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结果.方法 对成都地区活产新生儿使用耳声发射(OAE)仪和/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仪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42天时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诊至成都市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应用ABR、TEOAE、声导抗、电耳镜等检查进行听力诊断.利用成都市妇幼一卡通管理系统,对筛查、诊断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07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出生的6072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出生后48 h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行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等检查,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分析初筛率、复筛率、听力损失检出率,并比较新生儿不同性别、耳别的听力筛查通过率。结果活产新生儿6072例,实际初筛5843例(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初筛率96.23%(5843/6072);初筛通过5284例(90.43%,5284/5843)左耳通过率92.71%(5417/5843)低于右耳通过率(93.80%,5481/5843)(χ^2=5.574,P<0.05);男婴通过率89.38%(2853/3192)低于女婴(91.70%,2431/2651)(χ^2=9.022,P<0.01)。初筛未通过559例,其中474例接受复筛(84.79%,474/559);复筛通过385例(81.22%,385/474);复筛未通过89例,其中77例进行听力学诊断(86.52%,77/89);共确诊听力损失患儿14例,听力损失检出率2.40‰(14/5843),其中8例轻度听力损失(2例双耳传导性听力损失,1例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单耳传导性听力损失,4例单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例双耳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3例单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结论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40‰,女婴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男婴,右耳通过率高于左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沧州市中心医院近几年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更好的开展该项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DPOAE对2012~2014年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不包括高危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进行听力诊断。结果2012~2014年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共出生新生儿39933例,完成听力初筛37737例(94.5%,37737/39933),初筛未通过3926例(10.4%,3926/37737),复筛2363例(60.2%,2363/3926),复筛未通过368例(15.6%,368/2363),转诊进行听力诊断者126例(34.2%,126/368),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71例(1.88‰,71/37737),其中单侧30例,轻度听力损失17例,中度听力损失8例,极重度听力损失5例;双侧41例,轻度和中度听力损失25例,重度以上听力损失16例。结论沧州市中心医院2012~2014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88‰,复筛率和转诊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湖南省妇幼保健院3316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33166例新生儿中接受听力筛查的3270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3天采用DPOAE或AABR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1月至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时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结果活产新生儿33166例中接受听力筛查32708例,初筛率为98.62%(32708/33166),初筛未通过率为14.68%(4801/32708),复筛率为91.27%(4382/4801);复筛未通过215例,其中,159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听力损失77例,单、双耳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26例,轻至中度听力损失51例,其中包括外中耳畸形15例,腭裂2例;疑似迟发性听力损失1例。结论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35‰。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特点,为选择适当的初筛时间,提高初筛通过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张家港市第—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3月出生的785例新生儿采用全自动耳声发射筛查仪进行听力筛查,按照不同年龄、体重对筛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85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674例,占85.86%;初筛未通过111例,占14.14%;复筛通过16例,占2.06%.新生儿胎龄和体重与初筛通过率及假阳性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新生儿出生时胎龄、体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初筛时间,可有效提高初筛通过率,降低假阳性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010~2012年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生后3~7天内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再行DP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在3月龄前进行听力诊断性评估。结果3年中共有活产新生儿21479例,其中20970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初筛率为97.63%(20970/21479);初筛未通过率16.45%(3450/20970)。实际复筛2780例,复筛率为80.57%(2780/3450),应转诊455例,实际255例接受了听力学诊断,转诊率56.04(255/455),确诊听力损失33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0‰(33/20970),其中,轻度听力损失10例,中度听力损失5例,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18例。结论2010~2012年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初筛率达97%以上,复筛率达80%以上,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0‰。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昌县2010~2014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方法以2010~2014年新昌县正常产新生儿1844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于出生后48~72 h接受TEOAE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42 d左右进行TEOAE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转诊到上级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5年间新昌县正常活产新生儿18444例中接受听力初筛18027例,初筛率97.7%(18027/18444),初筛未通过率15.1%(2730/18444),复筛率80.9%(2208/2730),确诊听力损失48例,左耳12例,右耳7例,双耳29例;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2.7‰(48/18027)。结论2010~2014年新昌县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7‰,该县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低,失访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 367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甘肃省人民医院2007年8月~2009年5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筛,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月龄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 2007年8月~2009年5月共出生新生儿2 484例,听力筛查2 367例,筛查率95.29%(2 367/2 484);初筛通过2 144例,未通过223例,初筛通过率90.58%(2 144/2 367);223例初筛未通过者中200例接受了复筛,复筛通过率97%(194/200),23例失访。最终6例确诊为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53‰(6/2 367)。结论 2007年8月~2009年5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53‰。  相似文献   

