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 PH15—7 Mo 钢中奥氏体的稳定化。用膨胀法、金相定量法和 X 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马氏体转变点 Ms 温度,马氏体转变量,等温马氏体转变孕育期。结果表明,高温停留保温,奥氏体呈现稳定化,500℃停留,稳定化效果最强。当钢中含有少量马氏体时,室温停留时间延长,稳定化效果增加。钢中奥氏体的稳定化是碳原子贡献的结果,由于碳原子扩散到位错线上,使位错钉扎,强化母相,导至稳定化。  相似文献   

2.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2A70铝合金试样在变形程度为60%、变形温度为360℃~480℃、变形速率为0.01~1S^-1的条件下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及固溶处理。分析热变形参数对合金固溶后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2A70铝合金的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变形程度和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2A70铝合金固溶处理后的平均晶粒尺寸,对于样本数据,模型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对于非样本数据,模型的相对误差不超过±8%。  相似文献   

3.
生物材料的玻璃化低温保存技术已受到广泛注意。本文修正了Foutron的半经验结晶动力学模型,并用由此得到的解析表达式,构造各种浓度溶液在等温转变时的温度-时间-转变(TTT)曲线和变温转变时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预测实现玻璃化转变所需的最小冷却速率,以反映溶液玻璃化形成倾向的大小。结果表明,丙二醇的玻璃化形成倾向大于乙二醇和甘油。若在丙二醇溶液中加入丁二醇,可进一步提高其玻璃化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4.
动力电池的温度呈非均匀分布,常规等强度冷却的空冷或者PCM热管理技术难以满足动力电池温度均匀性的要求。为了对动力电池进行更好地热管理,课题组基于分形理论与电池温度分布设计了由水泵驱动的3种高效液冷流道,并采用共轭传热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树型流道在获得较好的流动均匀性的同时具有较低的流阻,在相同泵功耗下能够实现较低的压降损失和良好的均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运用等温等压分子动力学方法,在110—210K温度范围内,模拟了60%,70%,80%,90%(均为wt%)的1,2-丙二醇水溶液的比体积与温度的关系,确定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值.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模拟条件和力场能够很好地描述该体系的玻璃化行为,模拟获得的Tg值与实验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 Ni Si Cr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和不同变形温度下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及其组织在热压缩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变化对合金的再结晶影响较大,变形温度越高,合金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越小,合金也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在同一应变速率下合金动态再结晶的显微组织受到变形温度的强烈影响;并利用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求得Cu Ni Si Cr热变形激活能Q为265.9 kJ/mol.  相似文献   

7.
直链淀粉和类脂化合物是通过采用差异量热比色法(DSC),在过量的水中把玉蜀黍淀粉、豌豆、玉米、小麦、马铃薯、蜡质种玉米从20℃加热到180℃,然后冷却到4℃,最后再加热至180℃除去淀粉而形成的。直链淀粉和软化淀粉的冷却曲线显示了放热期(<70℃)是由直链淀物链组成的原理.覆盖范围0~95%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混合物类似于被加热和被冷却.直链糖链淀物链的缔合被支链淀粉所限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TC4钛合金自由锻过程中相的演变规律,课题组建立了TC4钛合金的相变模型,对其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平均值和标准差值作为评价指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在700 ℃左右时,α相开始向β相发生转变,当达到1 000 ℃后,转变率达到100.0%直至加热结束;镦粗的最佳高径比为2.5,锻件对应的平行边距D=410 mm;锻件与模具接触处形成温度骤降区,首先发生β相到α+β相的转变,2相占比平均值呈相反演变趋势,标准差值为相同演变趋势。基于模拟的锻造工艺,能够有效地缩短试验周期,提高产品合格率,本研究为大型钛合金自由锻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碳含量、铬含量、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四因素对高铬铸铁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了主要合金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参数。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表征了热处理前后试验高铬铸铁微观组织与成分,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高铬铸铁以奥氏体相为主,淬火+回火后基体主要以马氏体为主,马氏体中析出细小的二次碳化物颗粒,导致高铬铸铁的硬度升高,冲击韧度略有降低。试验高铬铸铁力学性能较优工艺为:C=2.7%,Cr=18%;淬火温度为960℃,保温1h后空冷;回火温度为280℃,保温1h后空冷。该优化条件下铸态高铬铸铁硬度为60.3HRC,冲击韧度为8.0J/cm~2,热处理后高铬铸铁的硬度为61.2HRC,冲击韧度为7.8J/cm~2。  相似文献   

10.
实验对含1.5%(w t)L i的A l-Zn-M g-Cu合金在100℃、120℃、140℃、160℃、180℃、200℃六种不同温度下的单级时效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合金的峰值时效温度为180℃,不同于目前已研究出的A l-Zn-M g-Cu合金的峰值时效温度(一般在120℃左右),而二者的峰值硬度相当;用TEM对峰值状态的实验合金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分析表明,峰值状态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为细小弥散的η′相和一些η相,析出相尺寸在10 nm左右,合金中未析出一般含锂铝合金较易析出的δ′相.  相似文献   

