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田雁飞  伍惠玲 《微电机》2020,(10):103-106
为提高电机转子磁钢固定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本文采用了转子注塑工艺来对转子磁钢进行固定。通过对注塑材料的性能分析与验证确定注塑材料的可靠性。通过对转子注塑工艺进行验证,确定了注塑工艺参数,保证了注塑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电机转子磁钢粘接的合格率和效率,在对无刷伺服电机转子结构和关键参数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无刷伺服电机转子磁钢自动化粘接设备。该装置主要由工作台、产品上料区、成品区、搬运机器人、自动装配机构、自动涂胶机构、电气柜等构成。经工艺验证,该设备的成功运用,解决了此前转子磁钢粘接合格率较低的瓶颈,大幅提高了电机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永磁电动机转子总成是电机总成中的关键部件,是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核心装置。研究一种全新的永磁电机转子磁钢灌封工艺,包括环氧灌封胶量计算、灌封工装设计制造、灌胶程序编写、最优灌胶工艺方案,经检验验证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保证磁钢灌封质量、电机整体性能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针对内置式电机转子强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子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上,并未考虑到铁心与磁钢之间的环氧树脂胶的影响。以500 kW永磁电机转子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到胶对电机转子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电机转子强度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内聚力理论模型。通过基于内聚力模型的仿真结果与未考虑胶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基于内聚力模型的仿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铁心应力有明显减小,磁钢应力分布更均匀,整体的径向位移变小。对不同强度胶的电机转子分析,通过铁心强度、磁钢强度、接触间隙、接触压强及径向位移等数据优化得出,500 kW电机转子的设计中,选用11MP强度的胶为最佳,使得电机转子铁心和磁钢综合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5.
鉴于胶黏剂对永磁风力发电机磁钢粘接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的影响,因此对胶黏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尤为重要.提出了永磁风力发电机磁钢粘接用胶黏剂的选择思路,通过高低温冲击、高温高湿、盐雾等测试对比了几种胶黏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隐极同步电机转速较高,在起动和运行过程中,由于较高的起动电流和谐波磁通的影响,容易使转子槽口局部过热,影响电机安全运行。为保证转子的可靠性,隐极电动机转子采用机械性能和电性能都比较高的NMN复合纸作为槽绝缘,但NMN相对较硬,这就对槽口绝缘的固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固定不好,电机在运行时就会有较大的噪声,进而影响电机的性能。为此电机转子槽口处槽衬、槽楔绑扎固定处不允许出现打结现象,且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机电性能,使选用的绝缘材料材质较硬,不易粘接。为保证转子槽口处绝缘材料粘接强度、无打结工艺以及浸渍漆的相容性等技术要求,对槽口的封头工艺进行研究,为高压电机转子槽口封头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高速永磁电机转子工艺角度出发,对转子磁钢固定、转子加工与动平衡、转子外径选取、永磁材料选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采用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钛合金护套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护套对转子应力的影响规律,并得出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护套,TC4钛合金护套需更大的预制过盈量,方能保证磁钢切向拉应力不超过材料抗拉强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季致和  王刚  王顺清 《微电机》2000,33(4):45-46
探讨了摩托车起动机磁瓦的粘接工艺,进行了SQ102磁钢胶性能的验证,取得了磁瓦粘接新工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吹风机的产量,对电机转子的加工工艺加以简化,将 CZQ-30J 型吹风机的电机轴与无轴转子采用胶接工艺。一、要求电机轴与无轴转子的配合间隙要求在0.01~0.03毫米之间,即电机轴直径为5.985~5.995毫米,无轴转子内孔直径为6.00~6.02毫米。转子胶接后的主要技术指标:1.车外圆时,当吃刀量≯0.6毫米时,转子轴胶接处不应出现松动;  相似文献   

10.
钕铁硼永磁磁阻同步电机及其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钕铁硼永磁同步电机相比,钕铁硼永磁磁阻同步电机磁钢用量明显减少,性价比上升;与铁氧体永磁辅助磁阻同步电机相比,钕铁硼永磁磁阻同步电机转子铁心制造成本有所下降,电机可靠性提高。重点分析了钕铁硼永磁磁阻同步电机的2种典型转子结构,讨论转子结构参数对电机性能和转矩能力的影响,并与钕铁硼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数据表明,钕铁硼永磁磁阻同步电机的磁阻转矩利用用率增加,磁钢用量减少,电机性价比提高。仿真数据表明,钕铁硼永磁磁阻同步电机磁阻转矩利用率增加,磁钢用量减少,电机性价比提高。  相似文献   

