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近年来的研究提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有准种的假说 ,我们以前C/C基因为研究靶区域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靶序列 ,随机选择克隆测序 ,比较其结果 ,证明了HBV准种的存在 ,并发现多种基因突变形式。试验用 4例患者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乙型、慢性 ,临床检测HBsAg、HBeAg、抗 HBc阳性。提取 2 0 0 μl血清中的HBVDNA ,用于多聚酶链反应 (PCR)。以甘人宝等发表的HBVadr亚型序列为依据 ,设计引物序列。其上游引物为 :5′ACTGCAGGCACCATGCAACTTTT…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 80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清ALT升高以及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 (部分患者有输血史 )进行检测 ,对二十余例TTV分离株进行测序研究 ,结果如下 :提取患者血清DNA ,巢式PCR扩增TTV。参照Okamoto等报道的N2 2分离株TTV基因序列设计套式引物 :T15′ -ACAGACAGAGGAGAAGGCAAC - 3′(1892~ 1913) ,T2 5′-GGATACCTATTAGCTCTCAT - 3′(2 187- 2 2 0 7) ,T3 5′ -GGCAACATGTTATGGATAGAC - 3′(1914- 1935 ) ,T45′ -CCTGGCATTTTA…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核酸疫苗NV—HB/s肌注小鼠后HBsAg的表达和抗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核酸疫苗肌注小鼠后在体内的表达及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同时观察接种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 以乙型肝炎核酸疫苗NV-HB/s肌注小鼠,然后定期分批处死,采集肌注局部组织检测HBsAg(ABC免疫组化法),采集外周血标本检测HBsAg和抗-HBs(ELISA法0,并常规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设计大鼠β-防御素rBD-1cDNA序列一对特异引物:R15′→3′ACTCTGGACCCTGACTTTCACCG;R25′→3′CCCTTGCTTGTCCTTTATGTCC。根据大鼠β-actincDNA序列设计一对阳性对照特异引物:B15′→3′AGCTGAGAGGGAAATCGTGCG;B25′→3′GTGCCACCAGACAGCACTGTG。引物由Gibco公司合成。从Wistar大鼠皮肤、肾脏、气管、子宫颈、膀胱、小肠、脾脏、骨骼肌、骨髓及腮腺组织中提取总RNA,行RT-PCR扩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广西柳州地区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并比较静脉毒瘾者与健康体检者HG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HGV共同感染的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A)检测抗-HGV,抗-HCV,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对抗-HGV阳性者随机抽取20例(19%)进一步用逆转录套式PCR(PT-nPCR)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PCR-RFLP-SSCP及测序用于霍乱弧菌ctx-AB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PCR RFLP SSCP及测序方法 ,用于分析霍乱弧菌肠毒素AB(ctx AB)基因多态性。针对ctx AB基因设计引物 ,扩增片段为 5 2 8bp ,包括ctx B编码基因375bp ,引物序列为 5′ GGTGTAAAATTCCTTGACG 3′和 5′ GGTTCGATGATGAGAAGC 3′。PCR产物经RsaⅠ酶切为317bp和 2 11bp 2个片段。对酶切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 ,银染作者单位 :5 10 5 15广州 ,第一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芮勇宇 ,俞守义 ,王红 )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 (蔡初的 ,李建基 ,钟豪杰 )…  相似文献   

7.
应用S基因转染的Sp2/0细胞作为靶细胞研究HBV基因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编码HBsAg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R3.1-S作为HBV基因疫苗,免疫接种Balb/c小鼠,以重组质粒pCR3.1-S转染的Sp2/0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51Cr 4h释放法,体外检测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结果显示,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较,HBV基因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HBV特生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提示以Sp2/0基因转染的细胞作为靶细胞,检测免疫Balb/c小鼠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前后及HepG22215上清HBsAg,HBeAg感染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亚家族表达特征及多样性,为研究识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T-PCR-Southern印迹扫描,结果 乙肝疫苗注射后Vβ6,14增高,HepG22215上清感染后Vβ615增高,结论 Vβb为两种抗原共同识别亚家族,Vβ14,15为各自的特异民生识别亚家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前后及HepG22215上清HBsAg、HBeAg感染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亚家族表达特征与多样性,为研究识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Southern印迹扫描。结果乙肝疫苗注射后Vβ6、14增高,HepG22215上清感染后Vβ6、15增高。结论Vβb为两种抗原共同识别亚家族。Vβ14、15为各自的特异性识别亚家族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含全长人B7-1cDNA(867bp)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hB7-1。以pCDM8-hB7-1为模板,5'引物为:ACCCTAAGCT,TCTGAATTCATGGGCCACAC,内含HindⅢ切点及起始密码ATG,3’引物为:CTTCTGCGTTAACTG-TTATACAGGGCGTAC,内含HpaI切点和终止密码TAA,经PCR扩增及电泳回收后得到纯化PCR产物,用内切每HindⅢ和Hpal消化后,定向插入经同样内切酶消化的pLNCX载体,获得含人B7-1cD…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州人群中HBV感染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LA系统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Ⅱ类抗原递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 辅助性T细胞 ,其多态性影响着个体的免疫应答和抗原多肽的递呈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是研究疾病易感性中不可忽视的遗传因素。本文采用经我们改进的套式PCR SSP方法对广州地区的 88名无血缘关系的乙肝患者 (HBsAg、HBeAg、HBcAb检测阳性 )和 83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样品进行了HLA DRB1基因分型 ,寻找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外引物位于内含子内 ,5′引物 :5′ AGCGGAGTGG…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新的免疫逃避株的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S基因的变异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的现实意义。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M13噬菌体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对一例乙型肝炎免疫失败儿童患者体内HBV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患儿所感染HBV的S基因上有一个重要的点突变,即第551位碱基由野生型的A变为G。该突变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33位氨基酸由甲硫(ATG)变为缬(GTG)。这一氨基酸替换恰恰发生在HBsAg中和性α抗原决定簇区段(aa124~aa147)内。结论鉴于该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其血清呈抗-HBs阳性和HBsAg阴性,推测其体内的HBV为一个新的疫苗诱导的免疫逃避株  相似文献   

