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高学历中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的因素。方法对306例高学历中年男性进行骨密度测定。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运动、饮食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升高,骨量正常人数比例逐渐下降;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4.61)、饮酒(OR=1.11)是高学历中年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饮牛奶(OR=0.19)、运动(OR=0.13)是保护因素。结论中年男性高学历人群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与年龄、吸烟、饮酒、饮牛奶、运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不同冲击力运动方式对生长期骨量累计的研究状况,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生长期骨量累计的作用,为促进青少年时期骨量的的增加,改善骨骼质量和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运动处方的优化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BSCO全文数据库,1980-01/2006-06关于运动与生长期骨量的研究文献,检索词"exercise,growing,bone",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含对生长期进行运动干预的文献。纳入标准:①生长期的人体和动物研究。②有突出特点的运动方式的干预。排除综述文献。资料选择:共收集文献62篇,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为34篇。资料综合:①动力性运动负荷对骨量累积的促进作用大于静力性运动负荷。②在骨对运动的适应的研究中,有学者根据体质量对骨的作用把运动分为负重运动和非负重运动。基于外力作用的性质,又将运动分为冲击运动和无冲击运动,前者包括负重运动和执拍运动,后者即为非负重运动。③对不同项目运动员骨量累积、运动员与普通人群的比较以及对在校生长期少年儿童进行不同方式运动干预的研究,认为抗体质量运动对骨量累积的促进作用大于非抗体质量运动,高冲击力运动促骨形成作用大于低冲击力的运动。④各种方式动物实验的结果提示适宜的跑台和游泳运动对受力部位的骨形成均有促进作用,高冲击力运动的成骨作用较强。结论:运动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之一,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尤其是在生长期进行运动提高峰值骨量是近十多年来极受关注的问题,但不同的运动方式对生长期骨量累积的作用不同。为了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骨量累计,为儿童少年推荐的体育运动应包含产生高冲击力动作的多样化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对不同年龄段人体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6-08相关运动与骨密度的文献,检索词“运动,骨密度”,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highwire press1990-01/2006-08相关运动与骨密度的文献,检索词“exercise,bone density”,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密度与运动和年龄相关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运动对各年龄段骨密度影响的文章。排除标准:研究对象为健康人群不包括由于其他疾病引发的骨质疏松的文章和重复研究。共检索到532篇关于运动与骨密度的文献,最终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不同年龄段人体骨密度变化与运动的干预,探讨运动对不同年龄段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提示,目前关于运动对骨量增长期及衰老下降期的研究较多,结果基本一致,但对于骨量缓慢增长期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致。结论: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是肯定的,但相关的研究大部分是对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以及儿童青春期的研究,而对于在人体骨量缓慢增长期的研究很少,且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证明,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骨代谢、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增加骨密度。目的:从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运动对骨生物力学的影响、运动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骨密度的影响及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等方面,就运动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PubMed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Bone Density;Bone Diseases,Metabolic;Exercise Therapy";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症;运动干预;骨密度;骨代谢"。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3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运动对骨代谢影响的实验提示中等强度运动刺激和雌激素都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的发生程度,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减缓及治疗有积极意义。经过适量运动训练,大鼠去卵巢后体内骨改建的高转换状态可以得到缓解。运动对骨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显示,运动和雌激素均能显著提高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但运动能够更好地提高骨硬度和增强骨抵抗变形的能力。说明运动训练对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骼和肌肉有良好的刺激效果,肌肉的增大对骨骼质量也有良性的刺激作用。