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羊膜匀浆上清液对兔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琼  刘翔 《眼科新进展》2004,24(4):264-265
目的 为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寻找新的有效方法。方法 运用MTT比色法 ,观察羊膜匀浆上清液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相点 ,对兔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活细胞计数方法检测兔角膜上皮细胞在不同羊膜匀浆上清液及不同时相点时的细胞活力。结果 羊膜匀浆上清液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羊膜匀浆上清液可能能够应用于临床 ,促角膜上皮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寻找促进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液中加浓度为5u/ml、50u/ml和500u/ml的NGF,加药后的第3、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于酶标仪上测定57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来观测细胞增殖情况。结论 浓度为50u/ml和500u/ml的NGF对兔角膜上皮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且两组间有差异,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浓度为5u/ml的NGF促细胞增殖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 外源性NGF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表明NGF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人羊膜匀浆上清液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家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63只新西兰白兔随机选取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制作双眼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4个组:A组为碱烧伤对照组滴用PBS液,B、C、D组为实验组分别滴用50、200、400μg/mL的羊膜匀浆上清液。术后1、5、7、14、28d每组分别随机处死3只兔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微血管数量、多形核白细胞(PMNL)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结果碱烧伤1、5、7、14、28d各时间点CNV的生长面积、微血管计数、PMNL浸润、VEGF的表达4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均数最小。VEGF、PMNL、微血管计数三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羊膜匀浆上清液有减轻角膜血管化的作用,呈质量浓度依赖性,质量浓度达到400μg/mL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低浓度地塞米松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am ethasone,D EX)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上皮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原代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 用四唑盐(M TT)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 D EX 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作用, 同时通过 H E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扫描电镜及临床观察兔角膜上皮细胞刮除后 0.1g/L D EX 用药组和对照组伤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M TT 检测显示小于 0.1g/L 浓度的 D EX 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到 0.1g/L 浓度的 D EX 对兔角膜细胞生长周期无抑制作用。动物实验: 0.1g/L 地塞米松作用后上皮愈合时间显著性缩短, 两组中新生成的上皮细胞均有较强的 PC N A 蛋白的表达。0.1g/L 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相比, 电子显微镜检查角膜基质排列更规则, 炎症反应较轻。结论: 低于 0.1g/L 浓度的地塞米松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0.1g/L 浓度的地塞米松眼液能有效的促进角膜上皮生长并降低炎症反应, 将有利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早期角膜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含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的羊膜片移植到角膜缘干细胞损伤的异体兔眼角膜上的效果。方法把羊膜为载体组织块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到角膜缘干细胞损伤的异体兔眼角膜上,术后观察角膜混浊度、角膜新生血管、角膜上皮等情况,定期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羊膜上培养16d形成3~4层,用含有培养的异体角膜上皮细胞的羊膜片移植的12只兔眼,术后第5天,损伤的角膜表面全部上皮化,第16天开始,12只兔眼逐渐出现排斥反应。结论含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羊膜片异体移植术后早期角膜全部上皮化,晚期则出现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培养生长于人羊膜的兔角膜上皮细胞使其扩增并移植治疗角膜碱烧伤的效果。为培养角膜上皮细胞移植技术及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最佳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30眼),随机分为3组(n=10),右眼制成碱烧伤模型。A组:角膜上皮细胞羊膜移植组;B组单纯羊膜移植组;C组为对照组(碱烧伤后不作任何移植)。术后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及上皮修复情况,裂隙灯显微镜照相记录。3组均于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时各取1眼角膜标本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A组除1眼移植片在第7天脱落外,所有移植片在术后3d水肿消退,角膜逐渐透明。B组移植片持续水肿,眼前段炎性反应稍重,但较碱烧伤对照组轻。C组角结膜高度水肿浑浊,烧伤后观察3个月未发现角膜恢复透明现象。病理组织检查显示:A组角膜及周边上皮细胞为多层结构,角膜新生血管消失,基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减退;B组覆盖上皮细胞表现为完整上皮细胞型,C组角膜浑浊,新生血管及肉芽组织形成。结论人羊膜作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移植重建角膜基底膜和角膜上皮结构治疗兔碱烧伤后的角结膜损伤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兔舌黏膜上皮细胞以去上皮羊膜为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可行性和方法,试图为眼表重建寻求另一种来源丰富的有效组织工程化角膜移植材料。方法胰酶消化去除羊膜上皮细胞,保留基底膜作为载体,将兔舌黏膜上皮细胞种植于去上皮羊膜基底膜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对培养获得的复合上皮片进行形态观察、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采用AE1/AE3单克隆抗体鉴定复合上皮片中有无角蛋白表达。结果兔舌黏膜上皮细胞在去上皮羊膜基底膜面能黏附生长并增殖,体外培养2~3周左右即可在羊膜上汇合成片并分层。形成的复合上皮片由羊膜基底膜和2~3层较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之间可见桥粒连接,细胞表达角蛋白。结论兔舌黏膜上皮细胞以去上皮羊膜为载体,经体外培养扩增获得的复层组织,初具角膜上皮的雏形结构。  相似文献   

8.
