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里—威斯—彼得斯活动水平评定量表的初步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意缺陷和多动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的两大主要症状[1] 。有关注意障碍已有一些客观评定指标 ,如韦氏测验中的记忆 /注意因子、划销测验、连续操作测验等 ,而关于多动症状的可供使用的评定工具不多[2 ] 。Routh等人曾于 1974年收集 3~ 9岁儿童 140例 ,编制了韦里 -威斯 -彼得斯活动水平评定量表 (Werry -Weiss -PetersActivityRatingScale ,WWPARS)。WWPARS是一个父母评定量表 ,它根据儿童在八种场合的活动情况 ,综合评估各年龄儿童的活动水平。国外经临床应用信度和效度较…  相似文献   

2.
<正>自尊是个体对其在竞争能力、个人成就和自我价值的判定等多个领域中的自我意识的评估[1]。有研究显示,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具有低自尊的表现[2]。本文对ADHD患儿的行为问题与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静态以及动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收集智商高于80的6~16岁符合DSM-IV诊断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97例(男78例,女19例)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74例(男45例,女29例)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比较两组全脑静态功能连接和动态功能连接指标。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静态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腹外侧前额叶与全脑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模式变异性大于正常对照组[(0.65±0.07)%vs.(0.60±0.08)%,P<0.01]。结论:动态分析提示腹外侧前额叶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键脑区,为理解疾病的脑机制提供可能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5~15岁儿童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倾向的现况,为ADHD患儿的确诊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了上海市某区5所小学2320名儿童进行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调查表(SNAP-Ⅳ)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父母版、教师版的结果均显示,男童注意力障碍、多动冲动显著多于女童(χ2=50.149,44.672,56.321,54.962;P0.05),对立违抗在11岁的儿童中较明显(χ2=4.165,9.059;P0.05);2父母版多动冲动≤11岁的儿童较多(χ2=5.568,P0.05);3教师版对立违抗男童显著多于女童(χ2=25.442,P0.05)。结论:儿童注意力障碍、多动冲动等行为问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中以注意力障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一直是学校老师、家长关注的问题。他们调皮、捣蛋、不守纪律、成绩差 ,国内报导该病的发病率为 2 .5 9~ 10 .0 8% [1,2 ] 。无锡地区患该病的儿童也相当多 ,我院自 1992年设儿童心理门诊以来 ,接诊许多此类患儿 ,经统计 ,该病患者占总门诊数的 4 5 .6 % [3] 。国内外有许多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报告 ,有研究报告ADHD儿童总水平在正常范围 ,但各种能力发展不平衡 ,本文报告此类儿童的智力结构特点。1 对象与方法1.1 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以333名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EF-Touch(实验评估)和学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母亲报告)评估儿童的执行功能,采用儿童长处困难问卷(教师和母亲报告)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1实验评估与母亲报告的执行功能相关性较低;2在控制多动/注意缺陷后,实验评估的执行功能各成分与儿童品行问题的相关均不再显著;在控制品行问题后,实验评估的执行功能各成分与儿童多动/注意缺陷间的负相关仍显著;3与实验评估相比,母亲报告的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更强;4实验评估的工作记忆和注意转移与男孩多动/注意缺陷之间的相关显著或边缘显著高于女孩。结论:执行功能与行为问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其与多动/注意缺陷的关系上,且两者关系存在部分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执行功能生态学特征。方法:选取147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父母亲,130名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他神经疾患的正常儿童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父母亲,让其分别填写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问卷(自评和他评)(BRIEF-A),比较两组对象执行功能。结果:ADHD组父母BRIEF-A自评、他评量表,在执行总分、行为管理指数和元认知管理指数及其所属的抑制、转换、情绪控制、自我监控、启动、工作记忆、计划和组织因子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父母自评的任务监控因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的执行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抑制性眼动任务中的反应特征。方法:采用注视、主动眼动及反向眼动任务对21例ADHD儿童和21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结果:(1)注视任务中,ADHD组侵入性眼跳数目高于对照组[无分心条件:(12.67±12.28)vs.(6.38±6.95),P=0.040;分心条件:(16.91±10.00)vs.(11.29±5.99),P=0.030];(2)主动眼动任务中,两组儿童眼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反向眼动任务中,ADHD组眼跳方向错误率高于对照组[间隔条件:(68.14±17.85)%vs.(54.10±20.22)%,P=0.020;重叠条件:(62.49±17.54)%vs.(49.27±17.21)%,P=0.020]。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眼动抑制能力存在缺陷,推测可能是由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具有异常的额叶-纹状体结构和/或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桂林市5~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有关因素。方法:使用Conner多动症评分量表、DSM-Ⅳ诊断标准量表、调查组自编的ADHD发病相关因素和儿童行为表现问卷调查表,对9162名学龄儿童进行教师、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总患病率为4.25%,男童为5.86%,女童为2.69%,8岁、9岁组患病率最高。其中Ⅰ型(注意缺陷型)42.42%,Ⅱ型(多动,冲动型)23.65%,Ⅲ型(注意缺陷伴多动冲动型)33.13%。有父母性格不良和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儿童患病率最高,为76.09%和49.36%,有分娩过程异常史的儿童为46.53%。结论:桂林市5—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较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0.
