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AMQS)对重庆市的257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心理健康素质的适应、人际和个性等主要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2.97±0.41)分 vs(2.89±0.39)分,(2.92±0.40)分 vs(2.86±0.39)分,(3.00±0.37)分 vs(2.91±0.34)分,P<0.01];(2)在心理健康素质各维度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F=16.03,P<0.01),初一年级得分高于高一年级;(3)在心理健康素质的人际、动力系统和应付方式维度上,重点中学学生的得分高于普通中学学生的得分.结论 女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总体状况好于男生,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水平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济南市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探讨不同类别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差异。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对419名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济南市青少年在适应状况、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应对方式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自我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01);②济南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多数维度呈现出初二较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下降,高三或大学阶段有所回升的发展趋势;③除自我维度外,男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P<0.001),城市均高于农村(P<0.01),家庭收入水平中等和较好者高于较低和较高者,父母受教育水平较高者高于较低者。结论济南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状况良好;各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团伙犯罪青少年的人格、人际信任、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与人格的关系,以了解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信任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看守所男性非团伙犯罪青少年15名(组1)、男性团伙犯罪青少年52名(组2)和某高校守法男生40名(组3)进行测试,采用协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去除协变量受教育年限的作用后,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问卷精神质(P)和神经质(N)维度[非团伙犯罪组分别为(57.49±2.62)分,(59.35±3.55)分,团伙犯罪组分别为(57.83±1.24)分,(59.60±1.68)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88±4.72)分,(39.07±6.40)分](P<0.05),非团伙犯罪青少年外倾性(E)维度[(63.41±3.86)分]高于团伙犯罪青少年[(53.01±1.83)分](P<0.05);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信任量表的可预测性(P)、可依赖性(D)和信赖(F)维度[(非团伙犯罪组分别为(24.68±1.51)分,(14.36 ±2.19)分和(15.49±2.21)分,团伙犯罪组分别为(22.95±0.71)分,(22.48±1.04)分和(23.09±1.05)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14±2.72)分,(40.22±3.95)分和(38.44±3.99)分](P<0.01);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的自责和幻想维度[非团伙犯罪组分别为(0.80±0.08)分和(0.83±0.06)分,团伙犯罪组分别为(0.59±0.04)分和(0.68±0.03)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9±0.14)分和(0.44±0.11)分](P<0.05或0.01);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维度[分别为(0.76±0.06)分,(0.70±0.03)分]低于对照组[(0.95±0.11)分](P<0.05);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的P维度与其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自责维度具有相关性(r=-0.389,-0.395,P<0.05);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的N维度与其人际信任的F维度和应对方式的自责维度具有相关性(r=-0.473,0.454,P<0.05);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的E维度与其应对方式的求助维度具有相关性( r=0.400,P<0.05).结论 非团伙犯罪、团伙犯罪和守法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人际信任以及应对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对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受虐待小学生人格的善良维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年级小学生人格的善良维度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善良维度特质和受虐待情况.结果 ①女生的宽厚、利他、诚实和善良总分高于男生[(41.1±4.4)分,(37.6±6.6)分,(19.2±3.9)分,(17.1±4.6)分,(17.3±3.0)分,(15.3±3.5)分,(77.6±8.8)分,(69.9±12.6)分,F=9.379~15.709,P<0.01].②性虐待与善良维度无相关性,其它虐待形式与善良维度呈负相关r=-0.161~-0.369,P<0.05).③情感虐待对善良、宽厚和诚实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忽视对善良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女性对善良维度的所有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 小学生人格的善良特质存在性别差异,善良特质的形成受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状况、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 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68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和64例健康儿童父母进行对照研究.同时利用t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物质生活维度、心理健康维度[(48.18±12.80)分,(60.63±10.18)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2.71±9.84)分,(65.79±8.64)分],差异有显著性(t=-2.04,P<0.05;t=-3.09,P<0.01).