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紫外线与亚硝酸对美丽镰刀霉(Fusarium mairei)K178的孢子进行复合诱变,于含40μg/ml制霉菌素的平板上进行筛选,获得31株突变株,其中5株的紫杉醇摇瓶发酵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突变株UH23的紫杉醇产量为259.8μg/L,进一步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紫杉醇产量达286.4p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9.9%.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线与亚硝酸对美丽镰刀霉(Fusarium mairei)K178的孢子进行复合诱变,于含40μg/ml制霉菌素的平板上进行筛选,获得31株突变株,其中5株的紫杉醇摇瓶发酵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突变株UH23的紫杉醇产量为259.8μg/L,进一步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紫杉醇产量达286.4μ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9.9%。  相似文献   

3.
采用He-Ne激光和紫外线对啤酒酵母S-12进行了诱变,筛选出一株产麦角固醇较高的突变株S-97-71,其产量为2.39%(mg/100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9.8%。该菌株产角固醇最佳条件为:培养基碳源8%蔗糖,氮源0.5%(NH4)2SO4,培养温度30℃,起始pH6,发酵时间96h。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菌种选育与发酵工艺优化,提高A40926发酵产量。方法本文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两种方法诱变,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方法,对A40926的产生菌Nonomuraea sp.SIPI-H3020进行诱变选育,并通过工艺优化提高发酵产量。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突变株Nonomuraea sp.SIPI-H5972,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57%。在优化的摇瓶发酵工艺下,突变株SIPI-H5972的发酵效价达到990μg/m L,又提高了153%。通过补料工艺优化,在50L发酵罐中发酵效价为1223μg/m L,比摇瓶发酵提高了23.5%。结论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并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对提高A40926发酵单位效果明显,补料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拟通过紫外线诱变结合耐高浓度磷酸盐筛选广谱抗真菌抗生素CA-SD07的高产菌株.方法 采用两种育种方式:紫外线诱变(UV),紫外线诱变后进行高浓度磷酸盐抗性筛选(UV+Pi).筛选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摇瓶发酵和小型发酵罐发酵.结果 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从UV组和UV+Pi组共筛选到6株抗生素相对产量比原始菌株提高100%以上的高产菌.通过发酵罐发酵试验,选出1株抗生素相对产量稳定提高100%以上,且发酵周期缩短约24h的突变菌株.结论 UV+Pi与UV组育种效果接近,抗磷酸盐筛选并没有明显提高抗生素产量的作用,提示利用抗磷酸盐筛选高产菌株,需要在现行方法上进行改进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链霉菌702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微波诱变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筛选出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方法 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建立链霉菌702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通过微波对链霉菌702菌株孢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将诱变处理后的孢予悬液涂布于含致死浓度的庆大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分别挑取单个抗药性突变菌株进行摇瓶初筛和复筛.生物效价测定采用一剂量法.结果 微波处理30s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0.53%,抗药性突变率高达23.13%,获得的抗药性突变株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20-29-47菌株,产抗真菌活件物质的摇瓶发酵单位达到1478μg/ml,比出发菌株发酵单位986μg/ml提高T49.9%.结论 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室中保存的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米尔贝链霉菌(Streptomyces milbemycinicus)27号菌株所产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初始产量分别为61.0和23.8μg/m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核糖体工程技术,结合紫外诱变技术,对米尔贝霉素产生菌米尔贝链霉菌进行诱变,并以链霉素耐受为筛选压力进行筛选。经过诱变后对单菌落进行摇瓶复筛,其中正突变株中米尔贝霉素产量最高的菌株编号是R2-6-5,其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分别是105.2和38.8μg/m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2.5%和63.3%,且遗传稳定。最后,对产量变化较大的11株突变株基因组中rsmG基因和rspL基因进行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在rspL基因内均未发生突变,rsmG基因均发生突变。本研究表明,链霉素抗性降低的突变菌株确实都在相关基因内发生突变,且核糖体工程结合紫外诱变的诱变方式效果良好,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米尔贝链霉菌生物合成米尔贝霉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微波诱变及添加氯化镧筛选阿扎霉素B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拟通过微波诱变和添加氯化镧对阿扎霉素B产生菌N98-1634进行选育,获得高产菌株.