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赵文津 《物探与化探》1991,15(4):241-247
本文强调了应研究总结已知矿床及其地质背景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建立找矿模式.提出在利用这种模式指导找矿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另一类找矿工作,即在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较高地区找新类型矿床、新种类矿产以及新产出条件的矿床;或者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程度不高的地区开展找矿工作.在这些情况下找矿对象的具体特征并不清楚,很难选定哪一种具体找矿模式作为找矿工作的依据,如果仅仅按照“模式找矿”思路部署工作并不合适.作者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更广泛的成矿地质背景上探讨这类找矿问题的特点、规律,以指导找矿工作.作者称这种找矿思路为“非模式找矿”,以示和“模式找矿”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质相关性计划”理事会于1987年2月2日至6日、举行第15次会议,批准了8个新项目计划,主要是: 1、第252号计划—沙漠的过去与未来的演化研究(1987—1991)。 研究现代沙漠15万年以来的地质和生物演化,以及这些演化同天文、地球物理和海洋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研究将围绕着沙漠的形成和变迁进行,评价目前正受沙漠化威胁区域的自然气候变化趋势和人类活动作用情况。本项目将采用多学科的方法重建正在扩大中的干旱地区的水文地质、生物地质和人类的变化,了解它们未来的变化模式或概况。  相似文献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地质学科已资助项目381项,涉及地质科学的所有分支学科。1.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对我国地质科学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不失时机地抓住国际地质科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生长点,跟踪研究,在某些学科前沿研究领域内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学科或领域处于同步状态或领先地位;2.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引  相似文献   

4.
为支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在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通过系统分析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组合,以地貌以及第四系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物源为指标,结合已有区域第四纪研究成果以及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进行皖江沿江丘陵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共划分出冲积-湖积平原地质单元、洪积-坡积岗地地质单元和残积-剥蚀丘陵地质单元3个一级地质单元,总结了7种类型第四纪地层结构组合及其特征,为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支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在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通过系统分析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组合,以地貌以及第四系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物源为指标,结合已有区域第四纪研究成果以及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进行皖江沿江丘陵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共划分出冲积-湖积平原地质单元、洪积-坡积岗地地质单元和残积-剥蚀丘陵地质单元3个一级地质单元,总结了7种类型第四纪地层结构组合及其特征,为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质过程动力学体系、研究层次及认识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征宇 《地球科学》1994,19(3):287-294
本文根据作者个人的观点讨论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本质特征,根据地质过程动力学广泛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归纳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分支体系,并依据地质过程动力学的不同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把地质过程动力学划分成3个不同的层次,分别讨论了各层次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最后,作者讨论了有关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几个认识问题,期望对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球作为太阳系或银河系的行星之一,以其独特的富氧水气系统和海陆格局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是人类的唯一家园。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其形成演化历史具有特殊性,始终是人类探索的焦点。地球演化史是一部渐变和突变的交响曲,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与表层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表层)相互作用、交换的结果。人类对地球演化历史的认知,突出地表现在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每四年修订颁布一次的地质年代表(Geologic Time Scale,GTS)上。GTS的重要分界都是地球演化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是国际地学领域长期研究的焦点。GTS是开展区域性研究的权威性标尺,各国科学家都竞相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体现于GTS中。 由地球内部能量诱发的重大地质事件主要表现为超大陆聚合和裂解,超级地幔柱活动,陆壳大规模形成或增生,全球尺度的造山带隆起形成,等等;发生于地球表层系统的重大地质事件主要表现为生物大爆发或大灭绝,全球性冰川事件或气候变暖事件,大气圈水圈快速充氧或缺氧事件,等等。前一类事件的发生时间在全球各地不尽相同,后一类事件则相反,具有显著的全球一致性和等时性,这缘于大气对流和海洋环流的速度远远大于软流圈对流速度或板块漂移速度。此两类事件可以各自独立发生,也可以并往往相伴发生,甚至两种事件表现为因果关系,加大了溯源研究的难度和认识的不确定性,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缘性难题。 两类地质事件均可导致大规模成矿作用,促成巨量成矿物质快速堆积。