研究结果提示,参加体育活动越早,有可能获得的骨峰值越高,任何时候开始有规律的运动,对维持一定的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不同时期的运动作用效果不同,儿童期增加骨量,成人期获得骨量并保存骨量,老年期保存骨量减少骨丢失,因此,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频率对骨密度的影响也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种植体即刻负重或早期负重与延期负重相比对种植体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收集1997~2007年间国内外所有有关种植体即刻负重或早期负重与延期负重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6篇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剔除两篇重复报道后,纳入14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其中5篇为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延期负重相比,早期负重种植体失败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4,95%CI(0.22,1.33),P=0.18];纳入所有病例对照研究再分析以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也是如此。与延期负重相比,即刻负重种植体总失败率更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1,95%CI(0.53,4.25),P=0.44];分析随机对照试验时虽有即刻负重更有利于种植体成功的趋势,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敏感性分析时除剔除Jo等的文献后结果不一样外,其余结果均显示即刻负重与延期负重对种植体成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当骨质较好(至少为Ⅲ级骨)时,早期负重比延期负重有更有利于种植体成功的趋势;而即刻负重和延期负重相比,种植体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于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予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负重健走运动及两者的联合对绝经妇女血脂、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52名绝经妇女分成激素替代疗法组(n=12)、负重健走组(n=14)、激素替代疗法+负重健走组(n=12)和对照组(n=14)。激素替代疗法组服用复方尼尔雌醇片;负重健走组负5 kg重量,以60%~80%最大耗氧量进行健走运动;激素替代疗法+负重健走组同时接受前两组的干预。试验期为6个月,试验前后检测血脂、血碱性磷酸酶(ALP)、尿钙(Ca)和尿肌酐(Cr)的比值、L2~L4及左腿股骨头密度。结果试验结束后,3个试验组被试的血胆固醇(TC)、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试验前和对照组(P<0.05);负重健走组和激素替代疗法+负重健走组的HDL-C高于试验前水平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ALP和空腹尿Ca/Cr均低于试验前(P<0.05)及对照组(P<0.01);3个试验组L2~L4及左腿股骨头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及试验前(P<0.05)。结论激素替代疗法和负重健走运动均能有效改善绝经后妇女的血脂组成,并有效预防和逆转妇女绝经引发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
背景:为了提高非骨水泥假体骨整合率,将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le,HA)喷涂在不同假体表面上,并在狗体内进行试验,许多研究是在狗股骨部分非负重情况下使用,那么在狗的髋臼假体负重情况下骨整合情况如何呢?目的:通过对一组活体狗所实施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模型,评价在负重情况下,不同髋臼假体表面骨整合情况.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设计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北京同仁医院骨科,Pathology Department,Bone and Joint Laboratory,St. Michael's Hospital,U of T,Toronto,Canada.材料:实验于2001-10/12在加拿大St.Michael's医院病理科骨关节实验室完成.健康成年狗40条,体质量在29~44 kg,雌雄不限,由加拿大安大略省兽医院提供.40条狗被分为7组,分别接受7种不同结构髋臼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包括,组1:等离子喷涂HA钛丝表面(AD/HA);组2:溶淀HA钴铬珠表面(CoCr beads/PA);组3:钛珠表面(CP Ti beads);组4:钛孔30PPI泡沫假体;组5:溶淀HA钛孔30PPI泡沫假体;组6:钛孔40PPI泡沫假体;组7:溶淀HA钛孔40PPI泡沫假体.方法:关节置换术后即开始关节负重,两周后自由活动.分别在3个月和6个月时将狗杀死,并取出髋臼假体和部分骨组织,制成病理片,依靠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将髋臼假体分为负重区和非负重区,并对假体表面骨整合情况作组织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负重区和非负重区骨帖附和骨长入情况.结果:HA假体骨整合好于非HA假体,统计学上有意义;髋臼负重区骨整合好于非负重区,等离子喷涂HA钛丝表面组(AD/HA),3个月时负重区骨帖附为17%,6个月下降至14%;纯钛珠孔组(CPTibeads)3个月时负重区骨长人为21%,6个月时负重区骨长人为30%;4组泡沫假体,在3个月时负重区骨贴附为15%~21%,骨长入为21%~32%;6个月时负重区骨贴附为15%~32%,骨长人为29%~45%(P<0.05).结论:HA涂层的假体表面都具有良好的骨长入、骨贴附功能;负重区骨长人明显好于非负重区,并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以泡沫假体骨长入、骨贴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生命早期阶段的骨密度值是预测后期骨骼状况的最佳指标.通过调查分析延吉市小学生生活习惯与骨密度关系,为提高小学生骨密度,以早期达到骨峰值量,防止日后的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青少年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表,对2005-10/2006-01延吉市802名6~15岁朝鲜族、汉族小学生进行关于一般情况的调查以及运动史、睡眠和休养状况、饮食生活习惯等的问卷调查,并用超声波骨密度测定仪(AOS-100) 进行右脚跟骨的骨密度值测量,根据伟导速度和透过指数,计算出综合骨评价值,将有关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调查结果一般情况:有效回答问卷率为97.9%(785名),其中朝鲜族395名,男生240名,女生155名;汉族390名,男生207名,女生183名.