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能源林——未来生物质燃料油原料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生物质燃料油生产对原料的需要,对中国适合作生物质燃料油原料的主要木本植物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提出中国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植物资源的分布、生长及可利用状况,在资源集中地区建立起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植物资源基地;进行优良类型的选育并对其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建立起良种繁育基地.该项研究不仅在生物质燃料油木本能源植物的研究特别是良种选育上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生物质燃料油生产提供了新的资源,而且对加快生物质燃料油产业化的进程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国内外主要能源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生物质能源的特点和在整个能源系统中的地位,重点分析了世界木材能源的发展概况,木本能源植物选育、栽培和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发展木本生物质能源的前景与问题,提出了为鼓励木本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尽早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生物质能源循环系统研究平台,加速能源植物培育,拓展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示范点,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市场化进程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福建的地理气候、林业概况以及福建主要的木本油料植物,阐述了林业燃料油生物质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生物柴油木本能源植物资源少、规模小;高含油、高产量优良树种或优良材料比较少;基地少,经营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提出福建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设想和展望:加强福建传统木本油料植物的改造和研究,力争在经营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上有较大的突破; 加强高含油、高产量优良树种或优良材料的选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加强综合开发和加工技术研究,力争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科研投入,鼓励、支持和引导林农、企业种植生物柴油木本能源植物,建立基地或柴油林场,加强对生物柴油加工企业的扶持和保护,鼓励和引导生物柴油消费.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湖南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的组织管理经验、基础和优势,重点概述和分析了燃料油植物和生物柴油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化现状.根据湖南省气候和资源特点,提出了湖南省发展生物质能总体规划的设想.总结分析指出,湖南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应以生物质原料为基础,重点发展生物柴油为主导产品的生物质液体燃料油(含燃料乙醇)与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和农林废弃物颗粒混煤发电.生物质能资源培育不与人争粮争油,不与粮油作物争地,通过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选育出高产、抗旱,耐瘠的专用型能源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5.
植物油脂是一种可直接用于液体燃料生产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介绍了直接混合法、微乳法、酯交换法、催化裂解法、加氢法和脱羧法6种植物油脂制备燃料油技术,并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对比。脱羧法将会成为植物油脂提质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6.
发展林业生物柴油利国利民大势所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一个重要战略意义的新能源的开发,包括太阳能、生物能源等等,均摆在我们面前,急需化学家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概念,发展新方法,施展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努力去攻克,去创造发明。作为林业生物能源主要是利用林业剩余物、废旧木料、木本油料、能源植物、木本淀粉植物、灌木林等林业生物质资源生产燃料,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序言发挥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大力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加快发展江泽慧(Ⅰ~Ⅵ)………………………特邀报告生态能源林———未来生物质燃料油原料基地王涛(1)………………………………………………………生物质能源与能源林业若干问题研究尹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能源是唯一可再生、可替代化石能源转化成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以及其它化工原料或者产品的碳资源。随着化石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系列讲座主要讲述以生物质资源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同途径转化为洁净的、高品位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本讲主要综述了生物质高压液化、快速热解液化制备液体燃料油技术现状、工艺及设备,并在总结生物质热解液体燃料油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生物热解液体燃料油的物理法精制技术(包括脱水、添加溶剂和乳化)和化学法精制技术(包括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水蒸气重整)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精制机理、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随着制备和精制技术的深入研究,生物质热解液体燃料油可望替代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我国热带地区燃料油植物资源的开发意义及燃料油植物的特点;介绍了热带地区种子或种仁含油率大于50 % 的15种燃料油植物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提出了热带燃料油植物研究与开发利用需解决的问题和热带燃料油植物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产业与林产化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质产业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主导产业.林产化学工业是将森林植物资源经过化学或生物技术加工,生产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介绍了我国林产化学工业的现状,指出利用生物质资源可以开发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化学品和生物质能源,从而大大扩大了原有林产化工的研究领域.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浅论我国原油资源战略和重质原油加工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近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指出原油资源战略是新世纪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而石油贮备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天然气作为替代能源、原油进口资源多元化和提高重质高硫原油加工能力是石油进口国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炼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的集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贲 《现代化工》2006,26(9):7-11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凸显资源和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剖析了传统观念和机制所导致的石油化工资源配置问题:宝贵的氢气、轻烃资源用作燃料、液化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未能综合利用;并且在以石油为唯一原料的传统的“炼化一体化”的概念上提出了以煤、石油、天然气为资源和能源的新的“油气化一体化”概念,指出要继续加深以石油为原料的炼化一体化的深度,重视发展LNG产业链、碳一化工和煤炭多联产技术,实现炼化产业资源和能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燃料油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燃料油市场消费现状及特点,对未来的燃料油供需情况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中国石化燃料油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宁顺康  纪晔  张福琴 《广东化工》2007,34(11):79-81,78
本文对山东省主要终端行业对成品油、燃料油产品的市场需求现状及其"十一五"期间对油品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山东省油品市场的现状(山东省拥有许多地方小炼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大,同时国内几家大型石油公司纷纷强化在山东省的炼化业务),提出了山东省油品业务发展的建议——促进小炼油企业与大型油气生产加工一体化企业发展合作关系等,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动植物油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动植物油的研究及开发现状,其中着重介绍了植物油作为燃料的情况。社会的发展使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生物柴油作为柴油的替代品,可以缓解对石化燃料的依赖;因其对环境无污染而且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而备受关注,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十分广泛,应用前景十分光明。废油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严重的污染问题,具有致癌性对人体健康不利,需进行回收处理。鱼油中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利,精制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辽阳石化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全炼俄罗斯原油的石化单位,在对俄油喷气燃料馏分性质和喷气燃料各项指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生产方案和油品调和,成功生产满足国标要求的3号民用喷气燃料,为国内大规模加工俄罗斯原油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何钦全 《广州化工》2014,(8):167-171
石油化工企业油品储运系统正常生产运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公用工程资源。能源主要是指电能,公用工程资源主要是指蒸汽、生产水、低温热水、净化压缩空气、氮气等,其中蒸汽的消耗量比较大。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规划要求及石化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的节能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能源消耗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就节能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金方  左春丽  黄琴 《广州化工》2010,38(12):84-85,130
生物柴油是一种原料广泛的可再生性燃料资源,目前世界各国正掀起开发利用生物柴油资源的热潮,与矿物柴油相比,它具有低含硫和低排放污染,可再生,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原料问题是制约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瓶颈。地沟油来源广泛,廉价易得,是制备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利用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不但可以缓解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还提供了废弃食用油脂的合理化利用方式、防止废弃食用油脂再次返回餐桌。文章综述了地沟油的来源及特点、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和应用现状以及我国生物柴油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南省燃料油能源树木主要资源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河南省燃料油能源树木资源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