13.
深圳地区小儿肠道病毒感染的核酸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深圳地区肠道病毒 (EV)的感染流行情况和病毒分型特征 ,我们采用检测EV的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nPCR)方法进行EV感染检测 ,并对临床分离株 5′端非编码区 ( 5′UTR)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采用TRIZOL LSReagent试剂从疑诊EV感染儿童大便、咽拭子和脑脊液中提取EV RNA ,根椐EV 5′UTR保守的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 ,引物序列分别为EVP1 60 :5′CAAGCACT(TA)TT(CA)CCCCGG3′,EVP2 50 :5′TACTTGA(GA)CC TAGTA3′,EVP50 0 :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合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及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复合多表位HCV基因PCX及Pf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表达载体pGEX2T中,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GSTHCVPf复合抗原(GSTCAB),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特异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结果:GSTCAB可被HCV患者血清、鼠抗GZPCX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可诱发小鼠产生针对GSTCAB、GZPCX及Pf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针对GSTCAB、GZPCX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免疫后CD8+T细胞比例略为升高,免疫小鼠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GSTCA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HCV及Pf免疫特异性,可诱发理想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可望成为HCVPf双价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5.
核酸免疫是指将编码外源蛋白的核酸表达载体直接导入机体以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由于核酸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故有望应用于慢性病毒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的治疗。探讨如何增强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免疫效应 ,尤其细胞免疫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我们构建了编码乙型肝炎病毒 (HBV ,hepatitisBvirus)表面抗原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R3 1 S作为HBV核酸疫苗 ,研究了人白细胞介素 2 (rhIL 2 ,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 2 )对HBV核酸疫苗诱导BAL…  相似文献   

16.
β-防御素-2基因在子宫颈的固有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eBank大鼠β-防御素-2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R15′3′GCACCAGGCTTCAGTCATG;R25′3′CATGGAGGAGCAAATTCTG。引物由Gibco公司合成。取Wistar大鼠宫颈组织,用Qiagen公司生产的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以此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扩增cDNA,反应条件下:50℃保温30min,使mRNA逆转录为cDNA;94℃预变性2min,然后进行30个PCR循环:94℃30s,58℃退火30s,68℃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的21-羟化酶CYP21B其因中I1e172→Asn错义突变的发生率,根据放大受阻突变体系的要求,设计了3种引物:5′d(TTGGGAGACTACTCCCTGCTCT)3′(共同引物),5′d(AGGTGAGGTAACAGA)3′(正常引物),5′d(AGGTGAGGTAACAGT)3′(突变引物),在7例患儿中进行了检测,发现具有本突变者3例。对其中一例进行了的家  相似文献   

18.
乙肝核酸疫苗NV┐HB/s接种后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赵连三秦山李水仙唐红刘丽周思亮雷秉钧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主蛋白的编码基因S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Rc/CMV/ATG中的CMV启动子下游,获得的重组质粒(NV-HB/s)转染真核细...  相似文献   

19.
表达HBsAg和HBeAg小鼠成纤维胞膜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基因产物的细胞克隆,为研究HBV的生物学性状及其致病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应用磷酸钙沉淀技术将环化的3.2kb HBVDAN和携带新霉素抗药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NCX,导入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结果:成功地获得表达HBsAg和HBeAg的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克隆;结论:将HBV基因组DNA导入体外培养的非肝细胞,HBV病毒的HB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热启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技术。PCR所有反应成分被2次加样。先加A液(含dNTPs、一对引物和MgCl_2)与一粒石蜡珠。70℃加热后冷却至室温,使蜡珠先融化后凝固形成蜡盖封住A液,然后在向其上加入B液(含耐热性DNA聚合酶、HBVDNA模板和KCl)并开始循环扩增。当反应管内第一次变性温度升至60℃以上时,中隔蜡层融化,蜡上浮形成防蒸发屏障,A、B两液则由于热分子运动而混匀,从而保证引物与靶基因在较高温度下严格退火以减少错导非特异性扩增和引物聚体形成。提高了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应用这种技术对76例肝炎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HBVDNA检出率为68%,其中HBsAg(+)、HBeAg(+)、抗-HBc(+)血清检出率为100%;HBsAg(+)、抗-HBe(+)、抗-HBc(+)血清检出率为70%;HBsAg(+)、抗-HBC(+)血清检出率为89%;抗HBC(+)血清检出率为对%;标记全阴性血清检出率为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