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阐述了DSP通过RS-232-C与PC机的异步串行通信原理,并给出了实现异步串行通信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实例和软件编程.该方案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C++Builder6.0的PC与DSP串行通信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波  黄梅  盛小伟 《电工技术》2006,(12):46-48
在研究图形化组态软件在数字式微机保护中的应用时,涉及到PC机与TMS320F2812芯片串口通过RS-232串口进行DSP与PC之间的异步通信技术的问题.在研究近程的异步串行通信软件以及通信协议的基础上,给出了实现异步通信的硬件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软件程序.其中上位机采用C Builder6.0程序语言进行设计,利用串行通信控件TComm,实现了上位机平台软件与微机保护硬件之间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3.
ADμC812中串口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DμC812是一种新型的集成12位数据采集系统,它在单个芯片内包含了高性能的自校准多通道ADC、两个12位的DAC以及可编程的8位MCU以及三种串行I/O外设接口即:UART串行外设接口、2线I。C串行外设接口、SPI串行外设接口。通过这三种串行外设接口可以进行PC机与ADμC812之间的串口通讯;PC机的串行下载功能实现在线的程序调试;进行多片主从单片机的信息传递。通过串口的通讯ADμC812可以实现与外界计算机和单片机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系统之间的各种控制和操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套基于DSP的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设计了改进的通信网络,在下位机之间采用CAN总线通信(下位机选用TI公司的TMS32 0LF2 4 0 7芯片) ,下位机主机和PC之间通过RS—2 32接口进行异步串行通信。通过仿真测试和实际应用,表明了该系统通信可靠,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5.
刘艳萍  李志军  王霞 《电气传动》2004,34(Z1):369-371
简要介绍了用于实现TMS320C5402与PC机高速串行通信的几种方案,主要论述了当DSP资源受限或者系统要求通信的实时性较高时,DSP应该通过扩展异步通信(UART)方法来实现与PC机高速串行通信,以及其实现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文中介绍8位专用单片机SH58216的异步串行接口(UART)在电子辞典系统开发中的实际应用。系统地阐述单片机异步串行接口(UART)与PC机RS232串口通信的软/硬件设计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PC/104嵌入式控制PC构建的通信管理装置的 设计和实现过程。该装置具有以太网接口、CAN现场总线接口及8路标准异步串行接口,可以灵 活应用于控制系统中的各个通信环节,实现异种网络间的通信协议转换和数据管理功能。该装置 运行可靠性高、组态维护简捷,并且支持客户二次开发通信驱动程序。  相似文献   

8.
基于TL16C752B的DSP通用异步串行接口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用异步串行接口因其在数据通信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系统的集成化,一套控制系统往往需要同时与多个外设进行通信,因而需要进行串口扩展。介绍了浮点DSP处理器TMS320C33和异步串行接口协议芯片TL16C752B的特点,分析了其接口信号及时序。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了DSP处理器和TL16C752B之间的接口电路,并给出了详细的软硬件实现方法。该电路及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某火控系统的数据通信中。  相似文献   