实验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少于对照组;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多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解决问题"方式对生活质量总分以及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都可以有影响,呈正相关;"幻想"方式会影响生活质量总分,"退避"方式的会影响心理健康维度,均呈负相关.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易出现物质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下降;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应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依据方便取样的原则,采用心理资本量表(PCQ-2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省某三甲医院101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及乐观得分分别为[(3.73±0.58)分,(3.59±0.60)分,(3.81±0.49)分,(3.70±0.32)分],均在中点以上,各维度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医生自我效能得分高于护士[分别为(3.92±0.66)分,(3.59±0.4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有统计学差异(F=2.53,P<0.05).②心理资本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0.01或P<0.05),社会支持与SCL-90部分因子呈负相关(P<0.05).③心理资本能显著负向预测SCL-90因子.结论 心理资本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精神分裂症青少年子女复原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9月在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青少年子女100例,选取60例为被试,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共计12次的结构化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采用非结构化的普通座谈会形式,之后进行复原力和心理健康各因子结果的对比。结果治疗后干预组复原力在自我接纳、稳定性、朋友支持、家人支持因子和总分上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 77±1. 34)分比(11. 43±1. 21)分,(24. 77±1. 45)分比(22. 73±1. 35)分,(30. 47±1. 62)分比(27. 70±1. 52)分,(18. 47±0. 98)分比(17. 72±1. 32)分,(115. 50±3. 70)分比(107. 82±2. 48)分,P <0. 05)],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总分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 50±0. 21)分比(1. 63±0. 20)分,(1. 80±0. 32)分比(1. 96±0. 30)分,(1. 67±0. 41)分比(1. 91±0. 44)分,(1. 47±0. 27)分比(1. 78±0. 23)分,(1. 61±0. 37)分比(1. 81±0. 33)分,(1. 68±0. 18)分比(1. 90±0. 23)分,(1. 67±0. 35)分比(1. 90±0. 30)分,(1. 52±0. 24)分比(1. 72±0. 20)分,(1. 61±0. 10)分比(1. 80±0. 08)分,P <0. 05)];干预组治疗后,复原力所有因子和总分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心理健康所有因子和总均分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1);对照组的复原力各因子及总分、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家庭青少年子女的复原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于2011年6月,选取汶川地震灾区便于调查的两所中学,随机选取20个班级共1123名初中生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反应指数修改版、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调查.结果 女生相比男生有较高的的抑郁[女(14.72 ±5.49)分,男(13.08 ±5.83)分]、焦虑得分[女(31.54 ±15.43)分,男(27.03±17.09)分];少数民族学生相比汉族学生有较高的PTGI[少数民族(59.97 ±14.06)分,汉族(57.71±15.06)分]、PTSD[(22.05±12.12)分,(19.42±12.78)分]、焦虑得分[(30.36±16.35)分,(28.01±16.39)分];父亲受教育程度高(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比父亲受教育程度低(初中、小学及以下)的学生抑郁得分低、PTGI得分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PTGI总分与PTSD总分、麻木与回避、高警觉维度得分、抑郁得分、学校回避维度得分负相关(r=-0.074,-0.091,-0.075,-0.360,-0.088,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抑郁量表得分与PTG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负相关(β=-0.365,-0.332,-0.332,-0.315,-0.284,均P<0.05).结论 青少年的抑郁症状与创伤后成长具有负性关系,不利于创伤后成长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护士的气质性乐观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气质性乐观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增进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未婚护士较已婚护士相对乐观[分别为(15.53±3.48)分,(14.39±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为6.7%~26.5%,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为护士的主要心理症状;与中国女性组常模相比,护士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分别为(1.49±0.45)分,(1.70±0.42)分,(1.55±0.43)分,(1.46±0.38)分,(1.40±0.37)分,(1.50±0.35)分,(37.23±22.02)分]高于中国女性组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质性乐观与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气质性乐观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个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维持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男性品行障碍青少年的移情缺陷.方法 采用基本移情量表中文版对65名男性品行障碍青少年进行测试,与19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65名品行障碍患者根据症状表现先后被分为破坏型(n=46)与非破坏型(n=19)、公开型(n=23)与隐蔽型(n=42)等4组进行比较.