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肢骨骼肌都由坚韧的肌筋膜包绕,并分成大小不等的间隔。当创伤,如骨折、软组织挤压、断肢再植术后、石膏绷带压迫和烧伤等,均可使筋膜腔内压力升高,损伤了间隔的血供,致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名创伤后筋膜间隔综合征(Post-Traumatic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简称PACS,如处理及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是由于四肢的筋膜室内因外伤而使组织水肿或出血,造成腔内压力增高致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症侯群,又称间隔区综合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正确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切开彻底减压引流,可收到满意效果。术后给予强有力的抗生素,以预防、控制感染。同时给予激素、脱水剂有利于患肢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或简称为间隔综合征。是四肢急性损伤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多见于外伤事故及战伤。因静脉输液致间隔综合征者比较少见,我科曾遇1例,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是由于四肢的筋膜室内因外伤而使组织水肿或出血,造成腔内压力增高致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又称间隔区综合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正确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切开彻底减压引流,可收到满意效果。术后给予强有力的抗生素,以预防、控制感染。同时给予激素、脱水剂有利于患肢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迎头赶上,建设我国创伤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创伤外科取得了不少成就。有几个城市和大厂矿建立了创伤急救组织,北京、上海等地部分医院集中救治和监护多发严重由创伤伤员,使其死亡率明显下降。创伤引起的全身病理生理反应和代谢异常,已受到重视。对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脂肪栓塞、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窘迫综合征,明确了诊断及治疗原则。肯定了血液气体分析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对出血性休克的抢救,总结了以电解质溶液快速补充血容量和经颈部静脉插管输血输液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筋膜间隙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CS)是肢体创伤后以四肢筋膜间隙内神经和肌肉组织缺血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以肢体末稍静脉淤血、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肿胀、剧烈疼痛,甚至感觉迟钝以至消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并发症。根据解剖特点,前臂和小腿是肢体最常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的部位,如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为肢体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CS的发生原因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和精心护理,能减少和防止CS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各类创伤的发生使患者遭受不同程度病痛,挤压伤的发生较常见,如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建筑物倒塌、矿井坍塌等,其中一类严重的并发症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组成的所有密闭的解剖空间,即筋膜室内任何原因造成的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 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如肌肉神经...  相似文献   

8.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综合征。以往,一旦发现此征象即切开减压,而我们一改常规做法,采用多处留置引流法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急性筋膜间隔区综台症(ACS)最多见于肢体创伤、骨折,亦可并发于处理大血管损伤后和软组织严重挤压,以及辗挫伤或脑外伤,肢体长时间受压及深部静脉输液发生浸润等各种情况。由于对ACS发展过程认识不足,往往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造成肢体功能的永久性损害或残虞。本文仅就筋膜间隔医肌内压力砌定对ACS的诊断意义作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筋膜间室综合征(Companment syndrome)是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容物的增加或间隙容积的减小而导致间隙内压力的增高,引起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此症是临床上常见而又严重的合并症,若护理观察不及时、处理不当,轻者可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严重者可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进步,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观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瘫痪肢体并发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因临床表现被掩盖而不易诊断,易导致不良后果。现将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OCS)是创伤骨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神经和肌肉不可逆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5P”是临床上较经典的OCS诊断方法,但存在较大主观性,且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病情进展。筋膜间隔测压法是诊断OCS主要的辅助手段,虽然测压方法较多,但目前仍无权威的压力阈值作为诊断标准。为避免发生严重并...  相似文献   

13.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骨科中最严重的局部并发症之一,常伴发于四肢骨折,其中以小腿挤压伤后较为常见.该病对患者和医生都构成严重的威胁,临床上一旦发生并延误诊治将造成灾难性后果[1].  相似文献   

14.
四肢动脉损伤的紧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33例四肢动脉损伤,就早期诊断、手术原则、外伤性动脉痛和筋膜间隔综合症的处理,以及动脉重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腹膜后血肿是骨盆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出血多来源于骶前静脉丛或骨折的边缘小动静脉,这种压迫的另一个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功能衰竭。此问题在文献中很少提及,国内未见报道。1982年Antoci报告1例骨盆骨折并发输尿管阻塞。骨盆筋膜间隔综合征这个概念由Hessmann在1998年提出,笔者于2003年治疗1例骨盆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重症创伤补液应警惕腹腔间隙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伤后肌筋膜腔综合征已为大家所熟知,但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nment syndrome,ACS)似未引起广泛注意。肌筋膜腔综合征不及时减压,引起的是肢体肌肉的坏死,因其形于外,较易识别。腹腔间隙综合征,引起的是多内脏功能障碍,但因藏于内,易被忽略,所以,有国外学者称之为  相似文献   

17.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急症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压力的增加,致使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致残率极高。对于该症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早发现、早处理。常规处理方法为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无菌敷料疏松包扎,待肿胀消退后延期缝合或游离皮片移植闭合切口。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少见,对这些损伤的错误治疗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并发的血管损伤引起的筋膜间隔综合征和肢体坏死。  相似文献   

19.
四肢血管创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四肢血管创伤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几个难题。四肢血管伤治疗的发展趋势是深入研究临床表现对治疗的提示意义,使用迅速、低廉、侵入性低的诊断方法,尽快修复严重的血管损伤,积极使用相关技术(如筋膜切开术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火器伤可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尤其地雷炸伤后更易发生。当四肢发生火器伤后,其伤口本应具有减压作用,但因伤口小而深,肌肉可呈球样活瓣作用阻塞伤口,失去减压作用,同时伤道内血肿,组织水肿等均导致箭膜间隙内压力不断升高。最终造成肌肉、神经受损而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为区别于其它原因所致者,可称为“火器伤性筋膜间隙综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