方法 对菌株进行40~240s的微波诱变,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法获得初筛通过株,并进行HPLC复筛获得高产菌株;在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中加入5~30mg/L的氯化镧考查其对阿扎霉素B合成的影响.结果 通过微波诱变选出l株阿扎霉素B产量达到945.0μg/mL的突变菌株MW-638,较出发菌株N98-1634的752.4μg/mL提高了25.6%,随后经过添加15mg/L氯化镧阿扎霉素B单位最终达到1413.8μg/mL.结论 微波诱变对提高菌株N98-1634阿扎霉素B发酵单位效果明显,诱变菌株添加适量氯化镧可以显著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诱变选育L-鸟氨酸高产菌株.方法 以谷氨酸棒杆菌S9114为出发菌株,经60Co γ射线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L-鸟氨酸的高产菌株,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 选育出一株L-鸟氨酸的高产菌株HG106-25,遗传标记为精氨酸营养缺陷型 磺胺胍抗性(Arg- SGr).结论 突变株HG106-25在优化发酵条件后,摇瓶发酵4-5 d,L-鸟氨酸平均产量为14.7 g·L-1,达较高水平,可进行放大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绿色产色链霉菌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进行推理选育.方法 采用60Co γ射线诱变、NTG诱变等手段,以阿维拉霉素、链霉素、2-脱氧-D-葡萄糖和α-氨基丁酸抗性为筛选压力,得到3株较高产突变菌株#1316、#1317、#1319;并以此为亲本,进行基因组重排筛选.通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高产突变株A11-13的菌落、孢子丝、分生孢子的分化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50L发酵罐上发酵试验及发酵产物的验证.结果 得到一株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A11-13,发酵单位达到1318.7mg/L,是原始菌株A-05和突变株#1317产率的202.9倍和9.18倍.50L发酵罐上试验中阿维拉霉菌发酵单位达到1773.9mg/L.该菌株气生菌丝较为粗壮,表面光滑,且孢子量很多,孢子为直径约0.7μm×1.5μm的长椭圆形,与出发菌株存在明显区别.结论 菌株A11-13表现出较高的工业应用潜力.抗生素发酵中形态特征与产率高低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达托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并对其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其达托霉素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法 以玫瑰孢链霉菌(DT-9#F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LiCl诱变及复合诱变并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进行菌株选育,同时,对其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及生长因子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发酵产量。结果 得到一株达托霉素高产突变株DT-37,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2.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0.79%;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YP300)1.65%、FeSO4 0.043%、葡萄糖1.50%、玉米淀粉7.20%、糖蜜0.72%,VB12 1.50μg/mL、硫辛酸5.00μg/mL。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0.56m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97.92%。经100L发酵罐上放大验证,达托霉素的产量达到了2872m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8%。结论 紫外、微波及LiCl复合诱变后经抗生素抗性筛选,结合发酵培养基优化,可有效提高菌株的达托霉素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2):1232-1237
目的 通过对达托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并对其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其达托霉素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法 以玫瑰孢链霉菌(DT-9#F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LiCl诱变及复合诱变并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进行菌株选育,同时,对其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及生长因子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发酵产量。结果 得到一株达托霉素高产突变株DT-37,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2.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0.79%;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YP300)1.65%、FeSO4 0.043%、葡萄糖1.50%、玉米淀粉7.20%、糖蜜0.72%,VB12 1.50μg/mL、硫辛酸5.00μg/mL。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0.56m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97.92%。经100L发酵罐上放大验证,达托霉素的产量达到了2872m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8%。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以A40926 B产生菌野野村放线菌SIPI-D-30为出发菌株,通过UV诱变及乙酸钠和甘氨酸抗性平板筛选,获得A40926 B产量提高的突变株SIPI-U-157。