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危机及中西文化冲突的产物。它的提出和实践,使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它是中西文化交流方式的一种尝试,但其影响却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渊远流长,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彼此存在着很大差异。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成为中西文化差异的一面镜子。本文从颜色词入手,探析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及原因,旨在为中西文化比较提供一些思路、实例,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理解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晓 《科技资讯》2009,(32):210-210
从中西文化中"红色"的不同的象征意义出发,探究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共相说的形而上理论和唯物史观比较中西文化的发展。他以价值标准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到以文化类型说明中西文化的同一,再用文化类型的转变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发展,终于比较完整地完成了自己比较中西文化的理论,从一个较高理论层面提出了自己理解的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5.
数字不仅是表示数量的词语,它也承载者丰富而玄妙的文化内涵,在中西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在中西文化中产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象征和联想意义。为此,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1,3,7,9),归纳其在中西文化中的丰富涵义,并从跨文化的角度,从神话迷信、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地域环境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探讨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根源,以期对中西文化研究、语言学习及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祝乃荣 《科技资讯》2011,(10):240-240
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红色的中英文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并掌握颜色词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西文化和哲学的比较中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 ,即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理性主义者致力于描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 ,并进行逻辑和理论的分析 ,但往往不能把握文化的内在生命和整体 ;神秘主义者则反对理性主义者的逻辑分析 ,并相信中西文化之间本无差别 ,世界的本质是同一。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     
这一专栏由我与本刊执行主编严军女士商定,系从之前"象与象思维研究"专栏演化而来.中西文化不同,根源于思维方式不同.可知,前一专栏主要是从根源上讨论中西文化.现将专栏改为"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并不是脱离作为文化根源的思维方式问题,而是试图把这种讨论加以扩展,使之扩展到中西文化多门类多层面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表示颜色的词在中西文化中特别是在英语谚语与成语中的运用进行了考察和阐述,从而得出中西文化是融会贯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颜色与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渊远流长,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彼此存在着很大差异。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成为中西文化差异的一面镜子。本文从颜色词入手,探析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及原因,旨在为中西文化比较提供一些思路、实例,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理解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周彬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29(2):215-217,221
论述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三次冲撞,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来寻找两种文化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林徽因是在中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既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又受西方人道主义和现代派理论的影响,具有两种文化身份和广阔的文化视野。她的小说无论从内容和技巧上都具有中西文化的因子。文章着重就林徽因小说中西文化交融技巧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主义者,也是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伟人.东西方优秀文化铸造了周恩来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在周恩来身上,东两方文化实现了最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体育理论界争论体育本质概念的现状、实质及两个主要派别;分析了这两种派别的核心观点。认为两派不能取得共识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本质概念之争是中西文化之争的反映.认为跨文化的视角是解决体育本质概念论争的一个可能途径,分析了西方体育精神价值以及中国封建专制漠视人的主体精神的传统,认为倡导西方体育精神,有助于恢复与激活中华文化中固有的主体性、创造性文化精神.认为体育是采用身体竞技游戏的形式,培养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发生了猛烈碰撞。作为大清王朝坚贞不二的儒臣,曾国藩能抛弃“天朝上国”盲目虚骄之情,从理学家藩篱中冲出来,放眼世界,在维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纳近代西方先进文化,徐图自强,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仁学》的主题有二:一是,"仁"与"学";二是,"仁之学"。通盘考察《仁学》一书,再反观《仁学·自序》中谭嗣同对其写作《仁学》的论述,可以发现:通过对"仁"的整合和提升,谭嗣同由"学"至"仁"、化"学"归"仁",试图把"学"的认知理性和功利实用收摄在"仁"的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中,是一种关于"仁"的新学说。因此,谭嗣同的《仁学》,虽不脱中体西用论的窠臼,但是却具有融合中西文化的特点;虽是雏形,但却是近代学人会通中西文化而建构哲学体系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中西方商务文化差异及其成因,归纳为由地理环境、宗教意识、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决定,并推论中西方商务文化将通过互化与涵化实现互动与更新。  相似文献   

18.
"科玄之争"与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这一视角反思20世纪初期的"科玄之争",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意义."科玄之争"作为一种文化象征,预示了此后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主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当代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必须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展开,要解决好中西文化的沟通、科学与人文的融会和个体与人类的统一这样一些关键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条条道路通罗马。过程不同,目标相通。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反复研读过一些中西体育文化的思想后,除感叹文化的博大精深外,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精深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值得骄傲的财富。在全球化的后奥运时代,本人也感受到了一些中西体育文化的和合。感悟即来协同灵感于笔端,望能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20.
中华奥运文化的构成及其价值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华奥运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是其构建的因素,提出新契合后的中华奥运文化具有情理统一、群己并重、德法并济、义利并举、竞争与和谐并行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