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ETV0.5mg,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ADV10mg,1次/d口服。所有患者治疗不少于4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48周检测所有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为83.0%和76.5%(x^2=0.527,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4.7%和17.6%(^2=6.488,P〈0.05);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8.5%和5.9%(x^2=0.199,P〉0.05)。治疗48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9.4%和88.2%(x^2=0.025,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7.4%和23.5%(x^2=-9.249,P〈0.05);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8%和11.8%(x^2=0.018,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及耐药病例。结论:ETV抑制血清中乙肝病毒复制的能力较ADV更迅速、更强效,安全性与ADV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12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ETV0.5mg每天1次口服,苦参素胶囊0.2g/次、3次/d口服;对照组60例,ETV0.5mg/次、1次/d口服。观察ALT、HBV—DNA、HBeAg/HBeAb指标,在服药12、24、48周时的结果。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24周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0.00%、75.00%和48.33%、60.55%,疗效无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8周的ALT复常率分别为91.67%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24周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00%、61.67%和38.33%、51.67%,结果无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8周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1.67%和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24周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11.67%、18.33%和10.00%、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8周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35.00%和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V联合苦参素治疗CHB可明显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7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48周,定期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定期比较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替比夫定组血清HBVDNA自基线下降值为6.07log10,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可以快速、有效降低HBVDNA,促进HBeAg阴转,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患者基线病毒载量的不同进行分层,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和恩替卡韦(ETV)初始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年的疗效。方法98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ADV和ETv,两组再根据基线病毒载量各分层为高病毒组(HBVDNA≥1×10^6 copies/mL)和低病毒组(HBVDNA〈1×10^6 copies/mL),观察2年不同时期两组的乙肝病毒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病毒学耐药性。结果在低病毒组,两种药物不同时间点在病毒下降水平、ALT水平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ADV治疗96周的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率为92.9%,与ETV的100.0%相似(P=0.684),两组均未发现病毒耐药。而在高病毒组,ADV治疗4、12、24、48、72、96周的病毒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的ETV组(P〈0.05),96周的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率仅为45.0%,也明显低于同期ETV组的84.2%(P〈0.01):ADV治疗24、48、72、96周时ALT水平也均高于同期的ETV组(P〈0.05),ALT复常率则呈相反的趋势(P〈0.05)。ADV高病毒组治疗2年的病毒学耐药率为14.3%(3/21),而ETV组无耐药病例。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ADV治疗低病毒载量患者能够达到ETV相同的满意疗效,可以作为该类患者的一线药物;而当基线病毒载量≥1×10^6copies/mL,ADV的疗效明显低于ETV,耐药性也增加,不宜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对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HBeAg(+)的CHB患者82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ETV组和ADV组,分别给予ETV0.5mg和ADV10mg,均1次·d^-1,用药48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12、24和48周两组血清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300copies·ml^-1)、HBeAg血清学转换率、血清ALT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观察期的延长,(1)两组血清HBV-DNA水平逐渐降低,且治疗后各时间点ETV组明显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血清HBV‘DNA阴转率逐渐增加,24、48周时ETV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ADV组(分别P〈0.01,P〈0.05);(3)两组HBeAg血清阴转率逐渐上升,但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逐渐降低,24周时ETV组ALT水平明显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HBeAg(+)的CHB患者,ETV较ADV更能有效地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提高HBV—DNA阴转率,两者改善HBeAg血清阴转率和降低血清ALT水平的效果相当,无特殊不良反应,ETV优于AD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耐药变异情况。方法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66例为拉米夫定(LAM)耐药变异患者(联合治疗组),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23例为初治患者(ADV组),接受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差异。检测分析患者血清HBVDNA、ALT、HBeAg的变化,以及用药48~144周时乙肝病毒P基因区变异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2周、24周、48周时,HBVDNA阴转率联合用药组分别为39.4%、54.5%、75.8%,ADV组分别为0%、13.0%、47.8%,联合用药组的病毒学应答高于ADV组(P〈0.05);12周、24周时ALT复常率联合用药组与ADV组各为40.9%、59.1%与0%、21.7%,联合用药组的生物化学应答高于ADV组(P〈0.05);48周时联合用药组与ADV组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患者用药48周、96周、144周病毒变异发生率分别为0%、3.4%、5.6%;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病毒变异发生率各为8.6%与10.5%,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ADV组病毒变异发生率分别为9.1%与8.7%,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且耐药变异率较低,其对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的抑制作用强于HBV野毒株;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能提高抗病毒疗效、不增加耐药突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璞叶  刘山红  冯彪 《医学争鸣》2008,29(2):155-15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应用和单用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拉米夫定耐药(LAM—R)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随机等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分别以ADV与LAM联合与单独用ADV进行治疗.LAM—R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等分为C,D两组,每组31例,分别以ADV与LAM联合与单独用ADV进行治疗.