用t检验、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患者组的认知移情分低于对照组[(29.86±4.72)分,(32.09 ±4.94)分,(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2)患者中破坏型组认知移情分低于对照组[(29.76±4.46)分,(32.09±4.94)分,(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3)患者中公开型组和隐蔽型组的认知移情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22±3.77)分,(30.21±5.17)分,(32.09±4.94)分,(P<0.05~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公开型组的情感移情分低于隐蔽型组[(26.13±5.05)分,(29.50±4.16)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公开型组的移情总分低于隐蔽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5.35±7.09)分,(59.71±7.58)分,(60.04±8.50)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知移情是品行障碍的保护因素(OR=0.43).结论 男性品行障碍青少年存在认知移情缺陷,认知移情可能是品行障碍的保护因素;不同类型品行障碍患者的移情能力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面临的生活事件的差别以及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湖南省五个县(市)5个乡(镇)中学2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初中生面临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因子,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总分和各因子得分高于非留守初中生,除丧失因子[(5.13±2.56)分vs(4.94±2.33)分,P=0.095]外,2组生活事件总分[(49.22±13.25)分vs(46.42±12.67)分,P=0.000]、人际关系[(10.28±3.74)分vs(9.86±3.49)分,P=0.009]、学习压力[(11.52±3.66)分vs(11.03±3.66)分,P=0.014)、受惩罚[(11.84±4.47)分vs(11.28±4.12)分,P=0.005]、健康适用[(6.18±2.19)分vs(5.36±1.82)分,P=0.000]、其他[(6.12±2.26)分vs(5.73±2.09)分,P=0.000]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非留守儿童[(2.18±0.56)分vs(2.07±0.57)分,P=0.000]差别有显著性;留守初中生心理状况与人际关系因子(r=0.437)、学习压力因子(r=0.373)、受惩罚因子(r=0.345)、丧失因子r=0.199)、健康适应因子(r=0.338)、其他(r=0.380)及生活事件总分(r=0.485)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相关的水平(P<0.001),其中人际关系(β=0.229)、学习压力(β=0.177)、健康适应(β=0.152)和其他(β=0.117)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其变异的26.4%.结论 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留守初中生发生负性生活事件的频率更高,生活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在4所地方高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对147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应用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男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分、自我和谐总分得分[(9.88±5.51)分,(93.29±13.48)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8.84±5.11)分,(90.09±12.60)分;大四学生在人际关系总分、自我和谐总分得分[(10.26±5.89)分,(96.79±12.93)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工科生在人际关系总分、自我和谐总分得分[(10.26±5.86)分,(93.57±12.83)分]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应对方式的各因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专业的差异(P<0.01).(2)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各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3)人际关系总分、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退避、求助、年级对自我和谐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具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灵活的应对方式,可促进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心理社会因素对士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SCL-90)、自我修订的团体心理社会应激(PSSG)、Wallace自我概念(WSCS)、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自尊(SES)、社会支持(SSRS)量表测量某战区6个兵种的士兵。结果:1.SCL-90量表躯体化、精神病性等11个项目较全国常模均显著增高;较全军常模躯体化、强迫、阳性项目数增高;而抑郁、人际敏感、恐怖降低。2.相关分析显示,SCL-90总分与神经质、消极情绪体验、精神质、消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概念、积极情绪体验、内外向性、积极应对等成显著负相关。3.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神经质、积极应对、一般自我概念、消极应对、主观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体验。结论:士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存在一定的问题。士兵入伍严格的人格特征的筛选,入伍后加强对自我、环境、生活事件的认知教育,悦纳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引导个体感受和有效利用社会支持,增强自信,均有利于士兵的健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运动员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110名运动员大学生和122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现在自我投入"维度[(5.09±1.07)分]显著高于大学生运动员,在"过去的危机"维度[(2.19±1.12)分]显著低于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员大学生与大学生运动员在同一性地位总体分布显差异著,运动员大学生处于A状态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大学生运动员,处于MD和D状态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大学生运动员.