两民族之间的年龄及年龄构成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体质量指数及骨密度:朝鲜族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P < 0.05),朝鲜族的骨密度也高于汉族(P < 0.001).③运动与骨密度关系:经常参加运动者的骨密度高于不经常参加运动者(P < 0.05).④睡眠和休养状况与骨密度关系:睡眠质量优者骨密度高于睡眠质量差者(P < 0.05).⑤饮食习惯对骨密度的影响:汉族经常摄取豆制品者骨密度高于不摄取者(P < 0.001).结论:不同民族骨密度有差异;加强体育运动、提高睡眠质量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骨质疏松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峰值骨量达到和骨量丢失均受遗传因素影响.观察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降钙素受体Alu-Ⅰ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频率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试验于2005-06/2007-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试验对象:选取332名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纳入标准:健康门诊查体人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患者;患者对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各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骨代谢相关疾病史;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其中骨质疏松合并骨折75例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余257例经过骨密度测定确定骨量,按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分为骨量正常组(n =201)及骨质疏松组(n =56).②试验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测定257名山东半岛汉族成年人和75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降钙素受体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粗隆间、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纳入受试者33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本试验人群降钙素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定律(χ2=0.47,P =0.493).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9.5%,CT型占10.5%,TT型占0%.②年龄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值之间呈负相关(P < 0.01),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值之间呈正相关(P < 0.01),在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女性CC基因型较CT基因型在ward's三角区有较高的骨密度(P < 0.05),骨量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山东半岛汉族女性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之间存在一定关联,降钙素受体C1377T基因多态性可能成为胶东半岛汉族女性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冬泳运动对中年女性骨密度、骨矿含量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以及与骨代谢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沈阳体育学院进行。由沈阳市冬泳协会组织冬泳爱好者和非冬泳试验对象各36人,年龄50~55岁,其中冬泳爱好者作为冬泳组,非冬泳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较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均无明显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骨代谢疾病,近期未服用激素类和抗癫痫类对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冬泳组经3周适应性运动后,每周在2~10℃水温中游泳3次,5~10min/次,每次游泳前后分别进行5~10min的热身和调整运动;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措施。运动周期结束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试试验对象骨密度;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分析睾酮、雌二醇和骨代谢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纳入冬泳爱好者36人及非冬泳36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干预后各组骨密度测量结果:冬泳组桡骨远端的骨密度、骨矿物质均高于对照组[(0.98±0.04),(0.96±0.08)g/cm2;(0.72±0.15),(0.62±0.24)g/cm;P<0.05],骨宽无显著变化(12.25±0.17),(12.20±0.16)cm。②干预后各组血清生化指标的测量结果:冬泳组血清中骨钙素、睾酮、雌二醇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13.40±3.60),(11.60±3.20)μg/L;(2.67±0.75),(2.23±0.67)μg/L;(64.60±22.50),(53.90±20.50)ng/L;P<0.05],血清钙、磷、皮质醇两组无显著差异[(2.25±0.16),(2.20±0.24)mmol/L;(1.35±0.22),(1.26±0.23)mmol/L;(313.60±122.00),(300.10±118.00)mg/L;P>0.05]。③干预后冬泳组各项指标与骨密度相关分析:冬泳运动改善血清睾酮、雌二醇和骨钙素的浓度,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323,0.311,0.407)。结论:冬泳运动影响中年女性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和骨矿物质的含量,提高骨钙素、睾酮、雌二醇的血液浓度,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