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对ICU 120例患者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测评,对不同特征患者及不同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预后、是否手术及科室来源对ICU护理工作量有显著影响,白班护理工作量显著大于夜班(P〈0.05,P〈0.01)。结论死亡、非手术、内科患者及白班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应针对上述特征调配ICU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
ICU护理工作量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ICU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对ICU 120例患者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测评,对不同特征患者及不同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预后、是否手术及科室来源对ICU护理工作量有显著影响,白班护理工作量显著大于夜班(P0.05,P0.01)。结论死亡、非手术、内科患者及白班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应针对上述特征调配ICU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ICU护理工作量,为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护理记录评分系统(NCR-11)对综合ICU 200例患者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测评,对各班次护理工作量、人均工作量及患者入住ICU不同时间的护理工作量进行分析。结果前夜班人均护理工作量显著大于其他班次,患者入住ICU当日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结论应用NCR-11护理记录评分系统可合理测量护理工作量,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各班次的实际工作量及患者收治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ICU护理工作量,为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护理记录评分系统(NCR-11)对综合ICU200例患者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测评,对各班次护理工作量、人均工作量及患者入住ICU不同时间的护理工作量进行分析.结果 前夜班人均护理工作量显著大于其他班次,患者入住ICU当日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结论 应用NCR-11护理记录评分系统可合理测量护理工作量,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各班次的实际工作量及患者收治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对1例脾切除术后诱发肾上腺危象患者进行抢救与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评估病情、氧气吸入、观察引流物性质和量、记录24h出入量、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评估ICU护理工作量的方法及效果,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对ICU住院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工作量统计,分析该时间段的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入住ICU时间平均(9.6±8.7)d,NAS得分(56.0±9.7)分。每日护理工作量为187.5~301.2个工时,平均231.4工时。每班需增加1~5名护士。护理工作量与患者病情、通气方式及结局有关(P<0.05,P<0.01)。结论ICU护理人力资源存在不足及分布不均衡现象。采用NAS可预测护理工作量以给予弹性、合理安排有限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护理工作量测量的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及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综述。提出管理工作者需根据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和配置标准进行分析、论证,明确界定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工作量测量工具,以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使有限的护理资源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护理工作量测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影响护理工作量测量的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及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综述.提出管理工作者需根据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和配置标准进行分析、论证,明确界定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工作量测量工具,以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使有限的护理资源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具有神经内科特色的护理工作量测量指标,并对指标进行系统性描述。方法通过现场观察、专家会议与专家咨询,建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测量指标。结果确定了护理工作量测量指标64项,其中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工作量测量指标15项;以患者为中心,规范化系统性描述了各测量指标。结论护理工作量测量指标的构建是开展护理工作量研究的基础,可为人力资源配置及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护理工作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蒋红 《护理学杂志》2013,28(10):90-93
从护理工作量的概念出发,对影响护理工作量的六大因素,即护士及患者因素、护理专科因素、组织管理因素、测量因素、信息技术因素进行综述。同时简要阐述了若干常用工作量测量工具,认为护理工作量研究应体现因素系统完整性、护理专科性和临床实用性,以准确测评护理工作量,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评估ICU护理工作量的方法及效果,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对ICU住院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工作量统计,分析该时间段的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入住ICU时间平均(9.6±8.7)d,NAS得分(56.0±9.7)分.每日护理工作量为187.5~301.2个工时,平均231.4工时.每班需增加1~5名护士.护理工作量与患者病情、通气方式及结局有关(P<0.05,P<0.01).结论 ICU护理人力资源存在不足及分布不均衡现象.