②运动员大学生在躯体化[(1.98±0.42)分]、强迫[(2.21±0.51)分]、人际敏感[(2.09±0.53)分]、抑郁[(1.85±0.53)分]、焦虑[(2.47±0.58)分]、偏执[(1.98±0.21)分]、精神病性[(1.79±0.22)分]和总均分[(2.00±0.34)分]上显著高于常模,在敌对[(1.43±0.48)分]和认知因子[(1.64±0.31)分]上显著低于常模;③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三个维度与心理症状7个因子和总均分显著负相关,自我同一性越成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 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独特性,自我同一性发展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护新生应激、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护新生应激、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从本校高护新生中抽取11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RSC)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评,并对相应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护新生日常压力排前三位的是学习压力(35.2%)、人际关系(26.84%)和健康适应(25.89%);应对行为采用率排前三位的是解决问题(69.0%)、求助(61.7%)和幻想(48.9%)。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自责、合理化式的应对及人格中的精神质(P)、神经质(N)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内外向(E)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P〈0.05)。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影响因素有自责式应对、生活事件和人格的神经质(N),三个因素可解释心理健康状况变异量的47.2%。结论:高护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人格有关,其中自责式应对、生活事件和人格的神经质(N)是高护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赵菊梅  惠毅博  李万林 《西部医学》2011,23(9):1827-1829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临床医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测表(SCL-90),对某高校医学院351名临床医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0.33%-5.82%,依次为偏执,人际敏感,强迫,抑郁,敌意,精神病性等。在偏执因子分中,男生高于女生;在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强迫,因子分女生高于男生,其中躯体化高出显著。三个年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抑郁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情绪稳定,神经质,SCL-90各因子之间存在相关。结论在年级,性别间,临床医学生心理问题存在差异,其心理健康度既受生活事件,性格特质,应对方式的直接影响,也存在相互交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士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部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某军区6个兵种的士兵,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SCL-90)、自我修订的团体心理社会应激(PSSG)、Wallace自我概念(WSCS)、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自尊(SES)、社会支持(SSRS)量表.结果 1.SCL-90躯体化[(1.67±0.60)分/(1.37±0.48)分;t=15.68,P<0.01]、精神病性等11个项目较全国常模均显著增高;较全军常模躯体化[(1.67±0.60)分/(1.55±0.57)分;t=6.16,P<0.01]、强迫[(1.85±0.63)分/(1.77±0.60)分;t=4.02,P<0.01]、阳性项目数增高;而抑郁[(1.59±0.57)分/(1.64±0.60)分;t=2.75,P<0.01]、人际敏感[(1.73±0.60)分/(1.78±0.61)分;t=2.59,P<0.05]、恐怖[(1.32±0.44)分/(1.35±0.45)分,t=2.068,P<0.05]降低.2.相关分析显示,SCL-90总分与神经质(r=0.639)、消极情绪体验(r=0.484)、精神质、消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概念(r=-0.310)、积极情绪体验(r=-0.285)、内外向性、积极应对等成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生活事件、积极情绪体验、自我概念等对心理健康均有预测性.结论 士兵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人格特征、认知特点应作为新兵入伍、岗位分配、士兵提拨等心理筛选的重点.部队心理卫生工作重点应不断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潍坊医学院486名医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一般健康问卷(GHQ-20)调查研究,采用通径分析研究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式。结果:研究显示,外向型和神经质人格是医学生自我肯定的影响因素;精神质和神经质人格是忧虑的影响因素;精神质、神经质和外向型人格是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积极应对方式对自我肯定和忧虑有影响;消极应对方式仅对自我肯定有影响。4种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结论:不同人格特质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也可通过应对方式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应对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丹  龙仕柏  林莉莉 《海南医学》2013,24(21):3170-3171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聘用人员心理健康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62名聘用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训练前后比较.结果 躯体化[(1.30±0.25)分vs (1.18±0.21)分]、强迫[(1.42±0.32)分vs(1.30±0.30)分]、人际关系[(1.38±0.32)分vs (1.20±0.28)分]、抑郁[(1.28±0.26)分vs (1.12±0.20)分]、焦虑[(1.24±0.20)分vs (1.13±0.16)分]5个因子平均得分以及总均分[(1.28±0.18)分vs (1.20±0.14)分],训练后均比训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应对方式因子中,训练后解决问题[(0.69±0.22)分vs (0.84±0.14)分]和求助[(0.58±0.20)分vs (0.72±0.18)分]两个因子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能显著提高聘用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