例如,全球>90%富铁矿床来自古元古代条带状铁建造(BIF),缘于大氧化事件;世界黄金储量和历史产量的40%以上来自南非威特瓦特斯兰德群(>23亿年)砂砾岩中的兰德金矿,兰德式金矿只出现在大氧化事件之前的砾岩中。我国金川超大型镍矿形成时间与罗丁超大陆裂解相当,此次裂解事件还造成了白云鄂博矿区的热液活动和稀土元素富集;世界绝大多数千万吨级斑岩铜矿床和世界第三大金矿床(阿尔马雷克铜金矿床)都形成于大陆边缘的陆壳增生造山过程;陆壳增生造山之后的碰撞造山作用则形成了世界第二大金矿穆龙套金矿和世界最大的秦岭大别斑岩钼矿省。造山纪末期肖德贝利陨石撞击事件造就了世界最大的铜镍硫化物矿床,镍产量占世界50%以上。可见,重大地质事件中的成矿规律是高效实施找矿勘查的重要支撑。 华北克拉通具有>38亿年的岩石,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陆块(核),较完整地记录了38亿年以来的重大地质事件。重大事件之一,就是23亿年环境突变事件或大氧化事件,伴随着全球冰川事件及条带状铁建造、碳酸盐的大量形成等。重要的是,大氧化事件正是基于华北克拉通研究而最早揭示和提出的,本专辑刊登了两篇专门研究该事件的论文。华北克拉通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大陆裂解、陆壳增生和大陆碰撞,在其北缘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中亚增生造山带,蕴含了大量富有特色的金属矿床。针对这类地质事件,本专辑有11篇论文专门讨论。此外,作为研究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的基础,本专辑还收集了4篇论文专门探讨成矿新类型和新理论及地质成矿研究的新方法、新手段。 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没有在本期刊登的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部人员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相似文献   

8.
古地理学研究和探讨的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环境,是构造—环境(气候)—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传统的古地理学及相应的构造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学等对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大陆重建、油气勘探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地球演化的深入研究,在多层圈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古气候、古环境等研究基础上,需要有机地把地表环境和构造环境相结合,并且综合考虑深层及浅层地质过程对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化的制约。在传统的古地理学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学科——年代古地理学,用以研究和探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过程。该学科是精细的同位素年代格架下的不同动力学—运动学—物质迁移—环境变迁形成古地理的研究,或者物质—力学—环境(气候)相互作用下的古地理格局的研究。旨在研究和探讨地表过程,亦即形成地表环境的过程,强调同一时间的多元性、不同空间的差异性和不同尺度的穿时性。文中以近年来研究的台湾、扬子及华北克拉通等地区的精细时间尺度下的古地理环境为例,进一步剖析年代古地理学对于重新理解和认识古构造格局演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古地理学研究和探讨的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环境,是构造—环境(气候)—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传统的古地理学及相应的构造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学等对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大陆重建、油气勘探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地球演化的深入研究,在多层圈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古气候、古环境等研究基础上,需要有机地把地表环境和构造环境相结合,并且综合考虑深层及浅层地质过程对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化的制约。在传统的古地理学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学科——年代古地理学,用以研究和探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过程。该学科是精细的同位素年代格架下的不同动力学—运动学—物质迁移—环境变迁形成古地理的研究,或者物质—力学—环境(气候)相互作用下的古地理格局的研究。旨在研究和探讨地表过程,亦即形成地表环境的过程,强调同一时间的多元性、不同空间的差异性和不同尺度的穿时性。文中以近年来研究的台湾、扬子及华北克拉通等地区的精细时间尺度下的古地理环境为例,进一步剖析年代古地理学对于重新理解和认识古构造格局演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八五”期间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在航空物探技术、地面物探技术、井中物探技术、化探技术以及遥感地质技术所取得的勘查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地质过程动力学体系,研究层次及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征宇 《地球科学》1994,19(3):287-294
本文根据作者个人的观点讨论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本质特征,根据地质过程动力学广泛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归纳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分支体系,并依据地质过程动力学的不同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把地质过程动力学划分成3个不同的层次,分别讨论了各层次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最后,作者讨论了有关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几个认识问题,期望对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航空高光谱遥感矿物信息提取技术及其在地质工程化中的应用,2010—2015年,以我国西部成矿带为调查区,使用CASI/SASI/TASI航空高光谱数据,在进行矿物光谱特征分析、高光谱影像数据预处理、矿物信息提取、蚀变异常信息筛选及区域找矿预测基础上,编制了矿物种类分布图、单矿物丰度分布图和找矿预测图等高光谱地质调查系列专题图件; 建立了一套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技术体系,解决了高光谱数据预处理与矿物提取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推进了地质填图向精细化和微观化方向发展。该研究为高光谱技术在地质工程化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地质填图的产品类型和内容,并服务于地质找矿等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3.
