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歆 《职业》2005,(6):26-27
案例: 某电器公司负责编写员工薪资处理程序的员工张唯,得知自己将被解聘,心中郁积了几分不满,他在自己负责的程序中添加了一段代码,这段代码的作用是,如果张唯自己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工资表中,软件就自动删除系统中所有的工资信息.在张唯离开企业后不久,这段代码被触发,电器公司因为张唯的这一恶意行为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颜东岳 《职业》2014,(4):66-66
编辑同志: 我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期限为三年,工作地点为公司总部,负责仓储保管。三个月前,公司突然决定将我派往另一座城市的分厂从事产品包装工作。父亲早年去世,我必须就近照顾瘫痪在床的老母,因此我曾向公司反映自己的难处,并要求留在总部。可公司不但加以拒绝,还以我不服从安排为由将我解聘。近日,当我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时,却遭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拒绝,理由是公司虽为我缴纳了一年的失业保险金,但我系被公司解聘才导致失业,因此不属于正常离职。请问: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是反映青年劳动者就业现状的重要指标。对十个城市1795名青年的调查显示,目前青年劳动者仍在一定范围内面临着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签约意愿不足等问题。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劳动纠纷经历、劳动合同认知、行业类别、企业规模与青年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签订意愿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合同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劳动合同的认知越积极,青年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签订意愿也越强烈。  相似文献   

4.
漫画家史考特·亚当斯(Scott Adams)笔下的呆伯特(Dilbert),是一个经常对工作不满的工程师。许多忠实的读者认为呆伯特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而且,反映了现代上班族普遍存在的职场倦怠(burnout)现象。  相似文献   

5.
丁雪峰 《职业》2013,(7):24-25
领域内做到最好的企业才有前途 一个真正的企业做好做大与它在世界上的排名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要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最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专业化最好的企业,才是最有前途的企业,在专业化中会体现品牌的价值。而如果一味地降低成本,就会将自己变成廉价的代名词。同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提高劳动者收入。真正尊重劳动者、给劳动者提供最好待遇的企业才会有自己的雇主品牌,成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职业》2009,(12):32-32
在实践中,有的企业为了限制劳动者跳槽或者出于其他目的,在劳动合同解除后,迟迟不为劳动者转移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给劳动者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而有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后,拒不交出由其保管的有关工作资料,致使企业的工作受到一定影响请问,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石井川  王景龙  曲涛 《职业》2013,(31):61-62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2009年开始实施,其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对劳动者劳动合同签约率低这个问题,起到了很大的监督作用。但“我行我素”不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仍然存在。又到一年清算“双倍工资”的时候了,用人单位如何处理“双倍工资”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一、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教学体系的依据 1用人制度改革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不仅要求职业要有统一规范的标准,而且要求劳动者的技能水平符合职业标准的要求。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用人制度已作了相应的重大改革。 1994年 7月 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实行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其中学历文凭更多地反映劳动者的知识和文化水平,而职业资格证书更多地反映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有效凭证。 《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  相似文献   

9.
近日,南京市各区县民政局对社区专职社工进行了职业能力测试和工作绩效考核,不合格的社工将被降薪调岗,或被直接解聘。  相似文献   

10.
廖春梅 《职业》2014,(34):69-69
编辑同志: 我与一家公司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之后,出于双方的原因,直到过去6个半月后,我才真正到公司上班,即我实际在公司上班的时间为5个半月如今,劳动合同已经到期而终止。就我的离职经济补偿问题,公司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的规定,表示我从上班之日起,实际工作时间不足半年,故只能按我半个月的工资计算。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13,(19):56-57
[本刊讯]6月6日,全国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劳动管理与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会议强调,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化工作,要以兼顾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为主线,促进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要以完善法律法规为基础推进标准化建设,并把实践中运行有效的标准不断上升为法律法规;要以解决劳动者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强标准化建设;要借鉴国际国内有益经验加强标准化建设;要构建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快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好农场农机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资格证书证明了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反映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和独立创业的资格凭证,是单位招聘、录用和确定工资等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劳动者综合技术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劳动者单靠熬年头晋级的时代已经结束,那些有着熟练技术和过硬本领的劳动者越来越受到企业领导的青睐。因而,能证实劳动者职业技术素质高低的职业技能鉴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的可靠保证。首先,职业技能鉴定将成为劳动力市场建立并健全发展的有力杠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劳动者有可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技术水平的高低,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职业,从而得到自己应该获得的劳动报酬。为了规范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正确引导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14.
《职业》1995,(4)
转业训练──再就业必经之路本刊评论员劳动就业是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企业...  相似文献   

15.
钱鸣 《职业》2018,(25):120-123
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对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和研究,并对该种用工制度存在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客观评价。通过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笔者分析了现阶段企业劳务派遣用工中可能出现及已经出现的法律风险和应对措施。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从传统用工制度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转型的过程,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新用工制度催生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郦建人 《职业》2011,(2):48-48
一、职业转换的产生和种类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人才的自由流动,转换职业也是一种人才流动。如果频繁的转岗换业,就会给个人、企业、社会带来不利。分析转换职业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企业破产,被公司解聘等所造成的被动转换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交际》2009,(6):34-39
劳动标准有多种不同的形成方式:国家和政府通过制定劳动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来规定劳动标准,这样的标准具有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政府通过发布关于劳动标准的政策性文件,在本行政区域内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而在企业中,劳动者可以通过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与用人单位进一步协商适合本企业的劳动标准,用人单位自身通过内部规章制度在法定标准的基础上来规定本企业的劳动标准叠适用于特定企业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在八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上做有关法律草案的说明时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有了很大发展,公有制企业也在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由此带来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多样化。他说,近些年来由于缺少比较完备的对劳动者合法权益加以保护的法律,在一些地方和企业,特别是在有些非公有制企业中,随意延长工时、克扣工资、拒绝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甚至侮辱和体罚工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酿成重大恶性事件。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公开以中国没有劳动法为由损害劳动者利益,恶化了劳动关系,影响了社会安定。李伯勇说,关于裁…  相似文献   

19.
英国NVQ制度在中国的试验辐射城乡劳动者的原则。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灵活多样化的真正价值就体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为社会培训和鉴定什么样的实用型劳动者。这是按照市场规律,使职业技能鉴定与开发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20.
李想 《职业》2006,(12):4
解聘员工就和与朋友分手一样,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从2001年底我们来到北京,四个人在林业大学的60平米的小民居凭着爱好奋斗,到现在要对在三地的两家公司(泡泡网和汽车之家)的158名员工负责任,已经不是兄弟情义可以做到的了。过去的一两个月,我们先后有近10名员工辞职或者被解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