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GAMIT对地球模型的修正和主要误差参数的估计,在CORS系统建立过程中,中、长基线解算方法使基线数据解算更精确.方法方法中利用精密星历,通过GAMIT软件解算沈阳市某地区CORS系统中的基线,与常用徕卡LGO解算出的基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中、长基线解算结果中可以看出,LGO广播星历基线标准化均方根残差σ1在5.22~7.20mm、LGO精密星历基线在σ1 3.02—4.18mm、GAMIT基线σ1在1.06—2.73mm结论中、长基线解算采用广播星历精度较差,精密星历能够较好提高精度,GAMIT通过对地球模型的修正和主要误差参数的估计能够使基线数据解算更精确.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测动态导航观测异常和动力学模型异常,采用预测残差构造观测误差和动力学模型误差整体检验 法,对观测异常可分别采用以模型为准的观测异常检验、以当前历元可靠观测为基准的异常检验或以Kalman 滤波估值为基础的异常检验的方法;对于动力学模型异常检验,可以分别采用状态不符值检验法、以状态参数 Kalman滤波估值为基础的动力学模型异常检验或以可靠观测为基础的动力学模型误差整体检验的方法。分析 了以上几种检验方法的特点,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观测异常或动力学模型异常处,异常检验 对导航数据精度有一定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多余长基线对CORS 数据解算精度的影响, 以广西地区的CORS 基准站为例, 选择了7 个连续年积日不同观测时间段的CORS 观测数据, 同时引入IGS 站形成多余长基线。结合生产实践, 分别采用商业软件TBC 和科研软件GAMIT 对 CORS 数据进行处理, 以定量分析两种不同解算模式在不同观测时间段中多余长基线对高精度CORS 数据解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采用TBC 或GAMIT, 多余长基线都会对高精度CORS 数据解算精度产生影响, 且观测时长较短时, 影响尤为明显; 随着观测时间增加,影响逐渐减小。在软件解算质量方面,TBC 的解算精度略低于GAMIT 的解算精度。TBC 作为一款商用软件,其操作简便且界面实体化,基线解算精度与GAMIT 差异不大, 在实际生产应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长距离网络实时动态定位(RTK)方法.利用长距离参考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多频观测数据确定宽巷整周模糊度,通过顾及大气误差的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模型,解算双差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考虑长距离参考站观测误差的特性不同,将观测误差进行分类处理,利用参考站观测误差和区域误差内插法分别计算流动站的电离层延迟误差和非色散性误差,并改正流动站载波相位观测值的观测误差.使用流动站多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确定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并进行位置参数的计算.使用长距离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实测数据进行算法实验,流动站定位结果与坐标已知值在E,N,U 3个坐标分量方向的偏差达到厘米级水平,3个坐标分量差值的RMS分别为10,14,35 mm.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BDS长距离网络RTK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流动站载波相位观测值的系统误差,实现流动站用户的厘米级定位.  相似文献   

5.
针对全球定位系统动态定位精度差的缺陷,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全球定位系统动态单点定位误差模型.首先采用逆序检验法检验误差序列的平稳性,然后依据样本数据的偏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的统计特性确定误差序列为AR(10)模型,最后使用矩估计方法完成参数估计.模型适应性验证表明,全球定位系统动态单点定位误差序列可用AR(10)模型表示.将这种全球定位系统动态误差模型应用于60km/h车速的车载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输出数据的滤波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纬度定位数据的均方误差减少了27%左右.  相似文献   

