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信贷消费,人们已经不再陌生。按揭购房、贷款买车让许多人圆了“住房梦”、“汽车梦”。然而,信贷消费在IT领域还很少见,谁会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人呢?前不久,天雄伟业科贸公司推出了以笔记本电脑为主的信贷消费业务,可谓开风气之先。 天雄伟业副总经理李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雄之所以推出IT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谁切走了电子政务蛋糕中最大的那一块?是谁正在不明朗的格局中迅速崛起?是谁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可?又是谁被电子政务拒之门外?电子政务IT100强的成功之道,中国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即将过去的2002年的商业传奇,10月28日公布的“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期待您的关注:在此之前,有关电子政务的所有数据都是笼而统之的揣测,所谓这个领域的IT产业秩序也多是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谈;而在此之后,有关电子政务市场的讨论将变得更有针对性,更为“可预期”、“可分析”、“可具体化”,我们将知道这个市场“是什么”,“有谁在做”、“做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国涌现出大批具有竞争力的IT企业,IT产品推陈出新,IT企业经营亦是新招迭出,IT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被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2003年IT业究竟谁主沉浮?谁是IT企业翘楚?岁末将至,中国最大的IT门户网站天极ChinaByte将携手新浪网、经济观察报举办“2003年度中国IT风云榜”评选活动,评选出读者心目中2003年度“十大IT新闻”、“十大IT人物”及“十大最受尊敬的IT企业”,角逐将见分晓。  相似文献   

4.
从观点到观点梳理,从统计到统计分析,这样的做法让身处第一线的信息化实践者很不以为然,到底谁更了解事实的真相呢?面对主要特点是“永远不变的是变化”的IT技术和IT应用,谁又比谁高明多少呢?IT业试图以自己丰富、具体的实践给出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说“英雄”,谁是真的“英雄”? IT产业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英雄辈出!说到英雄,人们首先会想到那些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IT产业风云人物,他们自然无愧于“知识英雄”的称号。然而,另外一些人也不容遗忘——他们就是站在IT应用第一线、致力于运用IT技术、IT产品、IT系统创造价值的IT用户。“2003年中国IT用户年会”正是奉献给这个英雄群体的一场盛会!  相似文献   

6.
有许多人都在跟我说现在IT专业越来越难走,是这样吗?2001年互联网泡沫经济破灭了,如今的IT行业越来越趋于理性化;从一些数据看,市场上需要的IT人才不是少了,而是更多。那到底IT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复合型人才”,就是说你在具备你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IT技术能力。而一些已经在从事IT行业的人们早就意识到IT行业是一门以学习为本的行业:“随时学习终生学习”,你才可以在IT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有许多人都在跟我说现在IT专业越来越难走,是这样吗?2001年互联网泡沫经济破灭了.如今的IT行业越来越趋于理性化。从一些数据看,市场上需要的IT人才不是少了,而是更多。那到底IT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复合型人才”,就是说你在具备你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IT技术能力。而一些已经在从事IT行业的人们早就意识到IT行业是一门以学习为本的行业。“随时学习,终生学习”,你才可以在IT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一位长者说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要永远比其他领先者走的更前”。这带给我们思考“谁是领先者?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这一点的?如何才能比那些所谓的领先者更前进一步呢?”而就存储区域网络(SAN)市场来看,这一领域的领先者包括,可以处理海量存储数据的数据中心,以及那些能够成功应用如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Io T)等最新的技术趋势的IT群体。这样的IT群体是企业计算中的“闪亮”明星。  相似文献   

9.
IT产品给人以理性、严谨、高科技甚至冷冰冰的感觉,凝重如一块金属。 娱乐则给人以感性、自由、时尚甚至热情奔放的感觉,鲜活生动如一团火焰。 那么,用“娱乐之火”烤灼“IT之金”,将会产生怎样一番图景?  相似文献   

10.
谁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小企业成了IT厂商眼里“香饽饽”。不过,虽然这几年来很多厂商都宣布进军中小企业市场,但事实上并没有谁真正从这片市场中捞取了大笔的钞票。是因为厂商提供的产品不能契合企业的需求?还是因为企业本身的不成熟?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一直没有定论。但不管是什么原因,IT厂商们对中小企业市场仍然保持了“不减的热情”,如今,用友又杀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两种路径     
《互联网周刊》2004,(30):30-32
“e家佳”与“闪联“的出现分别代表了家电厂商与IT厂商向家庭网络进军的两种路径。谁终将胜出仍难预料,融合会是它们的最终结局吗?  相似文献   