采用NAS可预测护理工作量以给予弹性、合理安排有限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找危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为危重烧伤病房护理人力配备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136例危重烧伤患者伤后5d的护理工作量,对其影响因素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危重烧伤患者第1天护理工作量显著高于其后4d(均P〈0.01);烧伤指数和头面烧伤是危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护理工作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危重烧伤患者入院5d内以第1天护理工作量最大,其后逐步递减;危重烧伤患者中烧伤指数高、头面烧伤者护理工作量大;护理管理者在配备护理人力时应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颌面部多发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7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张口活动度、输液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1周张口度对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输液量对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患者的首次下次活动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84.21%(P0.05)。结论对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提高术后1周张口度,减少输液量,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功能锻炼的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实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危重烧伤患者早期护理工作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危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为危重烧伤病房护理人力配备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136例危重烧伤患者伤后5 d的护理工作量,对其影响因素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危重烧伤患者第1天护理工作量显著高于其后4 d(均P<0.01);烧伤指数和头面烧伤是危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护理工作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危重烧伤患者入院5 d内以第1天护理工作量最大,其后逐步递减;危重烧伤患者中烧伤指数高、头面烧伤者护理工作量大;护理管理者在配备护理人力时应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ICU护理工作量特征,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对所有入住大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ICU的患者,应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NAS)评价其所需的护理工作量。结果患者NAS评分为78.71±22.21;甲、乙医院ICU护理工作量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即监护、预防交叉感染、活动和体位、测尿量、药物治疗;丙、丁医院的护理工作量主要体现在活动和体位、预防交叉感染、常规工作程序、监护、测尿量。结论大连市三甲医院ICU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及护理工作内容因其所住的医院位置、规模不同而不同,医院ICU的人力配置需根据其收治患者需要的工作量进行科学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满足淋巴水肿患者康复需求,促进淋巴水肿专科护理发展。方法建立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制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护理专科门诊、综合消肿治疗、院内外会诊、疑难病例国际远程会诊、淋巴水肿治疗师临床培训及"互联网+健康教育"等工作。结果综合消肿治疗量、院内会诊量、护理门诊量等不断增加,中心建立1年后患者满意度从97.2%上升至99.1%。结论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的建立,提升了淋巴水肿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推动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超滤量状态下对血压及心功能影响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108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接其超滤量小于2.5Kg或大于2.5Kg,设为A、B两组,透析时按"干体重"定超滤量,观察不同超滤量状态下对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并分别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透析前后血压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射血分数(EF)有差异,P<0.01.结论:老年患者对容量负荷耐受性差,超滤量大,容易有血压波动、心功能损害;针对性的护理可防范不良反应,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研究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的作用和意义,介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认为要合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必须考虑患者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了解患者所需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和所需时间,以帮助护理工作者科学评价患者危重程度和所需护理工作量。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患者分类系统,按标准护理工作量进行人员编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规范淋巴水肿专科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专业化、同质化与系统化的淋巴水肿专科护理。方法 建立全院性淋巴水肿专科护理小组,制定小组工作职责、实施专科质量控制,进行包括专科护理门诊、分组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个案管理与延续护理、院内外问诊与会诊的临床工作与培训教学工作的规范化运行管理。结果 近3年淋巴水肿康复中心门诊量达4 550例,网络会诊量1 532例,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量3 753例次;调查2 600例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患者,满意度为96.84%。结论 淋巴水肿专科护理小组的运行管理模式较好地满足了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需求,推进了淋巴水肿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聘用护士临床心理护理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5年以下聘用护士20项心理护理应用量以及患者对相应心理护理的需求量,为聘用护士相关知识 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心理护理(患者、护士)用量表测量患者对心理护理的需求量及聘用护士对各项心理 护理的应用量。结果聘用护士在一般心理护理项目应用中,除态度和蔼精神支持、积极暗示外均有较高的应用量 (得分平均>4分),且均(除态度和蔼项)高于患者的需求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聘用护士在 专业心理护理项目中仅有健康指导一项应用量得分较高,与患者需求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9项应 用量得分均低于患者的需求量(平均<3分),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应加强聘用护士专 业心理护理各项技能培训,提高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量,满足患者专业心理护理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