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表现,探讨~1H-MRS及DCE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癌(Pca)及32例前列腺增生(BHP)的MR征象,全部患者行MRS及DCE检查,分析病例的MRS及DCE图像,测量Pca及BHP的(Cho+Cr)/Cit值。DCE共采集37次图像,分析Pca及BHP的SI-T曲线变化规律。结果在DCE-MRI检查中前列腺癌都表现为比正常的前列腺组织明显早期强化,26例PCa病人SI-T曲线24例表现为III型,2例表现为II型曲线,32例BPH病人SI-T曲线16例表现为I型曲线,8例表现为II型曲线,8例表现为III型曲线,DCE-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能达到92%、75%,82%;Pca患者中有4例(Cho+Cr)/Cit0.99,22例(Cho+Cr)/Cit0.99,BPH组有8例(Cho+Cr)/Cit0.99,24例(Cho+Cr)/Cit0.99,MR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能达到85%、89.1%,86%。结论 DCE-MRI对Pca敏感度较高,特异度较低,而~1H-MRS对Pca敏感性较低,联合~1H-MRS的量化指标与DCEMRI图像表现的SI-T曲线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率,并且可以直观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转移情况,结合常规MRI对Pca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前列腺MRI、DCE-MRI扫描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MRI扫描后3个月内行病理穿刺活检,并以此为标准评估DCE-MRI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分析病理确诊良恶性病变患者的DCE-MRI图像特点,比较其DCE参数[对比剂容积转换常数(Ktrans)、对比剂回流速率常数(Kep)、细胞外间隙分数(Ve)、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程度(SImax)、最大强化率(Rmax)]差异。结果病理活检确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5例,前列腺癌(PCa)27例;DCE-MRI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89%、86.67%和87.50%;PCa患者Ktrans、Kep、SImax、Rmax均高于BPH患者,Tmax则低于BPH患者(P0.05);两类患者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和PCa患者的DCE-MRI扫描图像和常用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DCE-MRI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联合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恶性31个,良性16个。所有病灶均行常规MRI、DCE-MRI及DWI。以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4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MRI及DCE-MRI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74.2%、87.1%,特异性为50%、62.5%,准确率为70%、78.7%。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良恶性诊断阈值为1.20×10-3mm2/s,ADC值诊断及联合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3.55%、87.1%,特异性为75%、81.3%,准确性为87.23%、85.1%。结论:①常规MRI及DCE-MRI诊断良恶性病变特异性较低,结合DWI综合诊断能提高特异性。②DWI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高,可作为乳腺癌的筛查序列。恶性病变ADC值多≤1.20×10-3mm2/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结合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多b值DWI扫描及DCE-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b值DWI扫描、DCE-MRI及两者联合扫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当b值为500、800、1000s/mm2时,乳腺良性病变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显著高于恶性病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为800s/mm2时,其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1.3%、90.0%、84.6%;DCE-MRI扫描对良恶性乳腺疾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0.6%、75.0%、84.6%;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9%、100.0%、98.0%,联合诊断准确度显著高于单纯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成像(P0.05)。结论 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DWI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两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6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3.0 T MRI平扫,DCE-MRI及DW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E-MRI检查、DWI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共71个病灶,其中乳腺恶性病变40例(46个病灶),乳腺良性病变22例(25个病灶),恶性病灶中以浸润性导管癌(43.40%)为主,良性病灶中以纤维腺瘤(36.00%)为主;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边缘状态、病灶强化程度、TIC类型及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病灶的形态、乳头受累、皮肤增厚、腋窝淋巴结肿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及DWI单独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78.26%、89.13%),特异度(76.00%、64.00%)、准确率(77.46%、80.28%)均低于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91.30%、特异度92.00%、准确率91.5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至2019年8月8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依照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n=42)、良性前列腺增生组(n=38),同时又依照病理分级差异,将前列腺癌分为低级别组(n=19)、高级别组(n=23)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均行盆腔常规MRI、DWI及DCE-MRI扫描,检测血清PSA含量,分析DCE-MRI联合PSA诊断前列腺癌价值。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水平高于前列腺增生组,DCE-MRI参数Ktrans、Kep、Ve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DCE-MRI参数联合PSA鉴别良恶性病灶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高于DCE-MRI各参数联合鉴别ROC曲线下面积(0.910),高于单独血清PSA、Ktrans、Kep、Ve检测下ROC曲线下面积(0.821、0.810.818、8、0.779,R<0.05);病理分级为低级别组血清PSA水平低于高级别组,DCE-MI参数Ktrars、Kep、Ve低于高级别组(P<0.05);DCEMRI参数联合PSA别不同病理分级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DCE-MRI鉴别不同病理分级ROC曲线下面0.888,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5);DCE-MRI参数联合或不联合血清PSA鉴别不同病理分级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血清PSA、Ktrans、Kep、Ve检测下ROC曲线下面积(0.808、0.815、0.824、0.780,P<0.05)。结论DCE-MRI联合PSA可有效提高良恶性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效能,且二者联合在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区分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患者实施肺部CT检查、DCE-MRI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DCE-MRI检查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采用一致性检验分析CT、DCE-MRI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根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90例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比较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的DCE-MRI定量参数。结果:90例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中56例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癌,其余34例患者确诊为肺部良性病变。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分析,DCE-MRI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好,而CT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中等。恶性病变组的微血管转运常数(Ktans)、反流速率常数(Kep)、注射对比剂后60 s内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iAUC)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可将DCE-MRI推广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  相似文献   

8.
