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在胃十二指肠患者术后的临床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EEN-PN)的临床支持效果。方法:将46例胃十二指肠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EEN-PN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内,术后第1天予以肠内营养(EN),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TPN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待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测量患者体质量,检测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肛门排气时间EEN-PN组为(48±6)h,TPN组为(7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5);EEN-PN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TPN组(P<0.01);E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组。结论:胃十二指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治疗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符合生理、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2.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及疗效。方法对59例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主要通过空肠造瘘和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肠内喂养最早始于术后48h,平均为(5.2±1.1)d,肠内营养时间平均(12.9±6.5)d。因腹泻、腹胀不耐受而中断肠内喂养2例,因导管堵塞中断1例,无其他喂养并发症。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放置导管式营养性空肠造瘘是安全、有效和廉价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接受胃癌手术后转入ICU的患者76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非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26%(2/38)、10.53%(4/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分别为(55.2±15.3)h、(8.4±2.2)d、(1.76±0.5)万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4±15.8)h、(10.3±2.8)d、(2.55±0.9)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降低胃癌术后患者手术并发症以及感染率的发生,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扁桃体周脓肿患者脓肿期手术切除扁桃体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60例扁桃体周脓肿患者,其中脓肿期手术组30例、择期手术组30例,对两组术后疼痛比较。结果:全部病例均在局麻下一次顺利完成手术。脓肿期手术组22例组织反应轻,8例反应重;择期手术组13例组织反应轻,17例反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h疼痛程度评分:脓肿期手术组(3.1±0.3)分,择期手术组(3.5±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48h疼痛程度评分:脓肿期手术组(2.9±0.5)分,择期手术组(3.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2h疼痛程度评分:脓肿期手术组(2.4±0.5)分,择期手术组(2.7±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肿期手术切除扁桃体术后疼痛较择期手术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机械通气患者98例,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照组仅用早期肠内营养,两组各49例,对两组VAP发生率、30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078,P<0.05);撤机后对照组再次发生VAP多于研究组(χ2=4.4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住院时间(8.90±2.43) d少于对照组(12.09±3.67)d;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53.8±3.90)h也少于对照组(62.90±4.90)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以显著减少VAP发生,缩短ICU病房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Ⅰ~Ⅱ级患者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对其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急诊ICU收治的腹内高压Ⅰ~Ⅱ级且需要行肠内营养的患者37例,分别记录初始腹内压(N0)、稳定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500ml后6h(N1)、12h(N2)、24h(N3)腹内压值。结果 患者腹内压N0: 15.2±3.6mmHg,N1: 16.3±3.2mmHg,N2: 15.8±4.2mmHg,N3: 15.1±2.1mmHg,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不增加ICU中腹内高压Ⅰ~Ⅱ级患者腹内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不同时间段行清宫术治疗疤痕妊娠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14年3月—2016年12月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0例疤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根据清宫距离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时间的不同分成3组,分别为栓塞术后24 h内(A组)、24~48 h (B组)、48~72 h (C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对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清β-HCG下降时间、子宫复旧时间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对比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栓塞成功,A、B、C三组清宫术中出血量分别是(9.3±1.9) ml、(17.1±3.9) ml、(110.0±54.4) ml;住院天数分别是(7.0±2.4) d、(5.9±2.7) d、(11.1±2.1) d;血清β-HCG下降时间分别为(18.6±5.2) d、(19.0±3.3) d、(21.2±4.4) d;子宫复旧时间分别是(41.1±1.1) d、(41.1±1.1) d、(41.5±1.0) d;3组病例中,A、B组较C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A、B组住院天数与C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血清β-HCG下降时间及子宫复旧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子宫疤痕处妊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能保留子宫的优势,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4 h内行清宫术治疗疤痕妊娠是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选择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根据生命体征和肠鸣音的恢复情况于术后12~72 h内(早期)随机给予肠内营养(EN组)和静脉营养(PN组)。分别于患者术后第1天(EN开始前)和第5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血清蛋白水平(包括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探讨肠内营养(EN)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术后的早期临床应用。