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不同浓度乙醇对内皮细胞分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乙醇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过氧化氢损伤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与不同浓度乙醇进行孵育,检测内皮细胞产生的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结果 低、中浓度乙醇明显减少损伤的内皮细胞产生的内皮素。同时实验还提示长时间高浓度乙醇对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作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均抑制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结论 低、中浓度乙醇使内皮细胞在受损时生成的内皮素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了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研究阿魏酸钠对胞外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阿魏酸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阿魏酸钠和同型半胱氨酸共同孵育后,直接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检测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内皮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变化及相应阿魏酸钠的保护作用。结果:阿魏酸钠能够减少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的氧化压力,减轻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异常。结论:阿魏酸钠能够缓解同型半胱氨酸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高莹  刘赛  王海桃 《中国药房》2008,19(7):496-498
目的:观察扇贝裙边糖胺聚糖(SS-GAG)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建立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组、不同浓度的SS-GAG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液中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内皮素(ET)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SS-GAG组均可使血管舒张因子6-keto-PGF1a、NO含量明显增加;缩血管因子TXB2、ET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SS-GAG可能通过增加舒血管因子、降低缩血管因子的分泌来减轻H2O2对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和尼莫地平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和NO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邵国富  张志琳  楚冰  包仕尧 《江苏医药》1999,25(11):843-844
为探讨川芎嗪和尼莫地平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观察尼莫地平和川芎嗪对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两药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正常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产生内皮素,改变ET和NO的比例,从而起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补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心肌局部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等细胞因子产生和分泌的改善及其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 3 0 %TBSAⅢ度烧伤模型 ,动态观察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和均匀补液后 ,大鼠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和心肌局部内皮素 1和一氧化氮等细胞因子含量及血浆中心肌肌球蛋白轻链 1浓度的改变。结果 伤后 1h ,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心肌局部内皮素 1和一氧化氮含量即显著升高 ,6h达高峰。补液后 ,微血管通透性、心肌局部内皮素 1和一氧化氮含量均明显降低 ,快速补液组的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和心肌局部内皮素 1含量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均匀补液组。而一氧化氮含量则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血浆中心肌肌球蛋白轻链 1的浓度变化与心肌局部内皮素 1含量改变呈正相关。结论 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能够改善心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减轻心肌受损程度 ,因此 ,对烧伤延迟复苏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缺氧和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缺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和血管紧张素Ⅱ联合缺氧组(其中AgⅡ组和AgⅡ同缺氧联合组又根据AgⅡ在培养液中的终浓度分别设高、中、低浓度组)。采用低压舱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缺氧,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样本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浓度。结果①急性缺氧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②血管紧张素Ⅱ亦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素,尤以中等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作用明显。③急性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素的影响明显强于其单一因素的影响。④无论是单纯缺氧、单纯血管紧张素Ⅱ作用,还是缺氧与血管紧张素Ⅱ联合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于作用后0.5h分泌内皮素即增加,作用后6h达高峰,作用后24h有所降低。结论急性缺氧和血管紧张素Ⅱ均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生理效应与其剂量和时间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降压治疗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梓青  王屹  戎娟 《江苏医药》2001,27(12):906-907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降压治疗对其逆转作用。方法 测定正常血压对照组及高血压患者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AM)和利尿剂吲达帕胺(IN)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ET增加,NO减少,NO/ET比值下降,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越明显。其靶器官损害也越重。6周降压治疗可逆转内皮细胞功能,AM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作用优于IN。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白消安(BU)致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并确定其作用的最佳浓度。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b1和BU干预,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HUVEC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水平,ELISA方法检测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TF的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UVECTGF-β1、PAI-1和TFmRNA的表达。结果:BU(60mg.L-1)能使HUVEC一氧化氮产生减少,TGF-β1、PAI-1和TF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一定质量浓度的人参皂苷Rb1(80mg.L-1)则可明显抑制BU对HUVEC的这种作用;各组一氧化氮水平与TGF-β1表达成负相关,TGF-β1表达与PAI-1和TF表达成正相关。结论:人参皂苷Rb1可能通过增加一氧化氮产生,抑制TGF-β1相关信号转导途径,降低PAI-1及TF的表达,具有纠正内皮细胞高凝、低纤溶活性异常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健康老年人及4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的交化。结果表明,老年糖尿病病人血浆内皮素浓度较健康老年人明显增高(P<0.01)。伴有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无并发症病人明显升高(P<0.01)。