学龄Asperger综合症儿童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学龄Asperger综合症儿童中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分别对28例Asperger综合症儿童、30例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以及30例正常儿童的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进行比较。结果:Asperger综合症儿童有60.7%同时伴有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伴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的Asperger综合症儿童与ADHD儿童相比更多地表现为注意缺陷为主型(52.9%对20.0%,χ2=7.208,P=0.027);AS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以及多动指数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0.89±0.44/0.50±0.26,1.67±0.52/0.88±0.50,1.40±0.71/0.68±0.41,1.40±0.57/0.59±0.36,P<0.05);AS儿童的总注意商数、总反应控制商数得分低于正常对照(77.7±23.6/100.2±20.0,P<0.05);AS儿童的总反应控制商数高于ADHD儿童(92.1±21.1/104.6±11.3,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Asperger综合症与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高相关性的观点,建议在对As-perger综合症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和制定干预计划时中需将该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及其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的诊断标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中的多动指数Z≥1.5的儿童55例及正常对照儿童55例,以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C-WISC)评定总体智商,以时间辨别任务测试(TDTT)、Coirs积木测验(CBT)、儿童持续注意反应测试(C-SART)分别评定100 ms和1000 ms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视觉工作记忆广度、持续性注意的遗漏性错误次数和执行错误次数。结果:ADHD儿童总体智商得分低于正常组儿童[(97.4±11.2)vs.(110.3±12.1),P<0.01)],C-SART中的遗漏性错误次数高于正常儿童[(25.5±2.4)vs.(14.6±2.1),P<0.01]。100 ms条件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 ms条件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高于正常儿童(P<0.01)。在控制总体智商之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加工1000 ms时的差别阈限值与其CBT得分呈负相关(r=-0.54 P<0.01),与其C-SART中的遗漏错误和执行错误次数呈正相关(r=0.47、0.44,均P<0.01)。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相比正常儿童存在时间知觉缺陷,这一缺陷可能与其持续性注意和工作记忆的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武汉市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武汉市2188名4~16岁儿童进行注意及多动问题量表评分,该量表按照DSM-Ⅳ的ADHD诊断标准编写,并以DSM-Ⅳ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将ADHD患者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量表还包括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用)和Conners教师量表。结果:(1)ADHD患病率13.58%,其中ADHD-C型2.63%,ADHD-I型8.27%,ADHD-HI型2.68%;男童患病率18.58%,女童患病率8.78%,男女患病率之比为2.12:1。(2)不同年龄段ADHD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4~5岁组15.88%,6~11岁组15.85%,12~16岁组9.98%。随着年龄的增加,ADHD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ADHD-HI组患病率下降得更明显,但ADHD-I型却呈坡型上升,特别是6~11岁男性组发病比例高达12.19%:(3)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差异。(4)无论何种年龄段和性别,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评分都高于正常儿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因子也增加。结论:在DSM-Ⅳ定义的三个表型中ADHD-I型患病率高,尤其是6~11岁男性组患病率最高,年龄和性别对表型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ADHD的认知功能缺陷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当前儿童精神病学中研究得最广泛的疾病之一[1] 。ADHD不仅从学龄前到学龄期影响儿童 ,甚至可以从青少年期持续到成年[2 ] 。尽管因年龄、性别不同 ,AD HD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常见的破坏性行为障碍,严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1,2]。高IQ的ADHD患者比一般IQ的ADHD患者表现出更大的危险性,因为被发现的更晚,在抑郁方面有更严重的问题[3,4]。本文探讨高IQADHD儿童的临床及神经心理特点,为改善高IQ ADHD儿童的预后提供依据。对象与  相似文献   

15.
