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83~1996年,我院发生围产儿死亡203例,本文重点对围产儿死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1983~1996年在我院出生的围产儿,按WHO规定、孕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克)至出生后7天为围产儿标准、死因分类参照第一次全国围产新生儿学术会议的分类法。2结果2.1因产儿病死率14年来我院分娩产妇12312人,双胎妊娠86例,出生围产地12598例,围产儿死亡203例,围产儿病死率1637%,围产儿死亡构成为死胎40例,占19.70%;死产58例,占28.57%;新生儿死亡105例,占51.72%。将14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对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长春市妇产科医院 1994~ 1999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资料1994~ 1999年我院共出生新生儿 680 0例 ,其中围产儿死亡 140例 ,围产儿死亡率为 2 0 .59‰。统计围产儿死亡时间时发现 :在 140例中死于产前的 37例 ,占 2 6.4 3% ;死于产时的 2 5例 ,占17.86% ;死于生后 7d的最多 ,共 78例 ,占 55.71%。140例死亡围产儿的分娩方式分别为 :经阴道自然分娩 90例 ,占 64.2 9% ;使用胎头吸引器助产 11例 ,占 7.86% ;产钳助产 1例 ,占 0 .71% ;臀位牵引术2 4例 ,占 17.14% ;以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 14例 ,占10 .0 0 %。对 140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88年4月至1990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1 资料与结果 收集我院1988年4月至1990年11月围产儿在案病例共4962人(即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内体重达1000克),围产儿死亡数为127例,死亡率为25.5‰,将死亡儿全部尸解,尸解率为100%,并将可疑病灶组织送病理科检验20例,病检率为15.7%。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2003年间8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89例,其中死胎56例,占62.92%;死产7例,占7.87%;新生儿死亡26例,占29.2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死胎中以脐带因素居多,其次为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以早产儿RDS及畸形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市1999~2000年围产儿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提高围产儿保健水平。方法 对连云港市4县、4区1999~2000年围产儿死亡个案报告卡进行审核,按围产期Ⅰ统计标准计算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围产儿68 106例,死亡961例,死亡率为14.11%;961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占19.25%(185/961),死产占9.68%(93/961),7d内新生儿死亡71.07%(683/961);围产儿死亡死因前4位依次为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婴儿畸形、新生儿肺炎;围产儿死亡与分娩地点,961例围产儿死亡中死于乡级医院分娩的408例,占死亡总数的42.46%,其次县级医院占40.79%,产家及途中占3.33%,不明占1.66%。结论 必须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及时纠正高危因素,提高产科质量,特别是基层医院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466例围产儿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母婴保健工作水平的效果指标之一,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现将我县1990~1994年466例围产儿死亡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0年1月~1994年12月间德清县行政范围内的死亡围产儿。本文所分析的资料即来源于各级医疗单位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2.统计标准:本文所统计分析的死亡围产儿指围产期Ⅰ标准范围内的死亡围产儿,即在孕期满28W(出生体重1000g以上)到出生7天内的死胎、死产和一周内死亡新生儿。  相似文献   

7.
178例死亡围产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晋花  孙美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22-2622
我院2001-2004年分娩围产儿10218例,围产儿死亡178例,统计表明,占同期围产出生新生儿17.42‰。我们提出干预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10%左右,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114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找出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从而确保在2000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1/3,优生优育达99%以上的目标。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自1999年1月~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521名产妇,年龄为21~41岁,孕周30~43周,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14例,占7.4%,重度窒息23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9.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我院妇产科从1988年1月1990年12月,对住院分娩的6344例围产儿,按照全国29个省市出生缺陷监测统一标准,监测登记与诊断围产儿死亡372例,死亡率为5.86%,出生畸形儿154例,畸形发生率2.40%,畸形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41.39%,因此,降低围产期畸形儿的出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现对372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3年间在该院产科出生的围产儿,按WHO规定的围产期标准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计围产儿出生数28 628例,围产儿死亡率 16.03‰。其中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分别占40.96%,16.12%,42.92%。并采用死亡因素相对危险度(RR)得出主要影响因素。RR依次为早产,畸型,子痫,脐带因素.臀位及过期妊娠。强调防治早产,尽可能避免畸形儿发生,重视脐带因素造成的胎儿宫内窘迫,对过期妊娠实行计划分娩。  相似文献   

11.
我院地段10年婴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我院地段10年来婴儿死亡情况做一回顾调查,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1 资料和方法统计本地段从1990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死亡报表、档案,同时进行回顾性补漏调查。2 结 果2.1 婴儿死亡年龄 本地段10年共出生婴儿1426例,死亡25例,(男12例、女12例、无生殖器1例),死亡率为17.53%。新生儿死亡19例,占婴儿死亡的76%;7天内死亡16例,占新生儿死亡的84.21%;1天内死亡7例,占新生儿死亡的36.84%。2.2 婴儿死因与死因顺位 先天性畸形10例,占40%;新生儿肺炎、窒息、颅内出血各3例,(各占12%)…  相似文献   

