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9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行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切口长、术中出血;手术前后患者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自理能力;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切口长、术中出血优于对照组,P <0.05;手术前两组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自理能力相近,P> 0.05;手术后观察组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创伤轻,切口小,并发症少,可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自理能力,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技术为患有股骨粗隆阀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0例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技术为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采取短重建髓内钉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小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可以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小切口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固定(DHS)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各项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受损的髋关节功能,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4.42%,观察组为95.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远优于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Gamma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出血量较少,固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6.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1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相比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更佳疗效,且术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6%(5/38)、26.32%(10/38)(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进行治疗,其疗效确切,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各41例。动力髋螺钉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12.32±0.67)周、手术时间(84.69±5.64)min、下地负重时间(56.74±3.46)d、术后伤口引流量(61.32±9.41)ml和术中出血量(200.21±10.16)ml均优于动力髋螺钉组的(16.53±0.95)周、(115.34±6.62)min、(72.14±3.03)d、(101.23±11.67)ml、(400.12±20.6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优良率95.12%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引流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有助于改善Harris髋关节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骨科临床中采纳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FNA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其治疗意愿分组为试验组(PFNA内固定治疗)及对照组(国产InterTan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进行固定治疗后的髋关节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长。结果进行固定治疗后,试验组的髋关节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PFNA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情况,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动力髋螺钉,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更快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皓  刘磊 《贵州医药》2022,(5):699-700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围手术期出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两组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不予以特殊治疗,观察组在围术期予以氨甲环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情况、输血情况、凝血功能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显性、隐形失血以及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人数、输血率、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纤维蛋白(FI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围术期运用氨甲环酸在不影响术后凝血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以及输血,同时还可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8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新的方法。此文对术前与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方法对1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术后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 PFNA作为新型的髓内固定系统,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减少手术创伤,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55例患者采用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治疗为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3.87±10.26)min、术中出血量(179.03±34.18)m L、术后住院时间(11.76±2.50)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70.15±12.43)min、(276.58±24.27)m L(14.38±2.79)d,术后负重时间(26.72±4.15)d、、骨折愈合时间(7.56±1.03)周均明显早于对照组(38.91±5.69)d、(8.34±1.17)周,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8.18%、Harris评分(92.37±5.14)分、治疗总有效率98.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45%、(81.25±3.70)分、83.64%,并发症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更佳,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程敏 《上海医药》2014,(19):38-4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固定手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针(PFN)微创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73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PFNA微创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PFN微创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髋关节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微创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术后恢复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PFNA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手术治疗。术后跟踪随访并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创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髋关节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通过Harris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创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及引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NA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口小、愈合快、易操作、预后效果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PFNA组45例,DHS组50例,PFLP组35例,分别观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 结果 PFNA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与DHS和PFL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PFNA组无一例并发症,DHS组有一例螺钉退钉,PFLP组有一例钢板断裂。 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方面明显优于DHS和PFLP组,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郑常青 《江西医药》2014,(11):1162-116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45例患者分为A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及B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别。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减少,切口长度小,术后负重时间提前(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A组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髋内翻,B组内固定物松动及髋内翻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P>0.05);两组术后3个月关节优良率分别为88.0%和85.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机体损伤小,更适合老年体弱手术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