张黎  胡燕华 《眼科研究》2007,25(7):537-539
目的探讨12-LOX选择性抑制剂baicalein的药物毒性,为baicalein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加入30μmol/L baicalein继续培养2、4、6d,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制作兔角膜上皮缺损模型,同浓度baicalein制成滴眼药局部应用,观察其对在体兔角膜上皮增生和移行的影响。结果30μmol/L baicalein对体外原代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作用2d的细胞抑制率为2.6%,作用4d、6d对细胞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缺损闭合实验显示此浓度baicalein对在体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增生和移行无任何影响。结论30μmol/L baicalein安全,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抑制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翔  赵贵阳  沈健  于晓沁 《眼科研究》2003,21(4):383-387
目的 对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抑制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发的角膜基质细胞凋亡进行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RCK),30ng/ml TNF-α诱发角膜基质细胞凋亡。实验分为对照组、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组(羊膜组)和阴性对照组。应用FITC-dUTP-TUNEL和DAPI染色检测RCK细胞凋亡发生率,分别测定经24h培养后各组细胞凋亡特异性DNA梯形降解。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保护性因子Bcl-2、促进因子Bax在经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处理后于细胞中表达强度及Bcl-2/Bax比值变化。结果 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明显抑制由TNF-α诱发的兔角膜基质细胞凋亡,DAPI染色显示24h对照组,羊膜培养液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分别为:42.4%±4.3%,2.2%±0.3%和2.7%±0.4%。DNA降解实验显示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DNA片段降解。Western blot显示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明显刺激RCK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和分泌。结论 羊膜培养液中可能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对TNF-α诱发的角膜基质细胞调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刺激Bcl-2在RCK细胞的表达,并使Bcl-2/Bax比值上调。  相似文献   

10.
报告兔眼角膜与结膜用0.25当量的氢氧化钠0.5ml接触30秒钟后用20ml盐水冲洗。双眼每天检查,并用广谱抗菌素眼膏治疗。此外,治疗组用抗坏血酸皮下注射(动物每公斤体重给0.5g)。受伤眼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及整个角膜糜烂。49只兔眼缺损的角膜上皮平均12.1±0.7天内愈合。31只兔眼未用抗坏血酸治疗。当上皮刚复益基质时,对角膜各层及房水的新陈代谢作了研究。碱烧伤后,角膜基质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减少。平均从4.8±2.4μmol/g湿重降至1.0±0.08μmol/g湿重。但是在房水及角膜上皮中未见明显降低。抗坏血酸治疗12天后发现50只兔眼房水抗坏血酸含量为正常的2倍(2.0±0.04),但21只兔眼角膜基质的抗坏血酸量仍见减少)1.6±  相似文献   

11.
