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周天骥  刘耀坤 《石油炼制》1993,24(11):36-43
为提高间歇本体法聚丙烯生产水平,兰洲炼油化工总厂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在5kt/a聚丙烯装置上采用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的N型高效催化剂取得成功。用该催化剂可生产低、中、高3档熔体指数的聚丙烯,并可提高装置的生产能力。产品性能较用络合Ⅱ型催化剂生产的产品有较大提高。文中讨论了各操作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和产品的质量及应用。在使用N型高效催化剂时还采用了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发的丙烯精制和低压丙烯回收的…  相似文献   

2.
国内简讯     
聚丙烯新催化剂北京化工研究院聚丙烯组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在原有的络合催化剂(Ⅰ型)的基础上,研制出了Ⅱ型催化剂。于1978年8月与辽宁瓦房店纺织厂化纤车间协作,将新催化剂用于该厂1.5米~3的间歇丙烯本体聚合装置,聚合时没有加入任何第三组分,并且无须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CS-1型高效载体催化剂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装置上试用情况,对CS-1型高效催化剂与络合Ⅱ型催化剂的性能及产品质量作了比较,对用CS-1型高效催化剂生产聚丙烯产品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使用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DQ-2型丙烯聚合高效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Q-2型球形高效催化剂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装置上的应用试验情况。以聚合反应特性、催化剂活性、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与非球形高效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Q-2型球形高效催化剂活性高,氢调敏感性及操作性能好,在间歇式液相本体聚丙烯装置上具有可靠的适用性,生产出的聚丙烯产品为直径1-5mm的球形颗粒,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5.
<正> 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与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共同合作,在兰炼生产装置上采用北京化工研究院炼厂气丙烯精制技术及N型高效催化剂丙烯聚合获得成功。丙烯经精制使杂质含量达到了使用高效催化剂的要求,总硫<1ppm,COS<0.1ppm,CO<0.5ppm,CO_2<5ppm,O_2<5ppm,H_2O<5ppm,为炼厂气丙烯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高效催化剂的氢调性能进行了考察。N -Ⅲ催化剂无第一放热高峰 ,氢调敏感。该催化剂活性和等规度受氢调影响较小 ,PP产品等规度较高 ,灰份较低。N -Ⅲ催化剂更适用于在间歇本体聚丙烯装置上生产高熔体指数聚丙烯。  相似文献   

7.
1 前 言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实华股份有限公司聚丙烯装置采用我国 70年代开发的间歇式液相本体法生产工艺 (简称小本体聚丙烯 )。 1995年装置生产能力14kt/a ,主要工艺过程包括丙烯精制、聚合、闪蒸、低压丙烯回收 4个工序。该装置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技术改造 ,产品质量、能耗等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但丙烯单耗较高 ,每吨聚丙烯产品消耗丙烯 1.2 5t。因此 ,必须进行技术改造 ,优化操作 ,降低丙烯单耗 ,提高经济效益。2 丙烯单耗高的原因经过长期对装置生产情况考察分析得知 ,丙烯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料罐放空和未转化的丙烯回收率…  相似文献   

8.
2021年11月18日,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成功生产10釜多个牌号茂金属超高熔指聚丙烯产品,标志着该公司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展的茂金属超高熔指聚丙烯工业试验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国内首家成功使用国产催化剂,在间歇本体聚合装置上生产超高熔指茂金属聚丙烯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光光度仪、激光粒度仪、GC和本体聚合等方法分析了BCND-S催化剂的性能,同时在550 kt/a Novolen丙烯聚合工艺装置上生产抗冲聚丙烯2100H,考察了装置运行的平稳性以及抗冲聚丙烯的性能,并与进口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BCND-S催化剂粒径较小,粒径分布相对较窄,聚合活性和定向能力高于进口催化剂。在生产2100H期间,反应器温度和压力控制稳定,装置运行稳定,粉料流动性好,细粉含量低。生产的2100H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刚性和耐热性能较进口催化剂生产的产品有较大提升。因此BCND-S催化剂适合在Novolen工艺聚丙烯装置上生产抗冲聚丙烯。  相似文献   

