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讨论了在管壳程材料给定情况下流过换热器的冷热两种流体的充程选择不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强度的影响,并用实例证明了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不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强度的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说明了壳程圆筒和换热管的材料性质对换热管轴向应力的影响,并根据此提出了在对不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进行强度设计时关于壳程圆筒与换热管材料匹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不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强度的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说明了壳程圆筒和换热管的材料性质对换热管轴向应力的影响,并根据此提出了在对不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进行强度设计时关于壳程圆筒与换热管材料匹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期页期页3228匆刀30盯392内jl曰4 4 4414招5︸.二月.二弓二 设计计算对各类新型封头的分析旋流塔板罩筒高度的准确计算大型贮雄盘梯的放样计算与制造在不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强度设计中壳程圆筒材料 与换热管材料的匹配折边锥形封头的坯料尺寸计算U形管式换热器整体管板设计的计算方法外换热器为复杂流向的搅拌容器中流体不稳定传热计算外压锥形封头设计和开孔处的应力强度对GBI父一的关于球形封头与圆筒不等厚连接问题的探讨带膨胀节换热器轴向变形的分析与实用计算缠绕垫片y一p图及其应用一个塔箍的等壁厚塔器自振周期的计算换热…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工艺过程热量传递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管壳式换热器。当换热器中的管、壳程物料温差较大时,因管束与壳体热膨胀量的差异,管束与壳体间在轴向会产生温差应力。温差应力与工作压力所产生的轴向应力叠加后,若应力超过壳体或换热管的许用应力,将导致管束或壳体失效。为此,一般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壳体中间设置膨胀节用来缓冲变形差异,以降低壳体和换热管的轴向应力。设置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除应按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对各元件  相似文献   

6.
波形膨胀节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波形膨胀节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应力的影响。计算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轴向温差应力 ,说明设置膨胀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出了设置膨胀节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温高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膨胀节更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群  杨福雅 《聚酯工业》2008,21(5):50-52
针对加氢预热器膨胀节失效的问题,简要的介绍修复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膨胀节所采用的方法,同时还按相关标准校核了膨胀节焊缝的强度,指出了膨胀节拆装的主要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杨伟  曾涛  刘少北  李军 《广东化工》2012,39(13):122-123,106
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学工业中最常见的设备。而管板的合理设计对提高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安全性、节约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在内压和热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某管板结构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分析,与仅进行机械应力分析的应力强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温差应力将与管壳程流体压力造成的机械应力叠加且在应力较高时则会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形式的失效。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理论分析,讨论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壳/管材料对换热器强度的影响,并以实例证明了结论。最后,给出了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强度设计中壳/管材料匹配优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论述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设置膨胀节的因素、膨胀节的设计计算以及如何避免设置膨胀节.  相似文献   

11.
根据酯化反应釜的工艺要求提出了2种新的换热器模型,运用实验和模拟2种方法,以同功率下循环流量的大小为着眼点,对不同形式换热器模型的反应槽进行研究,测试了搅拌器的流量准数和功率准数,得出:同功率下桨在套式和板式换热器模型产生循环流量都大于盘管换热器。还通过对搅拌槽内部流场的模拟讨论了3种新型换热器模型的内部流场变化,并对2种新式换热器模型提出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2.
管永锋  王玉福  葛磊 《当代化工》2014,(8):1554-1557,1583
阐述了巴基斯坦某项目的工艺流程,针对A包脱碳工艺流程中贫富胺液换热器进行详细的计算和选型,文根据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做出比选,为换热器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封头结构对板翅式换热器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江  厉彦忠  张哲  马岩松 《化工学报》2005,56(8):1413-1418
在对板翅式换热器内部物流分配不均匀性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封头结构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以及由于换热器内部物流分配不均匀引起换热器效能下降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封头结构对换热器流量分配和温度分布影响很大,改进型的封头结构不仅缩短了换热器从开启到稳定工况的时间,而且使得板束内部截面物流分配和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物流分配不均匀度与换热器整体效能变化的关系曲线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新型板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动与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武滨  江楠 《化学工程》2012,40(1):30-34
提出一种新型的板壳式换热器,建立2种不同板束截面形式的换热器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壳程流体的流动和换热进行数值模拟,从多个方面对板壳式换热器壳程湍流流动与强化传热进行了探讨。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换热板片特殊的蜂窝结构,靠近板片壁面的流体产生了明显的周期性波浪式流动,这种流动加剧了流体的湍流强度及边界层的扰动,起到了壳程强化传热的效果。对于2种不同截面形式的换热器,圆形截面形式的换热器壳程空间利用率较高,流体流动充分,热交换效果更好,在同流量下,其壳程对流换热系数比方形截面形式的高35%—40%,压降高17%—19%,单位压降下的壳程对流换热系数高15%—19%。该数值模拟结果对板壳式换热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轴流型换热器进口段流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小平  王军 《化工学报》2005,56(12):2276-2279
对于折流板式换热器,壳体中折流板一方面增强了壳程流体的扰动,强化了流体的对流换热,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加大了流体的流动阻力,同时会产生流动死区、漏流等不良现象.轴流型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壳体中无折流板,因而不存在流动死区等不良现象,壳程阻力损失明显降低.轴流型换热器的传热效果虽因无折流板对流体的扰动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两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动态性能研究的集中热容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益峰  蔡祖恢 《化工学报》1997,48(6):721-728
从集中热容模型出发,导出了两股流板翅式换热器流体出口温度对冷流体进口温度(或流量)扰动的传递函数,实验结果证实了其正确性。详细的分析表明,传递函数适用的线性区域,不受温度变化限制,对流量变化要求为Δm/m<30%。两者叠加以后,线性区域限于两者的变化量均在20%之内。  相似文献   

17.
报道轴流型管壳式换热器在壳程入口段的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结果,包括入口段的流体阻力系数与传热膜系数分布。并对入口段与管束中间段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对比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板翅式换热器封头结构的物流分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研究了传统型封头结构对板翅式换热器内部物流分配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换热器内部存在严重的物流分配不均匀性,当平均雷诺数为1 000时,最大不均匀度达0.56。在对物流分配不均匀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曲面孔板封头结构,并对改进型封头结构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封头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换热器内部的物流分配,并且比平面孔板封头结构更加有效,绝对不均匀度已从3.47减小到0.32。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二者吻合较好,说明了数学模型及算法建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董其伍  刘敏珊  赵晓冬 《化工学报》2006,57(5):1073-1078
根据杆栅支撑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简化,建立了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应用CFD软件FLUENT对不同介质、不同Reynolds数、不同折流栅间距时的模型进行流动和传热的模拟、分析与比较,获得了流道内流体流动和传热的细观特征以及折流栅间距的最优取值范围,为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工程技术领域中换热器的应用状况,以实际生产应用为例,对比冷、热流体在顺流和逆流两种不同流动方式下的工作参数,选出最佳流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