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雨果公司自2005年初推出LPCD以来,从最初的遍受质疑,到被大部分发烧友接受,到现在,LPCD的靓声品质已经为唱片界同行与发烧友一致认可,被誉为“最接近LP声音的唱片”,而且还有了不小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音乐时代,尽管传统唱片销量大减,但其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将转向高端市场”。这是音乐界和唱片界人士对于唱片未来走势的一致看法。现在.一种运用了全新技术的高端唱片产品HQCD(Hi Quality CD)来到了中国内地,为音乐和音响鉴赏者们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3.
Decca公司     
《现代音响技术》2012,(3):142-146
在英国,唱片音响界得到一致公认的有两大巨头.一家仿佛是大英帝国的标签,代表着“荣光”二字为业界所称道,它就是EMI。  相似文献   

4.
珍珠 《高保真音响》2014,(11):111-113
近年来.中国的录音技术已经突飞猛进.就目前录音棚的质量、录音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以及录音师的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包括后期的压片生产环节.其技术层面完全可以和国际接轨.个别优秀的录音棚和录音师完全可以走向世界.也陆续出现了不少好的制作。达人艺典,就是一间近年来屡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杰出国产唱片品牌。  相似文献   

5.
张杰 《高保真音响》2009,(11):118-119
前段时间,做完著名古琴演奏家赵家珍的新专辑——《琴》之后,瑞鸣唱片公司老板叶云川先生到台湾、香港走了一圈。他说让他感到高兴的有两点:一是起点很高的台湾音响界对大陆包括瑞鸣唱片公司在内的唱片业给予了很大的认可:二是在香港所有唱片店的商品架上都能看到瑞鸣公司的唱片。他高兴的原因之一是能够得到台湾发烧音响界的认可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6.
荷露 《高保真音响》2013,(12):107-109
近两年来.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数档音乐选秀节目风靡全国。一时间我们发现.周围的”好声音”比比皆是。事实上,”好声音”素不缺乏,只是缺乏崭露头角的事业契机。从歌手的事业发展机会看,如果拿北京和广东两地相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北京凭借地缘优势能够为歌手提供更多的演出和公众亮相机会.但是,珠三角地区已渐成气候的发烧唱片市场.却成为许多二三线歌手施展拳脚的土壤。像“男声低音炮”赵鹏、甜嗓小天后童丽等人都属于后者.他们凭借一张张销量惊人的翻唱音乐专辑.在国内流行音乐界逐渐建立起知名度。而来自四川的年轻男歌手陈建江,就是岭南唱片圈里绽放光彩的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7.
有“古典唱片界中的奥斯卡奖”之称的“留声机”奖2004年度奖已经揭晓。自去年始,“留声机”奖的奖项比以前少了,评奖的办法也有了一些改变。今年的评奖过程与去年差不多,即第一轮先从各唱片公司提供的从去年6月1日至今年5月31日出版的唱片中为15类唱片各选出6款唱片,第二轮再为每一类唱片各选出一张最佳唱片,组成最佳唱片名单。第三轮从这最佳名单中评选出6张获奖唱片,这6张获奖唱片中最终产生年度唱片大奖。另外还评出了年度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等。  相似文献   

8.
子韵 《高保真音响》2011,(12):112-114
EMI、环球、华纳和Sony—BMG是当下许多乐迷心中的四大唱片公司.但在笔者心中起码还有“一大”,且这个公司不光一个“大”字可以概括他的地位.因为在笔者心目中.他应该是“伟大”的。这个公司就是俄罗斯的旋律唱片公司(Melodiya)!  相似文献   

