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年人是失眠的高发人群,失眠是由多因素引发的,为探讨思诺思治疗老年失眠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我院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应用思诺思治疗住院老干部失眠患者118例,通过严密观察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酒石酸唑吡坦和思诺思片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采用酒石酸唑吡坦片和思诺思片双盲随机试验对失眠病人进行治疗,疗程1周,分别于用药第1天、第4天和第8天,用罗纳普朗克临床观察表观察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在疗程中两药的疗效和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酒石酸唑吡坦片是安全有效的抗失眠药,疗效与思诺思相当。  相似文献   

3.
<正>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其治疗方式多数为药物治疗。阿普唑仑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治疗失眠药物,但是它具有容易形成药物依赖性、停药反跳、宿醉和记忆力下降等缺点。酒石酸唑吡坦(思诺思)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失眠症的一种新药物。本文通过观察思诺思与阿普唑仑对失眠症的治疗旨在明确思诺思治疗失眠症在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反弹等方面是否优于阿普唑仑。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入选87例患者,其中女性5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酒石酸唑吡坦和思诺思片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采用酒石酸唑吡坦片和思诺思片双盲随机试验 ,对失眠病人进行治疗 ,疗程 1周 ,分别于用药第 1天、第 4天和第 8天 ,用罗纳普朗克临床观察表观察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在疗程中两药的疗效和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酒石酸唑吡坦片是安全有效的抗失眠药 ,疗效与思诺思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剂量米安色林(7.5 mg)治疗慢性失眠初期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失眠非严重期患者20例,米安色林7.5 mg·d-1,研究周期为21 d,在第2~3周期间停药2~3 d后安慰剂治疗1 d。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对患者治疗后1周、第3周与治疗前对比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第8~20天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估药物和安慰剂治疗期睡眠潜伏期(SL)、总睡眠时间(TST)、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慢波睡眠时间(N3)的变化,比较药物与安慰剂疗效差异。结果:治疗3周PSQI评分减少到(3.9±2.2),与治疗前评分(14.3±2.1)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SG结果显示药物较安慰剂治疗增加了TST和N3期时间,2组对比(435.5±45.2/411.2±71.6,16.5±15.6/9.6±10.0),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证实小剂量米安色林治疗失眠增加睡眠时间和深睡眠时间效果显著。2例出现有轻度头晕和思睡,无需要特殊处理。结论:小剂量米安色林治疗慢性失眠初期有效,增加睡眠时间和深睡眠时间效果显著,有改善睡眠效应。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生当中,睡眠约占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良好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患者常有精神疲劳、头昏眼花、头痛耳鸣、心气短、记忆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现。  相似文献   

7.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治疗失眠必须对因治疗,要排除引起失眠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纠正对睡眠的认知错误和由此引发的错误应对,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正确合理地使用催眠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失眠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睡眠纺锤波的差异,以及睡眠纺锤波与失眠严重程度及日间疲劳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33名失眠患者和28名健康受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并进行两晚的多导睡眠监测。对多导睡眠监测数据进行睡眠及相关信号的分析,并根据睡眠纺锤波持续时间以及振幅进行特征选取,随后分析失眠及日间嗜睡疲劳症状与睡眠纺锤波的相关性。结果 失眠患者慢波睡眠时间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P<0.001),失眠患者入睡后的觉醒总时间高于健康受试者(P<0.001),失眠患者的纺锤波数量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P=0.002)。失眠严重程度与睡眠纺锤波的数量(r=-0.35,P<0.001)、时长(r=-0.62,P<0.001)和密度(r=-0.56,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日间嗜睡及疲劳程度也与睡眠纺锤波的时长和密度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了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异常改变,表明睡眠纺锤波与失眠严重程度、日间嗜睡及疲劳症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失眠是一种影响健康的最常见疾病,是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的发病率很高,我国成人失眠患病率高达57%,约50%的失眠症患者伴有各种精神疾病,因睡眠障碍引起的疾病占各类疾病总数的80%以上。失眠的形式有: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缩短,日间残留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效应。按发生时段可分为起始失眠、间断失眠及终点失眠。临床常见的失眠有抑郁性失眠、焦虑性失眠、多梦性失眠、浅睡性失眠等类型。长期失眠会给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镇静催眠药物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失眠的治疗虽不复杂,但要治愈亦并不容易,由于临床失眠形式与类型的多样性,也给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抗失眠药带来难度,新药研究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目前国内的催眠药研究多数还未能应用失眠动物模型。因此,建立符合病因与发病机理的失眠动物模型以提高新药筛选与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几种新模型的制作方法,以供药物研究时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0.