经优化,确定摇瓶发酵培养基(g/L)为:葡萄糖5.0、麦芽糊精30.0、可溶性淀粉10.0、玉米淀粉30.0、大豆蛋白胨5.0、肉蛋白胨10.0、酵母浸粉5.0、冷榨黄豆饼粉10.0、棉籽饼粉5.0、L-缬氨酸1.0,发酵培养7 d,突变株的A40926 B发酵单位为893 mg/L。该突变株在5 L发酵罐中培养180 h,A40926 B的产量最高为583 mg/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埃莎霉素Ⅰ产生菌WSJ-IA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以期获得埃莎霉素Ⅰ高产菌株。方法 使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ultifunctional plasma mutagenesis system, MPMS)对出发菌株的孢子进行等离子体和紫外复合诱变,设定不同的诱变时间处理孢子悬液,通过致死率确定合适的诱变条件,利用突变株摇瓶发酵效价筛选出正突变菌株。结果 在MPMS射频功率为100W,处理距离5mm,气体流量12.5SLM,等离子体-紫外辐射时间为50s时,菌株致死率为96.08%。在此诱变条件下,以突变株的初筛效价为指标的突变率、正突变率分别达到63.96%和22.52%,复筛效价是出发菌株1.5倍以上的有5株,占复筛菌株的9%。最终筛选出一株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221%、埃莎霉素Ⅰ组分含量提高192%的正突变株IA-425。42L自动发酵罐发酵结果表明,该菌株埃莎霉素Ⅰ产量达到(2000±200)μg/mL左右。结论 新型等离子体复合紫外诱变方式,可有效提高菌株的埃莎霉素Ⅰ发酵产量和组分含量。这为埃莎霉素Ⅰ的大规模发酵和临床前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物理诱变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维吉尼亚霉素(VGM)高产菌株维吉尼亚链霉菌,并考察外源添加稀土元素氯化镧对维吉尼亚链霉菌发酵的影响。方法 一方面,以链霉素为筛选剂建立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及紫外诱变两种筛选模型,采用管碟法获得抑菌圈直径较大的作为初筛菌株,再通过摇瓶复筛进一步确定高产菌株。另一方面,在发酵培养基中外源添加3~30mg/L的氯化镧,考查其对链霉菌合成VGM的影响。结果 比较两种筛选模型,基于链霉素的微波诱变效果较好,正突变率高达32.83%;并获得一株高产菌株MW 178(146.72±11.80)μg/mL,较出发菌株(21.24±1.34)μg/mL提高了约6倍。在发酵初始时,外源添加10mg/L氯化镧,VGM的产量由146.72μg/mL提高到180.01μg/mL,提高了约22.69%。结论 采用微波诱变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的方法可以获得VGM高产突变株;在发酵初始时,外源添加适量氯化镧可以显著提高VGM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选育他克莫司高产菌株,提高发酵单位。方法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一株他克莫司出发菌株FK13-2-14进行诱变,对高产菌株的种子瓶接种量、异亮氨酸的添加量及添加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获得1株稳定的突变高产菌株FK18-1-56,摇瓶发酵单位提高了162%;优化后种子瓶接种量为1.5cm2/40mL,异亮氨酸添加时间为48h,添加量为3.0g/L。高产菌株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100L罐发酵单位达到997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8%。结论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得到他克莫司高产菌株,经发酵工艺优化后,大幅度提高了他克莫司的工业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7.
拉曼被孢霉γ-亚麻酸高产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诱变、筛选γ 亚麻酸 (GLA)高产菌株。方法采用 5 氟尿嘧啶、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及自然分离的方法 ,对拉曼被孢霉AS 3.34 13进行诱变筛选。结果获得一株GLA高产突变株F5。该菌株GLA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了 30 0 %。传代实验证明该菌株遗传性质稳定。经对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该菌株GLA生产能力可达 115 3.6 3mg/L ,较原始菌株提高 335 .87%。结论拉曼被孢霉GLA高产突变株F5已达工业生产菌株要求。  相似文献   

18.
麦考酚酸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麦考酚酸产生菌(Penicillium brevicomactum)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原生质体诱变筛选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处理麦考酚酸产生菌的原生质体,经原生质体再生获得了A-S-8的菌株,该菌株比对照菌株生产能力提高28.2%,摇瓶和50L发酵实验的效价均可达到6000mg/L以上。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通过对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产生菌小单孢菌TMD166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以期获得产166A的高产菌株。方 法 使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ultifunctional plasma mutagenesis system, MPMS)对出发菌株TMD166的孢子进行等离子体-紫 外(MPMS-UV)复合诱变,单孢子悬液经照射处理、涂布培养后获得单菌落,并以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对菌株进行初 筛,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利用突变株摇瓶发酵的化学效价筛选出正突变菌株。结果 对比MPMS-UV不同诱变剂量发 现,MPMS105s-UV60s复合诱变剂量获得的正突变率最高,达到41.43%,相应致死率为99.88%。最终筛选出一株166A高产突 变株TMD166-MU1,在培养温度为28℃、210 r/min的条件下,经过96~120 h培养后,166A产量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47倍。结 论 采用MPMS-UV复合诱变方式,再结合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和摇瓶复筛,可高效筛选获得166A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