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寒立消贴敷剂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类风关节炎中医辨证属风寒湿痹型患者20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选择病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用药加寒立消贴敷剂外贴肿痛关节,每日1次.对照组只采用基础用药,2组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9%,2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单项症状疗效:治疗组在消肿、止痛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寒立消贴敷剂是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4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曲池、合谷、阳陵泉等穴联合美洛昔康、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9.73%,对照组有效率51.3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壮筋片加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方法:对照组:80例类风湿关节炎用活血壮筋片治疗一疗程(25天).观察组:80例类风湿关节炎用活血壮筋片加中药熏蒸治疗一疗程(25天)对照观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0%,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P<0.05.结论:活血壮筋片加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种有效内外治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勇安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及对照组61例,分别用加味四妙勇安丸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7%,对照组总有效率67.2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四妙勇安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龙钻通痹方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临床症状评分、疗效评价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计分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温痹饮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温痹饮联合甲氨蝶呤片以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DAS评分及证候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分别检测CRP、ESR含量。结果:经治疗后,患者D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ES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痹饮可有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增效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40例。以投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MTX及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并且治疗一周后进行两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对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制风湿灵药酒治疗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风寒湿型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服用自制风湿灵药酒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5%,对照组为86.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风湿灵药酒治疗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尼美舒利分散片相当,但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仲跻申  张栋梁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24-1125
目的:观察消瘀通膝汤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血瘀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熏蒸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熏蒸组消瘀通膝汤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对症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2个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和疗效.结果:熏蒸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熏蒸组治疗后、随访时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瘀通膝汤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血瘀证的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且远期疗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蚁参蠲痹胶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海然  张欣  丁静  胡华  徐山 《中草药》2013,44(3):335-337
目的 观察蚁参蠲痹胶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蚁参蠲痹胶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胺治疗,2个月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以及血清中关节炎相关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蚁参蠲痹胶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乌蚌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乌蚌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不足、风寒湿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不足、风寒湿阻型100例随机单盲分为乌蚌丸治疗组(70例)和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乌蚌丸治疗组疗效优于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蚌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不足、风寒湿阻型具有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症状指标、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及健康评估积分(HAQ)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ACR20)评定两组患者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VAS评分、各项关节症状指标、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及HAQ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及HAQ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及CRP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SR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1%,对照组为5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是一种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辨证分型治疗,湿热痹阻型应用宣痹汤加减,痰瘀痹阻型应用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肝肾阴虚型应用杨作类风湿关节炎方为主,寒湿痹阻型应用独活寄生汤合川草乌加减;对照组30例应用西药泼尼松及芬必得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并能避免糖皮质激素所致的诸多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夏天无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予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塞来昔布;治疗组(1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夏天无片,每次2片,3次/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效率94.2%;夏天无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7%.3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夏天无组,夏天无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复方夏天无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痹痛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星 《河南中医》2008,28(10):33-35
目的:观察痹痛灵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甲氨喋呤10 mg,每周1次;双氯芬酸钠75 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痹痛灵煎剂,3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痹痛灵煎剂安全有效,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方药.  相似文献   

16.
沙湖  梁翼  余文景  王磊  王翠平  许静  吴佳 《四川中医》2020,38(8):149-151
目的:观察麻黄加术汤合四神煎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试验组予以甲氨蝶呤联合麻黄加术汤合四神煎汤药治疗,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加塞来昔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改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晨僵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实验室指标包括CRP、RF、ESR均能使其降低,但试验组的降低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麻黄加术汤合四神煎可有效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是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药熏蒸结合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8例)采用中药熏蒸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1(30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对照组2(33例)采用中药熏蒸治疗,3组均治疗3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1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2总有效率为57.6%,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结合针灸的综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8.
毛雪文 《河北中医》2015,(2):232-234,27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艾灸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针刺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度、活动度评分及双手握力、晨僵时间较本组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结合艾灸治疗风寒湿痹型RA较针刺结合TDP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搜风散结方联合西药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加自拟搜风散结方,每组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变化,评估其有效性。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5%,观察组中医证侯疗效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四项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对于上述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0%,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自拟搜风散结方联合西药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显著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14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均实施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8.9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