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日本公营住宅制度源于二战后新宪法中保障人权的规定。宗旨是对于住房困难的低收入者给予最低限度的居住保障。公营住宅是公共住宅体系的核心,以都道府县、市町村为事业主体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国家给予资金、技术方面的援助。供应对象主要是全社会收入水准的25%以下群体,在25~40%之间者可灵活掌握。公营住宅的入住者必须公开募集,在供不应求时抽签决定。居民一旦收入超过标准,则必须退出公营住宅。不得把住宅转租、改造。日本公营住宅制度随经济社会变化处于不断修改中。  相似文献   

2.
日本最初的公共住宅制度是以公库、公营以及公团为核心,主要致力于解决公共住宅不足的问题.公共住宅政策采用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住宅规划为目标、以公库为资金支持、以公团为建设主体"的模式.随着日本住房问题的改变,日本针对公库、公营、公团等公共住宅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公共住宅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也相应的作出了调整.通过对日本公共住宅制度改革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为现阶段中国公共住宅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日、韩公共住宅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低收入阶层供给公共住宅是政府的职责。公共住宅制度包括供给租赁住宅、供给出售住宅以及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和韩国的公共住宅制度,指出,日、韩两国以政府为主导,设立了专门的住宅管理机构和租赁住宅供应制度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中国正处于房价快速上涨阶段,建立完善的公共住宅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香兰 《社科纵横》2014,(11):56-59
日本面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分阶段推进黄金计划(1989年)、新黄金计划(1994年),黄金计划21(1999年),出台《老龄社会对策基本法》(1995年)、《护理保险法》(2000年)、《有关确保老人居住稳定的法律》(2001年)、《居住生活基本法》(2006年)、《关于促进租赁住宅供给的法律》(2007年),不断加大老年住宅保障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住宅紧缺问题,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住宅保障政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日本民法典关于租赁的规定无法保障承租人维持居住生活安定的需要.为此.民法典施行后不久,日本先后制定了<建筑物保护法>、 <借地法>、 <借家法>等多部带有社会法性质的特别立法,藉由这些特别立法,住宅租赁的对抗力得到加强,租赁存续期间受到保护,出租人的解约权被大大限制,承租人的续约权得到认可,租金的增减受到法院有效的控制.特别立法成为日本解决住宅问题,保障承租人住宅权利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在对住宅租赁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过程中,日本不仅注重建立和完善民法典和租赁特别立法等成文法律,也重视法院通过具有能动性的司法实践对着住宅租赁关系进行灵活的调整。一方面,法院通过判例对成文法加以灵活解释以保障租赁关系中承租方的住宅权,另一方面,通过调停制度促进租赁双方的交涉,维持住宅租赁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对住宅租赁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过程中,日本不仅注重建立和完善民法典和租赁特别立法等成文法律,也重视法院通过具有能动性的司法实践对着住宅租赁关系进行灵活的调整.一方面,法院通过判例对成文法加以灵活解释以保障租赁关系中承租方的住宅权,另一方面,通过调停制度促进租赁双方的交涉,维持住宅租赁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天桥"平民住宅"及其管理制度的构建,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城市住房保障领域的重要尝试,其中不乏创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天桥"平民住宅"问题丛生,其居住区的扩建没能有效实施,其管理制度也渐趋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9.
贺桂华  侯欢 《唐都学刊》2014,(2):124-128
我国自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后,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住宅房地产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等问题.住宅房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国家政府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在调控房地产价格时,始终应当坚持权力法制、秩序稳定、社会公平的原则.在住宅房地产价格调控时,要修改和完善《价格法》,完善土地调控法律制度,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制定专门法规调整我国住宅房地产,逐步扩大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惠及的范围,完善相关调控主体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由于住宅本身具有异质性,在时间序列分析过程中单纯采用交易均价进行核算无法剔除住宅异质性带来的价格差异变化,从而使得住宅价格波动不仅反映供求和投资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住宅本身因素变化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报告期中剔除住宅异质性对住宅价格波动的影响,可以为分析由市场供求等其他因素对住宅价格波动的影响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保障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基石,该人文精神决定了公平是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而分配公平则是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法的现实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这个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无力去追求分配结果的绝对公平,只能以追求生存权利的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权利公平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设置上,即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核心,全面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是保障公民生存权的底线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应该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住宅市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城市房价偏高以及供给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干扰了住宅市场的良性发展,甚至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1]。住宅市场所反映的特性是由住宅市场结构决定的,即住宅市场结构非均衡的结果。住宅市场结构应实现多元均衡。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由于战争中的破坏,住宅大量丧失,再加上自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工业发展需要雇用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住宅供需矛盾突出,住宅不足一直是困扰日本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仅就日本政府在解决住宅问题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以及今后改革的要点作一简单介绍。一、70年代日本的住宅政策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结束翌年的1975年,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住宅景气的恢复,并发行了巨额国债作为建房资本。其基本目标是经过努力,所有国民都  相似文献   

14.
《论住宅问题》是晚年恩格斯运用《资本论》的基本观点撰写的一部极富现实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文本.在驳斥米尔柏格和萨克斯解决住宅问题的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与权宜之计的同时,晚年恩格斯以实质正义理路超越了永恒公平原则,从中形成的住宅理论超越了各种乌托邦设计与意识形态的空洞说教,确认了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与实践前提,彰显了从根本上改变工人命运的宏愿.回到晚年恩格斯住宅理论的必要性在于澄明如何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公众利益,进一步探究如何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实质正义原则,这也是我们在当前解决中国住宅领域的复杂问题时应当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住宅需求以及人们对实现住宅公平正义的理想愿望,同时确认我们时代需要的政治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理论界部分同志对住宅商品化道路的探讨局限在“国家向个人出售公宅为主”的模式上,进而提出住宅私有化的主张。这种不去研究住宅运行机制,企望通过改变住宅所有制结构来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它既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住宅理论,又夭折了我国几十年住宅公有化的努力;据此而实践的房改方案也不尽人意,客观上还影响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住宅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住宅的历史、地位、作用和住宅与社会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住宅社会学是介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研究的内容较广泛,涉及的问题较庞杂。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住宅与城市规划,住宅与人口、家庭,住宅与政策、管理,住宅与制度改革等。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就可为制订城市住宅方针、政策和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家庭的发展,满足居民物质上、心理上和社交上的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住宅问题不仅是国内而且是世界性的社会经济问题。住宅建设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又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能把它看作“非生产性”投资。为此,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出住宅与社会各方面内在的相互关系的规律,指导实践,丰富理论,制订正确的方针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好住宅问题,从而逐步解除人民群众住房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以利于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  相似文献   

17.
中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社会》2003,(9):44-47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国政府为了稳定人民基本生活、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的为本国国民提供经济保障的制度类型。从英国的济贫法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一般而言,该制度体系具有保障国民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全体国民生活质量这两个层面的涵义和功能。目前世界上有17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但是各国(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相当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发展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天任 《学术交流》2004,(5):101-10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的一大发展趋势。我国住房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已与国际逐步接轨,发展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对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弥补房地产业资金缺口,合理配置社会闲置资金,刺激居民购房有效需求等有重要意义。我国发展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培育适合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市场环境,拿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推行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奎燕 《学术交流》2004,(11):74-77
目前,在我国推行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着抵押贷款规模过小、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不宽、商业银行积极性不高、信用制度不健全、法律环境不完善等问题。我国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低保是国家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维持正常生活一种补贴措施。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保障基本生存的条件下,通过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