11.
锥形转子永磁电机具有与普通永磁电机不同的结构特点,电机的分析计算有其特殊性,以简化方法计算容易得出误差较大的结果.以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下锥形转子永磁电机的磁场分布,结果表明其磁场沿轴向分布比较均匀,并且气隙磁场随着转子轴向位移的增大线性降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锥角,转子轴向位移,永磁体形状等结构参数对交直轴电感、转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交直轴电感参数在不同的永磁体形状下随着转子轴向位移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锥角影响着交直轴电感的变化幅度,转矩随着转子轴向位移的增大而减小.同时计算分析的正确性通过样机实测值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永磁体的布置对永磁电机的气隙磁场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进而影响着电机的整体性能。该文在分析了电机磁场的基础上对电机转子径向永磁体布置采用二维有限元的方法进行分析、对转子轴向永磁体布置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磁极径向永磁体布置对气隙磁密影响不大 ;而磁极轴向的永磁体布置若以轴向中心截面为起点 ,依据磁钢的剩磁密度值沿轴向从低到高排列或从高到低排列产生的气隙磁密要高于高低间隔排列产生的气隙磁密。  相似文献   

13.
电枢齿槽运动和换向电流对永磁起动机气隙磁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转子旋转过程中,永磁起动机定,转子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换向元件中电流及气隙磁场分布之随发生变化,因而气隙磁通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永磁伺服电机转子偏心对电机综合性能的影响,以一台14 k W卷烟自动化设备永磁伺服电机为例,建立了电机二维电磁场数学模型,给出了求解域以及相应的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永磁电机转子偏心对气隙磁场的影响,给出了转子偏心影响气隙内谐波磁场的变化规律,并与部分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在气隙谐波磁场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气隙谐波磁场的变化对电机输出转矩和电机转子表面涡流电密的影响,给出了静态偏心、动态偏心以及不同偏心程度情况下电机输出转矩、电机转子涡流损耗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揭示了涡流损耗变化的机理,为深入研究永磁电机偏心对电机性能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转子无铁心永磁电动机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铁心电动机具有效率高、噪声低等特点,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所研制的转子无铁心永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8极电动机为例分析了Halbach磁体结构的特点和磁场分布,得到了不同磁体结构的气陳磁密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气陳磁密的分析得到了空载主磁通计算方法,然后针对无齿槽电机的特点,提出了无槽绕组的设计方法,研究了无铁心永磁电动机的功角特性.最终给出了样机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面贴式和内置式永磁电机的各自特点,提出一种两者混合的永磁电机转子新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建立面贴式、内置式及混合拓扑结构的永磁电机模型,计算三种结构电机的静态磁场,比较分析其等位线分布规律、一极距内气隙磁感应强度幅值分布及磁感应强度的云图分布,提出新型结构的永磁电机在气隙磁场分布上更接近正弦的结论,为此电机的设计、运行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胡锐  杜怿 《微电机》2022,(4):20-25
无刷直流永磁电机因节能高效、便于使用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该类电机通常因空载感应电动势波形不理想而具有转矩脉动较大等问题。以24槽4极无刷直流永磁电机为例,基于气隙磁场调制理论分析了转子永磁型无刷直流电机的空载感应电动势等电磁特性,以磁场调制原理中的永磁初始磁动势源为切入点,探讨影响电机空载感应电动势波形系数的因素并揭示感应电动势形成的内在机理。首先,针对24槽4极传统转子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运行原理和空载气隙磁场进行分析,并根据得出的结论采取永磁体谐波削极的方式优化电机空载感应电动势波形系数,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优化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等效磁荷法推导出永磁电机转子磁极——瓦形磁体在空间的磁场分布。同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偏差较小,等效磁荷法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进而利用该方法建立了永磁电机的Halbach分布转子磁极静态磁场的模型,通过改变影响转子磁极磁场分布的极弧比和副磁极磁化角度两个因素,得到在不同磁极结构下的转子磁极静态磁场径向分量变化规律:每一极中主磁极空间跨度变大会导致Halbach永磁电机转子磁极静态磁场的径向分量基波幅值变大,而谐波含量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副磁极磁化角度变大,转子静态磁场的基波幅值先变大后减小,而谐波含量刚好相反,先减小后变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在起动过程中电流大,起动转矩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串级绕组理论。利用定子串级绕组产生的谐波磁场与转子分匝线圈组相互作用,优化电机的起动性能。文章通过阐述串级绕组理论,给出电机模型与定转子设计方案,并基于等效电路分析样机实际工作原理,最后运用有限元法从样机的转速、空载起动性能、带负载起动、气隙磁密和堵转转矩五个方面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串级绕组理论可以在提高起动转矩的同时降低起动电流,抑制起动时定子电流对转子永磁体的退磁效应,并且电机的稳态性能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准确计算多相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一相或多相绕组故障发生时的容错运行能力,基于傅里叶级数分析方法,在二维极坐标系下建立了多相内转子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绕组缺相不对称运行下的空载、负载磁场解析计算模型,并对气隙磁密、空载反电动势(EMF)以及电磁输出转矩等性能参数进行准确计算。设计制作一台44极48槽12相船舶用内转子SPMSM,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测试对磁场解析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多相电机的容错能力,以最小等值相电流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相电机驱动系统一相绕组开路故障容错控制策略,并以电磁输出转矩、转矩脉动等性能参数为考核指标,对12相SPMSM的容错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提高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