12.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不一定有道理,可“不‘e’是可耻的”却一点也不错。最近一段时间,“e”成了这个圈里最时髦的话题。IT 公司和有志于 IT 的大小公司纷纷提出各自的 Internet 战略。“e”这,“i”那,仿佛谁不谈“e”或“i”,谁就是老土,谁就是木乃伊。最近,这股风也刮进了国内,开得起新闻发布会的大腕们频频作秀,慷慨陈词,仿佛谁不谈“e”,谁就过不了这个年,谁就低人一等。谁让咱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是爱热闹。好不容易和世界接轨一次,不来“e”一把,那怎么行。  相似文献   

13.
<正>许多人会问:“麦特卡夫是谁?”他是以太网之父,是3Com创始人,是一位广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一位见多识广的博学者,还是业内著名的会议主办人。麦特卡夫老了,不能像如今的年轻  相似文献   

14.
微软要在它的Windows 2000中捆绑汉字手写输入技术,这在中国的IT业界引起了一场风波。汉王说“这是了不得的天大的事”,说过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扬言要采取各种手段来制止这件事情。后来事情虽然以微软在最后关头放弃捆绑而结束,但是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纷争,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我们在想:为什么人家的一个捆绑就能够引发我们IT行业的一场大地震呢?中国的IT行业健康吗?这件事情真的已经风平浪静了吗?或许,几位业内人士的观点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毕竟,我们都很关心中国IT行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多年以来。通过各种概念对“整合”所进行的渲染.使人们对这两个字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如同当年ERP提出整合企业设计、采购.生产、财务、营销各环节而一时大热。后来号称能整合企业内不同性质的业务应用系统与作业程序的EAI又火了一把。“整合”如今又成了2004年的流行语.谁都把它挂在嘴边;你的企业整合了吗?如今。IBM又带来让企业魔方运转的“整合之道”。有了IT巨头的柴薪.看来整合的火种不仅延绵不绝.更要越烧越旺了。眼见几番潮起潮落.不得不让人多个想法;这一次会不会又是铁打的“整合”流水的概念?数年的整合“接力赛”之所以没有好成绩。还在于市场的不成熟,证明了供求关系左右结果这一真理的颠簸不破。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整合之后。这回市场做好准备了吗?  相似文献   

16.
谁把手表的精致扩展到了IT? 谁把环保的极致引入了IT? 谁拥有液晶板最多的专利? 谁会首推4转成像的彩激? 是爱普生。这个与精致同义的名字居然在记者采访其总部及它4个工厂时不仅展示了它的精致,同时也显露出了产品市场的疯狂。  相似文献   

17.
1在IT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在1997年,那时候分销商只关心“货”,不关心到底谁会买,也不关心到底该卖给谁?甚至,不知道把产品宣传单发放给谁。为了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及市场状况,爱普生与当时的慧聪商情联合做了一个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一摸清各个区域的卖场状况。市场部全体出动,每两个人负责一个区域,到卖场、市场亲自与客户、经销商沟通,一个月下来,终于弄清经销商和客户的需求。记得那是1997年的夏天,我和另外一个同事负责中关村,当时找了辆三轮平板车。这段经历或许是现在的跨国公司、外企甚至是本土公司都无法想象的。2对IT业的愿…  相似文献   

18.
新锐 《软件》1999,(12)
1999年,如果问你中国最火的中小IT企业是哪些,你大概能回答出搜狐、网易、新浪等等。但是要问到美国最火的中小IT企业是哪些?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创业理念、产品和商业模式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美国IT行业的发展领先中国一步,尤其是中小创业公司,他们的创业视野有多大?涵盖了哪些内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他们,或许我们可以获得一个open-mined、一个创业启示,从而释放出藏匿在我们身体某处的创业能量。希望下面这篇文章能够使你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IT行业是幸运的,看看时下神州大地上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你便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而更令人兴奋的则是已经成为全社会信息化“龙头”的电子政务。未来5年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领域的投入将超过2000亿元,于是2002年“进军电子政务”、“推广数字政府”成了中国IT业最受欢迎的关键词。到底谁在这场用实力行使分配权的竞争中拿走了最肥的一块? 从近日贵刊“中国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IT人死于“心碎”?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某“知名IT评论家”的文章,说IT界“更多的公司、更多的人不是死于真正的市场衰退,而是死于自己的‘心碎’:信心、斗志和激情的丧失”。 这真是一篇主观唯意志论的奇文,看了让人哭笑不得。中国IT业的泡沫破灭是怎么造成的?它是能够靠“心情”挽救的吗?这个问题现在应当搞请楚了。 中国IT业的泡沫破灭是有其必然性的,我认为主要原因大抵有三:首先就是中国的IT业还是个幼稚产业,技术实力乏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