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信息融合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目前已经在石油输送管道中应用的SCADA系统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中;该方法应用管道泄漏时的多种特征信号,采用最优加权融合算法将多元信息综合处理,扩展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检测范围,提高了泄漏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在实验室用水泵和不锈钢管道组成的水循环系统进行了模拟实验,通过对比验证了信息融合检漏方法比单一检漏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声波法检测管道泄漏的原理和智能管道检漏仪的组成。结合LabVIEW的特点,分析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管道检漏系统的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整体结构。该系统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好,失真小,频带可调。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前已经在石油输送管道中应用的SCADA系统,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管道泄漏检测系统中;该方法应用管道泄漏时的多种特征信号,采用最优加权融合算法将多元信息综合处理,扩展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检测范围,提高了泄漏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在实验室用水泵和不锈钢管道组成的水循环系统进行了模拟实验,通过对比验证了信息融合检漏方法比单一检漏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直压检漏法和红外皂膜流量计技术设计的智能检漏泄漏量测试仪器,这种仪器兼备检漏测试和泄漏量测试的功能;通过分析可消除自然光直流干扰的皂膜检测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简化了皂膜计的结构,并且论述了泄漏量检测原理、气路设计、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设计出检漏泄漏量测试为一体的高精度、便携式的检漏泄漏量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国内供水管道听音检漏方法可靠性低、抗干扰性差等特点,本文根据供水管道泄漏声信号的频率分布特点及互相关检测法,设计基于TMS320VC5402的漏水检测仪。该仪器采用改进周期图法对管道振动信号进行功率谱估计来判断管道是否存在泄漏。在对漏水点定位时,使用两台漏水检测仪同时采集管道泄漏声信号并用互相关算法计算漏水点的位置。文中给出漏水检测仪的硬件设计框图和软件流程图。整个系统由DSP最小系统、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单片机人机接口模块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具有较好的检漏能力且定位误差在半米以内。  相似文献   

6.
相关分析在原油管道泄漏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套原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提出了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压力波信号进行处理,再用快速微分算法捕捉特征点,用于管道泄漏在线监测的方法。实验表明,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对油气输送管道进行检漏,具有简单方便、精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刘婷 《传感器世界》2011,17(1):23-25,5
石油工业在我国现代工业中占有重大比例,管道输送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远距离管道输送在输送过程中的泄漏不仅造成资源和经济损失,且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现有传感器检漏技术范围受限这一不足,结合分簇路由协议适合大规模网络,便于管理的优点,提出了将该协议应用到远距离输送管道的传感器检漏方法中的思...  相似文献   

8.
有效预防并解决长输压力管道在运行中发生的泄露和爆管故障是传输工程中的一大技术瓶颈。近几年,刚兴起的光纤传感技术在压力管道检漏方面的应用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有着诸多的优势。光纤传感监测管道泄露的技术主要分为分布式与准分布式两大类,结合国内外压力管道检漏技术的发展现状,分别论述分布式与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压力管道检漏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煤矿井下瓦斯抽采主管道漏点定位大多采用单一定位方法,存在适用性差、效率低、易受环境影响等问题,结合流量平衡法、负压波法和小波降噪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态模型的井下抽采主管道泄漏定位方法。首先分析了管道首末两端流量变化规律及差值大小,排除干扰信号,利用流量平衡法对管道泄漏状态进行定性分析,判断管道是否泄漏:比较正常运行及发生泄漏情况下的流量变化,当管道首末两端流量差大于管道流量差阈值时,即为工况改变或发生泄漏;然后根据负压波在管道内的传播机理,采用小波降噪技术对压力信号进行消噪处理,结合邻域差值法寻求信号突变点;最后通过泄漏定位公式计算漏点位置,从而实现对管道漏点位置的有效定位。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汽车乘员舱的热舒适性,缩短空调制冷系统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对某车型乘员舱空调制冷过程进行30 min的CFD瞬态计算.由管道流量分配和总压分布可知,各管道流量分配较均匀,总压分布合理,没有压力损失过大的区域.由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可知,空调开启15 min后乘员舱温度基本稳定不变,达到人体舒适温度,但舱内后排中间位置温度偏低.计算得到的舱内监控点温度曲线与试验所测温度曲线基本吻合,证明该数值仿真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智能轨道交通空调系统智能控制需求,采用变频空调机组技术,集制冷、制热、新风、废排、空气净化、除湿、被动式压力控制保护为一体,设计研发了轨道交通空调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并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压缩机运行频率可实现车内温度的精确控制,使实际温度逐步接近目标温度,温度波动范围控制在±1K以内;变频技术可避免压缩机频繁启停,降低空调能耗10%以上;空气净化装置可实现甲醛去除率约为86%;细菌去除率约为92%;PM2.5过滤效率可由40%提高到70%;同时智能运维系统对空调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降低公司的维保人力成本;该研究可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的智能化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制冷空调系统(主机)的效率偏低、能耗较大、制冷主机制冷量衰减速度较快、设备事故增多、维修费用上升,因此,重视和解决好水质的运行和管理已经成了保障空调制冷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制冷站控制系统易产生振荡, 且无法实现系统性能整体优化的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制冷站非线性 预测控制策略, 优化目标函数设计为满足建筑冷量需求的同时, 尽可能提高系统整体能效. 为解决上述两个优化目 标之间的矛盾关系, 本文采用模糊逻辑设计了优化目标权重自适应模块, 实时求取权重因子最优解; 针对非线性系 统在线优化求解困难问题, 本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滚动优化算法, 采用神经网络作为反馈优化控制器, 并将系统优化目标函数作为在线寻优性能指标, 结合Euler-Lagrange方法和随机梯度下降法对控制器权值和阈值进 行在线寻优, 算法计算量小, 占用存储空间适中, 便于采用低成本的现场控制器实现制冷站预测控制. 仿真实验结果 表明, 本文所提出的预测控制策略与PID控制相比, 在未加入优化目标函数权重自适应模块情况下, 系统平均能效 比提高约32.5%; 进行优化目标函数权重自适应寻优后, 系统平均能效提高约39.43%.  相似文献   

