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氏系列方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9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干扰素组,中西医结合组51例,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并在康氏"疫郁"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其系列方剂;干扰素组58例,采用α-2b干扰素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可在早期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提高症候疗效(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完全应答率为29.4%和49.0%,干扰素组为15.5%和31.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中西医结合组持续应答率为62.7%优于干扰素组4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氏"疫郁"理论指导下的个体化康氏系列方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能更快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症候疗效,更早地获得治疗应答,提高完全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  相似文献   

2.
康氏系列方联合α-2b干扰素对慢乙肝疗效及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氏系列方联合α-2b干扰素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干扰素组,中西医结合组70例,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并在康氏"疫郁"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其系列方剂;干扰素组70例,采用α-2b干扰素治疗。动态观察、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与干扰素组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患者实验完成情况。结果与干扰素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干扰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患者试验完成率高(P0.05)。结论康氏系列方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治疗的应答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有提高患者的耐受力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氏系列方联合保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41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给予康氏系列方辨证施治联合西药保肝治疗;对照组69例采用西药保肝治疗。疗程18个月。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以及HBV—DNA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且ALT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氏系列方结合保肝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ALT复常率,降低其复发率,并能一定程度提高HBeAg及HBV—DNA的自然阴转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0例予猪苓多糖合干扰素治疗,治疗组1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以自拟保肝清毒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146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例数为138例,对照组140例,ALT复常例数为89例,ALT复常率分别为94.52%73及63.5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有良好降低ALT近期疗效。治疗组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近期疗效,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通a-2b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a-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预测因素分析。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给予30例使用安达芬(安徽安科公司生产a-2b干扰素)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三次;30例给予Peg-IFNda-2b佩乐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聚乙二醇a-2b干扰素)1.0μg,k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疗程均为52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结果1.治疗结束和随访24周时,普通干扰素组与Peg-IFN组的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无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普通干扰素组治疗早期ALT更易反弹,随访结束时两组ALT复常率无统计学差异。3.治疗第1~4周HBVDNA明显下降〉2Log及治疗过程中ALT急性反弹,能取得持久病毒学应答,复发率低。结论两种不同剂型的a-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快速病毒学应答及AIT急性反弹是干扰素疗效的有效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应用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与单独应用肝康合剂和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总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肝功能、病毒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及两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90.4%、8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肝功能复常方面,3组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阴转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疗效,肝康合剂能明显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以3:1的比例依次纳入观察对象,最后纳入评价者136例,其中治疗组102例给予疏肝扶正合剂,同时联用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远策素(干扰素IFN-α2b)5MU,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远策素(干扰素IFN-α2b)治疗,用法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治疗6个月后)基本有效率分别为62.75%及41.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LT、AST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1%,治疗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发现腹痛、呕吐、黏膜灼伤等副作用。结论:使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结合干扰素治疗对合并活动性肝炎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27例合并活动性肝炎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为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组13例,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拉米夫定加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清除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1年后HBV—DNA清除率分别为100.0o,4和5.8%(P〈O.01)。HBeAg转阴率分别为60.5%和5.5%(P〈0.05),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76.9%和92.8%(P〉0.05),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6.8个月和4.5个月(P〈0.01),中住生存时间分别为9.5个月和6.5个月(P〈0.01)。结论:拉米夫定结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合并活动性肝炎的肝癌患者术后清除病毒复制,延迟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72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BV—DNA转阴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为61.1%,优于对照组41.6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降低停药后的复阳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a-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HCR和总HCR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常规、骨髓象恢复正常所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急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基脲联合干扰素a-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联合用药的剂量及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济生肾气汤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脾肾阳虚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效果。方法68例脾肾阳虚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IU/mL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2b注射联合济生肾气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1%和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表面抗原阴转率分别为12%和9%,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62%、HBV—DNA阴转率74%,对照组HBeAg阴转率47%、HBV—DNA阴转率5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1%,对照组5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济生肾气汤治疗脾肾阳虚型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汪志成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2):18-18,2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和对照2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1组采用磷钾酸钠治疗,对照2组采用α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和对照2组比较,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确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中途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通过观察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定量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观察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Tc)、抑制性T细胞(Ts)水平改变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应答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9.O%,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后12月外周血Tc水平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2月2组均能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其机制可能因足三里黄芪注射液穴位对慢乙肝Tc、Ts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及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初始治疗,第2个月时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次,1次/d,口服。2组均行维生素B、维生素C等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水煎分服,1剂/d。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占95.6%;部分有效1例,占2.2%;无效1例,占2.2%;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显效28例,占62.2%:部分有效8例,占17.8%;无效9例,占20.0%;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LT、AST、e抗原转阴率、e抗原血清转换率、耐药率、TBIL等指标2组治疗前后均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及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药愈肝汤口服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对照组44例予干扰素-α2b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1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路清治疗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9例以尿路清治疗,西药组35例以强力霉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5例以尿路清联合强力霉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为71.8%、西药组为48.6%、中西医结合组为88.9%。总有效率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但差于中西医结合组;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沙眼衣原体阴转率中药组为51.3%、西药组为42.9%、中西医结合组为73.3%,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尿路清是治疗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可以选择的药物之一,临床有效率较高,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确诊的63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并兼顾肾之阴阳平衡加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干扰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血清标志、病毒学指标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血清标志物、病毒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其收益为OR=0.14(95%C I=0.03~0.56),NNT=3(95%C I=1.8~9.0)。  相似文献   

19.
张玉红 《新中医》2012,(9):29-3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4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护肝、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辨证分型治疗,2组均治疗3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记录不良反应,随访7月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7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对照组为74.29%,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高于治疗组的2.8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梁芳  李长秦  李环 《山西中医》2009,25(11):31-31,33
目的:探讨肝康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9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肝康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和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经过6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及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