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嵘  张小红 《环境保护》2007,(10):40-43
编者按 本文结合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机制及湘潭县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构建了湘潭县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选取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湘潭县白石乡为例,应用模型对其进行了环境敏感性等级划分,最终得出了湘潭县所辖的22个乡(镇)环境敏感性等级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机制及冷水滩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构建了冷水滩区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选取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了冷水滩区所辖的13个乡(镇)环境敏感性等级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之一.文章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从水环境、文物古迹及森林公园、土壤综合质量、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地力6个方面,对上海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单要素评价,并在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差异比较明显,不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对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县市级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对含有结构性映射综合得分值的评价单元进行了归并,从而实现了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数值分区。利用典型区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和评价结果,以及新近权威性的县市级土地利用详查结果,探讨了相应土地利用结构区内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规划层次上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了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必要性、应用技术及研究方法,并结合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GIS软件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趋势面拟合扩展,使评价工作更科学,评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基于规则的露天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主导因子法,利用CLIPS专家系统语言设计了基于规则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土地利用方向提供了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评价对于引导土地科学管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改进多边形面积法,构建基于社会经济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综合发展机会和生态环境约束4个维度要素的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评价指数,并以深圳市为示范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多边形面积法能较好地反映各个维度要素的不完全替代关系并突出多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效果;结合区域差异以权重矩阵代替单一权重系数,能更有针对性地评价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深圳市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高潜力区域面积占全市建成区面积的26.46%,且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特征;识别中心城区和前海-后海片区为极高潜力区域,与深圳市实际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论文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引入功效函数量度因子贡献值,运用协调度函数并进行二次综合评判来确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阶段。提出评价-调控-再评价-再调控的动态渐进模式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达到可持续性。利用所建模型与指标体系对江西余江县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余江土地利用状况正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较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枫  董玉祥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0):1698-1713
开展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是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基础性工作。论文在土地利用功能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理念的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和障碍度模型,对1990、2000和2010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动态及其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1990—2010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总功能缓慢提升,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协调性逐渐减弱,土地利用功能日趋多元化,重心由环境功能转变为社会功能;② 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由缓慢提升跃入快速提升阶段,环境功能则由快速提升跌入缓慢提升阶段;③ 农业生产和资源供给功能出现持续退化与下降,环境净化功能先降后升,其他子功能得到了不同幅度的改善与提高;④ 影响土地利用总功能的障碍因子类别、数目及障碍度都处于动态变化中,历年障碍因子总体上由经济密度等经济类向废污水排放强度等环境资源类转变。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提供方法基础和科学依据,并为未来广州市土地多功能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开展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是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基础性工作。论文在土地利用功能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理念的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和障碍度模型,对1990、2000和2010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动态及其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90—2010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总功能缓慢提升,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协调性逐渐减弱,土地利用功能日趋多元化,重心由环境功能转变为社会功能;2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由缓慢提升跃入快速提升阶段,环境功能则由快速提升跌入缓慢提升阶段;3农业生产和资源供给功能出现持续退化与下降,环境净化功能先降后升,其他子功能得到了不同幅度的改善与提高;4影响土地利用总功能的障碍因子类别、数目及障碍度都处于动态变化中,历年障碍因子总体上由经济密度等经济类向废污水排放强度等环境资源类转变。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提供方法基础和科学依据,并为未来广州市土地多功能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PGIS的湖北房县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涉及许多因素,而且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是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本文结合湖北房县的实际的生态环境情况,从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以及水土流失三大类入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MAPGIS平台对房县进行敏感性分区和评价,最后得出分区保护和治理的建议。通过对房县进行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生态规划布局。同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整个鄂西北山区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全性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以花江、红枫湖、鸭池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为例,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石漠化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全性开展评价,为评估石漠化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效应和改进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花江、红枫湖、鸭池三个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例分别为2.85%、3.34%和37.88%,表现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治理区的综合安全性和生态、经济、社会安全性的影响不同。花江治理区和红枫湖治理区的综合安全性分别提高1.44%和0.46%;鸭池治理区的综合安全性下降了1.9%。花江治理区的生态、社会安全性有所提升,经济安全性有所下降;红枫湖治理区的生态安全性有所提升,经济安全性变化不明显,社会安全性有小幅下降;鸭池治理区的生态安全性有明显下降,经济安全性有小幅提升,社会安全性有小幅下降。(3)各治理区的生态、经济、社会安全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生态安全性对土地利用变化最敏感。揭示石漠化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性的影响最明显。在后续石漠化治理和土地利用规划中,应重点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城市发展的重点。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分析遵义市20022011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及变化特征,综合评价出遵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并提出加强土地利用程度、开展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建议。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角度考虑,土地集约利用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 利用统计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结合实地调研,综合分析评价了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地质灾害、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 农业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峻,高效生态农业有利于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两面性. 未利用土地对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针对实际,提出建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进行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程度分级研究、加强生态环境研究与监测、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的可拓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引入可拓学理论,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文章把物元模型、可拓集合和关联函数应用于武汉市黄陂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建立黄陂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化和定级化。通过计算单指标关联度和综合关联度,确定评价体系各指标的影响程度以及综合影响程度,研究结果直观有效,能全面反应区域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甘肃省2008-2011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引入二次综合函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甘肃省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土地利用状态和环境都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发展规划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可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后续城市各项专题规划奠定基础。以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为例,在充分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筛选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地层岩性、坡度等10个基础指标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提出基于改进的斜坡单元法——盆域山体阴影法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并与传统栅格单元法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采用多因子叠加模型开展了研究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斜坡单元法得出的研究区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双江镇实际建设用地中土地利用的现状,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的栅格单元法,可为类似地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有一项基础研究工作,即用环境生态学观点评价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的一切生活、经济及政治等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而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准确地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能确切地反映出城市生态结构的特征。从而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为合理地设计城市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cGIS区统计的延安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延安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首次采用了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与以往叠加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思路、确权方法、评价单元和叠加方法上都有不同程度改进,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实用。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极敏感和高敏感区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40.11%,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06%,地域分异规律上,敏感性程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并进行了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最后,针对不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因地制宜提出用地策略,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指导今后土地科学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20.
忻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环境敏感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瑾  钱新  洪坚平  钱瑜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2):1702-1707
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展开,针对忻州市土地利用存在的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有效管理土地利用空间向环境敏感地区伸展,减缓环境敏感地区的环境压力和生态胁迫,为市域土地利用方式和分区方案制定提供环境敏感性依据.从规划方案与面临的土地生态问题入手,划分生态环境、水源保护、污染影响、优质农田以及煤矿塌陷五类环境敏感区,并进行忻州市环境敏感地综合评价,明确其空间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极高敏感、高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较高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分别占10.5%和7.5%,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40%和38%.通过分析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与环境的协调性, 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提出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