结果:术后第5天EN组和PN组血清蛋白水平均比术后第1天明显增加(P<0.05),且术后第5天EN组血清蛋白水平较PN组患者高(总蛋白59.33±1.74 g/l vs 54.36±1.88 g/l;白蛋白40.65±6.03 g/l vs 33.30±4.92 g/l;前白蛋白0.31±0.08 g/l vs 0.20±0.06 g/l;P<0.05)。此外,EN组患者较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43.09±6.28 h vs64.08±3.01 h,P<0.05)。提示严重多发伤早期肠内营养可使术后肠道功能提前恢复,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概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入院后或手术后均停留胃管,每天抽胃液观察并查潜血试验,监测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20%)例,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4(46.67%)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对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 选择GCS4~ 8分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82例 ,随机选 41例 (实验组 )发病后早期 (2 4~ 48h)鼻饲生大黄粉 ,另 41例 (对照组 )未予生大黄粉治疗。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  37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实验组 13例 ,有12例上消化道出血治愈 ,治愈时间 (7.3± 2 .4)d(n =12 ) ;对照组 2 4例 ,有 14例上消化道出血治愈 ,治愈时间 (13.1±3.2 )d(n =14 )。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率和上消化道出血治愈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上消化首出血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早期鼻饲生大黄粉能有效防治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常规护理联合早期活动对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 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7月—2016年6月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入ICU<8 h谵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入ICU 8~48 h、48 h~出ICU谵妄的发生率(8.9%、2.2%)均低于对照组(25.6%、14.4%)(P<0.05),干预组ICU总谵妄率(20.0%)低于对照组(50.0%)(P<0.05);干预组谵妄活动减少型、活动增多型、混合型比例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例谵妄患者中活动减少型4例,活动增多型37例,混合型22例;干预组谵妄发生时间[(2.32±1.46) d]和对照组[(2.41±1.54)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谵妄持续时间[(1.87±1.25) d]短于对照组[(3.06±1.69) d](P<0.05);干预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治疗费用、ICU住院时间[(91.23±43.26) h、(1.58±0.87)万元、(6.32±4.31) d]均低于对照组[(122.25±51.27) h、(2.12±1.24)万元、(8.67±4.65) d](P<0.05)。 结论 常规护理联合早期活动能够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对谵妄的分型和通气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6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法 ,随机抽样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组 ,各 5 3例 ,观察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 (5 6.2± 16.92 )h ,出现并发症 3例 ;TP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82 .8± 2 5 .5 8)h ,出现并发症 10例。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按是否在机械通气48h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将56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8例和非早期肠内营养组28例,在摄入相当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出院时/死亡前APACHEⅡ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和非早期肠内营养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VAP病例数、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0.5±8.6)d/(32.4±11.0)d、(37.4±16.5)d/(66.7±26.2)d、25例/21例、11例/12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APACHEⅡ评分为(22.7±12.9)分/(24.5±15.3)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缩短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刘正基 《吉林医学》2010,31(36):6714-671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2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8例),A组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组,B组为单用奥美拉唑组,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A组24h止血总有效率为92.85%,与B组(80.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的止血时间是(24.51±5.35)h,比B组(27.55±5.93)h还要短;它的输血量是(12.31±3.13)μ,低于B组(15.13±4.31)μ,48h内的再出血率是3.14%,远比B组26.33%还低,均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130例进行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手术的患者,116例进行回肠膀胱手术的患者病例均选自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根据不同的尿道改流方式分为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组以及回肠膀胱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排尿次数等情况.结果 选取的患者均进行全膀胱切除术,手术均成功.在住院期间,进行直肠代膀胱手术的患者有14例发生并发症,进行回肠膀胱手术的患者有19例发生并发症.回肠膀胱术尿道改道的方法在手术时间(5.3±1.3)h,手术出血量(195.74±15.26)mL,住院时间(26.5±5.4)d,手术后排尿次数(5.5±1.7),并发症的发生(16.38%)中与直肠代膀胱(3.5±1.2)h,(153.54±14.26)mL,(21.5±5.3)d,(9.4±1.5),(10.76%)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生浸润性的膀胱肿瘤的患者实行全膀胱切除手术效果良好,尿道改流中直肠代膀胱优于回肠膀胱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早产胎膜早破(PPROM)后补充维生素C和E与潜伏期延长是否有关。方法:在此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60例孕26~34周的单胎PPROM患者随机给予维生素C(500m g/d)及维生素E(400U/d)或安慰剂直至分娩。所有妇女于入院后24h内接受2次倍他米松治疗,同时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结果: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如绒毛膜羊膜炎、早期新生儿脓毒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数,两组间重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亦无差异。两组间潜伏期(x±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5.2d vs3.5±4.0d,P=0.03)。结论:早产胎膜早破补充维生素C和E可延长潜伏期。维…  相似文献   

17.