 昆明东川区播卡金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卡金矿位于云南的东川区,由16条矿体组成。在搜集以往地质、化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研,研究了播卡矿区地层、岩浆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播卡矿床的成因,依据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研究了播卡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播卡金矿的成矿过程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卫星重力资料和地面重力资料,研究了地幔对流产生的应力场,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郯—庐裂谷带的具体位置、形成机理及其演化规律都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郯—庐“Y”型三叉裂谷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磷矿属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主要具有胶状泥晶结构和磷质砂屑结构,以条带状构造为主。采用单一反浮选选矿工艺,使用硫酸为抑制剂、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研制的K-02为捕收剂,在常温条件下取得较好的选矿工艺指标。进行了实验室重液浮沉试验。  相似文献   

16.
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自提出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储集层地质建模的国际前沿研究方向,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以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的技术进展为核心,论述了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主要的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方法进行了分类,系统讨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扎格罗斯盆地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S油藏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对比了多点统计模拟与序贯指示模拟的优劣。研究表明,多点统计模拟在复杂的相模拟方面,较序贯指示模拟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图型的Dispat方法采用图型替换数据事件的策略,使相的分布规律更符合地质学家的地质认识。这一认识为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建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类似油藏的地质建模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质学是一门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科学。半个多世纪以来 ,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质学为人类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历史证明 ,世界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矿物原材料的的利用 ,需要地质科学发挥重要作用。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的探寻、环境与灾害问题的研究与对策方面做好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是我们地质界责无旁贷的使命。中国的地球科学研究要适应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一个崭新的中国地球科学事业带入2 1世纪。在世纪交替前夕的 12月 2 0日 ,由…  相似文献   

18.
地质图是基础地质工作成果展示的核心载体,但不同时期完成的地质成果图件编制标准不统一,同时还存在相邻图幅接边等问题,难以及时更新升级,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安徽省采用了统一地层划分、图面表达及标注,对本省1: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进行了数字化系统整理修编。提出了“尊重原著、遵循规范、不漏信息、表达统一、清晰易读、美观和谐”的修编原则,分析了修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创建了“数字化→整理校验与问题处理→说明书更新”的修编流程,解决了地质图修编过程中缺少行业规范指导的难题。修编后的地质图得到了升级,集成了最新地质成果,消除了错漏,实现了规范统一且美观易读,提升了“地质云”基础地质数据共享平台的服务能力,满足了成果资料系统化管理、使用、共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通过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背景资料收集,查明了该区资源环境禀赋条件和短板要素,并在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了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创新性地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资源再生型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完成实际验证评价的基础上,与通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与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且与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也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构建的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更适宜此类地区矿区分散分布且发展方式迥异的特点,能进一步突出地域主导特色,可为同类地区地质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敏之 《地质科学》1959,2(11):353-353
“金属矿床地质”(?)在苏联科学院的主持下于本年1月份开始创刊。每年刊出六期。由A.T.别杰赫琴院士主编。“金属矿床地质”的创刊,对于满足苏联七年计划中对矿产资源所提出的要求以及对于完成苏联当前地质工作的以下两项新任务无疑地将会做出亘大的贡献。这两项任务是:1.新矿床的预测找寻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2.在已知矿床内查明新的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