<正>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神经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急性失眠指病程<1个月的失眠,常并发焦虑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蒙医辨证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体会。方法:选取81例符合诊断的失眠患者,采用蒙医辨证治疗,观察睡眠改善情况。结果:痊愈74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治愈率91.36%。结论:蒙医辨证治疗失眠症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延长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睡眠障碍高压氧的综合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而且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表现可分为初段失眠(人眠困难)、中段失眠(睡眠浅、易醒)、末段失眠(早醒)也可为多梦、恶梦、无睡眠感、睡后不解乏等,上述症状亦可混合存在。睡眠障碍达到一定程度(每周至少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即可诊断失眠症。良好睡眠具有解除疲劳和恢复体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睡眠及失眠机制的中西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不仅是一种生理需要,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能否拥有良好的睡眠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睡眠质量反映着个体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精神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失眠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 97例阿片依赖所致失眠应用唑吡坦与苯二氮类治疗 ,进行临床双盲对照研究 ,通过十天的临床治疗观察 ,对一般情况、睡眠进程、睡眠结构、REM睡眠指标、注意力测查、不良反应和停药后不良症状等七个方面的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 ,唑吡坦对苯二氮类治疗阿片依赖所致失眠在入睡时间、清醒次数、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注意力测查 (主观评估 )、不良反应和停药后不良症状等方面的研究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唑吡坦治疗阿片依赖所致失眠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停药后未发现戒断症状 ,反弹性失眠和耐药性等不良症状 ,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赫凡 《自我药疗》2013,(7):64-65
失眠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免疫系统.还往往是某种潜在疾病的外在表现。据统计,在首次发生睡眠障碍以后的6年中,睡眠不好的人比睡眠良好的人患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率高2倍,比睡眠好的人经常性头痛的几率高3倍。失眠造成的抑郁比没有失眠问题的人高出4倍。失眠症患者比例急剧上升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也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据统计每年的交通事故中,患失眠症的司机开车事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每年失眠抑郁患者自杀率、犯罪率均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6.
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tasimelteon(Ⅰ)可同时改善突然提前睡眠时间者睡眠潜伏期和睡眠保持情况,该药有潜力治疗日夜节律睡眠障碍患者短暂性失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睡眠与节律门诊失眠患者50例实施中医药辨证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评估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均改善(P<0.01);PSQI总分减分率为(44.58±20.23)%,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的减分率均达到50%以上.中医药辨证治疗失眠的临床痊愈率为97.14%,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临床痊愈率均达50%以上.结论 中医药辨证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人的一生当中,睡眠约占人们生命的三分之一,睡眠良好是人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较为顽固的疾病,其原因主要有心理方面,睡眠环境,药物及各种疾病影响所致。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不能再继续入睡,由于睡眠的时间和深度不足就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导致精神疲劳,全身乏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胸腺肽对伴有失眠症状患者的睡眠改善作用。方法 62例有应用胸腺肽指征,同时伴有失眠的患者纳入研究。给予胸腺肽50 mg,隔日一次肌注,疗程2~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夜间总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夜醒次数、醒后再次入睡时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62例伴有失眠患者的改善失眠总有效率为80.65%。各项睡眠观察指标(夜间总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夜醒次数、醒后再次入睡时间),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中未见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有助于改善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防治效果。方法将9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丸。结果两组患者睡眠期间醒来时间、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压丸能够延长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