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胸腔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全身抗结核和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间断胸腔穿刺抽液.分别观察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气胸、胸膜反应、血性胸水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胸膜厚度、气胸、胸膜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胸水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好,能有效增加胸水排出量、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减少穿刺并发症,血性胸水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方法 将6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引流胸水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照组采用传统抽胸水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能有效加速胸水的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性积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微创置管引流辅助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62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置管组32例和常规组30例,2组均应用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置管组行胸腔微创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常规组隔日胸穿抽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胸穿次数、胸水吸收所需天数、住院天数以及治疗1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结果:置管组在胸穿次数、胸水吸收天数、住院天数上均优于常规组;治疗1个月置管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6个月后置管组显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但总有效率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胸腔微创置管引流技术辅助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较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更加安全、方便,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微创置管引流并糜蛋白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条件下,将5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胸腔微创置管引流,并经引流管注入糜蛋白酶5mg。对照组行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胸水消失时间明显缩短,胸膜粘连、肥厚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胸腔微创置管引流并糜蛋白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安全,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B超提示深度50mm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间隔6~8 h引流一次,对照组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每日一次;两组均待无胸水流出,透视未见胸腔积液影或仅剩少量积液影时,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0~20万u+0.9%NS 60 mL,夹管1 h后引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显著缩短。结论胸腔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超声定位引流与尿激酶、地塞米松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为了找到包裹胸腔积液的治疗新途径。方法对42例包裹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抗痨治疗基础上,治疗组21例应用超声定位穿刺置管引流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21例仅用超声定位置管引流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快(p<0.05).结论超声定位穿刺置管引流结合尿激酶、地塞米松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4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患者放尽胸水后注入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78.26%)高于对照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胸腔置管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微创胸腔置管引流及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引流注药组),并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方法(常规治疗组)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引流注药组可显著增加胸水引流量,减少胸膜肥厚,症状消失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其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微创胸腔置管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是一项安全有效、创伤小、易实施,是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6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胸膜腔置中心静脉导管,用尿激酶联合得保松经导管胸腔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胸膜腔置管灌注治疗.认为尿激酶联合得保松胸膜腔灌注可降低胸膜肥厚发生率,缩短胸腔积液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加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60例,随机分为引流组及穿刺组,每组30例。引流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00,000U;穿刺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10mg。两组均按同样方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引流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2134±203ml,显著多于穿刺组的1356±213ml(P〈0.05);治疗后胸膜厚度为2.78±0.24mm,显著低于穿刺组3.24±0.29mm(P〈0.05);且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穿刺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加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对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肥厚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0例中等量以上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每次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的治疗组60例和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异烟肼的对照组60例,分别于治疗3个月复查胸部CT。结果治疗组胸膜粘连发生率6.7%较对照组的28.3%明显减少(P0.01),胸膜肥厚(1.9±0.6)mm较对照组的(3.7±0.8)mm明显减轻(P0.01)。结论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在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有很好的预防胸膜粘连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抗结核治疗下,常规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引流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5万u 地塞米松10mg 生理盐水10ml/次,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入地塞米松10mg 生理盐水10ml/次。结果:尿激酶组总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美泽 《内科》2010,5(4):371-372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确诊为结核性包裹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20万U+生理盐水20ml/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多次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抽液量较多、胸水消失时间较早和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积液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抗结核治疗下,治疗组在胸腔内置入深静脉管,引流出胸液后,再注入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30ml。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至不能抽出为止。结果治疗组胸水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引流、减少包裹、粘连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B组胸穿抽液后注入尿激酶;C组单纯胸穿抽液;化疗方案等其它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A组在胸水消失时间、排液总量、胸膜厚度、肺功能FEV1%和FVC%改善方面均优于B组或C组。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包裹性积液引流彻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显著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胸腔置管联合透明质酸钠防治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联合透明质酸钠防治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4例符合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中至大量游离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创置管方法于患侧胸腔内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完全引流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2.5 ml;对照组常规胸膜腔穿刺抽液,第2次抽液后注入2.5 ml生理盐水作对照.第1次抽液当日两组均给予标准抗痨方案,即2HRZE/4HR,注药前、注药后72 h、注药后3个月分别测量患侧胸膜厚度.结果 59例患者参与最后结果分析.治疗组患者呼吸困难开始缓解的时间、发热时间、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可降低胸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总蛋白(P值均<0.01)及白细胞水平(P<0.05);治疗组在注药后72 h及注药后3个月胸膜厚度F(5.75±2.10)mm,(3.81±2.42)mm]均小于对照组[(8.29±2.62)mm,(7.47±2.85)mm,P值均<0.01].结论 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联合透明质酸钠可较快地缓解患者因胸腔积液压迫肺造成的呼吸困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胸膜肥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试验组行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经Wilcoxon秩和检验,试验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t检验,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吸收时间、胸膜厚度及胸水蛋白含量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卡方检验,胸膜肥厚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是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优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尿激酶组)及对照组(尿激酶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介入下治疗后再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只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疗两个月后再粘连情况、胸膜厚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为25.0%(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100±250)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00±180)ml(P<0.01);治疗组的FEV1/FVC及FVC(%)改善率、胸膜厚度改善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科胸腔镜结合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深静脉留置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3例,在常规抗结核治疗下,治疗组在胸腔内置入深静脉留置管,再经留置管每次注入尿激酶10万~20万u,依情况可多次注射。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至不能抽出为止。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厚度,治疗后测肺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500±450)m l,显著多于对照组(500±220)m l(P〈0.01);治疗组胸膜厚度为(1.16±0.21)mm,显著低于对照组(5.68±0.32)mm(P〈0.01);肺功能治疗组FVC(%)97.1±2.4,对照组87.3±2.5(P〈0.01);结论经深静脉留置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增加引流量,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7例,导管引流,同时注入生理盐水20ml 尿激酶10万单位。24h后放管引流,最长置管时间为2周,注药4次。对照组36例,在B超引导下胸穿抽液 注入异烟肼(INH)0.3,每周2~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6%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安全,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