10.
国内简讯     
<正> 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制的N催化剂在美国进行工业试验获得成功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制的聚丙烯新型高效催化剂1986年5月在美国某公司的十万吨/年的工业生装置上进行了包括均聚合及其聚合等多个牌号的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此催化剂与该公司的工艺相结合进行丙烯本体连续聚合非常成功,催化剂活性在2万克/克催化剂以上,聚合物等规度98%以上,表观密度最高可达0.49—0.50克/毫升,其它各项质量指标也都达到世界同类催化剂的先进水平。美方评价此催化剂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水平的催化剂”。他们希望北京化工研究院能向该公司转让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无规聚a-烯烃(APAO)的聚合催化剂的组成及APAO的聚合工艺进行了综述,指出工业上生产APAO所用的催化剂主要为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内给电子体或外给电子体以及载体,生产APAO可采用间歇或连续的淤浆法或溶液法聚合工艺,提出了开发适合小型本体聚丙烯工艺的无规聚丙烯(APP)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小本体聚丙烯生产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原料精制,采用连续聚合工艺,使用高效球型聚丙烯催化剂,研究开发聚合过程中直接加入助剂的技术,生产共聚产品等提高小本体聚丙烯工艺和产品质量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DQ-2球形高效催化剂在间歇式液相本体聚丙烯生产装置上进行应用试验的情况,从聚合物反应特性、催化剂活性、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与DQ-1非球形高效催化剂的生产数据和产品质量进行了比较,得出了DQ-2球形高效催化剂是活性高、氢调敏感性好,操作性较好的高效聚丙烯催化剂,生产出直径1 ̄5mm球形颗粒的聚丙烯产品,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CS-1型高铲催化剂在间隙式本体聚丙烯装置上的应用,比较CS-1型高效催化剂与配位Ⅱ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品质量,对CS-1型高效催化剂聚丙烯产品进行了经济分析,得地生产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石化武汉石油化工厂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装置试用和推广CS-1型高效催化剂1年多来的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对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及辅之相应的生产试验,探讨了在一定的工艺生产条件下,CS-1型高效催化剂和活化剂,以及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的最佳投入量,和其相互之间的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产高效聚丙烯产品的装置是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设计是采用高效催化剂(Ti Cl4/Mg Cl2·ED)为主催化剂,催化剂量过高,可能引起爆聚,形成塑化结块,严重时使聚合釜超压,发生爆炸。通过测定催化剂浆料中镁含量可控制催化剂加入的量,本文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NA催化剂在工业化生产J340树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凯  王志武  谭忠  郭正阳 《石油化工》2006,35(2):156-160
研究了用于丙烯聚合的新型NA催化剂的组成、粒度分布及本体聚合性能,同时与进口催化剂进行了相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NA催化剂的主要组成与进口催化剂相近,但NA催化剂颗粒微观结构与进口催化剂有较大差别,NA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约是进口催化剂的两倍。NA催化剂本体聚合反应制备的聚合物颗粒规整性较好,表面形态更接近于球形。将NA催化剂用于生产J340树脂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NA催化剂的活性较高,达到25kg/g(以每克催化剂生产聚丙烯的质量计),比进口催化剂的活性高15%;共聚性能与进口催化剂相当,能长周期应用于Hypol工艺聚丙烯生产装置,装置操作稳定;所生产的J340树脂颗粒形态好,细粉含量少,机械性能达到进口催化剂生产J340树脂的水平,产品为优级品。  相似文献   

18.
类球形聚丙烯催化剂PC-1工业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万t/a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PP)工业装置上进行了类球形PC-1催化剂的应用试验,并与装置现用工业催化剂DJD—Z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催化剂PC-1的操作性能良好,动力学过程平稳,聚合反应控制温度、压力均略高于催化剂DJD—Z;在单釜产量接近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可相应缩短0.5h,单釜转化率则高出2.5个百分点;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其活性为43.05kg/g,与DJD—Z的活性(42.85kg/g)相当;PP产品各项指标完全达到质量要求,整体性能略优于催化剂DJD—z生产的产品,细粉(小于80目的颗粒)含量比用催化剂DJD—Z生产的产品低2.5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正> 黑龙江石油化工厂2000t/a聚丙烯装置试产成功。他们采用国内开发的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技术,催化剂为络合Ⅱ型,活化剂为一氯二乙基铝,用氢气调节熔融指数。产品经分析表明,除首釜聚丙烯灰份超过标准外,其余各釜指标均达合格品要求,其它质量指标分别可达到一级品和优级品的要求。该装置投产后,可为工厂增加利税500万元/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中国石化武汉石油化工厂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装置试用和推广CS-1型高效催化剂1年多来的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对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及辅之相应的生产试验,探讨了在一定的工艺生产条件下,CS-1型高效催化剂和活化剂,以及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的最佳投入量,和其相互之间的配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