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氏针刺对海洛因依赖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SY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敏  潘贵书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4):454-455,461,I0013
目的:初步探讨韩氏针刺对海洛因依赖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按逐日递增的原则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成瘾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成瘾后及针刺治疗后大鼠学习记忆的变化,免疫组化测定记忆相关蛋白突触素(SYP)在海马的表达。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成瘾组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而针刺组较成瘾组明显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成瘾组在第4象限搜索时间及第4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针刺组较成瘾组明显增加(P〈0.05)。②海马组织中SYP的表达成瘾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针刺组明显高于成瘾组(P〈0.05)。结论:韩氏针刺戒断治疗可以部分恢复由于海洛因依赖导致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减退,增加海马内SYP表达。  相似文献   

2.
EGb761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电生理学方法在体记录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逃逸潜伏期(E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各亚组大鼠的EL均显著短于模型组(P〈0.01),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1,P〈0.05)。模型组各亚组大鼠长时程增强(LTP)诱导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药物组(P〈0.01)。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群发峰电位(PS)的相对幅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药物组(P〈0.01,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各时间点的PS潜伏期无显著差别。结论:VD模型大鼠长时间存在空间学习记忆障碍,EGb761能促进VD模型大鼠海马病理性突触可塑性的恢复,这可能是其促智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晓辉  刘娟芳  邓艳春  刘立 《生物磁学》2011,(13):2438-2442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ayl choline,PPC)对β-淀粉样蛋白(Apl-40)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处理组,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Aβ1—40),制作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处理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Moms水迷宫实验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海马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om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增加;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使AD模型大鼠的认知行为学功能改善。(2)Nissl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组织学染色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减少神经元的凋亡。③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Aβ沉积明显增加;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Aβ沉积范围明显缩小,PPC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也呈现出显著性差。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用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给予人参皂甙Rb1腹腔注射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的β-淀粉样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人参皂甙Rb1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甙Rb1减少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杨江河  魏敏  张蓉  李华  闫志强  刘绍明 《生物磁学》2011,(15):2868-2871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Sal[按体重1g/(kg·d)]干预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并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相应的比酶活力及含量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模型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sal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5)。(2)模型组SOD、GSH、GSH—Px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Sal干预组SOD、GSH、GSH—PX明显增高.而MDA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al可减轻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轻海马区氧化应激减轻海马区的损伤,进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高原缺氧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Model组)、Sal[按体重1g/(kg·d)]治疗组(sal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捡测缺氧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同时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lk(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模型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Sal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5)。(2)模型组SOD、GSH—PX、GSH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Sal干预组SOD、GSH.PX、GSH显著增高,而MDA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Sal可改善高原缺氧大鼠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轻海马区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海马区的损伤,从而实现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汪宇  王丽岩  贺立新  马瑞风 《生物磁学》2011,(11):2075-2078