6.
针对影响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GPS)变形监测的多路径误差和观测噪声,建立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系统趋势分离与滤波去噪模型,改正GPS变形序列,构建带有正则化参数的加速度位移重构模型,分析GPS位移本征模态函数分量与加速度重构位移的相关性,通过加速度重构位移高频分量和GPS位移低频分量重构桥梁真实结构响应,达到提取桥梁变形信息的目的.模拟数据分析表明,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滤波去噪能够有效削弱测量随机误差,不同噪声水平下,加速度重构位移信号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 mm,重构位移相似度达到98%以上.利用Wilford悬索桥实测数据进一步验证得出,提出的模型能够提高桥梁位移监测精度及可靠性,最大的桥梁变形达到2cm,提取到桥梁的振动频率为0.16,1.64,2.16及4.51Hz.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软土地基沉降模型的预测精度,将现有的Logistic模型和Von—Bertalanffy模型进行叠加,提出了L—V模型,并利用Origin拟合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将该模型应用到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并与Logistic模型和Von—Bertalanffy模型比较。结果表明L—v模型全过程沉降预测的拟合程度最高,达到0.9978;沉降后期L—V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1.512)小于Logistic模型(RMSE=2.930)和Von—Bertalanffy模型(RMSE=3.624)的均方根误差,其预测值更加接近观测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GPS对超长大坝垂向变形进行监测,为获得大坝监测点精确的垂直位移.方法通过优化高精度GPS分析软件中各种误差改正与精密解算模型,对参数选取进行实验以获得最优解算参数组合;利用二等水准测量结果,对GPS监测结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得到的GPS监测变形量与水准测量变形量差值中误差〈1mm,且GPS所测大地高变形量与二等水准测得的变形量间存在一个较小的系统偏差,其值在0.5—1mm之间,该系统偏差不影响垂向变形监测的结果.结论平原地区超长水坝可用GPS监测代替精密水准测量对坝区的垂向变形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变形观测数据时间序列建模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变形观测数据时间序列建模中的数据预处理、模型 选择、模型定阶与系统稳定性检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分析数据趋势项提取的AR模型方法,编写了C语言 计算程序,实现了样条函数插值方法、周期项提取的差值法,建立ARMA分析模型,对变形预测数据与实际观测数 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变形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永丰  雷金喜 《宁夏工程技术》2003,2(4):371-373,376
着重阐述了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首先对一般的高层建筑物来说,只需二等水准测量即可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其次,对于沉降观测点及观测的周期,通常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布设观测点,观测的周期一般以一个结构层为一个观测周期;第三,对沉降观测结果的整理,要定期定人及时准确,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处理;最后,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为下一步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尺度小波分析的大坝变形自回归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序列一般具有较明显的多尺度特征、年周期性和非平稳趋势性等特点,为克服自回归模型在大坝非平稳性变形预测方面存在的不足,利用多尺度小波分析理论在处理非平稳信号上的优势对变形监测数据序列进行分解和重构,然后对重构的不同尺度下的数据子序列分别建立自回归预测模型(AR模型),最后叠加各尺度下的预测结果,从而将多尺度小波分析与自回归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大坝变形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单一自回归预测模型相比,该大坝变形预测模型能较大地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考虑施工过程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影响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有重要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符合实际受力模型的计算方法,将施工过程引入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影响分析,考虑竖向构件轴力变化,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及收缩徐变使钢筋混凝土截面应力重分布引起混凝土截面应力的变化。利用混凝土徐变中值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中值系数,推导出高层建筑竖向承重构件的应变计算公式,通过分析施工过程收缩徐变的变形特点及其对水平构件的影响,建立了高层建筑结构收缩徐变竖向变形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有重要影响,计算公式符合实际受力模型,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凯悦国际大厦超高层工程实例,通过研究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测量的控制和变形的监测,优化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节点,合理划分施工区段,有效组织流水作业,使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的施工有条不紊地穿插进行,体现出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解决安装玻璃幕墙对超高层工程的工期制约,整体建筑效果美观.  相似文献   

14.
京基金融中心施工全过程跟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典型超高层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响应规律,以京基金融中心为背景,开发并建立完整的超高层施工监测系统,对结构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获取结构施工过程的响应数据,验证系统实用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所开发的超高层施工全过程模拟技术对结构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模拟,综合施工全过程仿真数据与监测数据对京基金融中心施工竖向变形累积及应力发展规律进行全过程跟踪研究.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结构竖向压缩变形及关键竖向构件的应力随着施工进度稳定增长,无较大突变,总体构件应力水平较低,具有较高的应力冗余,证明了京基金融中心施工方案及进度的合理性.最终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良好吻合证明了全过程仿真和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及实用性,可用于同类超高层结构的全过程跟踪研究,并指导结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为基础,论述了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处理变形数据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建筑物的变形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建筑物的安全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倾斜超高层建筑室内平面坐标传递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放样工作中分析轴线控制点平面坐标的精度。对于倾斜超高层建筑高精度的控制点坐标传递,采用全站仪与激光准直仪相结合,在楼层上多次分段转折投测,逐段接力将控制点坐标传递到顶层控制点。在各楼层控制点上用全站仪测量出控制点到轴线控制点之间的边长,计算轴线控制点的坐标,并对其坐标精度进行分析。获得超高层建筑施工放样从控制点到轴线控制点多次分段传递平面坐标的集成方法和采用先进测量设备提高轴线控制点坐标的精度集成方法。为选择不同精度的全站仪和激光准直仪快速、准确分析控制点的误差,为优化施工放样方案、指导超高层建筑或倾斜超高层建筑在楼层上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工作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7.
混合结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结构超高层建筑由于结构形式复杂,施工周期普遍较长,所以在施工安装过程中施工方案的不同以及实际施工荷载的施加顺序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结合科威特中央银行总部大楼(Central Bank of Kuwait New Headquarters Building,简称CBK)这一混合结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安装工程实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按照实际的施工顺序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不同方案得出的分析结果,可以了解不同施工方案中结构构件的应力变形在施工全过程中的发展情况,进而通过比较选择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复杂超高层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某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框架-核心筒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并且由于建筑功能的多样化使得结构体型越来越复杂,因此这就对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上海世茂国际广场大楼这一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其开展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究该结构体系在各级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首先建立了结构简化分析模型,选择了结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和分析参数;接下来利用CANNY2005程序对模型振动台试验进行模拟计算,考察所采用的力学分析模型和计算参数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这些模型和参数能比较准确模拟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特征;然后最后对原型结构在各级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进行分析,具体研究了该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分布、典型构件变形模式;最后从整体上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出相应的评价.目前该高层建筑业已竣工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9.
测量中会遇到因为定权问题导致平差后的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主要研究了在水准测量数据与CORS数据进行联合平差时通过赫尔默特方差估计的方法定权的问题,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在进行迭代定权时较为实用,可以提高平差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