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手稿>中的重要美学命题.从哲学人类学的高度,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视为该命题的逻辑起点.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王彦耘  王晓霞 《阴山学刊》2006,19(2):125-128
杨森茂先生美学论著<艺品论稿>中的"视象诗情"美学观,隐含了深刻的哲学观念和美学思想,提出"把物象的表现与诗境的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主张以"情感"打动人,以"意趣"摄人心魄,凸显了他对近现代美学学科的审视与人文走向的敏锐思考,是对我国传统美学创造性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在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中,“视觉”是一个并不显见却又至关重要的议题.首先,技术作为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得以展开的内在逻辑起点,在历史语境中的具体生成及其内在价值主要是以视觉的文化再生产方式得以呈现的.在一个关乎技术与文化再生产复杂关系的问题域中,无所不在的“视觉”因素成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其次,借助光晕与震惊、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政治审美化与艺术政治化等一系列关键概念,本雅明艺术生产论的现实功能指向问题,可以在视觉维度得到充分的揭示.最后,对于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的理论效应问题,不仅要立足于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全球语境,更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文化生态,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视域中予以审慎考察.  相似文献   

4.
张小平 《江淮论坛》2002,(4):107-113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篇著名的专论,对后代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曹丕在<论文>里提出了著名的"文章不朽"说,其"文章"所指,今天研究者的见解也不尽一致.本文认为,曹丕提出"文章不朽"说,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对于"文章"的理解,应结合<论文>本身及当时邺下文人的处境去考察.  相似文献   

5.
陈改桃 《阴山学刊》2006,19(5):66-70
<周易>通过打通天道与人道,为人道之"德"找到了形上学根基,并通过九卦的三陈建立了由内而外、由个人而天下的完整的"德"论体系."德"不仅是沟通天人的桥梁,而且是谛造君子和天下得平的途径.透过<周易>的占筮形式和思辨语言,可以发现其核心是在表"德".  相似文献   

6.
余学玉 《学术界》2004,(4):84-92
文章通过对<纪要>这一"经典"文献的解读以及对"样板戏"文本的具体分析,归纳出"文革"文艺独特的创作范式.这一创作范式以"三突出"为核心,包括"党性原则"论、"阶级斗争"论、"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题材决定"论以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是时代政治的产物,又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在这一创作范式指导和规约下的"文革"文艺,效忠于政治权力话语,充当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器,因主体精神的缺席和违背普通人性而不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本雅明的"光晕"概念十分复杂.结合本雅明的早期认识论笔记去分析,光晕是本雅明构建经验的基本原理,它与本雅明的语言认识论、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的划分关系紧密.光晕不仅仅是艺术哲学的术语,更是本雅明阐释经验与第一自然辩证关系的认识论概念.它揭示了经验片段中还原第一自然的潜在性,同时赋予了个体意识超越自身、达到充分认知状态的可能性.光晕代表的距离,是意识与第一自然的距离,也是意识与意识之间的距离,参考纯粹直接意向性,本雅明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超越哲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释章太炎<齐物论释>中的语言哲学思想及其启发意义的基础上,从修辞哲学角度对庄子的"道不可言"这类悖论命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及其语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游戏论"(Sparachspiel)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这一理论注重"自然描述",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实际使用的语言,因而成为他后期哲学思想的灵魂."语言游戏论"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生活形式"、"遵守规则"、"家族相似性"等密切相关.研究语言游戏论,不仅对于深刻把握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真实内涵与实践价值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应用语言学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不同于西方哲学范畴和印度哲学范畴.中国哲学范畴的基本特征是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的"三位一体"性,即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往往都同时具有这三个方面的意义.这一特征在<中庸>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中庸>作者站在生存论的反思的立场上,从人的自明的情感本真状态的反思中确立起了天道与人道、认识与修养统一的"中和"本体.理解中国古代哲学范畴这一基本特征,对把握中国哲学的内容、历史发展及其精神实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其艺术美论独到而义深刻.他主张艺术家要洞察真理,要有心灵美和人格美,要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心灵里去;提出了艺术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这一重要美学观点;注重艺术题材的真善美和艺术结构的有机统一;倡导以美的方式,通过理想化,创造出整体美来.其艺术美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语言视角来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人,其提出的语言哲学观主要分为前期的语言逻辑图像论和后期的语言游戏学说。"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核心思想,其思想是基于语言逻辑主义为基础的批判,其注重语言和生活整体的关联以及语言的多样性。维特根斯坦深受莱布尼茨思想的影响,曾试图通过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之间的对比说明逻辑真理的独特性质。本文基于对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哲学逻辑、哲学思想的语用蕴涵以及对传统西方语言哲学的继承与超越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凌宏彬 《江淮论坛》2002,2(1):43-47
针对当前某些人所持的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过时论",作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虽然呈现出新特征,但与列宁所处时代的帝国主义在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运用的阶级分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坚持理论分析的客观性、历史性的方法对于今天我们认识资本主义依然适用.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正确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过时".科学对待<帝国主义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罗尔斯的公共理性观念来解读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建构,公共理性是公民的理性,是那些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公共理性是民主社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秩序良好社会中的公民的普遍理性,<政治自由主义>对<正义论>的一个伟大超越就是其对公共理性的表述.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政治概念既是自由的概念又是自我限定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完备性论说的概念,<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是试图将"公平正义论"阐发为一种"政治正义论"并力图为多元化的当代西方社会寻找一种政治正义的"重叠共识".在寻找政治正义的共识中,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建构的努力正是试图为人类找到一条通向秩序良好生活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月"诗人也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重要实践者.他们的现代诗实践,在追求艺术规范的闻一多的<死水>集有所表现,如它所包含的现代诗的精神的经验;在以诗歌体制实验著称的朱湘<石门集>中,也有重要的反映,<石门集>中甚至出现了典型的现代诗.这两个"新月"派的经典诗集的现代主义诗歌实践,反映了浪漫的"新月"诗人现代主义诗歌艺术实践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语言研究中的先导性问题.刘勰继承了"言不尽意"的哲学思想,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最早提出意象这一概念.在言和意之间插入一个意象,巧妙地解决了文艺创作中言意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刘勰<神思>篇、<比兴>篇和<隐秀>篇为核心,全面探讨了刘勰言意之辩思想及其对古代修辞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第二十二条军规>在"黑色幽默"派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在人物特征、表现内容、结构情节、语言特征等方面<第二十二条军规>均呈现出独特的写作技巧及构思."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词汇作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而被人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东巴经》"五行"记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不仅在汉族地区广为传播,而且对部分少数民族也有深远的影响.纳西族的<东巴经>中就有大量记述五行的内容,可分为讨论"五行"思想来源和功用的两大部分."五行"思想与纳西族的宗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纳西族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苏轼"蜀学"与程颐"洛学"在思想领域中的对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侠 《河北学刊》2001,21(5):76-82
元祐更化后,反变法阵营发生分裂.蜀、洛两党交恶,矛盾公开化.两党交恶,表面上看源于权力之争,而更深层原因则在于"蜀学"与"洛学"在思想领域里的尖锐对立.作者深入分析了苏、程两家对<中庸>这一儒学经典的不同认识与看法,试图阐明蜀学与洛学在哲学思想领域中形成对立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雅明的成功是由于他揭示了当时先锋派文学和机械复制艺术的一些固有特点,使人看清了当下艺术的一些美学特质.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马克思主义态度,虽然本雅明本人对此未作什么正面阐述,而且这些结论本身也似乎与马克思主义文论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但是,细察其间的脉络不难看出,这些理论恰是本雅明在新时代尝试构建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结果.因此,他的成功足以给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