目的:研究钙网质蛋白(CRT)在PCOS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PCO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给模型组24日龄大鼠皮下埋植左旋甲基炔诺酮硅胶棒3mm/只,3d后BID皮下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IU。给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9d后观察大鼠卵巢形态学(HE染色),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卵巢重量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卵巢出现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改变。模型组卵巢各级发育期卵泡及黄体少见,卵泡多呈囊性扩张。模型组大鼠血清孕激素、睾酮、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H/FSH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灰度值测定,定量分析CRT在PCOS组和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中表达。CRT在两组中的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PCOS组子宫内膜上皮CRT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避孕硅胶棒联合hCG诱导SD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是较好的PCOS模型。CRT与PCOS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慢性炎症痛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电针对慢性痛所致心理行为改变的调节规律: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百会组、电针关元组、电针足三里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制备佐剂性关节炎(AA,即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于造模第2天各治疗组捆绑固定后给予电针20min,正常组及模型组捆绑束缚20min,隔日一次,共10次。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5次、10次分别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开放臂进入次数比例(OE%)及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T%)的变化。结果:与造模前比较,电针百会穴组大鼠造模后0E%和0T%明显减少(P〈0.05,P〈0.05),且治疗5次后OT%、治疗10次后0E%与0T%均降低明显(P〈0.01,P〈0.01,P〈0.05),而电针关元组大鼠治疗10次后OE%和OT%则明显升高(P〈0.05,P〈0.05),电针足三里组大鼠造模后0T%、治疗5次后大鼠OE%与OT%、治疗10次后OT%均明显降低(P〈O.01,P〈0.05,P〈0.01,P〈0.05);与造模刚结束比较,电针百会组大鼠在治疗5次、10次后0E%由升高逐步降低,而OT%由低逐渐升高(P〉0.05),电针关元组模型大鼠治疗10次后模型大鼠0E%和0T%均明显升高(P〈0.05,P〈0.05),电针足三里组模型大鼠治疗10次后OT%升高明显(P〈0.05);与治疗5次后比较,电针百会组大鼠在治疗10次后OE%降低、OT%升高(P〉O.05),电针关元组与电针足三里组大鼠治疗10次后OE%和OT%均明显升高(P〈0.05,P〈0.05;P〈0.01,P〈0.01)。与电针百会组比较,电针关元组与电针足三里组大鼠在治疗10次时OE%均明显升高(P〈0.01,P〈0.01)结论:电针不同穴位具有一定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可改善慢性炎症痛所致大鼠焦虑、情绪行为的变化;不同穴位效应不同,关元穴与足三里穴具有综合调节、抗焦虑效应,且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E)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致痫组(SE组)、VitE[按体重100mg/(kg·d)]干预组(VitE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致癫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同时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SE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E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SE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SE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VitE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SE组显著延长(P〈0.05)。(2)SE组SOD、GSH—PX、GSH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VitE干预组SOD、GSH.PX-GSH显著增高,而MDA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E可改善癫痫持续状态后大鼠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轻海马区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海马区的损伤,从而实现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高原缺氧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Model组)、姜黄素【按体重60mg/(kg·d)】治疗组(curcumin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缺氧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同时检测脑片水平的LTP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模型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干预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5)。(2)给予HFS刺激后各组兴奋性突出后电位(fEPSP)斜率较前明显增加,均可持续1h以上,与模型组比较缺氧组HFS刺激后fEPSP斜率明显减小(P〈0.05),姜黄素可减轻缺氧所致的fEPSP斜率减小(P〈0.05)。结论:姜黄素可改善慢性缺氧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但其具体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致痫组(SE组)、姜黄素[60mg/(kg·d)]干预组(curcumin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并检测脑片水平的长时程增强(LTP)变化,处死大鼠后取脑组织并匀浆,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SE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SE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SE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SE组显著延长(P〈0.05)。(2)给予HFS刺激后各组兴奋性突出后电位(fEPSP)斜率较前明显增加,均可持续1h以上,与对照组比较SE组HFS刺激后fEPSP斜率明显减小(P〈0.05),姜黄素可减轻SE所致的fEPSP斜率减小(P〈0.05)。(3)SE组SOD、GSH—PX、GSH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姜黄素可逆转上述现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显著减轻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减轻海马区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海马海马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V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29、30d,经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对两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成绩测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ERK的表达变化。结果: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ERK1、ERK2的表达及海马CA3区p-ERK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内ERK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因此,应用能促进ERK表达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V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皮下注射bFGF于血管性痴呆大鼠,研究用药前后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皮下注射bFGF于治疗组中血管性痴呆大鼠。治疗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巢蛋白(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nestin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海马nestin阳性细胞数较痴呆组明显增多。结论皮下注射bFGF后能迁移至海马,诱导海马产生nestin阳性细胞,刺激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修复受损组织。  相似文献   

14.