9.
805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8051例新牛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朋Madsern Accscreen听力筛查仪对8051例新生儿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测试,初筛未通过者存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进行ABR诊断性检查。结果初筛通过6924例,通过率97.84%,复筛676例,通过574例,建议转诊102例,实际转诊72例,最终确诊13例听力损失患儿,先天性听力损火检出率为1.61‰(13/8051),其中单耳3例,双耳10例;轻度2例,中度5例,中重度4例,极重度2例。结论绍兴县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1.6%。且NICU患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病房新生儿。  相似文献   

10.
1469例新生儿TEOAE与AABR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与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AABR)在新生儿听力复筛中联合使用的必要性及可靠性.方法 对1469例新生儿,初筛采用TEOAE,复筛采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应用SPSS11.0软件对TEOAE和AABR联合筛查的相关性及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1469例新生儿中,1374例TEOAE初筛通过者,复筛时TEOAE和AABR均通过1351例,均未通过5例,TEOAE未通过16例,AABR未通过2例,TEOAE和AABR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0);95例TEOAE初筛未通过者,复筛时TEOAE和AABR均通过69例,均未通过11例,TEOAE未通过14例,AABR未通过1例,TEOAE和AABR的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8).最终确诊4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1例传导性听力下降.结论 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初筛应用TEOAE,复筛应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方案可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耳声发射进行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2所幼儿园的7917名儿童参加了本次筛查,年龄为1.6~6.6岁,平均4.5岁。经过培训的听力筛查人员应用耳声发射筛查仪进行筛查,经过初筛和复筛,没有通过的儿童转诊至听力检测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807名儿童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10.2%,其中254名未通过的儿童到医院进行了听力诊断,诊断结果为分泌性中耳炎191例(伴和不伴听力损失),耵聍栓塞47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9例,听力正常7例。结论使用客观、灵敏的耳声发射检测方法,能有效地进行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听力筛查只是第一步。要做好质量控制,并且建立便捷有效的诊断流程和随访机制,将筛查未通过的儿童及时转诊至专业的听力检测机构,进行诊断干预,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validity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tocol using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 with a confirmation method using 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and to evaluate changes in hearing status of infants with confirmed congenital hearing loss.

Methods

Neonates in the well-baby nursery were screened by staged AABR. Subjects whose final AABR result was "refer" were tested by diagnostic click ABR and 226 Hz tympanometry within 3 months of age. Changes in hearing status of subjects with confirmed hearing loss were analyzed by follow-up ABR at 3-6 month intervals.

Results

Of the 12,193 healthy babies born during this period, 10,879 (89.22%) were screened by AABR. Of 10,879 neonates screened by AABR, 148 (1.36%) were "referred"; of these, 45 subjects showed ABR thresholds over 30 dB nHL in at least one ear. Thirty-four subjects underwent serial follow-up ABR tests, with 11 (32.4%) found to have normal ABR thresholds. Most subjec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hearing loss were found to be normal before 1 year of age, whereas all infants with severe or profound hearing loss were identified as having congenital hearing loss.

