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 ,具有独特结构和良好性能的新型内置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 ,并在所建立的实验系统上对其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阻力小、分离效率高、性能稳定 ,并且具有结构紧凑、组合方便、烟气处理量大、材质要求低、制造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 ,可作为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分离器或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前级分离器 ,尤其适合具有矮小燃烧空间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领域和极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值方法对一种新型内置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进行了优化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影响分离器工作性能的3个重要无量纲量,并编制程序计算设备运行中的流场、颗粒运动等过程。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内置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的优化结构,并通过改变分离器入口参数,分析了入口速度对流场及颗粒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简述了低氮燃烧技术及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硝工艺的原理,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方式,低氮燃烧技术+SNCR组合式工艺在实际工程案例中的应用情况,这种组合式脱硝工艺的优势,及这种组合式脱硝工艺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水冷异型分离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物料平衡理论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的选取原则,对各种分离器锅炉运行结果的测试认为分离器性能是影响燃烧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能解决燃烧效率的全部问题,对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历史的回顾,认为冷却式分离 中国循环环床的发展方向。低成本的方形分离器在75t/h等级的成功研制和运行的良好性能为该炉型的大型化提供了依据,目前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30t/h和220t/h的设计工作已经基本完成4  相似文献   

5.
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和传热机理,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特点,论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燃烧参数控制控制和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一、引言循环流化床燃烧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燃煤新技术,对燃料适应性好。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石等进行比较简单廉价的炉内脱硫处理,NO_x的排放量亦低。自从1979年第一台20t/h循环床锅炉投运以来,无论在大型化、锅炉数量和性能的完善方面,都取得了极为巨大的进展。中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应对此特别关注。目前最广泛采用的循环床燃烧系统,是在流态化燃烧室后设置单级高温旋风分离器,将物料分离收集,经返料器送回床内循环再燃。在2.8MWt和10t/h循环床锅炉上的  相似文献   

7.
靳建如 《中氮肥》2008,(1):42-44
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并使一定粒度的飞灰在经过分离器分离后再进行循环燃烧,具有燃烧效率高、对燃料适应性强、负荷调节比例大等诸多优点,因此近年来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纵观各种出力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情况,故障率较高、运行不稳定、煤耗高、运行周期短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
《化工设计通讯》2016,(9):41-42
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技术在现代技术当中属于一种新型的高效清洁的燃烧技术,和其他传统的燃烧方式相比较,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技术具有污染相对较低、效率相对较高的特点,并且在适用范围方面也是相当广泛的,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劣质煤。但是其中的燃煤粒度需要符合一定的粒度要求,首先对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不同锅炉对燃煤粒度的要求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燃煤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一、概述循环流化床燃烧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燃烧技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充满了燃烧着的气-固双相流,浓度沿流程呈有规律的变化。炉膛出口或某尾部受热面区段,未燃尽的固体物料被分离器从烟气流中分离出来,并由回送机构返送至炉膛,形成循环流化燃烧。在煤炭燃烧与利用技术中,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其燃料适应性广、低污染燃烧并满足环保要求、锅炉燃烧效率高而引起行业的高度关注。循环流化床燃烧是在流化床燃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性能的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奇 《氮肥技术》1999,20(3):10-12
本文针对氮肥厂的工况和燃料特性,研制开发了新循环流化床系列锅炉。该锅炉采用了低倍率循环燃烧技术,蝶形布风板,埋管受热面高位置,中温惯性分离器、L型直吹阀组成返料系统、低烟速防磨、高温炉膛护墙以及旋转切问二次风等技术。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四川白马电厂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情况,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系统中炉膛、回料器、外置床、灰控阀等重要设备工况特点,分析了各部位耐火材料作用行为和特性要求。运行6年的实践证明: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设备合理选择耐火材料,可有效解决金属受热面磨损造成爆管,克服金属材料高温变形、耐磨性能差、不耐高温等问题,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对耐火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耐火材料在超临界CFB锅炉中的应用,提高机组耐磨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纳新能源上网,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机组利用自有调峰能力强特点,参与深度调峰灵活性运行。但超低负荷运行时,受密相区流化安全约束,一次风总量无法持续下降,从而破坏了固有的一、二次风分级还原特性,导致更多的NOx生成。同时,炉膛出口温度远低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温度窗口,导致设置在分离器内的脱硝系统效率下降。烟气再循环技术是一种适合CFB锅炉低负荷运行的NOx控制技术,介绍了330 MW亚临界CFB锅炉机组烟气再循环改造前后的运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超低负荷条件下,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能在维持密相区流化安全的同时,显著降低一次风量,强化密相区还原氛围,同时降低密相区温度,延迟炉膛内燃烧,显著提高炉膛出口烟温,有效避免了分离器内SNCR脱硝效率的降低。并针对烟气再循环系统内的腐蚀提出了合理的运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高效、低污染、煤种适应性广等优点。但我国流化床锅炉普遍存在着飞灰含碳量高,锅炉燃烧效率达不到设计值的问题。概述了影响飞灰含碳量的主要因素:如煤种、燃煤的粒径及风量等,重点探讨了燃煤的粒径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提出了维持锅炉稳定,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燃烧效率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福建无烟煤细颗粒燃烧模型,计算了其在容量3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燃尽时间和一次通过炉膛的停留时间,分析了不同粒径煤颗粒在不同燃烧温度和不同烟气流速时在CFB锅炉内的燃尽时间和停留时间的变化差异. 实验研究了福建无烟煤粒径对飞灰碳含量的影响及燃尽的影响. 结果表明,细煤颗粒的燃尽时间与停留时间均随粒径增大而增长,但燃尽时间增幅更明显,颗粒一次通过炉膛完全燃尽的临界粒径约为0.15 mm;粒径越大的颗粒其停留时间和燃尽时间对烟气流速和燃烧温度变化越敏感;无烟煤入炉粒径明显影响CFB锅炉飞灰含碳量,选用粒度为3~8 mm的偏粗颗粒为宜.  相似文献   

