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的剖宫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择取151例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组,151例二次妊娠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作为参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持续时间指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指标、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分娩持续时间指标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指标,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 <0.05)。研究组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对照分析显示,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在接受剖宫产分娩手术手术过程中通常容易发生产科临床并发症,值得关切。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83-85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100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9例行阴道试产,试产成功40例(作为A组),余60例行剖宫产(作为B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后2h出血量、产程时间及比较两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年龄、孕周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产程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发生产褥感染、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比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手术带来的并发症远较阴道分娩严重,因此,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痕不可作为剖宫产的唯一指征,对于符合自然分娩条件的产妇在严密监护下可给予试产机会,以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对照分析。方法应用回顾分析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94例剖宫产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将330例瘢痕子宫二次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将664例非瘢痕子宫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子宫破裂、前置胎盘并发症、产后出血、盆腹腔粘连以及产后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剖宫产产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以及不同类型的并发症,瘢痕子宫产妇二次行剖宫产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产妇行剖宫产,因此,必须对首次剖宫产的指征进行严格的了解掌握,并在临床工作中,给予瘢痕子宫产妇二次行剖宫产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研究组产妇实施初次剖宫产,对参照组产妇实施二次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腹盆腔粘连等手术指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均小于参照组,盆腹腔粘连例数少于参照组,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数据,发现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医师要对产妇头胎剖宫产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在确保产妇的安全下进行手术,从而保障产妇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者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手术情况的差异。方法2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拟行剖宫产术的11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破裂及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剖宫产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增多,因此,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以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术后整体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118例,并将全部产妇分成A组与B组,其中A组产妇59例,均实施常规护理,B组产妇59例,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母乳喂养时间、新生儿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母乳喂养时间较高于B组,且新生儿评分、护理满意度较低于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组产妇进行并发症情况对比时,其主要包括手术伤口感染、产后出血、便秘和子宫破裂等,其中A组发生率为15.2%,较高于B组1.6%,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术后整体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相对比较理想,可以有效提升新生儿与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在降低母乳喂养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同时,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非瘢痕子宫和瘢痕子宫患者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实际情况以及并发症状。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并二次妊娠患者112例,将其按照是否为瘢痕子宫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为非瘢痕子宫,实验组患者为瘢痕子宫,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以及产后出血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后的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切口难愈合以及盆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瘢痕子宫患者行二次剖宫产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高于非瘢痕子宫患者,应该严格观察患者的剖宫产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形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进行阴道分娩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妊娠分娩结局及其母婴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中,行阴道试产23例,成功12例,占52.17%;行剖宫产手术77例,占77.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与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应尽量鼓励产妇进行阴道试产,同时加强其孕期管理,合理评估后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4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及风险。方法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剖宫产分娩的49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以剖宫产分娩的非瘢痕子宫妊娠5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周为(267±9)d,对照组孕周为(270±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0.57%高于对照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粘连,对照组无粘连。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明显提高,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数的增多,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112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6例,使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56例,采用甲氨蝶呤子宫动脉远端灌注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观察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方式效果显著,患者的手术时间非常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的恢复也非常快,是一种理想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本组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n=55)进行剖宫产分娩,观察组(n=55)进行阴道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住院时间、分娩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娩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不良、严重粘连、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能有效促进临床结局改善,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及风险.方法 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剖宫产分娩的49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以剖宫产分娩的非瘢痕子宫妊娠5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周为(267±9)d,对照组孕周为(270±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0.57%高于对照组的7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粘连,对照组无粘连.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明显提高,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数的增多,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实施剖宫产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择选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产妇和非瘢痕子宫产妇各131例,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盆腔粘连、切口裂伤、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在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质量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术后恢复情况均良好。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全面的防护准备,以确保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手术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手术分娩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腹横切口进入腹腔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长于下腹纵切口,而轻度粘连发生低于下腹纵切口,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切口方式术中出血量以及重度粘连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具有较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要严格掌握首次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对再次行剖宫产进行充分的评估,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290例,其中122例阴道试产成功纳入A组,168例再次剖宫产纳入B组;另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308例,其中140例阴道试产成功纳入C组,168例初次行剖宫产纳入D组。比较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分娩结果。结果 A组与C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邻脏器损伤及切口乙级愈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h出血量、腹腔粘连及宫缩乏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从阴道试产适应症给予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安全可行,对提高产科质量,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24例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将其列为观察组,再选取124例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初次剖宫产产妇,将其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母婴结局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窒息、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7.26%)低于观察组(16.94%),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孕产妇有着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因此,要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保证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科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于我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每组各32例。剖宫产组产妇为剖宫产手术分娩,自然分娩组产妇为自然经阴道分娩,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行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指标评分(Apgar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经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包括胎膜早破、宫缩乏力以及产后感染等,阴道分娩产妇组为6.25%(2/32)低于剖宫产手术组18.75%(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在进行分娩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但无特殊情况时应尽量选择阴道分娩生产,可使得产妇和胎儿的预后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70例孕妇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选取同期入院的35例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孕妇作为C组,三组孕妇在年龄、孕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和C组孕妇接受产科常规产程护理。B组孕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辅导。结果瘢痕子宫阴道分娩(A组)和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C组)在新生儿体重、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辅导组(B组)和非心理辅导组(A组)的产妇分娩情况,结果发现, B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A组,阴道助产率明显低于A组,无试产失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如果产妇自身条件允许选择阴道自然分娩是可行的,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消除产妇各种不良心理,有助于产妇顺产,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04-106
目的分析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患者接受阴道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共选取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均n=25),将经宫腔镜下瘢痕憩室电切修补术和阴道手术分别应用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情况。结果相比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更低(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6个月,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病症复发率更低(P<0.05),从远期疗效来讲经阴道手术效果更好。结论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患者应用经阴道手术或者应用经宫腔镜下瘢痕憩室电切修补术治疗近期临床效果、预后均较好,但是远期效果来讲经阴道手术病症复发风险更低,患者预后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09-111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者再次实行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69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25例、对照组1370例,观察组先行阴道试产,不成功则转为剖宫产,对照组行剖宫产,比较组间术后产妇与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60.0%,共计195例,130例阴道引产失败转为剖宫产;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Apgar评分与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若符合各项适应证,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实行阴道分娩是可行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