Conclusion

The referral rate and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our protocol were acceptable. We have also found here that substantial temporary hearing loss can be included in the first confirmative diagnosis. Temporary hearing loss of our study on follow-up give emphasis to need of further differentiation using the testing for bone conduction and middle ear statu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至2014年在我院出生的359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其中包括正常足月儿2891例,早产儿166例,低体重儿61例,轻中度窒息儿69例,以及宫内窘迫儿405例,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筛查仪进行初复筛。对于复筛仍未通过者,再行耳声发射、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进行听力学综合评估后确诊。结果出生后48~72小时接受初筛3592例,初筛率达到99.42%。初筛未通过人数457例,其中单侧未通过299例,双侧未通过158例,初筛未通过率平均13.26%。产后42 d应复筛人数为457例,实际复筛人数360例,实际复筛率78.77%,复筛未通过人数79例,复筛未通过率21.94%,正常足月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为90.10%(2601/2891),早产儿为72.8%(121/166),低体重儿为75.4%(46/61),轻、中度窒息儿为69.5%(48/69),宫内窘迫儿为83.9%(340/405)。确诊听力损失的患儿15例,正常足月儿共5例,占这类新生儿的0.17%,听力障碍高危因素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及轻、中度窒息儿、宫内窘迫儿)10例,占该类新生儿的1.43%。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及轻、中度窒息儿、宫内窘迫儿听力初筛的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且确诊为听力损失的患儿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筛查方式及其可行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黄石地区30所幼儿园共2 025例2~6岁儿童,以声导抗、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一个月后同法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行纯音听阈测试或行为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 本组对象听力初、复筛总通过率为94.02%(1 904/2 025),其中初筛通过者1 842例(90.96%,1 842/2 025);183例初筛未通过者进入复筛,其中62例通过复筛(33.88%,62/183),121例未通过2次筛查(5.98%,121/2 025);最终有72例(3.56%,72/2 025)诊断为听力损失,其中,分泌性中耳炎47例;感音神经性聋22例(中度8例,重度4例,极重度10例),单耳18例,双耳4例;单侧外耳道畸形伴不同程度耳道闭锁3例,其中,2例伴双耳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结论 耳声发射及声导抗检测可用于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黄石地区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的原因主要为分泌性中耳炎和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8 200例北京市新生儿和1 940例西宁市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8 200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 940例活产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均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初筛、复筛,其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具有听力损害高危因素儿采用了TE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复筛。结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活产新生儿初筛率为100%,复筛率为83.39%,最终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者正常儿中25例,高危儿中35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活产新生儿初筛率为85.98%,复筛率为68.21%,最终诊断为听力损失者正常儿中1例,高危儿中6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初筛率和复筛率均较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9~201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活产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达到推荐筛查标准,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尚未达到筛查标准,应进一步加强宣教和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正常和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了解其初、复筛率及听力损失检出率。方法应用DPOAE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29日出生的正常和NICU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于生后2~5天初筛,NICU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行DPOAE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行ABR和/或ASSR检查。结果正常新生儿3 778例,接受筛查3 668例,初筛率97.09%(3 668/3 778),初筛未通过342例(9.32%,342/3 668),复筛144例(42.11%,144/342),复筛未通过40例(27.78%,40/144),转诊25例,最终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7例(1.91‰,7/3 668)。NICU新生儿2 665例,全部接受初筛,初筛率100%,初筛未通过330例(12.38%,330/2 665),复筛46例(13.94%,46/330),复筛未通过8例(17.39%,8/46),实际转诊6例,最终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2例(0.75‰,2/2 665),其中1例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另1例为新生儿窒息。两组听力损失检出率1.42‰(9/6 333),其中中度6例,重度2例,极重度1例;单耳3例,双耳6例。结论本组正常和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明显低于推荐标准,NICU新生儿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低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7.
兰州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新生儿听损伤的发病情况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06年12月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对兰州地区四家医院产科出生的1 72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于出生后3~7天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时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进行诊断.结果 初筛通过率为92.8%(1 604/1 728),初筛未通过率7.2%(124/1 728),复筛率59.7%(74/124),复筛通过率83.8%(62/74),复筛未通过率16.2%(12/74).最后经ABR诊断为听损伤者3例.结论 耳声发射是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在兰州地区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势在必行.复筛率低是本次筛查的突出问题,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复筛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在耳鼻喉科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诊断评估,并且有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史婴幼儿的听力筛查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评价目前所用听力筛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有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史并于耳鼻咽喉科进行听力诊断评估的婴幼儿,分析其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资料,并与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同时完成DPOAE、AABR筛查及诊断型ABR测试,并且资料完整保存者共89例177耳。DPOAE筛查未通过率为45.8%,AABR筛查的未通过率为46.3%。两种筛查方法的一致率为64.4%。AABR的假阴性率为27.9%,DPOAE为16.3%,联合使用两种筛查方法时其假阴性率为4.7%。诊断型ABR测试异常共26例43耳(24.3%),其中轻度听力损失22耳,中度7耳,重度3耳,极重度11耳,听力损失为双侧者17例,单侧者9例,双侧听力损失患者中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对称者12例,不对称者5例。本组确诊听力损失婴幼儿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48h以上;出生体重低于1500g;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时0~6分);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要求;颌面部畸形(小耳、外耳道闭锁或畸形、腭裂);细菌性脑膜炎。结论使用AABR或AABR与DPOAE联合筛查可用于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有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有转诊进行听力诊断评估的指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在新生儿听力随访工作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6年11月~2009年2月出生的2 716例新生儿采用筛查型OAE行听力初筛,筛查型OAE+AABR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3月龄时做听力学评估;并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3 d内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或足跟血,进行线粒体DNA12SrRNAm1555A>G点突变、GJB2基因编码区和SLC26A4基因c.919-2A>G突变位点基因筛查.随访对象的入选标准为:①未在院内进行听力初筛者;②听力初筛未通过且未参加复筛者;③听力复筛未通过者;④出生时存在聋病高危因素者;⑤基因筛查结果异常者,符合上述条件任一条者即为本研究重点随访对象,不能回院检查者进行电话随访.对单纯听力筛查、基因筛查、听力联合基因筛查的随访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重点随访对象289例(听力联合基因筛查),完成随访225人,随访率77.85%(225/289);失访64人,失访率22.15%(64/289).未在院内进行听力筛查、听力筛查结果异常及具有高危因素新生儿共247例(单纯听力筛查),随访186例,随访率75.30%(186/247),失访61例,失访率24.70%(61/247),最后确诊5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基因筛查异常46例,随访43例,随访率93.48%(43/46),失访3例,失访率6.52%(3/46).基因筛查的随访率显著高于单纯听力筛查的随访率(P<0.05),听力联合基因筛查的随访率(77.85%)也较后者高.结论 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扩大了随访对象的范围,提高了随访率和新生儿聋病或高危聋儿的检出率,扩大了耳聋的防治与干预范围.  相似文献   