山东滨州市6~16岁少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少年(12~16岁)与学龄儿童(6~11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儿童ADHD的全面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学校为单位从鲁北4县市抽取4263名6~16岁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专科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按DSM-Ⅳ的ADH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根据症状维度分布进一步区分为3种亚型:注意缺陷型(ADHD-I)、多动冲动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结果:(1)6~16岁少儿ADHD的总患病率为6.4%,ADHD-I型是主要类型,占63.7%;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8.9%vs 4.1%,P<0.001);少年患病率低于学龄儿童(5.3% vs.7.7%, P=0.002).(2)不同年龄少儿ADHD亚型分布有差别,与学龄儿童组相比,少年组ADHD-HI和ADHD-C明显减少(9.5% vs.18.4%,9.5% vs.32.7%),ADHD-I明显增多(81.0% vs.49.0%)(P<0.001);少年ADHD患者的3项注意缺陷症状因子和6项多动-冲动症状因子患病率降低(P<0.001或0.01或0.05).结论:注意力缺陷是少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较高年龄组的少年中患病率有降低趋势,多动-冲动症状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方法:利用美国ProComp+/Bio-Graph脑电生物反馈系统治疗儿童ADHD,每次30分钟,每周2次,共计40次,并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性行为测试(I-VA-CPT)作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效的评定方法。结果:在60例ADHD儿童中,以注意缺陷为主型综合注意力商数为70.10±11.79,以多动冲动为主型综合反应控制商数为75.10±10.98,混合型综合注意力商数和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分别为58.05±16.53和68.90±11.47。经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后,儿童ADHD以注意缺陷为主型、以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IVA-CPT指标均显著提高(P<0.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治疗儿童ADH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是儿童期常见的早期发生的认知行为发展性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学龄期儿童患病率为4 % ~12 %,男女比例为(3~9)∶ 1,其中50 %~80 %可持续至青年,30%~50%持续到成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将其分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和混合型三种亚型[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心理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疗效 ,并探索社会技能训练的方法。方法 :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心理治疗对 1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为期 8周的治疗 ,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t =5 487,P <0 0 0 1)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结果显示 ,总分 (t =3 3 75 ) ,行为因子分 (t =2 493 )、学习 (t =2 5 45 )、多动 (t =3 117)、多动指数 (t =2 43 2 )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0 0 1)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显示部分患儿部分因子分下降。结论 :本研究所使用的社会技能训练方法切实可行 ,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心理治疗对降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效。  相似文献   

19.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精神障碍,在学龄期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0~7.5%,有统计显示在儿童青少年中患病率达17%。多在3~7岁起病。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大部分儿童伴随焦虑障碍、学习困难、品行障碍、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反社会人格等。一般病情常常持续到青春期,部分病例一直持续到成年.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相似文献   

20.
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主要临床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定向障碍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行为冲动,并伴有学习困难和30%~58%有品行障碍[1].ADHD发病率较高,国内报道为1.5%~10%,国外报道为3%~5%,男多于女为9:4.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