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增高可反映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内皮素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老年糖尿病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对判定有无血管并发症及血管病变程度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形成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高血脂以及DDPH对动脉血中NO、ET 1含量以及动脉壁eNOS、内皮素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模型基础上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等技术 ,观察了不同时期的高脂血症对内皮素及一氧化氮代谢的影响以及DDPH的干预作用。结果 不同时期的高脂饮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 ,相应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素 1和一氧化氮的代谢紊乱也有所不同 :轻、中度高脂血症可引起eNOS及内皮素 1mRNA表达水平升高和外周血ET 1含量增高 ;而重度高脂血症可引起eNOS及内皮素mRNA表达水平下降和外周血NOP、ET 1浓度降低 ;DDPH(ig)可明显降低实验性家兔的高血脂 ,并同时促进一氧化氮代谢产物 (NOP)、ET 1含量的升高和eNOS、ET 1mRNA的表达。结论 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是不同的。DDPH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恢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 ,从而恢复血管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红 《淮海医药》2005,23(2):96-97
目的 探讨了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免法和化学法测定了 3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并与 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内皮素水平明显升高 (P<0 .0 1)。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 (P<0 .0 1)且与患儿病情程度有关。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管内皮细胞存在内分泌功能的紊乱 ,ET合成释放增加 ,一氧化氮释放减少 ,以及两者反馈调控失衡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邵爱萍 《淮海医药》2001,19(6):463-464
目的:探讨内皮素、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在妊高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放免法测定了32例妊高症患血中ET,TNF含量,同时采用Greiss法测定亚硝酸盐及硝酸盐以间接测定NO含量,并与30名正常晚孕妇女作比较。结果:妊高症患产前ET,TNF含量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P<0.01),NO则明显下降(P<0.01),与妊高症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产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妊高症患血管内皮细胞存在内分泌功能紊乱,ET,TNF合成释放增加,NO释放减少,以及三反馈调控失衡在妊高症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PNS)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100mg·L-1Ox-LDL造成细胞损伤,同时加入不同浓度PNS进行干预。观察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HUVEC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结果:各剂量PNS可使作用Ox-LDL的HUVEC形态趋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U-VEC经Ox-LDL作用后,细胞活性显著下降,LDH的释放量显著升高;300、100、30mg·L-1PNS显著升高细胞活性,抑制LDH释放。HUVEC经Ox-LDL作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显著降低,ET含量显著升高;300、100mg·L-1PNS显著升高NO含量,300mg·L-1PNS显著降低ET含量。结论:PNS对Ox-LDL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调节内皮细胞活性物质NO、ET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含量在妊高征中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38例妊高征患者血清中NO、ET和TNF含量并与 35名正常孕妇作比较。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中NO水平降低 (P <0 .0 1) ,ET、TNF水平则显著地升高 (P <0 .0 1) ,且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存在内分泌功能紊乱 ,ET合成增加 ,NO释放减少 ,TNF分泌过多 ,三者反馈调控失衡在妊高征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槲皮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兔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制造家兔高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 ,同时灌胃给予槲皮素 5 0、10 0和 2 0 0mg·kg-1,30d后采血进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 ,测定血清MDA、SOD、NO和血浆ET ,取胸主动脉作血管反应性测定 ,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损伤模型组相比 ,槲皮素给药组循环内皮细胞降低 ,MDA、ET水平降低 ,而NO和SOD水平升高 ,对ACh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趋近正常 ,对NTG的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反应无影响 ,组织学检查也证实槲皮素有效地对抗高同型半胱氨酸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结论 槲皮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家兔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比索洛尔对纤溶活性和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时对纤溶活性、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6例EH患者用比索洛尔治疗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ET、NO、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EH患者t-PA活性、CGRP和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A I活性、E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索洛尔治疗后,血t-PA活性、NO、CGRP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ET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EH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异常,比索洛尔可改善EH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心颗粒(YXG)对急性心肌梗死犬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测定冠脉结扎前以及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P-选择素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采用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YXG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CK-MB、MDA、ET、P-选择素降低(P<0.05~0.01),而血浆SOD和NO升高(P<0.05~0.01),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YXG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及抑制血小板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缺氧条件下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T和NO含量变化及川芎嗪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儿脐静脉血管内此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用放免法和化学法检测培养注中ET和NO的含量。结果 在缺氧环境中,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T和NO含量明显下降(P<0.001),加入不同浓度川花芎嗪后可使ET和NO含量明显升高,尤以NO明显。结论 川芎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T和NO作用,对缺氧致细胞内皮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