12.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出生 7天内的新生儿死亡既在围产儿死亡中占很大比例 ,又在婴儿死亡中占大部份 ,因此分析其死亡因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婴儿死亡的初步措施。本文通过对丽水市 1995~ 1999年 112 8例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分析 ,提出干预措施 ,为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本资料来自我市 1995~ 1999年内各县 (市 )上报的 0~ 4岁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报表及每年的出生与死亡漏报调查资料。2 方法 死亡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 9。2 1 报告系统 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常丽梅  陈叙  洪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4):107-109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2003年间8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89例,其中死胎56例,占62.92%;死产7例,占7.87%;新生儿死亡26例,占29.2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死胎中以脐带因素居多,其次为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以早产儿RDS及畸形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庞超英  刘锦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660-2660
臀位分娩是一种常见的异位分娩。近年来由于围产医学发展及产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母婴死亡率大大下降。但臀位围产儿死亡率仍较高,因此臀位分娩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来臀位分娩的处理及围产儿死亡等进行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2~2004年共分娩3 880人,臀位123人,占总分娩人数3·17%。其中初产妇96人,占78·04%,经产妇27人,占21·9%。1·2围产儿死亡123例产妇中双胎2例,均为一头一臀,臀位围产儿仍为123例,死亡7例,包括死胎3例,胎儿严重畸形1例,校正死亡为3·50%,均在当地转胎所致。1·3先露种类及胎方位1…  相似文献   

15.
153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我市围产儿中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 ,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收集 1996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1日 5年间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全部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数。1.2 测量方法 所有新生儿体重均在出生后 30 min内用婴儿磅秤测量。1.3 诊断标准 按孕满 2 8w正常体重标准差采用我国 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重的数值 ,以小于孕龄(周 )正常体重的第 10百分位数为低体重儿的诊断标准。2 结果2 .1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1996~ 2 0 0 0年我院分娩围产儿总数 2 787例 ,低出生体重儿…  相似文献   

16.
401例围产儿死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1996~ 2 0 0 0年的4 0 1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明确我市围产期保健的重点及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施 ,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吴忠市辖区范围内有产科的医院、乡镇医院 ,1996~ 2 0 0 0年出生的新生儿及产科、儿科死亡的 4 0 1例围产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围产期范围标准 (即出生时体重大于等于 10 0 0 g孕满 2 8w至产后 7d出生的死胎、死产、新生儿 )均为本次调查对象。统计围产儿人数、死胎数、死产数和出生 7d内死亡的新生儿数 ,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 ,再详细核查围产儿死…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对东台市1990~1991年2年间早期新生儿死亡中新生儿窒息和早产的死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孕产期保健工作与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1990年1月1日~1991年12月31日,东台市围产儿死亡报告卡。(二)方法将报告卡中生后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窒息和早产死亡报告卡进行统计学分析。二、结果(一)早期新生儿死亡与婴儿死亡率的关系2年间婴儿死亡461例,其中,新生儿死  相似文献   

18.
过期产儿与新生儿窒息79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期产儿 (胎龄≥ 42周 )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因过期妊娠影响围产儿发育 ,增加围产儿患病率及死亡率 ,已被确定为高危妊娠。若因诊断失误或处理不当 ,可造成新生儿窒息和死亡。为探讨其防治措施 ,本文对近十年来我院出生的 797例过期产儿的窒息发生和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89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 ,我院共分娩活产新生儿 30 716例 ,其中过期产儿 797例 ,占 2 .5 9% ,发生窒息的 114例 (轻度 94例 ,重度 2 0例 ) ,占过期产儿的 14 .3% ;与同期出生新生儿的窒息率 4.33 %相比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剖宫产围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近一步掌握剖宫产指征与时机,降低围生儿死亡。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994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分娩产妇总数26928例,新生儿总数27094例。剖宫产率33.6%(9036/26928),围生儿死亡占同期出生儿的8.53‰(231/27 094),剖宫产围生儿死亡占围生儿死亡的14.7%(34/231),占同期剖宫产儿的3.76%。(34/9 036)。 2.方法:围生儿死亡是指妊娠满28周~产后7天内死亡的胎儿及新生儿。1988年起北京市展开了围生儿死亡评审工作。按照WHO推荐的12格表方式进行。34例剖宫产围生儿死亡均参加了区级围生儿死亡评审。按上述标准对每例死亡病因、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围产新生儿死亡率,本文对我院十年间所出生的33190例围产儿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对所采取的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 一、资料及方法 本资料来源于1983年1月1日至1992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围产儿。根据活产数和7天内死亡数,按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会总结标准统计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