李军  马翔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4):643-645
目的:探讨羊膜培养液对角膜上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 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刮除并收集新鲜兔角膜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接种于35mm培养皿及自制的羊膜培养皿上。实验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Ⅱ组:去上皮的羊膜培养液,Ⅲ组:未去上皮的羊膜培养液,Ⅳ组:将细胞直接接种于无上皮羊膜。作用48h后用Trizol法提取各组样本的总RNA,进行RT-PCR一步法反应检测各组VEGF mRNA表达并与β-actin比较。结果:正常角膜上皮细胞中有VEGF基因表达,在Ⅲ,Ⅳ组中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1,n=5)。结论:羊膜培养液明显抑制VEGF mRNA在角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病变,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其抑制剂是眼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的 研究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培养液对CNV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 消化法培养及鉴定人AECs,并收集培养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IL-1Ra)在培养液中的质量浓度.兔角膜上皮细胞分离后分别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人AECs培养液、混合培养液(DMEM+人AECs培养液)培养48 h,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不同培养液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VECs),并分别加入无血清DMEM、混合培养液和人AECs培养液,划痕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培养液对人UVECs迁移的影响.分别在上述3种培养基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0 μg/L的bFGF,CCK8法检测各培养液中人UVECs的增牛情况.在原子力显微镜(AFM)下观察人AECs培养液对人UVECs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 人羊膜培养和传代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证实为人AECs.与无血清DMEM组相比,人AECs培养液组的兔角膜上皮细胞VEGF mRNA(1.00±0.22 vs.2.98±0.46)及bFGF mRNA( 1.00±0.36vs.2.55±0.48)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培养后不同时间人AECs培养液组人UVECs的增生吸光度(A)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UVECs的迁移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M观察见人AECs培养液组的血管内皮细胞膜粗糙、表面颗粒紊乱,细胞间连接及伪足减少.ELISA法检测人AECs培养液中PEDF的质量浓度为(70.41 ±0.68) μg/L,IL-1Ra的质量浓度为(153.56±0.36) ng/L,无血清DMEM组中未检出.结论 人AECs培养液可抑制角膜上皮VEGF及bFGF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这可能是其抑制CNV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鱼精蛋白对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RF/6A细胞的正常及缺氧培养模型,在上清液中加入鱼精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40、80、160μg/mL。在细胞培养的0、24、48、72、96、120h取上清液行ELISA检测,定量分析细胞的VEGF表达情况。在培养96h时,取出细胞铺片行免疫病理学检测,检测VEGF与受体的结合状况。结果在10~80μg/mL的范围内,鱼精蛋白的抑制作用与质量浓度成正比,80μg/mL为最佳的抑制质量浓度。缺氧条件下RF/6AVEGF的表达量始终高于正常氧浓度条件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鱼精蛋白均可以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不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5,P=0.002)。免疫病理染色表明鱼精蛋白减少了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结论一定质量浓度的鱼精蛋白对正常及缺氧状态下的RF/6AVEGF的表达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VEGF与VEGF受体的结合。鱼精蛋白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缺血型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新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角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干扰素-γ(IFN-γ)和雷公藤多甙对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观察同一培养时间(24h)不同IFN-γ含量和同一IFN-γ含量不同培养时间对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表达的影响及0.03%雷公藤多甙对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可基础表达一定量的CD44(1.944±0.237),IFN-γ可上调CD44的表达,其上调作用呈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雷公藤多甙可以使角膜上皮中CD44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IFN-γ可以使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的表达升高,使排斥反应加剧;雷公藤多甙可以抑制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5.
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治疗碱烧伤动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Pan Z  Zhang W  Wu Y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32-35,I003
目的 观察培养生长于羊膜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治疗角膜缘碱烧伤伤的效果。方法 将兔角膜缘干细胞在的代培养后接种于羊膜,对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缘碱烧伤动物模型行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术,并对治疗后的角膜进行临床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体外培养的兔角膜缘士细胞可在羊膜上继续增殖、分化为密集的角膜上皮细胞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兔角膜缘轻度充血、角膜上皮完整基质细胞浸润减轻、新生血管减少。组织病理学染色证实,角膜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达整合素α5过程中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的作用。方法将人RPE细胞分为对照组、EGF组和PD98059组,RT—PCR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整合素α5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人RPE细胞中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对照组的整合素α5mRNA/β-actinmRNA像素值的比值为0.93±0.06,PD98059组为1.06±0.07,EGF组为1.97±0.09,EGF组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24h后整合素α5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94±0.22、4.56±0.25、2.39±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30min后EGF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磷酸化激活水平最高,PD98059组抑制ERK1/2的磷酸化激活,对照组ERK1/2的磷酸化激活作用很弱。结论ERK1/2的磷酸化激活参与EGF诱导人RPE表达整合素α5的过程。EGF激活ERK1/2通路刺激人RPE细胞整合素α5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金玲  陈剑  吴静  徐锦堂  周清  叶茹珊  张宏 《眼科研究》2011,29(8):685-689