观察治疗12,24,36,48wk时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血清转率,A,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均优于B组;C,D两组虽然治疗后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较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V联合LAM及ADV单药治疗LAM耐药慢乙肝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虽然HBeAg阴性患者使用ADV单药与联合用药的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用药可减少病毒突破及生化反弹,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nterferon,PEG—IFN)a与IFNa、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3个主要的中文数据库(万方、维普和CNKI),检索年限为1966年到2012年。由两名评价员对纳入的有关PEG—IFNa治疗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独立进行评价。结果:14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最终的纳入条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EG-IFNa组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浆清除率和肝纤维化的改善率均高TI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对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浆清除率明显优于E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的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浆清除率较低。PEG-IFNa与ADV的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高TADV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对血浆HBsAg清除率和其他几种抗乙肝病毒药物相比无明显优势。结论:PEG-IFNa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而对PEG—IFNa的联合用药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益处和危害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方龙虎蛇丹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龙虎蛇丹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31例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肝功能、HBV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48w后,治疗组改善症状、ALT复常率、治疗总有效率及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耐药变异。结论龙虎蛇丹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促使HBVDNA阴转等方面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贺维力)联合胸腺肽α1(基泰)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 po qd)治疗,治疗组25例联合胸腺肽α1(1.6mg ihbiw)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结果治疗组各个阶段的肝功复常率、HBVDNA阴转率、48周时的HBs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肝功复常率、HBVDNA及HBsAg阴转率,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1.
王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3-84,87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的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恩替卡韦进行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仍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纳入,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作为优化治疗策略。结果共纳入25例患者,本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答率;在联合治疗开始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HBV DNA阴转率分别达到64%(16/25)和92%(23/2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达到72%(18/25)和96%(24/25),HBeAg消失率分别是8%(2/25)和24%(6/25),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4%(1/25)和12%(3/25)。在头6个月的联合治疗期内,患者耐受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优化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锋  朱利红  张玲玲  孔亚兰 《西部医学》2012,24(10):1978-1980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对阿德福韦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共25例经过阿德福韦单药治疗1年而HBV DNA仍大于1000拷贝/ml的慢性乙肝患者被纳入,并且采用阿德福韦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作为优化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治疗开始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HBV DNA阴转率分别达到68%和92%,生化学应答率分别达到76%和96%,E抗原消失率分别是8%和12%,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4%和8%。在6个月的联合治疗观察期内,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进行优化治疗对于阿德福韦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替比夫定(LDT)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及替比夫定,单独用药组服用恩替卡韦,每组43例,治疗疗程为48周,记录不同时间两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HBVDNA定量的变化、CTP评分和MELD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在治疗第24周、48周时ALT复常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HBeAg阴转例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两组HBVDNA低于检测值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T与ADV初始联合更适用于临床,且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单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就诊且初始治疗使用ETV或ADV治疗的慢乙肝患者427例,收集两组患者基线及治疗期间的HBV DNA、HBeAg、ALT的改善情况,计算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ALT复常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HBeAg阳性及阴性组中,使用ETV治疗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ADV组;HBeAg(+)患者中ETV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ADV组;HBeAg(+)患者中,ETV组的ALT复常率在第3个月和第18个月的ALT复常率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患者中,各个时点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两种抗病毒药物组的HBV DNA应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乙肝患者,使用ETV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优于ADV,ETV是慢乙肝患者初始治疗的理想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5.
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ULN≤ALT≤2×UL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HBV-DNA、HBeAg、HBsA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8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HBV-DNA、HBsAg、HBeA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ULN≤ALT≤2×ULN),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HBsAg、HBeAg的表达方面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6.
陆德云  覃岭  张雪莲  王静 《四川医学》2011,32(9):1385-138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入ADV+LAM联合组(A组)40例,予ADV 10mg/d+LAM 100 mg/d;ADV组(B组)38例,予ADV 10mg/d。观察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A组在治疗24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同期B组HBV DNA转阴率(60.0%vs 34.2%,P〈0.05)(、77.5%vs 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4周和48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均可取得一定疗效。加用较换用阿德福韦酯能更好地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