15.
CFB锅炉燃烧福建无烟煤的工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石灰石做脱硫剂,在一台35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上进行工业试验.采用炉内添加石灰石混烧的脱硫工艺,测试钙硫比和石灰石颗粒径变化对脱硫及锅炉运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时均脱硫效率与瞬态最高脱硫效率均随Ca/S比的增加而增大,但在Ca/S<2.5时增加缓慢.当Ca/S摩尔比为3.15时,时均脱硫效率有53.5%,瞬态最高脱硫效率可达77%;(2)石灰石的平均颗粒径越细,脱硫效率越高.当平均颗粒径为0.36 mm时,时均脱硫效率接近于50%;(3)加入石灰石脱硫会引起炉床温度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当钙硫比较小时,炉床温度先升后降;而在钙硫比较大情况下,炉床温度则是先降后升;(4)在Ca/S比较小的情况下,添加石灰石混烧会使锅炉炉床平均温度下降,而使炉膛中部、上部和出口处的温度上升;在高Ca/S比情况下(>3.0)却使锅炉整体的运行温度都下降.从试验结果推断,当钙硫比取2.5~3.0,石灰石平均粒径取0.2 mm~1.0 mm时,可以得到较好的脱硫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因其燃料适应范围广、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近几十年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当前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CFB燃煤过程N2O排放浓度较高成为其应用的瓶颈问题. 因此系统总结CFB燃煤过程中NOx和N2O排放的研究现状对开发新型CFB燃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作首先讨论了CFB燃煤过程中NOx和N2O的均相和异相反应机理,然后应用这些机理分析了床温、过剩空气系数、分级燃烧,以及煤种对CFB燃煤过程NOx和N2O排放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常见的抑制NOx和N2O排放的工艺从机理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 最后,对2种本工作认为有应用前景的CFB燃煤减排NOx和N2O新技术?反向分级燃烧技术及CFB解耦燃烧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杨晨  何祖威  唐胜利  苟小龙 《化工学报》2001,52(12):1083-1089
介绍了构成大型商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模型的燃烧系统、汽水系统以及烟风系统模型的建立及综合方法 ,并提出了一种求解整体模型的“双桢速”算法 .采用这种整体模型的构成及综合方法能够有效地求解具有复杂物理化学特性和结构的大型复杂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国际市场上Ahlstrom、Lurgi、FosterWheeler和Studsvik等公司及Battele研究中心开发的五种主要商业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并简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