背景研究发现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具有干细胞的某些特性,已有学者用其进行眼表重建,其可能是角膜表层重建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目的探讨经慢病毒载体(pLenti6/V5一DEST)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作为组织工程化角膜表层一种新的细胞来源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携带标记基因EGFP转染人AE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基因的瞬时表达,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的生长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中EGFP的阳性表达率,然后应用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构建复层上皮细胞一角膜基质移植材料。手术切除兔眼的全部角膜缘组织制备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兔眼移植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构建的复层上皮细胞一角膜基质移植材料,对照组兔眼移植无上皮细胞的角膜基质移植材料,每天裂隙灯下观察2组兔眼角膜的混浊、结膜上皮化和新生血管化情况。1个月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中EGFP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细胞角蛋白8(CK8)、CKl8和CKl2的表达,以鉴定移植细胞分化为角膜样的上皮细胞。结果大多数转染细胞筛选出的抗性克隆以及培养的克隆细胞与正常体外培养的人AECs形态相似,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瞬时转染48h的人AECs中EGFP阳性表达率最高,为61.50%,与12、24、96h转染组15.24%、38.27%、39.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转染组的5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0只兔眼中有6只眼角膜恢复透明,组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能发出绿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K8、CKl8、CKl2表达均为细胞质棕色染色,细胞核蓝染。对照组兔眼角膜均混浊、水肿,荧光显微镜下未见荧光,且部分角膜组织有CK8、CKl8表达,无CKl2表达。结论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构建的复层上皮细胞一角膜基质移植材料能较好地重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兔眼角膜表层,可能是组织工程角膜表层一种新的细胞来源。慢病毒载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转移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PRE-19细胞分为Avastin干预组和VAS2870干预组,并按照药物剂量不同将Avastin干预组亚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0.25 mg/ml、0.50 mg/ml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将VAS2870干预组亚分为1μmol/ml、3μmol/ml和5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缺氧对照组采用终浓度为300μmol/L CoCl2处理ARPE-19细胞以建立细胞化学缺氧模型。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不同干预组细胞中NOX4和VEGF表达进行测定和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法对不同干预组细胞中NOX4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0.25 mg/ml、0.50 mg/ml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NOX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7±0.153、1.000±0.200、1.206±0.300、1.260±0.200和1.413±0.273,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1±0.110、1.210±0.100、0.672±0.100、0.340±0.120和0.300±0.130,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31,P<0.001;F=4.777,P=0.020),其中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细胞中NOX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25、0.50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VEGF-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1μmol/ml、3μmol/ml和5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NOX4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0+0.120、1.060+0.130、0.880+0.130、0.567+0.135和0.450+0.120,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7+0.135、0.627+0.125、0.370+0.140、0.363+0.140和0.160+0.100,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933,P<0.001;F=4.948,P<0.05),其中3μmol/ml和5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NOX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μmol/ml、3μmol/ml和5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OX4抑制剂可抑制人RPE细胞中VEGF-A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以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 immortalized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ihCEC) 培养液体外模拟角膜上皮细胞微环境,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hAEC) 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 37 ± 1) 周剖宫产人羊膜组织,酶消化法提取 hAEC; 流式细胞仪测 CD29、CD90、CD105、CD34、HLA-DR 的表达。复苏培养 ihCEC,以 0 mg·L- 1、10 mg·L- 1、20 mg·L- 1、30 mg·L- 1、40 mg·L- 1丝裂霉素 37℃作用 2 h,吸去丝裂霉素,继续培养 72 h 后 CCK8 测吸光度并计算增殖抑制率。10 mg·L- 1、20 mg·L- 1丝裂霉素处理细胞后 12 h、24 h 收集细胞培养液培养 hAEC,CCK8 测吸光度绘制生长曲线; 收集 ihCEC 细胞培养液,制备条件培养基( CM) 培养 hAEC 10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 CK12 的表达。结果 hAEC 可表达 CD29、CD90、D105,不表达 CD34、HLA-DR; 各浓度丝裂霉素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 10 mg·L- 1( 65. 48% ±1. 03) 、20 mg · L- 1( 77. 01% ± 0. 99) 、30 mg · L- 1( 75. 25% ± 0. 71) 、40 mg · L- 1( 76. 90% ±0. 97) ;20 mg·L- 1丝裂霉素培养 12 h 收集的细胞培养液对 hAEC 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 诱导分化后 hAEC 可表达 CK12。结论以 ihCEC 细胞培养液模拟的角膜上皮细胞微环境可诱导 hAEC 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