11.
采用Hopkinson压杆装置对试样冲击加载,完成了12Cr1MoV钢在不同温度冲击条件下动态断裂韧性的测试.实验获得了12Cr1MoV钢的KId-t曲线,该曲线具有明显的韧脆转变趋势,存在上平台区、韧脆转变过渡区及下平台区,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DBTT=-4.3℃.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的液晶聚合物(LCP)增韧改性环氧树脂/聚酯纤维复合材料。利用冲击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增韧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及热性能分析,并研究了增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LCP的加入会使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韧性变好,当LCP质量分数为5%时,其冲击强度相比不添加LCP的复合材料时提高了88.3%;LCP的加入在降低储能模量的同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5%失重温度也有所提高;LCP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冲击断口变得粗糙,有利于吸收冲击能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Hopkinson压杆装置对试样冲击加载,完成了12CrlMoV钢在不同温度冲击条件下动态断裂韧性的测试.实验获得了12CrlMoV钢的K-a—t曲线,该曲线具有明显的韧脆转变趋势,存在上平台区、韧脆转变过渡区及下平台区,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DBTT=-4.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加速热老化方式在60℃、80℃、100℃下对氧化铈填充硫化天然橡胶进行了24h的热老化处理,并且对热老化后的橡胶试件进行了单轴疲劳试验.提取并采用疲劳试验结果中应变范围0-175%的单轴拉伸数据,在等效应力状态推导下获得相应的等双轴数据,利用FEA软件建立了可以有效地描述氧化铈填充硫化天然橡胶热老化后材料属性的有限元模型,根据疲劳加载条件模拟获得的应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在10%以内,为下一步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合薄膜在热成型加热和冷却中的传热问题,通过分析2层复合薄膜热传导过程的物理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求解复合薄膜非稳态传热的解析方法。运用Laplace变换法求解导热微分方程理论解,确定薄膜的热传导参数后,利用MATLAB软件绘制θ t及θ x关系曲线。求解得2层复合薄膜的通用导热函数,并应用于热成型加热、冷却时间设计以及薄膜内部温度梯度分析,改善热成型工艺,从而避免因加热、冷却造成的工艺缺陷。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青霉素G酰化酶(PGA)在含环氧活性基的多孔高聚物载体上的固定化及修饰,优化固定化条件为1 mol/L,pH 8.0的磷酸钾缓冲体系,每克载体(湿重)投酶量为500~550 U,30℃下150 r/min固定化36~48 h,得到的固定化酶表观酶活为每克载体(湿重)177 U,表观酶活回收率35%。固定化酶经巯基乙醇修饰后提高了热稳定性。固定化酶水解青霉素G的最适pH为9.0,最适温度为47℃,在pH 4~9,40℃以下稳定。固定化酶的各项性能均优于游离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压汞、背散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和综合热分析以及化学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水胶比为0.48、矿渣掺量为10%~70%的硬化浆体中孔隙率、孔径分布、CH(OH)2(称简CH)含量、非蒸发水量和矿渣反应程度,以确定矿渣掺量对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的影响以及最佳掺量。结果表明:矿渣在大掺量情况下也能够改善浆体孔结构分布,相比较而言,矿渣掺量在30%~50%之间时浆体的孔隙率最小;非蒸发水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矿渣自身反应程度说明,在其掺量30%左右时,存在一个最佳掺量使非蒸发水含量和反应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中性氧化膦Cyanex 923(由四种三烷氧基膦组成的混合物)作为萃取剂、非极性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吸附树脂(HZ803)为载体制备了Cyanex 923浸渍树脂(SIRs).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分析、热重分析对制备的浸渍树脂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法考察了盐酸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Ga(Ⅲ)浓度等对该浸渍树脂在盐酸介质中吸附镓(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在298 K条件下,对Ga(Ⅲ)饱和吸附量为20. 4 mg/g.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采用0. 01 mol/L的盐酸对吸附在浸渍树脂上的镓进行洗脱,洗脱率为96. 4%. Cyanex 923 SIRs在Ga(Ⅲ)-Al(Ⅲ)与Ga(Ⅲ)-Cu(Ⅱ)二元体系中对Ga(Ⅲ)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刘宇  鲁铁  程显好  图力古尔 《鲁东大学学报》2013,(4):319-323,329,382
对白蜡多年卧孔菌最佳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其摇床发酵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7.7 g/L,酵母粉8.3 g/L,磷酸二氢钾6.31 g/L;培养温度3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0 mL,初始pH值为6,摇床转速180 r/min,10%接种量培养7 d,最大产量达到15.46 g/L.发酵罐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7.7 g/L,酵母粉8.3 g/L,磷酸二氢钾6.31 g/L,培养温度30℃,装液量6 L/10 L,初始pH为6,搅拌速度380 r/min,10%接种量培养120 h,最大产量达到19.47 g/L.  相似文献   

20.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磺胺甲噁唑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分析法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合原料摩尔比1∶1、包合时间3 h、包合温度60℃,其包合率可达86.03%;差热曲线分析得到包合比为1∶1,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在20℃、30℃、40℃和50℃下研究了磺胺甲噁唑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