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进行理论积淀、历史反思、时代审视和实践总结的结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具有坚实的历史依据和客观的实际需要,是在承继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科学理论、承袭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反贫困思想、汲取中华优秀文明蕴含的济贫智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性扶贫思想,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高效的执行体系。这一思想包含扶贫目标、扶贫管理体制、扶贫关键策略、扶贫路径以及处理相对贫困扶贫机制方法五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为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反贫困制度和道路可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基本道路和具体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反贫困基本制度和基本道路思想,邓小平丰富和完善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指导下,全面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反贫困具体制度和具体道路的研究成果后发现:正是反贫困基本制度和基本道路与具体制度和具体道路构成内在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完整性,才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反贫困制度和道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反贫困理论和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制度和道路。这一制度和道路的理论集大成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反贫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是在指导中国反贫困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由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角度进一步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的制度和道路的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3.
贫困与反贫困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体系。实施反贫困战略 ,首先应明析贫困的涵义、程度划分和成因类型。世界范围的贫困问题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反贫困的行动十分艰难。中国反贫困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依然任重道远。广西的贫困问题在全国较为典型、严重 ,在基本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后 ,巩固成果和继续攻坚都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关于重新构建我国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测度是反贫困实践的重要前提。与国际标准相比较,我国贫困测度理论及其指标体系存在许多差异。从贫困测度理论建设及服务于反贫困实践需要角度出发,必须重新构建我国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应统一贫困测度的基本指标统计口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体现综合性、衔接性特征;基础度量指标应与国际标准化度量体系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现实,对贫困根源进行挖掘,对反贫困的途径和现实指向进行了探寻和阐述。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工人的异化劳动、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阶级的差别和压迫都是无产阶级贫困产生的原因,而究其根本,贫困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认为,要通过无产阶级武装斗争的革命实践来彻底消灭阶级剥削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在生产力、物质财富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和历史的生成中,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实现对贫困的消除和全人类的共同富裕。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观点和方法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以及阶级差别下的贫困问题,他的反贫困理论具有突出的阶级性、实践性、历史性,也是对资产阶级反贫困理论的超越。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对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反贫困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我国政府实施的反贫困斗争所走过的历程,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正确道路,但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社会制度的分析,邓小平反贫困理论具有特殊的视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贫困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超过了他前面的任何人。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反贫困实践证明:消除致贫的制度因素,并不意味着铲除了贫困本身。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理论与反贫困的伟大实践,离不开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围绕贫困理论中贫困的定义、贫困线的确定、总体贫困程度的测定以及反贫困战略及政策的选择等问题,当代中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不同特色。分析比较这些研究成果,旨在促进我国反贫困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贫困与反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5800 万的贫困人口也日益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邓小平同志在深入认识贫困实质的基础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反贫困战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的反贫困思想,文章试从贫困的实质、共同富裕的含义及反贫困战略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习近平扶贫论述指引下的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不仅将使中国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也将极大丰富人类反贫困理论、拓展人类反贫困实践,为世界上仍然处于贫困之中的人民追求富裕安康的生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1世纪开发扶贫所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指出了贫困地区进入市场是脱贫致富的必经之路,市场本身是开发式扶贫最根本的力量;提出了扶贫行为市场化的对策,从而为新世纪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中央明确脱贫县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但当前仍然存在认识差异、政出多门、产业升级难、内生动力弱等问题。需要从增强融合发展意识、做好体制衔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吸引要素回流等路径推进两者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和思想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论述了不仅要给贫困生以经济解困,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解困。同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态和思想表现,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扶贫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全面建成小 康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奔康是短板,要如期脱贫,需因地制宜,探寻出一条可持续的脱贫路径。以凉山 彝区易地扶贫搬迁为例,通过分析搬迁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制约因素,从部门协调、精准识别、产业 支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培育等方面探寻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路径,以期实现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方式,可以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实现高质量脱贫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中国产业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政策要求,以平衡计分卡(BSC)为工具构建评价指标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权重的设置,构建以贫困户收入增长与帮扶满意度为核心的产业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并将J贫困县2019年产业扶贫实施的过程、效果与资金运营等情况应用到本文产业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中,对J县产业扶贫资金在群众满意、资金效益、资金管理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绩效评价,得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城镇面临的产业衰退和区域性贫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消除这些结果造成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上实行资源的周期重分配,努力提高现有自然资源的时间价值,加大资本注入,加速主业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完善资源管理制度,以消除“资源性贫困”,摆“脱产业性贫困“”、功能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文化性贫困”,防止“贫困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村镇,调查、梳理了陕西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发现在政策连续性、扶贫对象识别和脱贫标准、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村级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户脱贫动力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为确保扶贫攻坚战的胜利,精准扶贫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构筑长效治贫体制;制定分类政策,从单一收入脱贫考核转向持续、全面脱贫考核;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发展特色产业;注重精神扶贫,扶志、扶智、去依赖;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扶贫”。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人口实现脱贫。金融扶贫通过政府、金融机构联动,以“造血式”扶贫模式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5E审计理念,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5个角度,构建财政贴息金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H县财政贴息金融扶贫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得出评价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贫困往往具有同源性,其贫困问题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利用沈阳市残疾人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定性分析残疾人收入贫困的隐蔽性、传递性和支出型贫困特征,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探讨残疾人陷入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没有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低、不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以及农村残疾人更容易陷入贫困,医疗保险、教育和就业是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并在最后就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的农村贫困退出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分析,识别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引入贫困退出的持续时间临界值以及多维度脱贫临界值,对稳定脱贫进行动态测度。研究发现,随着稳定脱贫持续时间的延长,贫困退出发生率、稳定脱贫广度指数以及动态的稳定脱贫指数均有所下降,且存在区域差异。从稳定脱贫指数的分解看,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维度对稳定脱贫贡献较大,人均纯收入、医疗保障和收入结构等三项指标是当前农户稳定脱贫的的主要贡献因素。因此,农户家庭长期稳定脱贫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