郭珺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400-3401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肌肉骨骼病变患者良、恶性术前鉴别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宁陵县人民医院诊疗的肌肉骨骼病变患者62例,均行DWI、DCE-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DWI、DCE-MRI单独诊断与DWI联合DCE-MRI联合诊断的结果、效能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 62例肌肉骨骼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良性27例、恶性35例;DWI检出恶性病变30例、良性病变32例;DCE-MRI检出恶性病变33例、良性病变29例;联合诊断检出恶性病变34例、良性病变28例;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4.29%,高于DWI单独检测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准确度为85.48%,与DWI、DCE-MRI单独检测的72.58%和77.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为74.01%,与DWI和DCE-MRI单独检测的77.78%和7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联合DCE-MRI诊断良、恶性肌肉骨骼病变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增强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超声引导(TRUS)穿刺对照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5例疑似前列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合格42例男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穿刺前先行TRUS、DCE-MR及DWI检查记录可疑区域,采用12针系统穿刺法进行穿刺活检,并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可疑区域进行靶向穿刺,对不同穿刺引导下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穿刺活检结果显示75例疑似前列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56例(74.67%),良性病变19例(25.33%);当扩散敏感系数(b)为1500mm~2/s时,恶性病变组患者ADC值均明显小于良性病变及正常前列腺组(P0.05);不同Gleason评分前列腺恶性病变ADC值有差异(P0.05);良性病变TIC曲线以流入型为主,恶性病变TIC曲线以流出型为主,两种病变类型TIC曲线类型有差异(P0.05);前列腺恶性病变达峰时间明显短于良性病变(P0.05);恶性病变最大强化程度及最大强化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DCE-MRI联合DWI在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中诊断效能高于单独TRUS(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与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结果一致性较高,但DCE-MRI联合DWI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病变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同时其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疾病上具有明显区别,有较好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DWI联合DCE-MRI对于孤立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47名SPN患者,男:30例,女:17例,年龄:29~86岁,平均年龄:58±5.62岁。行常规DWI与DCEMRI扫描。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ADC、Ktrans、Kep、Ve和iAUC值。采用受试者ROC曲线以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对于Ktrans、Ve与iAUC值,恶性组显著高于良性组(P<0.035),ADC值恶性组显著低于良性组(P=0.001)。对于Kep值,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性(P=0.06)。而ADC联合iAUC分析其灵敏度可提高到81.8%,特异性提高到86.7%,准确度提高到83.8%。结论 采用常规DWI联合DCE-MRI进行定量分析SPN,可提高MR在SPN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DCE-MRI、DWI和二者联合诊断(并联)对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78例患者经组织病理证实有53个恶性病灶,以及30个良性病灶。 DCE-MRI诊断出64个恶性病灶,19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4.3%,特异度53.3%,准确度79.5%。 DWI诊断出61个恶性病灶,22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4.3%,特异度63.3%,准确度83.1%。二者联合诊断出55个恶性病灶,28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0.6%,特异度76.7%,准确度85.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略有降低,而准确度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特异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可显著提高对乳腺癌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乳腺疾病患者中115个乳腺良恶性病灶,评价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比率(SER)、早期强化率(slope)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善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SER、slope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ER、S1Ope及ADC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73、0.91。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则三者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88%、84%、91%;特异性分别为82%、65%、80%。结论DCE-MRI及DWI对乳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DWI的诊断效能稍高于定量动态增强MR。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诊断鉴别乳腺非肿块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60例乳腺非肿块样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均接受MRI检查,检查后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组织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CE-MRI、DWI、DWI联合DCE-MRI诊断乳腺非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结果 60例乳腺非肿块样病变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2例。