更为明显,双重病因导致的左室功能减退,常造成心肌更严重的损害而且不容易恢复。  相似文献   

20.
对住院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者30例与单一肺心病者33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无显著性差别,而在年龄、左心扩大、A2>P2、左心衰竭、高血脂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别,对两病合并时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进行探讨,认为提高对两病合并的警惕性,加深对两病合并时临床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