14.
海水TOC现场分析仪中的海水加热制冷系统是待反应海水前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闭环PID控制技术,通过一体化加热和半导体制冷为手段,以实现海水在管路中先加热到45℃后制冷到20℃的恒温设计方案.分别介绍了方案的原理和加热制冷模块的设计方案,并对温度控制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双螺杆制冷压缩机在商用制冷与空调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一套双螺杆制冷压缩机转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对系统的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然后详细说明了系统各部分基于NURBS的数学模型和在VC++环境下的实现方法,并对前人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开拓创新,完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PLC和触摸屏组合在中央空调及制冷实验平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PLC程序的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PLC与触摸屏的通信方法,并对触摸屏组态画面的设计进行了说明。PLC和人机界面(触摸屏)通信采用了MPI通信方式。目前该控制系统已经在河海大学中央空调及制冷实验平台上投入运行,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徐庄煤矿深部开采局部地区热害现状及井下局部制冷降温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适用于徐庄煤矿的局部可移动机械制冷降温方法: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并采用2台TS-300B井下制冷装置分别对-750水平西轨道大巷和胶带输送巷道进行制冷降温;介绍了制冷降温系统的设计方案,测试了系统降温效果,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井下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大大改善了井下工作环境,提高了高温条件下职工的出勤率及生产效率,但还存在制冷装置排热受环境影响较大、冷凝器喷淋水损失较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飞机空调系统对飞机和旅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飞机QAR(Quick Access Recorder)空调数据的健康评价进行预测,可以保证乘客和机组的飞行舒适性、安全性,以及电子电气设备工作的稳定性,避免机械故障导致的航班延误或取消。为提高空调系统状态监控SVM模型预测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SVM空调状态评估方法。通过实验结果可知,使用A320飞机空调系统状态监控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预测分析,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评估空调系统状态。  相似文献   

19.
针对装甲车辆驾驶舱温度调节的迫切需求,对基于半导体制冷的大空间温度调节装置进行试验研究。设计了大空间试验箱、半导体制冷系统和基于分布式传感器的温度监测系统。选择不同类型的制冷片,使其工作在不同电流工况和散热条件下,得到了制冷片两端的温差与箱体内平均温度随制冷片工作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显示半导体制冷片冷热端与箱体内温度的变化情况;制冷片和制冷片工作电流的选择要与制冷系统的散热强度相适应才能达到良好的制冷效果;适当增加制冷片冷端的散冷能力,有助于降低制冷片两端的温差,提高制冷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吸收式制冷系统将是制冷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吸收式制冷系统管线长、设备复杂、监控点多、监控点分散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和CAN总线的分散式参数采集和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CAN总线技术,开发了具有模拟量采集和控制的 CAN 节点,实现了对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参数控制,并利用上位机LabVIEW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采用CAN总线技术组成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彻底分散,使系统结构简单、工作稳定,能实现多节点信号的实时通信与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