以流出型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DCE-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36.4%、86.8%、61.5%、70.2%、68.3%。以ADC值≤1.205×10-3mm2/s为恶性病变诊断标准,DW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72.7%、81.6%、69.6%、83.8%、78.3%。DWI联合DCE-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95.5%、79.0%、72.4%、96.8%、85.0%。DCE-MRI+DWI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显著高于DCE-MRI(P<0.05)。结论 DCE-MRI与DWI在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中均具有一定作用,二者联合可以提高恶性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SCT)与钆塞酸二钠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DTPA DCE-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经手术病理检出的病灶情况,并比较MSCT与Gd-EOB-DTPA DCE-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价值差异。结果6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共检出病灶228枚,其中恶性病灶182枚(79.82%),良性病灶46枚(20.18%)。MSCT对恶性病灶诊断准确170枚(93.41%),对良性病灶诊断准确36枚(78.26%),共诊断准确206枚(90.35%);Gd-EOB-DTPA DCE-MRI对恶性病灶诊断准确180枚(98.90%),对良性病灶诊断准确40枚(86.96%),共诊断准确220枚(96.49%)。2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良恶性病灶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低于Gd-EOB-DTPA DCE-MRI(P<0.05)。结论MSCT和Gd-EOB-DTPA DCE-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Gd-EOB-DTPA DCE-MRI诊断病灶性质的准确率更高,于临床诊治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定量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5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乳腺常规MRI和SyMRI扫描,病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均显示乳腺肿块样病变。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病变的MRI征象,同时测量病变增强前后的SyMRI定量参数,分别记录为T1p、T2p、PDp和T1e、T2e、PDe,并计算各定量参数的相对变化率。基于全子集回归和Logistic回归构建不同的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诊断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 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MRI征象(形态、边界、内部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T2WI信号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Dp和T2e外,其他定量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SyMRI (DCE-MRI+T2p+T1e)”的诊断模型是最佳的预测模型,其AUC为0.995(95% CI:0.983~1.000)。结论 定量SyMRI的衍生定量参数可以间接反映乳腺病变组织的微结构特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前列腺患者66例,其中PCa 25例、前列腺增生(BPH)41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PSA检测,将得出结果按照11种组合方案,参照病理结果,绘制受试者特性曲线(ROC),比较所有诊断方案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BPH组患者的PSA、PSAD、Ktrans、Kep、Ve分别为(14.72±12.86)ng/mL、(0.25±0.23)ng/(mL·cm3)、(0.22±0.10)/min、(1.35±0.59)/min、(0.17±0.07),PCa组患者分别为(30.42±23.90)ng/mL、(0.84±0.52)ng/(mL·cm3)、(0.52±0.18)/min、(2.51±1.10)/min、(0.24±0.10),BPH组患者的参数均低于PCa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参数诊断方案中Ktrans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特异度、AUCROC分别为85.7%、90.2%、0.93.PSAD+Ktrans在11种组合方案中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特异度、AUCROC分别为90.5%、95.1%、0.96.结论 PSAD及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对前列腺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SAD联合Ktrans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良恶性骨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骨病患者(良性18例,恶性29例)行DWI检查,其中36例(良性14例,恶性22例)再行DCE-MRI检查。分别于DWI和动态增强图像上测量ADC值、信号增强幅度(SEE)、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值),判断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各参数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① 47例病例中,良恶性两组病变的ADC值分别为(171.15±46.96)×10-5mm2/s、(100.14±26.47)×10-5mm2/s(P<0.05);以113.3×10-5mm2/s为阈值,ADC值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性为86.4%;② 36例病例中,TIC曲线呈Ⅲ型者24例,恶性22例(91.67%),良性2例(8.33%);呈Ⅱ型者5例,Ⅰ型者7例,均为良性病变。若以Ⅲ型为恶性病变,Ⅰ、Ⅱ型均视为良性病变为诊断标准,则TIC类型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性为94.3%;③ 良恶性两组间SEE、Slope值分别为227.96±172.08、325.6±125.86(P>0.05);(0.97±0.67)%/s、(2.53±0.91)%/s(P<0.05)。Slope值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准确性为91.4%。结论  ①  DCE MRI比DWI更有助于鉴别骨骼系统病变良恶性,以TIC类型准确性最高,最有价值;② 良恶性病变间ADC值有一定交叉,DCE MRI存在重叠,联合应用DCE-MRI与DWI,会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