张琳  陈红  刘芳  蔡芳  张英 《疑难病杂志》2012,11(5):354-356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和孕酮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收治入院的28例异位妊娠患者为异位妊娠组,同期30例正常妊娠的妇女为正常早孕组,比较2组对象血清中孕酮值和β-HCG 48h增长率,分别计算单独检测β-HCG 48h增长率、血清孕酮以及联合检测血清β-HCG 48h增长率和孕酮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异位妊娠组和正常早孕组孕酮水平[(29.3±2.2)nmoL/L vs(132.3±3.5)nmol/L]和β-HCG 48 h增长率[(24.2±3.5)%vs(132.4±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为77.6%,单用孕酮的诊断符合率为70.7%,而联合β-HCG和孕酮诊断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1.4%,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优于单项指标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β-HCG和孕酮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轶伟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44-134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术后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38例)和肠外营养组(34例),观察肠内营养治疗对术后肠梗阻病人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肠梗阻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2.1±5.1d和16.4±5.4d,肠外营养组为16.4±6.5d和22.7±6.8d,肠内营养组术后肠梗阻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够有效地缩短术后肠梗阻病人的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9.
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空间参考学习记忆影响。方法48只大鼠分别在人为照射X波段微波100mW/cm2、S波段微波100mW/cm2、电磁脉冲(EMP)6×104V/m照射后6h、1d、3d、5d、6d、7d、10d、14d、21d、28d、6月、12月,应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采集平均逃避潜伏期(AEL)数据,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规律。结果1.各组动物均经历学习阶段(6h~3d)、短时记忆阶段(5~28d)和长时记忆阶段(6~12月);2.三种波段辐照组照后6hAEL[EMP:(50.81±11.46)s;HPM-S:(56.06±9.47)s;HPM-X:(50.94±10.03)s]较对照组[(58.00±5.78)s]明显缩短(P<0.05),1~3d呈延长趋势;3.辐照组照后4~28dAEL较对照组延长,其中5~10d最为显著(P<0.05及P<0.01);4.辐照后6月AEL[EMP:(5.19±1.51)s;HPM-S:(5.69±1.69)s;HPM-X:(5.34±1.82)s]仍较对照组[(3.97±1.09)s]显著延长(P<0.05及P<0.01);5.辐照后12月AEL[EMP(6.44±2.19)s、HPM-S(15.06±6.33)s;HPM-X(12.25±11.33)s]仍较对照组[(5.06±1.18)s]明显延长,其中两微波组较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也较EMP组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三种波段辐照后空间参考学习能力、短时记忆能力和长时记忆能力均明显减弱,具有抑制和延迟效应,晚期尤为显著,微波组重于EMP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同一手术治疗组结肠癌采用CME术式治疗的7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不含Ⅳ期肿瘤及肠梗阻病例)。 结果 75例均行CME。无手术死亡病例。淋巴结清扫数(15.93±6.898)枚,手术时间2.25~3.5 h,术中出血量(73.20±31.544) mL,术后排气时间(5.36±2.893) d,排便时间(6.73±2.983) d,住院时间(15.33±3.342) d。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出院30 d内无再入院病例。术后1年总体复发率为1.6%(1/61),1年总体死亡率以及肿瘤相关死亡率为0%(0/61)。术后2年总体复发率为3.7%(1/27),2年死亡率以及肿瘤相关死亡率为3.7%(1/27)。 结论 CME可完整切除脏层筋膜在内的结肠及周围的血管、淋巴及脂肪组织,以此达到淋巴结清除的最大化,同时,手术风险可控。术后短期效果良好,但远期疗效尚待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