4种抗真菌药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与胰岛素组合使用以及单独使用时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前4组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同时分别喂食4种抗真菌药物;第5组单独皮下注射胰岛素;第6—9组分别喂食4种抗真菌药物;第10组既不注射胰岛素也不喂食抗真菌药物。定时对糖尿病大鼠尾静脉采血,使用CX5PRO生化检测仪对其血糖进行检测。结果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分别与胰岛素合用时,可使糖尿病大鼠血糖降低(P〈0.05);不与胰岛素合用时,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均可使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P〈0.05);特比萘芬无论是否与胰岛素合用,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均无影响(P〉0.05)。结论唑类抗真菌药物无论是否与胰岛素合用均会影响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特比萘芬无论是否与胰岛素合用,都不会影响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突触功能障碍大鼠模型在额叶、颞叶和海马这些与认知功能有关的脑区EEG频域特征。先用海马CA1区Aβ1-40加微量注射法制备突触功能障碍模型,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系统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然后记录上述脑区的EEG并做频谱分析。结果显示:(1)模型组在第3,4、5、6训练时间段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和第2训练时间段的相比较,正常组第5训练时间段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模型组到第7训练时间段平均逃避潜伏期开始明显缩短(P〈0.05);撤去平台后,模型组在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2)模型组的EEG表现为α节律慢化,功率下降,其主峰频率左移2Hz,并且额叶、颞叶和海马的δ波和θ波功率不同程度地增高。由此Aβ1-40微量注射法成功制备了突触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该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其频谱特征表现为α节律慢化,功率下降或消失,慢波(δ波和θ波)活动增多,功率不同程度地增高。这些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EEG一致,可为以后对突触功能障碍时受累皮层进行深入的可塑性和神经再生的研究提供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与海马中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路的关系。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饲养4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于测试前将各组组内又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训练组用于测定经学习记忆训练诱发的ERK1/2的诱导活性,非训练组用于测定未经学习记忆训练时的ERK1/2的基础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CA1/CA2区p-ERK1/2蛋白及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的变化。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②各组中的训练大鼠p-ERK1/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训练大鼠(P〈0.05)。③去卵巢组训练及非训练大鼠的p-ERK1/2蛋白水平均相应低于假手术组训练及非训练大鼠(P〈0.05)。④去卵巢组RKI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雌激素缺乏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海马CA1/CA2区ERK1/2通路的基础和诱导活性降低以及该通路的抑制蛋白RKIP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验性癫痫持续状态(SE)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戊四氮诱导大鼠SE,采用抬高迷宫和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情感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1mRNA的表达。结果:sE组大鼠在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延长(P〈0.01),进入次数增多(P〈0、01);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搜寻策略变差(P〈0.05),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同时伴有海马NR1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SE可使大鼠情感行为改变和学习记忆功能受损,NR1可能参与这一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对AD大鼠海马周围微环境中SNAP-25 表达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0 只。采用凝聚态Abeta1-42 注射到大鼠海马组织内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大 鼠动物模型,通过Y 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SNAP-25 的表达。结果:Y 迷宫测试结 果显示术后4 周时AD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均低于对照组,与AD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 高于AD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术后4 周时AD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大鼠海马组织内 SNAP-25 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与AD 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海马组织SNAP-25 蛋白表达量高于AD 模型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的NSCs 可改善AD 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海马区周围的微环境并上 调了海马组织内SNAP-25 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造模法复制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HPA轴变化及特点。方法:大鼠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连续三周,自然恢复一周。观察造模期间各不同时间点大鼠肾上腺重量及指数、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肾上腺重量第一周显著增加(P〈0.001),第三、四周显著减低(P〈0.001和P〈0.01),其肾上腺指数在实验各周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和P〈0.01);下丘脑CRH第三周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第四周回升并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浆ACTH在第一、三、四周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CORT第一周显著降低(P〈0.05),第二周有所回复,第三、四周仍显著降低(P〈0.05和P〈0.001)。结论:该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存在HPA轴的功能减低,垂体对上位激素调节的反应能力减低可能是该模型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易损区海马谷氨酸(Glu)及其受体(NMDAR1)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盐酸戊乙奎醚干预组,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分两部分进行,各组随机选择10只大鼠于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1h、3h、6h,采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外Glu水平的变化,其余10只大鼠于再灌注3h后灌流固定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MDAR1蛋白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各对应时点相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干预组大鼠海马细胞外Glu含量明显降低,统计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海马CA1区NMDAR1表达明显受抑制,积分光密度、阳性细胞面积、平均灰度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盐酸戊乙奎醚不仅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还能抑制NMDAR1的高表达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