20.
Upward spread of masking and remote mask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4 subjects with closely matched high-frequency hearing losses. Masked thresholds in the presence of a high-frequency or a low-frequency bandpass noise were obtained using an adaptive-threshold procedure. ‘Abnormal’ upward spread of masking existed for the impaired subjects at some test frequencies when compared to the masking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normal masking results and hearing-impaired quiet thresholds. Remote masking thresholds were usually shifted to the same absolute levels for normal and hearing-impaired subject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peech reception in noise for listeners with high-frequency hearing loss could be affected by spread of masking and levels of hearing loss.

L'étalement du masquage vers le haut et le masquage à distance ont été analysés chez 4 patients présentant des pertes auditives de caractéristiques analogues sur les hautes fréquences. Les seuils masqués en présence d'une bande de bruit haute ou basse fréquence ont été obtenus en utilisant une procédure adaptative de seuil. Un étalement «anormal» du masquage vers le haut fut observé à certaines fréquences-tests pour les sujets sourds, en comparaison aux prédictions faites à partir des résultats normaux de masquage et des élévations de seuil dans le silence. Les seuils de masquage à distance furent généralement déplacés vers les měmes niveaux absolus pour les groupes de sujets sourds et normaux. Ces résultats montrent que la perception de la parole dans le bruit pour des sujets atteints de surdité sur les hautes fréquences pourrait ětre affectée à la fois par les niveaux de seuil et l'étalement du masqu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