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有着极大作用。本文就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小班化教学模式进行相关分析,提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作用,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乡村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少,这也就逐步地形成乡村小学小班化的教学现状,与城镇小学小班制有所差别的 是,乡村小学小班化是由于人数不断减少而不得不采取的小班规模,小班化教学能更具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不断的改善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内容来对固定数量学 生的班级所采取的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要求,为做好乡村小学 小班化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3.
曾经留学欧洲、现在外企工作的邱先生,把女儿送到了家门口的小班化特色教育学校。尽管很多亲友告诫他:"所谓小班化学校,现在差不多成了普通小学的别称,因为只有这些学校,招不满每班40人,才有条件搞小班化。没有一所名校,会让招生人数少于50人。"但邱先生还是毅然决定让女儿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他考察过离家很近的那所小学后说:"它特别像美国的公立学校,操场大,运动设施齐全,教室布置十分缤纷,有孩子们放书包和衣物的柜子。课桌是一种有趣的六边形,方便拼成各种形状的花朵来组织小组讨论。老师很有经验,很和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96-297
从"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呆板等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共著教材;圆桌小班化授课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一流学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7,(4)
<正>班组长是企业的兵头将尾,是企业经营的一线指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联系企业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纽带。班组长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班组建设的成效,决定着企业效益能否最终实现。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成校运用"四步法",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打造"金牌"班组长培训项目,为企业培训和输送了一批优秀的班组长。2012年至今,共有236家企业的1 475名班组长或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2015年实现小班化教学,2016年推出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系统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6.
从推行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教学方式;建立系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实行主讲教授负责制;深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改革;建立校企钢铁一冶金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等6个方面对机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以冶金机械装备为基础。与计算机、控制、管理等学科有机结合,构建了“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重实践、求个性、懂管理”的培养体系,培养了从事冶金机械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运行维护、工程管理的德智体美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质量。方法采用了任务驱动和小组研讨相融合的教学改革,建设了线上线下分工明确、相互支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品设计任务,链接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讨论交流;线上组别和线下组别设计,推动课堂小班化教学改革;线上线下师生角色定位清晰,保障学生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结果从教学实践效果上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作品设计任务的完成质量。结论 "任务驱动和小组研讨"模式能够有效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有利于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为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回顾科学发展的历史,总结科学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行业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高等农业院校交叉学科的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革新思路,即改变以往学分制体制下所有课程小型化、短课时、单学科教师教授知识的模式,对学科交叉的专业课改用长课时、小班化、多学科教师授课的方式,以达到引导学生更系统地认识专业知识体系并使其拥有更好的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11月12~15日,由江苏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江苏农村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暨首届农业创业致富大赛活动,在举办第一阶段集中培训和技术专家跟踪服务的基础上,对参训学员进行了第二阶段稻麦、园艺分行业的小班化培训。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广校、溧阳市农干校对此次培训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培训班上,江苏农村经济杂志社张玉庆社长、蒋建兴副社长等分别就培育家庭农场的经营理念与提升经营能力进行了专题讲解,让学员们领悟到做为一个家庭农场主不仅要有"六识",即风险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现场教学中,现场是教学地点、教学素材、教学教材,还是教学案例.相同的现场教学基地会带来不同的现场教学,根源就在于相同的是教学环境、教学素材,不同的是教学情境、教学教案.情境是需要管理的.教学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共同构筑了教学情境的现实和虚拟的双重属性,现实属性的组织管理和虚拟属性的塑造管理构成了现场教学情境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志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80-4181,4186
在分析国内双语教学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以名园鉴赏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从教材汇编、课前调研、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综合考核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六大方面针对双语教学的问题,提出了换位教学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并以此来探讨景观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雨课堂”是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互联网+教育”智慧教学模式,通过同步两个线上和线下通道,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本文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森林生态学”为例,针对该课程内容多且课时少的矛盾,介绍了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新的尝试,重点阐述了“雨课堂”在课前推课、课堂互动、课后测评等教学关键环节中的特点和优势,并对“雨课堂”使用前后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雨课堂”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介绍了知识模型的概念、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基于概念图的知识模型在信息检索课课程讲授环节中三个方面的应用和课程实践环节中两个方面的应用,并通过搜索引擎和信息检索两个实例说明了其构建方法和六个构建步骤。  相似文献   

14.
以邵阳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实施"课内课外结合、产学研联盟"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姜绍静  姜玉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160-14161
以《村镇规划》课程为例,介绍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提出了实现特色实践教学的途径,肯定了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时政要点相结合、整班授课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革新。并指出在考核方式上,实践教学也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SPOC是一种小规模、限制性的在线课程学习模式,能促进慕课与传统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本研究结合SPOC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石河子大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现状,探讨构建基于SPOC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模式,为全国各高校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推拿手法学》课程是推拿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关键是培养学生推拿手法操作技能。笔者遵循中医推拿传统文化传承理念,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如落地推拿练功“课中课”,开展“师承”相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更快地达成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高等学校应更加注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而加强实践性教学,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以河北省两所重点高校为例,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明显不足,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单一、课时安排少、经费不足、缺乏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初步构建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财经类专业学生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以期对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提高财经类专业创新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宋茹  韦荣编  方旭波  孙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74-13074,13077
以食品分析课程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设计。通过案例分析、结合教学目的和生产实际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探究结果能力,促进了学生对食品分析课程学习兴趣,为食品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主要从农、林类高校通识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大方面论述通识课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涉及通识课的管理、质量要求、课堂教学内容、方式和考核,并总结河北农业大学的宝贵经验,为学校下一步的通识课教育改革和农、林类兄弟院校的通识课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