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老旧住区的现存问题,将包容性设计作为适老化改造的手段,从老旧住区的使用群体特征及需求分析出发,对住区的外部空间进行分析评定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包容性设计理论提出一系列适老化改造策略,期望帮助改善老旧住区的老年人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局地微气候会影响老人对于室外活动场地的使用意愿,通过对老旧住区空间环境特点以及影响局地微气候的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从为老人室外活动提供适宜小气候条件的角度,以上海地区为例对现有老旧住区室外活动场地的适老更新提出若干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加强宜居环境建设,对老旧住区的室外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老旧住区中以老年人居多,而老年人常有户外活动的需求。为改善老旧住区内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该文选取福建省三明市麒麟新村为研究对象,以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在城市更新与老龄化的双重视角下对居住区环境进行适应性设计研究,以期为推进老旧住区室外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建设重点转变为存量提升的背景下,探究老旧住区热环境舒适度评价与调控对旧城更新改造、环境品质提升有重要意义.对广州典型老旧住区进行实测与问卷调查,计算用于室外热舒适评价的生理等效温度(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及其改进指标mPET,运用回归分析评析老旧住区过渡...  相似文献   

5.
物理环境是保证住区环境品质的必要 条件。城市老旧住区环境存在生态受损和退化 现象,美好生活与现有环境矛盾较为突出,无法 满足健康舒适的生活要求。本文尝试对城市老 旧住区物理环境进行定量评判,以上海中心城 区的典型老旧住区为例,系统调查其物理环境 现状,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老旧住区涵盖声、 光、热、风等方面的物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 通过构建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系统权重。通 过现场实测、软件模拟和问卷调研等方式,获 取老旧住区物理环境的各类参数数据并进行综 合评价运算,就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的总体 评价、要素耦合、修复重点与修复限度进行讨 论,并提出若干改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老旧 住区的各环境要素存在一定耦合关系,系统关 系较为复杂。本文给出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与结论可为城市老旧住区改造与更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在老旧住区改造设计中推进的迫切性,总结海绵城市理念下老旧住区的问题和改造技术难点,并提出老旧住区的改造原则和技术措施。该研究以锦州市安乐里住区为例,对住区的停车场、广场、建筑、道路、绿地五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和海绵化改造设计,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老旧住区改造路径和具体的措施,改善老旧住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老旧住区逐渐成为城市问题的多发之地,与现代化社会严重脱节。文章针对老旧住区的"易迷路,寻路难"等问题,将合肥市蜀山新村作为调研对象,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老旧住区的空间导向性进行量化分析,提出完善标志物导向系统等具体改善措施。旨在改善老旧住区的迷路问题,提升老旧住区的人居环境品质,也为今后运用空间句法对空间导向性进行量化分析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老旧小区改造是我国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找正确的改造方法十分重要。为了探究既有住区景观的综合改造设计方法,以天津青春南里小区为例,采用实地调研的形式进行前期研究,结合采访、问卷等形式对住区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梳理了老旧小区景观环境现存的共性问题,进而提出既有小区景观综合改造策略,最后根据案例小区内景观情况进行了设计实践,以期为其他城市既有住区的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旧居住建筑存量巨大且建造年代较早,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恶化、室内外热舒适性达不到标准,因而提高老旧住区居住品质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大连市老旧住区夏季室外及室内热舒适性进行调研实测,分析影响人们居住的室内外热舒适区间及其变化规律,探索影响室内外热舒适性的原因,并提出外墙、外窗等外围护结构改造策略以提高夏季室内热舒适性,为今后我国老旧居住建筑热舒适性提升改造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既有老旧住区电气管线服役现状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既有老旧住区内有关电气管线在设备性能、运行管理、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改造技术措施,分析不同改造技术措施、施工工艺、不同管材对既有老旧住区电气管线的影响。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既有老旧住区电气管线改造评价模型,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6个准则层和5个评价指标,进一步论证既有老旧住区电气管线改造的可行性以及技术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老旧住区中,老年人数量占住区总人口的比例较大,存在问题也相对较多。文章通过对成都市肖家河兴蓉小区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实态调研,探明老旧住区中老年人的居住情况,选取3种主要的老年人居住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宜的改进意见,为今后的老旧住区养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老旧住区停车供需情况,通过地面平层、立体机械及地下平层三种方式对老旧住区进行停车改造,并提出管理对策。对于优化老旧住区基础设施、提升老旧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区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公众生活重要位置,其中老旧住区占城市社区一半,老旧住区存在环境差,邻里关系淡漠,公共场所品质低等问题。在集约式发展背景下,社区营造是改善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的有效策略。文章以西安市苍松机械厂社区的老旧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在社区营造理念下,运用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从老旧住区的优化空间环境、重建邻里关系、后期维护管理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提出社区营造理念下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景观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生态性能是体现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量大面广的城市老旧住区环境存在生态受损和退化现象,无法满足健康舒适生活,生态修复需求迫切,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可定量化操作的老旧住区生态性能评价体系.本文初步构建了包含14项定量指标和12项定性指标老旧住区环境生态性能评价体系,借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类型、评价指标的权重.以上海3个老旧住区为例,通过定点实测、数值模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住区环境数据和居民主观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赋值加权计算,对老旧住区的绿化环境、水体环境、物理环境、道路交通、空间环境及废弃物排放等6个方面形成系统梳理和定量评价.本文建立的城市老旧住区环境生态性能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为不同住区的生态性能比较研究提供平台,有助于特定老旧住区环境生态问题的分析与排序,从而为老旧住区制定生态修复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老旧住区的外部公共空间逐渐衰退,不能满足当代居民的居住需求。交通、休憩、娱乐、停留等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居民的生活上出现各种不便利的情况,居民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文章主要以老旧住区的外部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居民需求,总结老旧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适合老旧住区外部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住区规划理论指导建设的封闭式住宅已经出现很多弊端,住区开放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然而对于住区尤其是存量巨大的老旧住区开放性的研究,理论依然落后于实践。文章选取了西安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兴庆坊居住地段老旧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住区空间"开放性"缺失的溯源,分析住区空间开放性相关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住区生活品质及提高室外风环境舒适度,以行列式布局的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与计算机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ENVI-met三维微气候数值模拟软件搭建模拟平台,模拟分析住区现存风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优化策略,此外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验证策略的合理性。最后归纳总结出通过调整绿化设计优化住区风环境的景观策略,以期为后续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及住区风环境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城市中老旧住区面临的雨洪灾害日益严重的问题,梳理国内外有关承洪韧性的相关研究,探讨承洪韧性的内涵与作用,建立了城市老旧住区雨洪管理影响要素与承洪韧性的关联框架。根据城市老旧住区的基本特征和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可浸区百分比、提升雨水贮存率,以及提升雨水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承洪韧性理念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策略。再以天津川府新村为例,针对该住区现状存在的雨洪灾害问题,模拟验证了相关策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街旁绿地在现代的生活中与人们的需求紧密结合,然而由于开发后期关注的缺失,出现老旧住区街旁绿地的绿化种植缺乏管理、缺少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研究老旧住区街旁绿地再生问题对于我国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选取大连某小区街旁绿地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住区街旁绿地更新中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问卷调查,行为观察法等方式对老旧住区街旁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再生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曹苏亚 《四川建筑》2011,31(4):47-50,53
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分析南京鼓楼区老旧住区现状特征及目前更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出发,探讨适合鼓楼区老旧住区的更新方式及重点,主要研究旧住区的更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