9.
京羽 《音响世界》2008,(5):94-95
身为现代工业中的一环,唱片工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非常受技术革命影响的领域。众所周知,中国的音像出版业,在各方面都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缺乏自主产权的高端录音、制版、压片技术,同样是制约中国音像与音响工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实际上,近年来唱片界各种标榜着“划时代”、“里程碑”、“史无前例大革命”等字眼的新技术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0.
荷露 《高保真音响》2011,(1):130-130
尽管老歌翻唱的潮流在当前华语唱片界已在持续“退烧”,但在这个圈子里,同行之间的竞争态势依然激烈。作为在翻唱大潮中掘得第一桶金的唱片公司.广州柏菲音乐制作有限公司的每一个运作动向.始终是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1.
国产唱片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如何,能够总结出什么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关于这些问题,国产唱片从业者毫无疑问是最有发言投的。为此.我们规划出如下四个思考命题,对部分国产唱片从业者进行了访问,请他们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2.
时代不断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更多更尖端、更实用或者说成本更低的科技被开发出来,以及被更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相关产业领域。在发烧音响和唱片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每当一种先进的(或者说有卖点的)科技出现以后.发烧音响和唱片界都会围绕着该科技展开新一轮的洗牌或蜕变。表现在唱片上.就是一系列已有定评的发烧录音,会乘着新科技的东风再度散枝开花,推出再版。这样的运作模式之所以万试万灵,  相似文献   

13.
李隽 《中国电子商情》2007,(11):147-149
如果你喜欢古典音乐,那你一定知道拿索斯。拿索斯的成立和壮大一举戳破了唱片业界高价的神化,让各大唱片公司再无暴利可图,得益的当然是广大音乐爱好者。时至今日,拿索斯已经在竞争激烈而又不太景气的古典音乐唱片界牢牢站住脚跟,与几大唱片集团平起平坐,并在乐迷心目中树立起了“价廉物美”的品牌形象。今年是拿索斯成立20年周年纪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数码录音技术飞速发展的今日,德国TA-CET唱片公司却与其他唱片公司背道而驰,独出心裁,使用些已成为“古董”的电子管麦克风、电子管混音控制台和开盘老式磁带录音机,录制了这张《献给电子管》的唱片,在音响界引起了不小震动。  相似文献   

15.
某晚报不久前做了一个专题,封面是触副京心的四个大字:“唱片之死”——听上去很惨烈.却不幸很可能已经接近现实。近年来多个唱片公司先后倒闭,唱片销量逐年下滑.发烧友们熟悉的RCA厂牌,近日也将旗下几个子厂牌关闭。  相似文献   

16.
《高保真音响》2013,(10):42-43
本期光盘推荐的是来自达人艺典的4张专辑和2段现场录音。作为一家新锐发烧厂牌,达人艺典坚持以“高端技术可以令艺术更加完美”为理念,追求“精准、纯净、经典”的声音品质,其发行的唱片颇具创新性与艺术性。到目前为止。“达人艺典”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乐团合作,录制了五百余场音乐会实况。他们近几年发行了多张高质量的音乐专辑.如亚洲第一张5.1环绕声BD—AUDIO蓝光唱片《一点思念》、大提琴专辑《蔓延-最美大提琴》、民乐现代派专辑《琵琶幻象》、《殷承宗一贝多芬浪漫钢琴作品》、古琴人声跨界专辑《琴歌》等,在古典音乐界及发烧音响界获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7.
传媒     
中国首个“国产动漫新媒体联播平台”诞生;英国:开通网络电视平台提供交互式业务;索尼音乐22亿美元收购百代唱片  相似文献   

18.
申川 《视听技术》2002,(8):77-79
今年2月,EMI唱片公司正式推出“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CD”。这是继Philips的“伟大钢琴家系列CD”后又一套古典音乐唱片界的大制作。第一批唱片包括了15位大师。“20世纪伟大指挥家”总共计划出版60  相似文献   

19.
夏空 《高保真音响》2010,(2):105-107
STS Digital与马兰仕合作的“SACD鉴听王”系列发烧唱片现在已经出版到第12集了!STS这家荷兰州、公司以录制专业发烧试音碟而闻名.他们的专业发烧试音碟以其高品质和难得的文化品味成为音响发烧友的至爱.而与马兰仕合作的”SACD鉴听王“系列唱片则更是屡受好评。  相似文献   

20.
《高保真音响》2012,(10):117-117
中国爱乐乐团(Chi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简称CPO)联手北京达人艺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次推出乐团的100张音乐会实况录音唱片,以及中国爱乐艺术总监余隆的10张LP黑胶唱片,称为CPOlive。这是中国交响乐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界与中国本土唱片工业合作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