9.
讨论TMS32020高速控制系统与IBM—PC之间的串行异步通信的硬、软件设计。在RS232标准的基础上 ,介绍软件握手的串行通信方式在高精度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详细讨论具体的硬件接口、通信协议及应用编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SPComm控件的串行通信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Delphi环境下的SPComm控件是专用于串行通信口开发的控件,可用在PC机和工业电子设备组成的监控系统中。在介绍SPComm控件的基本属性(控件引用、属性描述、调用方法、事件驱动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串行通信的基本组成模式(PC机与单个数据终端设备(DTE)采用RS-232接口通信、PC机与多个DTE采用RS-485通信);以及通信协议和串行通信软件的编程实现。实践证明该方式适应性强、兼容性好、管理和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11.
王勇  肖学礼 《电源世界》2005,(11):60-62,49
在全数字化高频大功率UPS中,大都采用两片或多片DSP与单片机共同完成较为复杂的控制和监控任务。本文主要就SCI串行通信接口实现DSP与单片机串行通信展开讨论,并给出了利用SPI实现串行通信的设计方案,分析比较了两种通信方式的异同,给出了DSP与单片机串行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处理器中的SPI接口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彧  张楚 《电子测量技术》2007,30(6):126-129
本文描述了一个应用在多媒体处理器芯片中的SPI接口IP的设计.该IP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越来越丰富的多媒体应用,为手持设备提供多样的数据交换.本文讨论了SPI协议的工作时序,分析了实现SPI逻辑功能的设计思路,并给出了SPI接口的仿真波形和实现结果.设计完全兼容SPI协议,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可以和多种外接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设计完成后经测试证明,完全满足SPI协议串行数据传输的要求,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3.
DSP和FPGA之间串口通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传电台系统中,DSP和FPGA的通信是一个研究重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SPI协议的串口通信方案,利用DSP(TMS320VC5402)上多通道缓冲串口内嵌的SPI接口和FPGA(XC3S400)上编写的SPI模块进行通信;给出了DSP和FPGA之间的硬件连接图、SPI协议下多通道缓冲串口的设置,以及FPGA中FIFO的编程代码和仿真波形。  相似文献   

14.
广域测量系统中PMU的通信方案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高速AVR系列单片机的双CPU协调工作的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研究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了其通信方式的研究。PMU内部DSP与AVR单片机之间采用串行外围接口(SPI)实现高速可靠通信,以便AVR单片机完成瞬时数据和相量数据的记录、显示和通信,实现PMU独立运行;PMU与现场工控机之间采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传送瞬时数据和相量数据,实现局域分析和控制;以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的通信方式把相量数据传送至测量中心实现全网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电能计量芯片ATT7022B为例,详细分析了SPI总线接口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运用软件模拟SPI总线时序的方法,解决电能计量芯片ATT7022B与ARM7系列中的EP7312的通信接口时序不匹配的问题,并成功实现两者的通信。文中将ATT7022B与EP7312直接相连,方便地实现了高速串行数据的传输,并给出了SPI的接口电路及软件设计流程图。设计完成后经测试证明,该方案完全满足SPI协议串行数据传输的要求,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电力电子驱动装置在电力系统中运用比较广泛,而在电力电子驱动装置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因为既要对数据进行高速运算,又要对高频信号进行快速处理,因此,控制器通常都采用DSP和FPGA这样的组合框架。在设计过程中,DSP和FPGA 的通信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研究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SPI协议的串口通信方案,,利用LVDS线路驱动器/接收器实现DSP( TMFS28335)中内置的SPI模块和多个FPGA(XC6SLX9)上配置的SelectIO差分IO模块进行高速串行通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可以正确实现DSP与FPGA之间的串行通信,并具有通信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DSP和FPGA可以分离较远距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串行FLASH存储器AT45DB041与单片机的接口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仍有很多单片机没有集成SPI接口模块的现状,本文在分析了串行存储器AT45DB041操作和读写时序的基础上,利用单片机的I/O口结合软件的方法模拟了SPI时序,实现了单片机与AT45DB041之间的通信,并在笔者开发的变压器铁芯接地在线监测及限流装置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流量计中微处理器与液晶模块的通信及多参数显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了流量计中微处理器以软件模拟方法产生SPI信号与液晶模块通信的过程,以及用显示缓冲实现多参数显示的处理方法。采用该思路设计的流量计经长期使用表明,系统在设计简单的条件下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室内定位方案,利用红外作为发射超声信号的同步计时信号、FPGA内部多路计数模块同步对超声计数,并将采样得到的多路数据通过SPI总线分别上传至主控芯片STM32,并对数据进一步处理,最后由定位算法得到目标点的位置。主要实现的功能是FPGA多路信号采集、FPGA与SPI通信的设计以及定位算法的设计,精度可以达到cm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SPI主控同步串行通信的结构模型,介绍一种网络化主从串行通信设计规范,通过PIC单片机构建一个身份识别及信息交互平台。所提出的主从网络协议结构,主要涉及控制权的占有方式,以及协调发送和接收方之间的时序关系,从而为实现单片机网络化管理和数据交换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